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39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主要是在笔杆锥形笔杆身两侧延设凸榫,配合该笔盖内缘制作上、下环状卡槽及直立式滑轨,藉以旋转该笔杆而由弹簧所顶抵与压合,使凸榫由直立式滑轨滑入,通过再次旋转笔杆使凸榫卡合上端环状卡榫,从而提供一种经旋转笔杆方式,作为书写时笔芯的固定或笔芯的收合笔杆。
背景技术
随着工商产业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文具用品是为一般办公事及日常的必需用品,而笔具早已作为人们书写或绘图用工具,也使得笔具亦呈现多元化风貌,笔具在构造及操作方式上,大体而言可概分为三种,诸如以笔盖直接套合于笔具的书写头,或以旋转笔杆方式使笔具内的笔芯得以内缩或外伸,或者是以按压方式使笔具内的笔芯得以内缩或外伸等;然在前述旋转式及按压式笔具中,现以旋转式笔具已知装配结构为例来看,组装的零件除外杆及套合的笔盖外,笔杆内所嵌设的装配构件过于烦多,而其装配构件不外乎包括有如一笔芯、一笔芯末端嵌接的旋转用固定棘齿、一顶持用的压缩弹簧、一按压用旋转卡合棘齿、顶持卡合棘齿用套管及笔盖按钮等,而在相关笔类厂商于多年来制造方式上,大多采取如上所述多组装构件的笔具制作,如此的制造方式虽已施行多年,但过多等装配构件必然增加生产成本,本设计人期以此观点引以构思,将原有繁复多样的笔具组装配件方式,经由缩减为更简单的单项组装配件,从而在缩减、降低构件及生产成本之外,更能达到快速、便捷的旋转笔杆方式,使笔具内的笔芯得以内缩或外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设计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事业别其制作上经验,而经潜心于钻研并整合于上述习用旋转或为按压式笔具产生等缺点,研究创作出一种更为简化的书写用笔具装配构件,是将习见书写用笔具组装构件,原有约八件式组装的笔具零配件缩减为单项零配件,为此,能有效降低其生产成本,并增加其制造效率,从而以提供一种仅需采由旋转笔杆及笔盖处,即能达到凸榫的卡合环状卡槽,做为收合笔芯或凸出笔芯的书写功用。
为达以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主要结构是由一笔杆其锥形杆身下缘两侧延设有凸榫,上方经配合笔盖内缘制作上、下环状卡槽,以及一侧切设的直立式滑轨,通过笔杆内供套合一压缩弹簧及一笔芯,使锥形笔杆上端套合在另压缩弹簧并卡设笔盖内,让笔杆凸榫卡固于笔盖内下方环状卡槽内,呈现出笔芯收合于笔杆杆体中,仅需通过旋转该笔杆由压缩弹簧顶抵与压合,使凸榫由直立式滑轨滑入,当再次旋转笔杆使凸榫卡合上端环状卡榫,使得笔芯凸出笔杆下方笔头处,以提供一种经由快速、且便捷的旋转笔杆方式,作为书写时笔芯的固定或笔芯的收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半剖面立体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半剖面立体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构件剖面及顶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旋转操作前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旋转操作后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另构件立体及剖面实施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另半剖面立体组装实施图。
标号说明
10 笔盖11 笔夹12 上环状卡槽13 下环状卡槽14 直立式滑轨15 卡沟20 压缩弹簧30 笔芯40 压缩弹簧50 笔杆51 锥形杆身52 凸榫53 剖沟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采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以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请相互参阅图1-3中图面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其主要结构包括有一笔盖10、一压缩弹簧20、一笔芯30、一压缩弹簧40及笔杆50所构成,其中该笔杆50在其笔杆上方呈锥形杆身51下缘两侧延设有凸榫52,而锥形杆体延伸的圆管设有适长的剖沟53,以使该笔杆段具有外张及内压弹伸性,而呈中空的笔杆内下方渐缩的握持处,通过设置一压缩弹簧40,将一笔芯30套合于笔杆内并由该压缩弹簧所顶持;该锥形笔杆51外缘另套合一压缩弹簧40,用于在笔杆50上方与笔盖10套合顶持,而笔盖一旁嵌设有夹持用的笔夹11,并于笔盖内缘制作配合卡合笔杆两侧凸榫52的上、下环状卡槽12、13,以及在两卡槽间切设呈直立式的滑轨14,最后通过该笔杆锥形杆身两侧的凸榫卡合于笔盖下环状卡槽处,呈现为未书写时笔芯收合笔杆状态。