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257868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效地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驱动装置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高效装置和方法,通过它们可以大大减少构成驱动装置的电子元件的电压应力,并因此减少功耗和散热。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屏面(PDP)是利用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PDP像素的数量——两维分布的像素——的范围按照PDP的大小而从几十万到几百万。
图1是传统的Webber型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屏面(AC-PDP)持续放电电路的电路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AD-PDP假想为一个平板电容Cp。在图2中,(a)-(j)示出了用于转换次序的转换控制信号的波形、基于转换控制信号获得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两端的输出电压vp的波形和电流iL的波形,所述电流iL流经电感Lc。可以按照转换次序以下列四种模式来表示AC-PDP持续放电电路。
在模式1中,在就要接通MOSFET开关Sa1之前,Sx2被接通,并且两端电压vp被保持为0V。当在t0接通Sa1的时候,开始执行模式1。在模式1期间,沿着Cc1-Sa1-Da-Lc1-C(屏面)的路径形成一个LC谐振电路。因此谐振电流流经电感Lc1,并且vp提高。在t1,在上面的电感的电流是0A,vp等于+Vpk。
在模式2中,在t2,Sa1被关断,Sy1被接通。此时,Sy1的两端电压Vp被改变Vpk,因此产生了一个转换损耗。在模式2期间,vp被保持为+Vs,并且屏面保持放电状态。
在模式3,在t3,Sa2被接通,Sy1被关断。在模式3期间,沿着C-Lc1-Da2-Sa2-Cc1的路径形成一个LC谐振电路。因此,谐振电流流经电感Lc1,并且vp降低。在t3,在下面的电感的电流是0A,vp下降到+Vpk。
在模式4,在t4,Sa2被关断,Sy2被接通。此时,因此Sy2的两端电压vp是+Vpk,因此产生了一个转换损耗。在模式4期间,vp被保持为0V。
观察上述的在传统的AC-PDP持续放电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压应力,持续放电MOSFET开关Sy1、Sy2、Sx1和Sx2的电压应力是+Vs,能量恢复MOSFET开关Sa1、Sa2、Sb1和Sb2的电压应力是+Vs/2,二极管Da1、Da2、Db1、Db2、Dc1、Dc2、Dc3和Dc4的电压应力是+Vs/2。考虑到一般的PDP工作在范围为160V到190V的电压Vs,这些半导体器件花费大。另外,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增加,这导致在转换时的功耗的提高以及在PDP驱动电路中的电磁干扰(EMI)和噪音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和其他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高效的器件和方法,通过它们降低了电路元件的电压应力。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系统中,在持续周期执行的放电模式和充电模式被分别划分为两个充电模式和两个放电模式。驱动装置的转换被控制以便两个充电模式形成包括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两个放电模式形成包括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通过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得到实现,所述持续驱动装置包括持续转换单元和能量恢复单元。持续转换单元按照预定的持续放电次序将能量转换单元的第一和第二端子与等离子体显示屏面连接。能量恢复单元按照预定的能量恢复次序将构成持续模式的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形成不同的谐振路径,沿着不同谐振路径流动的电流穿过第一和第二端子并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充电/放电。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也通过有效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方法得到实现。在具有两个电感的能量恢复电路中,按照转换次序来执行这个方法,在所述转换次序中,一个复位周期、一个地址周期和一个持续周期重复。在这个方法中,在持续周期执行的充电和放电模式被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也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转换次序被控制来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充电/放电。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也通过用于按照转换次序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系统得到实现,在所述转换次序中,一个复位周期、一个地址周期和一个持续周期重复。在所述系统中,一个Y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将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充电和放电模式被执行用于在持续周期将高频方波电压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Y电极。所述Y电极持续驱动电路也形成对于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以及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并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Y电极充电/放电。一个分离和复位电路将在持续周期的电路运行、在地址周期的电路运行和在复位周期的电路运行彼此分离,并在复位周期施加电子管式(lamp-type)高压(high-pressure)电压。一个扫描脉冲发生器在地址周期施加水平同步信号,并在其他周期被短路。一个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将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充电和放电模式被执行用于在持续周期将高频方波电压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X电极。所述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形成对于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以及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并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X电极充电/放电。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以及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传统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装置的电路图;图2示出了施加到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装置的多种转换控制信号以及屏面的电压/电流波形;图3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按照本发明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的电路图;图4是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系统的电路图,所述系统采用了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按照本发明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图5示出了转换控制信号和施加到图4的屏面上的电压/电流波形;图6A到图6H示出了依赖于按照本发明的转换次序和在持续周期执行的多种模式的电流传导路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3,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按照本发明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包括能量恢复单元31、持续转换单元32和等离子体显示屏面33。在能量恢复单元31中,根据按照本发明的能量恢复次序形成对于第一充电(预充电)模式、第二充电(后充电)模式、第一放电(预放电)模式、第二放电(后放电)模式的不同的谐振路径。沿着谐振路径流动的电流穿过第一和第二端子并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33充电/放电。前述的四个模式构成一个持续模式。
