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消尘黑板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39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湿消尘黑板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教师在黑板板书中消除粉笔灰尘对教学环境的污染,属教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教师通常使用的黑板擦多为毛毡条或发泡塑料条等粘贴在木板上或镶嵌在塑料凹槽内。由于教师在擦拭时搅动了灰尘周边的空气,于是散落的于燥的粉尘小颗粒随着流动的空气飞扬起来,从而污染了教学环境,目前也有几百种除尘黑板擦,大多数除尘不理想未进入教师手中,较为多见的是吸尘式黑板擦,构造较为复杂,造价也高,使用还不太方便,吸尘效果较为一般,个别的还有噪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黑板擦不能除尘或除尘效果不够理想的缺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构造简单,造价低廉而又适合教师的使用习惯的干湿黑板擦。
其构成是在双凹槽擦板上放置两条擦面,干擦面宽湿擦面窄,两条擦面均为可拆卸活动擦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除尘的原理是干燥的粉尘易于随着流动的空气飞扬,如果给粉尘小颗粒沾上小小水滴后它就粘附在黑板擦上,粉尘就不会飞扬了。
将普通黑板擦改为干、湿两个部分,用湿的一边擦粉笔笔迹后,必然在黑板上留下水渍,影响教师即时书写,这时用干的一边拭去水渍即可书写。


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面,为PVC模压成的凹槽,外形数据为130mm×70mm×15mm中间隔板分成并列两个凹槽,边缘厚度为2mm,其净里分别为126mm×40mm×13mm和126mm×24mm×13mm。
图2为通透性较好(稍硬些)发泡聚氨酯切割而成干擦面134mm×47mm×22mm。
图3为湿擦面材料与干擦面相同,其数据为134mm×28mm×22mm。
图4为板面平面图。
图5为板面纵剖图。
图6为干擦面平面图。
图7为干擦面纵剖图。
图8为湿擦面平面图。
图9为湿擦面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干、湿擦面分别塞入板面的凹槽中,使用时将图3发泡塑料切块(湿面)沾湿后攥出水份,再塞入凹槽中。教师在擦黑板时先将湿擦倾斜于黑板擦去笔迹(湿面材料较为潮湿为好),随手将干擦面倾斜于黑板拭去水渍。教师只需往复一次擦拭即可书写,又无脱落粉尘。
使用的关键是湿擦面的水份要适度,既要能粘粉尘,又要留下较少水渍为好。教师在下课时用水涮去粉尘并攥去水份以备再用。干擦面或换或翻过来塞入再用应酌情而定,干、湿面切块要有几块备用。
权利要求一种干湿消尘黑板擦,在带双凹槽的擦板上放置两条擦面,其特征是干擦面宽、湿擦面窄,两条擦面均为可拆卸活动擦面。
专利摘要干湿黑板擦是由干、湿两部分组成的。湿的一边粘住粉尘,干的一边渍去水迹,便于及时书写。用PVC压制成130mm×70mm×15mm中间带隔板的并列二个凹槽的板面,二个凹槽分别为(净里)126mm×40mm×13mm和126mm×24mm×13mm,其边缘厚度不低于2mm。将重体发泡聚氨酯(稍硬较好)切割成134mm×47mm×22mm和134mm×28mm×22mm两块,然后将切块分别塞入凹槽中。使用时先用清水将窄的一条切块浸湿,然后攥去水份并塞入槽中即可。要留有备用切块。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B43L21/00GK2799275SQ0320736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8日
发明者张晓平 申请人:张晓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