而请参阅如图6、7中图面所示,标号可配合对照上述图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其笔盖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主要是于该笔盖10内缘制作非圆环形而呈对应半弧形的上、下环形卡槽12、13,并于两对应的上环状卡槽末端侧制有凸缘卡沟15,使得卡沟于笔盖内两环状卡槽上呈对角方式,而卡沟的另一侧则切设直立式滑轨连14以结上、下环状卡槽,从而使其笔杆50上端锥形杆身51的两旁的凸榫52扣设于两下环状卡槽后,经旋转笔杆使得凸榫由两对角的直立式卡槽内移动,而凸榫顶抵至上环状卡槽后,即往反方向旋转使凸榫卡固于上环状卡槽一侧的凸缘卡沟处,此时,笔杆内的笔芯30即由压缩弹簧20所顶持,达到书写的功效,而采以上述反向操作即可让笔芯收合至笔杆内部。
现请参阅如图4、5中所示,就本实用新型结构最佳的旋转收合与外伸使用操作实施示加以说明,其组装方式如上所述,通过笔杆50,在该杆身内套合压缩弹簧40及一笔芯30后,并于笔杆上端锥形杆身51套合另一压缩弹簧20,由笔杆锥形杆身两侧凸榫52卡设于笔盖10下的环状卡槽13处,此时,笔杆内压缩弹簧顶持着笔芯,而笔盖内顶持处则与另一压缩弹簧及笔芯末端所顶持,让笔芯呈现在笔杆内的收合状态,即如图4中所示的旋转操作前的示意图,从而达到保护笔芯以供夹持携带,也免于笔芯墨液沾染衣物。
而通过旋转笔杆50以及其锥形杆身51两侧的凸榫52,使得两侧的凸榫的原来位置于下环状卡槽13旋转至直立式滑轨14处,同时将笔杆或笔盖10往内向压合锥形杆身压缩弹簧20,当凸榫往内压合至上环状卡槽12后,同时将笔杆或笔盖旋转一个角度,使得笔杆卡合于上环状卡槽12处,此时笔芯30的总长因长于笔杆,即会受到笔盖顶持处所顶抵,而让笔芯伸出笔杆下方笔头处供书写使用,即如图5中所示的旋转操作后的示意图,以笔杆凸榫及笔盖内上、下环状卡槽旋转卡固方式,提供一种可快速且便捷的旋转笔杆方式,作为书写时笔芯固定或笔芯的收合,整体结构确为一新颖且实用性高的设计。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范例,当不能以此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它包括有一笔盖、一压缩弹簧、一笔芯、另一压缩弹簧及笔杆,其特征在于该笔杆在其笔杆上方呈锥形杆身的下缘两侧延设有凸榫,而锥形杆体延伸的圆管上设有适长的剖沟,而呈中空的笔杆内下方渐缩的握持处,通过设置一压缩弹簧后,使一笔芯套合于笔杆内并由该压缩弹簧所顶持;于锥形笔杆外缘另套合一压缩弹簧,在笔杆上方与笔盖套合顶持,并于笔盖内缘制作配合卡合笔杆两侧凸榫的上、下环状卡槽,在两卡槽之间切设呈直立式的滑轨;笔杆凸榫在笔盖内上或下环状卡槽旋转卡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环状卡槽设置成圆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环状卡槽设置分别成对应的半弧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对应的上环状卡槽末端侧制有凸缘卡沟,并且卡沟在笔盖内的两环状卡槽上呈对角方式,而所述的直立式滑轨设置在卡沟的另一侧以结上、下环状卡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书写用笔具改良结构,一笔杆在其锥形杆身下缘两侧延设有凸榫,上方经配合笔盖内缘制作上、下环状卡槽,以及一侧切设的直立式滑轨,经由笔杆内供套合一压缩弹簧及一笔芯,使锥形笔杆上端套合在另一压缩弹簧并卡设笔盖内,让笔杆凸榫卡固于笔盖内下方环状卡槽内,使笔芯收合于笔杆杆体中,仅需旋转该笔杆由压缩弹簧顶抵与压合,使凸榫由直立式滑轨滑入,当再次旋转笔杆使凸榫卡合上端环状卡榫,使得笔芯凸出笔杆下方笔头处,以提供一种可快速且便捷的旋转笔杆方式,作为书写时笔芯固定或笔芯的收合,整体结构确为一新颖且实用性高的设计。
文档编号B43K24/00GK2645919SQ0320715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6日
发明者吴胜雄 申请人:吴胜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