能量恢复单元31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感L1和L2、第五开关(Sr1,Sf1)、第六开关(Sr2,Sf2)和四个电容Cd1、Cd2、Cu2和Cu1。第一和第二电感L1和L2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端子。第五和第六开关(Sr1,Sf1)和(Sr2,Sf2)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感的端子,并按照预定的能量恢复次序来双向转换电流。更具体而言,能量恢复单元31包括充电元件块和模式分离单元。在充电元件块中,四个电容Cd1、Cd2、Cu2和Cu1被依序串联连接。地线和持续供电电压Vs被分别施加到第一和第四电容Cd1和Cu1的端子。第五和第六开关(Sr1,Sf1)和(Sr2,Sf2)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容Cd1和Cd2的耦合端子和第三和第四电容Cu2和Cu1的耦合端子。在模式分离单元中,用于单向转换电流的两个二极管Dd和Du被串联连接。两个二极管Dd和Du的端子被分别连接到能量恢复单元31的第一和第二端子,二极管Dd和Du的耦合端子连接到第二和第三电容Cd2和Cu2的耦合端子。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模式分离单元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被彼此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被彼此分离。
持续转换单元32根据按照本发明的持续充电次序将能量恢复单元31的第一和第二端子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33。
更具体地说,持续转换单元32包括第一到第四开关Sd1,Sd2,Su2,Su1,它们按顺序彼此串联连接。地线和持续提供电压Vs被分别施加到第一和第四开关Sd1和Su1的端子。等离子体显示屏面33连接到第二和第三开关Sd2和Su2的耦合端子。能量恢复单元31的第一和第二端子被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开关Sd1和Sd2的耦合端子以及第三和第四开关Su2和Su1的耦合端子。
参见图3,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33的1侧电极仅仅示出了能量恢复单元31和持续转换单元32。但是,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33的2侧电极提供了与1侧电极相同的持续驱动器。
图5的阴影线部分表示这样的部分,其中门信号的导通和阻断对于PDP驱动器没有差别。为了进行电路译释,假定充电元件块的第一到第四电容Cd1、Cd2、Cu2和Cu1的每个的两端电压都被保持为+Vs/4,并且能量恢复单元3 1的电感L1和L2具有相同的电感值。图6A到6H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基于转换次序的各个模式的不同的等效电路。现在说明按照本发明的在施加独立门信号的半个周期期间的每个模式的执行。
1.模式1(t0-t1;预充电)正好在t=t0之前,开关Sd1和Sd2被接通,因此屏面电压vp被保持为0V。每个开关Su1和Su2的漏源电压是+Vs/2。在t=t0,如果开关Sd1关断并且一个能量恢复开关Sr1接通,则如图6A所示沿着谐振路径Cd1-Sr1-Df1-L1-Sd2-Cp对PDP电容Cp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屏面电压vp和电感L1的电流iL1被分别表示在方程1和2中在方程1和2中的ωn和Zn被表示在方程3中vp(t)=Vs4(1-cosωnt)---(1)]]>iL1(t)=Vs4Znsinωnt---(2)]]>ωn=1LCp,Zn=LCp---(3)]]>屏面电压vp从0V提高到+Vs/2,并且屏面电流ip限定为Vs/(4*Zn)。在t=t1,当屏面电压vp是+Vs/2的时候,模式1终止。
2.模式2(t1-t2;+Vs/2模式)如图6B所示,在t=t1,在其中漏-源电压是0V的零电压转换条件下,开关Sd2被关断并且开关Su2被接通。屏面电压vp被保持为+Vs/2。门信号的时序被设计成使得模式2的持续时间可以尽可能短以便实现高频运行。
3.模式3(t2-t3;后充电)在t=t2,当能量恢复开关Sr2被接通的时候,开始执行模式3。然后,如图6C所示,通过穿过Cd1-Cd2-Cu2-Sr2-Df2-L2-Su2-Cp的谐振电路,屏面电压vp被提高到+Vs/2。在模式3,屏面电压vp和电感L2的电流iL2被分别表示在方程4和5中vp(t)=Vs4(3-cosωnt)---(4)]]>iL2(t)=Vs4Znsinωnt---(5)]]>因此,屏面电压vp从+Vs/2提高到+Vs,并且屏面电流ip象模式1一样被限定到Vs/(4*Zn)。在t=t3,当屏面电压vp是+Vs的时候,模式3终止。模式1的持续时间等于模式3的持续时间。
4.模式4(t3-t4;发光)在t=t3,在零电压转换条件下,开关Su1被接通。如图6D所示,在模式4中,屏面电压vp被保持为Vs,并且PDP的持续充电电流流动。根据PDP的放电材料来确定模式4的持续时间。一般,模式4的持续时间被设置为1.7微秒或更长。
5.模式5(t4-t5;预放电)在t=t4,开关Su2被关断,而能量恢复开关Sf2被接通。因此,如图6E所示,屏面沿着谐振路径Cp-Su2-L2-Sf2-Dr2-Cu2-Cd2-Cd1放电。在模式5中,屏面电压vp和电感L2的电流iL2被分别表示在方程6和7中vp(t)=Vs4(3+cosωnt)---(6)]]>iL2(t)=Vs4Znsinωnt---(7)]]>因此,在模式5中,屏面电压vp从+Vs下降到+Vs/2,并且屏面的放电电流被限定到Vs/(4*Zn)。在t=t5,屏面电压vp是+Vs/2并且模式5终止。
6.模式6(t5-t6;+Vs/2模式)如图6F所示,在t=t5,开关Su2关断并且开关Sd2接通,以便满足零电压转换条件。屏面电压Vp被保持为+Vs/2。象模式2一样,一个门信号被设计来使得模式6的持续时间尽可能短以便实现高频运行。
7.模式7(t6-t7;后放电)在t=t6,当能量恢复开关Sf1接通的时候,模式7开始。如图6G所示,通过穿过谐振路径Cp-Sd2-L1-Sf1-Dr1-Cd1,屏面电压vp从+Vs/2下降到0。在模式7,屏面电压vp和电感L2的电流iL2被分别表示在方程6和7中vp(t)=Vs4(1+cosωnt)---(8)]]>iL2(t)=Vs4Znsinωnt---(9)]]>在t=t7,当屏面电压vp是0的时候,模式7终止。模式5的持续时间等于模式7的持续时间。
8.模式8(t7-t8;接地模式)如图6H所示,在t=t7,开关Sd1接通以便满足零电压转换条件,并且屏面电压vp是0V。
上述的模式1-8是在一个半周期期间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1侧电极的持续驱动器中执行的。模式1-8在另半个周期中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2侧电极的持续驱动器中被重复。因此,高频AC电压被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
图4是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系统的电路图,所述系统采用了图3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系统包括Y电极持续驱动电路(1侧持续驱动器)41、分离和复位电路42、扫描脉冲发生器43、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2侧持续驱动器)44和等离子体显示屏面45。
由于已经参见图3而详细说明了Y电极和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41和44,因此不在这里说明它们。
