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6833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瓦楞纸凹版印刷中,为了保证精美的印刷质量,油墨必须保证一定的黏度,因为油墨的黏度与印品质量有的直接关系。
[0003](1)油墨黏度与色偏
[0004]根据客户样稿调准的油墨,其色相与签样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印刷的进行,油墨中的溶剂挥发而变稠,印品颜色偏深,当操作人员向油墨中补充了大量的溶剂后,油墨变稀,印品颜色偏浅,如此反复会造成印品颜色偏差加大。
[0005](2)油墨黏度与刀线
[0006]印品出现刀线与油墨的黏度有着直接关系,油墨的黏度越尚,印刷中越容易广生刀线和干板,解决方法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黏度,增加油墨的流动性,细小的流丝刀线一般就会消除。
[0007]通常,印刷操作人员是采用量杯的测量油墨的黏度,用手工添加溶剂的方法来调整油墨黏度。但如此操作会有人多人为误差,难以保证油墨黏度的稳定性,且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油墨黏度的控制技术有待简化与提尚。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包括印刷滚筒、墨槽、吸墨管、黏度控制器、回墨管、溶剂管和溶剂桶,所述黏度控制器包括气动隔膜栗、排气装置和电磁阀,所述印刷滚筒安装在墨槽内,所述墨槽的出墨孔通过吸墨管与气动隔膜栗的第一进口相连,墨槽的注墨孔通过回墨管与气动隔膜栗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隔膜栗的排气孔通过排气装置对电磁阀进行控制,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溶剂管上,所述溶剂管的一端与气动隔膜栗的第二进口相连,另一端与溶剂桶相连。
[0009]优选地,所述黏度控制器的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PLC。
[0010]优选地,所述黏度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和调节按钮,所述显示屏和调节按钮均与控制单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气动隔膜栗的出口与回墨管相连的接口上还设有节流阀。
[0012]优选地,所述吸墨管和溶剂管的入口位置均设有过滤吸盘。
[0013]优选地,所述黏度控制装置还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黏度控制器相连。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5]1、节省油墨
[0016]使用黏度控制器可降低15%?20%的油墨消耗。实际对比可以发现,假如油墨设定黏度为17.5s (3#察恩杯),采用人工添加溶剂的方法控制油墨黏度,油墨黏度变化范围在15.25?20.75s之间,既不稳定,又很难控制而采用自动控制黏度器能够自动、及时补充溶剂,并将黏度精确控制在17.5?17.6s之间,两者差别之大,一目了然。
[0017]2、减少油墨稀释带来的色彩变化
[0018]由于黏度控制及时、准确,保证了印刷套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019]3、提高生产效率
[0020]采用自动化检测及控制系统,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避免了不必须的操作误差,提尚了生广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油墨溢流式循环黏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印刷滚筒,2、墨槽,3、吸墨管,4、黏度控制器,41、气动隔膜栗,42、排气装置,43、电磁阀,44、节流阀,5、回墨管,6、溶剂管,7、溶剂桶。
[0024]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如图1和图2所述的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包括印刷滚筒1、墨槽2、吸墨管3、黏度控制器4、回墨管5、溶剂管6和溶剂桶7,所述黏度控制器4包括气动隔膜栗41、排气装置42和电磁阀43,所述印刷滚筒1安装在墨槽2内,所述墨槽2的出墨孔通过吸墨管3与气动隔膜栗41的第一进口相连,墨槽2的注墨孔通过回墨管5与气动隔膜栗41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隔膜栗41的排气孔通过排气装置42对电磁阀43进行控制,所述电磁阀43安装在溶剂管6上,所述溶剂管6的一端与气动隔膜栗41的第二进口相连,另一端与溶剂桶7相连。
[0027]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所述黏度控制器4的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PLC。
[0028]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所述黏度控制器4上设有显示屏和调节按钮,所述显示屏和调节按钮均与控制单相连。
[0029]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所述气动隔膜栗41的出口与回墨管5相连的接口上还设有节流阀44。
