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4899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形成排气流路的排气管。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用排气系统中,在实际长度较长的尾管中产生的低频率的气柱共鸣音成为使排气沉闷声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了与主消音器直列地设置副消音器以降低气柱共鸣音的对策。
[0003]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构成,S卩,为了减弱用于从内燃机输送排气的导管内的共振,在与导管的外端部隔开距离的位置上设置穿孔的构成。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59032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8]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能够通过形成使排气管(导管)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连通孔(穿孔)这样极其简单的构成,来抑制气柱共鸣音。然而,却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排气管内产生的凝结水从排气管的中途,即从连通孔被排放的话,则由于看上去的不协调感有可能会误认为产生了故障。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希望能够使产生气柱共鸣音时的管内声压减小,而对驻波进行抑制,并且希望在使排气管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同时,使凝结水难以被排放。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排气管为形成排气流路的排气管,具备:第1流路部件,所述第1流路部件形成所述排气流路的一部分;以及第2流路部件,所述第2流路部件与所述第1流路部件直列连接,形成所述排气流路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1流路部件的下游侧端部插入所述第2流路部件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1流路部件的插入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2流路部件的被插入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使该排气管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连通路,将所述被插入部配置为,朝向与水平方向相比的更上方。
[0012]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形成有使排气管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连通路,因此,能够使产生气柱共鸣音时的管内声压减小,而对驻波进行抑制。并且,由于将被插入部配置为朝向与水平方向相比的更上方,因此,能够使排气管内产生的凝结水在排气管的中途被排放的现象难以产生。
[0013]此外,在上述构成中,还可以具备设置在所述连通路的网部件,使该排气管内侧和外侧通过所述网部件而连通。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排气向外部喷出,能够使由于喷出而导致的对周边部件的热损害和异音难以产生。
[0014]此外,在上述构成中,还可以具备覆盖部,所述覆盖部从外侧进行覆盖,以使所述连通路的开口部不被露出。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泥或水等难以经由连通路而侵入排气流路。
[0015]此外,在上述构成中,可以通过单一部件来形成所述第1流路部件和所述覆盖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削减部件个数,从而实现低成本化。
[0016]此外,在上述构成中,所述连通路可以通过在所述第2流路部件形成的贯通孔,使该排气管的内侧和外侧连通。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简易地实现使泥或水等难以经由连通路而侵入排气流路这样的构造。
[0017]此外,在上述构成中,所述排气流路可以为从上游侧开口部到下游侧开口部的流路,所述上游侧开口部是形成在和所述第1流路部件与所述第2流路部件的连接部相比的更上游侧的开口部,而所述下游侧开口部是形成在和所述第1流路部件与所述第2流路部件的连接部相比的更下游侧的开口部,并且,在将从所述上游侧开口部到所述下游侧开口部的流路长度记为L时,可以使所述第1流路部件的所述插入部的先端位置分别与所述上游侧开口部和所述下游侧开口部各相离L/6以上。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对从1阶模态到3阶模态的气柱共鸣音进行抑制。
[001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除上述排气管之外,还可以通过以该排气管为构成要素的排气系统、排气音抑制方法等各种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排气系统的俯视图。
[0020]图2是示出消音器内部构造的模式图。
[0021]图3是示出图1的箭头记号III所表示的部分中一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0022]图4A是图1的IVA-1VA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IVB-1VB剖视图。
[0023]图5是示出与图3相对应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0024]图6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25]图7是示出与图3相对应的第2实施方式的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0026]图8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2实施方式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27]图9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28]图10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29]图11是示出与图3相对应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0030]图12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31]图13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32]图14是示出与图3相对应的第4实施方式的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0033]图15是示出与图4B相对应的第4实施方式的部分构造的剖视图。
[0034]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5]1…排气系统;2…前管;3…消音器;4…尾管;4A.??上游侧开口部;4B..?下游侧开口部;11、11八、21、2^、2比、31、31八、41"第1流路部件;12、22、32、32八、42丨第2流路部件;13、24、33、43 …网部件;23...覆盖部件;111、111A、211、311...插入部;121、221、321、321A、421...被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第1实施方式]
[0038]图1所示的排气系统1设置于汽车的地板下,形成排气流路,其中,所述排气流路为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流路,排气系统1具备:前管2、消音器3、尾管4。
[0039]前管2是形成从与消音器3相比的排气方向(以箭头记号F所表示的方向)的更上游侧到消音器3内部的排气流路(上游侧排气流路)的排气管。此外,尾管4是形成从消音器3内部到与消音器3相比的排气方向的更下游侧(具体为成为排气出口的下游侧开口部4B)的、实际长度较长的排气流路(下游侧排气流路)的排气管。
[0040]如图2所示,消音器3具备壳体134,该壳体134中,筒形的外壳部件131的两端开口部通过后盖部件132和前盖部件133而被封闭。通过第1隔板135和第2隔板136,将壳体134的内部划分成第1室141、第2室142以及第3室143这3个室。
[0041]第1室141形成在后盖部件132与第1隔板135之间。第2室142形成在第1隔板135与第2隔板136之间。第3室143形成在第2隔板136与前盖部件133之间。此外,在第1隔板135上形成有使第1室141和第2室142连通的连通孔。并且,在第2隔板136上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