在分离和复位电路42中,分离电路Yp是一个开关,用于将在持续周期期间的电路运行与在其他周期期间——如地址周期或复位周期——的电路运行相分离。复位电路Yfr和Yrr是开关,用于在复位周期相屏面施加电子管式高压电压。
扫描脉冲发生器43运行来在地址周期期间向PDP屏幕施加水平同步信号,并在其他周期期间被短路。
如图3中已经所述。在图4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系统中,在持续周期期间执行的放电和充电模式也被分别划分为两个充电模式和两个放电模式,两个充电模式是预充电模式和后充电模式,两个放电模式是预放电模式和后放电模式。图4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系统被设计成使得两个充电模式经由不同电感L1和L2而形成不同的谐振路径,并且两个充电模式被设计成使得形成经由不同电感L1和L2的不同谐振路径。结果,施加到按照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装置中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压应力被降低到在现有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装置中的一半。
表1示出了关于在按照本发明的持续驱动电路和传统的持续驱动电路之间的构成元件的电压/电流和无功功率的对比。电压/电流和无功功率是根据相同的持续电压标准确定的。


从表1可以看出,用于按照本发明的持续放电电路的所有半导体器件具有一半的电压应力,以便可以使用高性能低价格半导体器件。在按照本发明的持续放电电路中的PDP的无功功率是现有的放电电路的一半。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将构成持续模式的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两个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两个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是预充电模式和后充电模式,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是预放电模式和后放电模式。按照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驱动装置被设计成使得两个充电模式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并且两个放电模式也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路径。结果,施加到所述器件的元件的电压应力被降低到在现有的等离子体显示驱动装置中的一半。因此,可以使用高性能低价格半导体器件来形成按照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无功功率可以减半。
本发明可以被实现为方法、设备和系统。当本发明被以软件执行的时候,它的构成元件是执行必要操作的代码段。程序或代码段可以或者存储在处理器可读的介质中,或者在发送介质中或在通信网络上经由与载波结合的计算机数据信号被发送。所述处理器可读介质可以是能够存储或发送信息的任何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件、ROM、快速擦写存储器、E2PROM、软盘、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网络等。所述计算机数据信号可以是能够通过发送介质传播——诸如电子网络信道、光纤、电场、射频网络等——的任何信号。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明白,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所述持续驱动装置包括持续转换单元,按照预定的持续放电次序将能量转换单元的第一和第二端子与等离子体显示屏面连接;能量恢复单元,按照预定的能量恢复次序将构成持续模式的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形成不同的谐振路径,沿着不同谐振路径流动的电流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并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充电/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两个电感,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形成包括不同的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两个电感,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形成包括不同的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等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放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等于所述第二放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包括形成不包括任何电感的路径的模式以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和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持续转换电路包括四个开关,这第一到第四个开关被依序串联连接,地线和持续供电电压被分别施加到第一和第四开关的端子,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连接到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之间的一个耦合端子,并且所述能量恢复单元的第一和第二端子分别连接到在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之间的耦合端子以及在所述第三和所述第四开关之间的耦合端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持续放电次序被设计成使得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中,所述第二开关接通而其他开关关断,并且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中,所述第三开关接通而其他开关关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持续放电次序被设计成使得在所述第一放电模式中,所述第三开关接通而其他开关关断,并且在所述第二放电模式中,所述第二开关接通而其他开关关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感,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第五和第六开关,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感,按照预定的能量恢复次序双向转换电流;充电元件块,具有四个电容,其中第一到第四电容依序串联连接,一个地线和持续供电电压被分别施加到所述第一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端子,所述第五和第六开关分别连接到在第一和第二电容之间的耦合端子以及在第三和第四电容之间的耦合端子;以及模式分离单元,其中用于双向转换电流的两个二极管串联连接,所述两个二极管的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在所述两个二极管之间的耦合端子连接到在第二和第三电容之间的耦合端子,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彼此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被彼此分离。
11.如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到第六开关是MOSFET开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MOSFET开关在零电压转换条件下接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最大充电电压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电压,并且两个相等的电压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中被充电。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持续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最大充电电压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电压,并且两个相等的电压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中被放电。