[0030]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所述吸墨管3和溶剂管6的入口位置均设有过滤吸盘。
[0031]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所述黏度控制装置还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黏度控制器4相连。
[003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3]生产前,按照需求,用黏度杯人工调节油墨黏度后,将混合好的油墨倒入墨槽2中,然后分别把控制器上的吸墨管3和回墨管5连接到墨槽2上,溶剂管6连接到溶剂桶7上,所以管路全部用夹子或卡槽固定好。
[0034]通电后,气动隔膜栗41开始启动,油墨开始循环流动,等油墨搅拌均匀后,黏度控制器4的显示屏上显示当前的油墨黏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调节按钮调整油墨黏度的预设值,然后黏度控制器4会根据预设黏度值自动调整油墨黏度。
[0035]油墨黏度自动控制过程中,黏度控制器4根据气动隔膜栗41的负载采集黏度信号,然后对比设定值,发出添加或停止加溶剂的信号。当黏度上升时,隔膜栗的负荷增加,与隔膜栗排气孔相连的排气装置42振动频率减小,当达到某一设置值后,给添加溶剂的电磁阀43发送打开信号,开始添加溶剂以稀释油墨;因溶剂对油墨的稀释,当黏度下降时,隔膜栗负荷减小,给添加溶剂的电磁阀43发送闭合信号,停止添加溶剂。
[0036]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黏度控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黏度值的范围,如超出设定范围,系统自动报警。
[0037]本装置的黏度控制器4通过吸墨管3和回墨管5均直接与墨槽2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实现了油墨的直接循环控制,此方式适合用墨量较少的生产。
[0038]具体实施中,本装置的黏度控制器4还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由于油墨属于粘稠性物体,在系统停机后,气动隔膜栗41以及管道内残留的油墨可能硬化、板结,堵塞设备。当关闭气动隔膜栗41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吸入溶剂液,即可对设备进行清洗,且节约清洗剂,用2?4升溶剂运转30秒左右即可完成系统的清洗。
[0039]具体实施中,黏度控制器4还可实现流量控制,在气动隔膜栗41的出口处加装节流阀44,来调节油墨流量。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滚筒、墨槽、吸墨管、黏度控制器、回墨管、溶剂管和溶剂桶,所述黏度控制器包括气动隔膜栗、排气装置和电磁阀,所述印刷滚筒安装在墨槽内,所述墨槽的出墨孔通过吸墨管与气动隔膜栗的第一进口相连,墨槽的注墨孔通过回墨管与气动隔膜栗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隔膜栗的排气孔通过排气装置对电磁阀进行控制,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溶剂管上,所述溶剂管的一端与气动隔膜栗的第二进口相连,另一端与溶剂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控制器的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PL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和调节按钮,所述显示屏和调节按钮均与控制单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隔膜栗的出口与回墨管相连的接口上还设有节流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管和溶剂管的入口位置均设有过滤吸盘。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控制装置还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黏度控制器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油墨直接循环黏度控制装置,包括印刷滚筒、墨槽、吸墨管、黏度控制器、回墨管、溶剂管和溶剂桶,所述黏度控制器包括气动隔膜泵、排气装置和电磁阀,所述印刷滚筒安装在墨槽内,所述墨槽的出墨孔通过吸墨管与气动隔膜泵的第一进口相连,墨槽的注墨孔通过回墨管与气动隔膜泵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隔膜泵的排气孔通过排气装置对电磁阀进行控制,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溶剂管上,所述溶剂管的一端与气动隔膜泵的第二进口相连,另一端与溶剂桶相连。本实用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用墨量较少的生产,油墨黏度控制及时、准确,保证了瓦楞纸印刷套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IPC分类】B41F9/00, B41F31/00, B41F33/00
【公开号】CN204977735
【申请号】CN201520336984
【发明人】罗礼发, 李海剑, 董力, 胡庆桥, 罗新民
【申请人】珠海正业包装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