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共鸣箱音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111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共鸣箱音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教育的教具。
背景技术
音块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教具之一。作为乐器,它有自由组合的机动性,学生可以各执一块用小槌敲奏,也可以把它们排列成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或黑白键盘,由一人敲奏。是各国中小学、幼儿园音乐课堂最常用、用得数量最多、教育效果最好的乐器。但我国国内尚未推广。
音块是利用“棒振动”原理,它的振动体为一片长方形的金属条,且为两端自由的棒振动(见图1)。棒振动的不振动处为“节”点,通常用两个弹性体支撑于“节”点下。用小槌敲击中央“腹”点,金属条就发出音高固定的音乐。若在近金属条振动的“腹”点下置一共鸣管或共鸣箱,并使腔体内空气柱的固有频率同金属条的频率一致时,两者则发生耦合振动,金属条的音量就能扩大好多倍。现在德国所生产音块的共鸣箱为长方体,在物理上通常被视作一根共鸣管。因共鸣管中的空气柱振动有两种方式管两段皆开口为“开管振动”;仅一端开口为“闭管振动”。相同固有频率的“开管”和“闭管”,前者的长度是后者的两倍。显然闭管共鸣箱能节约体积,德国生产的音块都采用“闭管”共鸣原理(如图1),空气柱溢出管外的开口设在共鸣箱的中央,与金属条的中央“腹”点共鸣。但当闭管共鸣箱的长度到达极限时,便无法再往低音发展。而现有德国音块的箱口是压抑在音片低下的(见图1),较难保持良好的音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共鸣箱音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开管”和“闭管”相结合的共鸣方式,并把“开管”共鸣箱的开口设在两端,其中一端与音片振动的一侧“腹”点成45度斜面,这样既能获得它的侧“腹”的振动能量,与共鸣箱内气柱共鸣,又造成了箱口面向听众的最佳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折叠式共鸣箱将大大缩小低音音块的体积,克服了目前生产的低音音块共鸣箱“肥胖”而笨重,不利于儿童搬动的缺点。


图1为已有闭管共鸣箱音块结构图。
图2为开管共鸣箱音块结构原理图。
图3为闭管共鸣箱音块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金属片2-支撑3-闭管共鸣箱4-开管共鸣箱5-折叠闭管共鸣箱 6-隔板7-边框 8-侧板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共鸣箱音块,包括一金属片1、二根支撑2及闭管共鸣箱5,其中,闭管共鸣箱5为折叠式,其内有一边框7,由至少12根以上隔板,从A→B→C→D→E等12个以上的不同位置的分隔方式,以分别同12个以上半音音片产生共鸣。其顶部设有二根支撑2顶着的金属片1,二侧有侧板8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音块声学机理根据十二平均律各音音高(从高到低)与音片长度(从短到长)关系是 ;而相应的共鸣箱的长度关系却是 因此,音片与共鸣箱的长度变化率是不同的,严格地说,音片与共鸣箱长度相等或最接近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当“开管”共鸣箱处于比音片长的状态时就会影响外观,因此,把共鸣箱设计成“闭管”共鸣,并作一折叠。当共鸣箱中的间隔处于音片的中点A时(见图4),共鸣的音高频率与两倍于A到箱口O点(见图4)长度的“开管”固有频率相同。随着音片由高到低的逐音加长,闭管共鸣箱中的诸塞物渐渐向B点靠拢,经过C点附近的拐弯处,到达下面的D点,最远处可到达E点。此时,整根闭管的长度2倍于音片长度,而同样音高的开管长度则须4倍于这种折叠管。也就是说,当音片随音高的降低缓慢地增长时,共鸣箱却过早地快速增长,与音片的长度不相称。然而我们的传统设计又不得不遵守这一物理规律,故德国生产的低音音块共鸣箱“肥胖”而苯重,不利于儿童搬动。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共鸣箱音块,包括一金属片、支撑及闭管共鸣箱,其特征在于闭管共鸣箱为折叠式,其内有一边框,由至少12种以上隔板的分隔方式,以分别同相应音高的金属片产生共鸣。其顶部设有二根支撑着的金属片,二侧有侧板封闭。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共鸣箱音块,属于音乐教育法的教具,是各国中小学、幼儿园音乐课最常用、教育效果最好的乐器。它包括一金属片、二支撑和闭管共鸣箱,其中闭管共鸣箱为折叠式,其内有一边框,由至少12种以上隔板的分隔方式,以分别同相应音高的金属片产生共鸣。其顶部设有二根支撑着的金属片,二侧有侧板封闭。
文档编号G09B15/00GK2509667SQ0127435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0日
发明者应有勤 申请人:应有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