印刷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332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印刷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柔性电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具有优良的电性能,能满足小型和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
[0003]采用传统的丝网印刷线路法制备柔性电路板时,制备得到的柔性电路板的线路的线宽、线间距和线厚度都较大,难以制备更为精细的柔性电路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了一种能够制备更为精细的柔性电路板的印刷设备。
[0005]一种印刷设备,包括工作组件、印刷辊筒、供料装置和驱动机构;
[0006]所述印刷辊筒的表面形成有线路凹槽图案,所述印刷辊筒面对所述工作组件设置,所述印刷辊筒的中部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印刷辊筒绕所述第一旋转轴可转动,所述印刷辊筒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工作组件可移动;
[0007]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凹版盒、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所述凹版盒内开设有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的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所述第一刮刀和所属第二刮刀,所述空腔的开口和所述印刷辊筒相对,所述第一刮刀和所述第二刮刀的刀口均和所述印刷辊筒的表面接触,所述供料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工作组件可移动;
[0008]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工作组件水平运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第三刮刀,所述第三刮刀固定设于所述空腔的中间,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三刮刀分隔形成油墨腔和真空腔。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轴和所述凹版盒固定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还包括印刷胶辊,所述印刷胶辊面对所述工作组件设置,所述印刷胶辊的中部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印刷胶辊绕所述第二旋转轴可转动,所述印刷胶辊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工作组件可移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杆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和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组件和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固定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真空吸附装置,所述真空吸附装置用于吸附放置于所述印刷平台表面的柔性薄膜。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检测器,所述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印刷胶辊下压所述工作组件时的压力值。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组件包括印刷平台和安装板,所述印刷平台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水平运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所述印刷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印刷辊筒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工作组件移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所述供料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供料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工作组件移动。
[0018]上述印刷设备,通过将印刷辊筒上的线路凹槽内的油墨转印到印刷平台上的PET薄膜上。由于印刷辊筒上的线路凹槽图案可以此采用激光进行刻蚀,可以使线路凹槽的尺寸更加精细,从而可以提高印刷的工艺参数,解决丝网印刷无法达到的印刷要求;可以将柔性电路板的线路的线宽、线间距、线厚度做得更细更薄。使用上述印刷设备印刷制备柔性电路板,线路的线宽最小能做到20 μ m,线间距最小能达到20 μ m,线厚最小能达到I μ mo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设备100,包括工作组件10、印刷辊筒20、供料装置30和驱动机构40。
[0024]工作组件10包括印刷平台12和安装板14,印刷平台12固定在安装板14上。
[0025]印刷设备100还包括真空吸附装置(图未示),真空吸附装置用于吸附放置于印刷平台14表面的柔性薄膜(图未标)。柔性薄膜可以为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0026]印刷辊筒20表面形成有线路凹槽图案。线路凹槽图案通过刻画形成。线路凹槽图案的参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27]印刷辊筒20面对工作组件10设置,印刷辊筒20的中部设有第一旋转轴(图未标),印刷辊筒20绕第一旋转轴可转动。印刷辊筒2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工作组件10可移动。也就是说,印刷辊筒20沿垂直于工作组件10的方向可移动。具体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辊筒20设于工作组件10的上方,印刷辊筒20相对于工作组件10可上下移动。
[0028]印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图未示)。印刷辊筒20固定在第一升降装置上。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动印刷辊筒2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工作组件10移动。S卩,印刷辊筒20在第一升降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工作组件10可上下移动。
[0029]请同时参考图2,供料装置30包括凹版盒32、第一刮刀34和第二刮刀36。凹版盒32内开设有一个空腔38。空腔38的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刮刀34和第二刮刀36。空腔38的开口和印刷辊筒20相对。第一刮刀34和第二刮刀36的刀口均和印刷辊筒20的表面接触。供料装置3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工作组件10可移动。具体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供料装置30设于工作组件10的上方,供料装置30相对于工作组件10可上下移动。供料装置30和印刷辊筒20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工作组件10同时运动。S卩,供料装置30的第一刮刀34和第二刮刀36的刀口始终和印刷辊筒20的表面接触。空腔38内填充有油墨。油墨可以为导电油墨。供料装置30用于给印刷棍筒20提供油墨,将油墨填充于印刷辊筒20表面的线路凹槽图案内。
[0030]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供料装置30还包括第三刮刀37,第三刮刀37固定设于空腔38的中间。空腔38通过第三刮刀37分隔形成油墨腔382和真空腔384。油墨腔382用于填装油墨,从而给印刷辊筒20表面的线路凹槽图案内填充油墨。真空腔384采用真空泵抽真空,当印刷辊筒20表面油墨过多容易滴漏时,真空腔384由于压力较小,能够有效的吸引多余的油墨,减少油墨滴漏,从而提尚印刷广品的质量。真空腔384的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第一刮刀34、第二刮刀36和第三刮刀37用于将印刷辊筒20表面多余的油墨刮除。
[0031]请同时参考图2,供料装置30还包括气缸39,气缸39的气缸轴和凹版盒32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描述,下面将第一刮刀34、第二刮刀36和第三刮刀37统称为刮刀。气缸39用于调节供料装置30的刮刀压附在印刷辊筒20表面的压力。从而使刮刀更好的刮除印刷辊筒20表面多余的油墨。
[0032]凹版和32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刮刀34和第二刮刀36,可以将凹版盒32内的空腔38和外部环境隔离开来,通过将油墨置于凹版盒32内的油墨腔382内,可以有效减少油墨的挥发,也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油墨的污染。同时,通过减少凹版盒内的油墨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可以避免油墨变性。凹版盒的油墨容量较小,最小容量为5至10毫升。
[0033]印刷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图未示)。供料装置30固定在第二升降装置上。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供料装置3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工作组件10移动。S卩,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供料装置30相对于工作组件10上下移动。
[0034]印刷设备100还包括压力检测器(图未示)。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印刷辊筒20下压工作组件10时的压力值。具体的,当印刷辊筒20下压到印刷平台12上的柔性薄膜上时,压力检测器检测印刷辊筒20下压印刷平台12的压力值。
[0035]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工作组件10水平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0和安装板14固定连接,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安装板14水平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40包括滚珠丝杆42和伺服电机44,伺服电机44的驱动轴和滚珠丝杆42固定连接。工作组件10和滚珠丝杆42的螺母固定连接。具体的,工作组件10的安装板14和滚珠丝杆42的螺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