15.一种有效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方法,在具有两个电感的能量恢复电路中,按照转换次序来执行这个方法,在所述转换次序中,一个复位周期、一个地址周期和一个持续周期重复,其中,在持续周期执行的充电和放电模式被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也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以及转换次序被控制来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充电/放电。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等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放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等于所述第二放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形成不包括任何电感的路径的模式以彼此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和彼此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最大充电电压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电压,并且两个相等的电压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中被充电。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最大充电电压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电压,并且两个相等的电压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中被放电。
21.一种用于按照转换次序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系统,在所述转换次序中,一个复位周期、一个地址周期和一个持续周期重复,所述系统包括Y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将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充电和放电模式被执行用于在持续周期将高频方波电压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Y电极,所述Y电极持续驱动电路也形成对于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以及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并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Y电极充电/放电;分离和复位电路,将在持续周期的电路运行、在地址周期的电路运行和在复位周期的电路运行彼此分离,并在复位周期施加电子管式高压电压;扫描脉冲发生器,在地址周期施加水平同步信号,并在其他周期被短路;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将充电和放电模式分别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充电和放电模式被执行用于在持续周期将高频方波电压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X电极,所述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形成对于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以及对于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的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电路,并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X电极充电/放电。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Y电极或X电极持续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感,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第五和第六开关,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感,按照预定的能量恢复次序双向转换电流;充电元件块,具有四个电容,其中第一到第四电容依序串联连接,一个地线和持续供电电压被分别施加到所述第一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端子,所述第五和第六开关分别连接到在第一和第二电容之间的耦合端子以及在第三和第四电容之间的耦合端子;以及模式分离单元,其中用于双向转换电流的两个二极管串联连接,所述两个二极管的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在所述两个二极管之间的耦合端子连接到在第二和第三电容之间的耦合端子,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彼此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被彼此分离。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等于所述第二充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所述第一放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等于所述第二放电模式的持续时间。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形成不包括任何电感的路径的模式以彼此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和彼此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最大充电电压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电压,并且两个相等的电压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中被充电。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能量恢复次序被设计成使得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最大充电电压被划分成两个相等的电压,并且两个相等的电压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中被放电。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高效器件和方法,通过它们降低了构成所述驱动装置的电路元件的电压应力,因此功耗和散热被减少。构成持续模式的充电和放电模式被分别划分为作为预充电模式和后充电模式的两个第一和第二充电模式以及作为预放电模式和后放电模式的两个第一和第二放电模式。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驱动装置被设计成使得两个充电模式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的谐振路径,并且两个放电模式也形成经过不同电感的不同谐振路径。结果,施加到所述器件的元件的电压应力被降低到一半。因此,可以使用高性能低价格半导体器件来形成等离子体显示屏面驱动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屏面的无功功率可以减半。
文档编号G09G3/296GK1426040SQ021559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1日
发明者卢政煜, 金惠廷, 李尚勋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