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铅笔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95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铅笔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笔刨,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铅笔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铅笔刨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及刨削机构,当铅笔插入该铅笔刨时,马达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输出到刨削机构,从而驱动刨削机构的滚刀转动而实现对铅笔的自动刨削。但是这种电动铅笔刨存在如下缺点铅笔只能是人手动进给,切削力不易控制,容易出现卡死现象,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铅笔自动进给和自动退出,不会出现人手动进给时容易出现的机器卡死现象的电动铅笔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铅笔太短,刨削未完成而不能自动反转退出时,能手动反转退出铅笔的电动铅笔刨。
本发明的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是这样的一种电动铅笔刨,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及用于刨削铅笔的刨削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马达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刨削机构。所述电动铅笔刨进一步包括一由马达驱动的用于进给铅笔的进给机构及一用于退出铅笔的退出机构,所述进给机构位于铅笔刨削运动的路径上,在马达的驱动下将铅笔送入刨削机构,铅笔被刨削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触发马达驱动所述退出机构将铅笔从刨削机构中拉出。
所述电动铅笔刨还包括手动反转机构,该手动反转机构包括推杆及琴键开关,该推杆与琴键开关连接并可相对其运动,琴键开关与马达连接,使推杆运动到触发琴键开关的位置时,马达开始反转。
所述传动机构为一相互啮合的齿轮链,所述齿轮链包括马达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及第三传动齿轮。
所述的进给机构包括主动件及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主动件与马达的输出端联动,该主动件依次传动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进给驱动件和第二进给驱动件对称位于铅笔进给方向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进给机构还包括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主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从动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从动件具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与第二从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一进给驱动件连接,第二从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进给驱动件连接。所述的第一从动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一驱动轴,第一齿轮与主动件啮合,第二齿轮套设于第一驱动轴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进给驱动件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第二从动件包括第四齿轮及第二驱动轴,第四齿轮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并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进给驱动件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的主动件为伞齿轮。
所述的刨削机构包括刀架、安装在该刀架上的滚刀、和滚刀共轴固连的小齿轮及和小齿轮啮合的内齿轮,该刀架与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动力连接,伞齿轮固定安装在该刀架上。
所述的退出机构由进给机构拖动刨削完毕的铅笔,所述退出机构还包括一滑块、开关轴及反转开关,滑块可滑动安装于刀架上并位于铅笔的运动轨迹上,滑块与开关轴的头端接触,开关轴的末端与反转开关接触,且反转开关与马达连接。
所述进给机构的入口端附近位置设有第一开关触发片、启动开关、第二开关触发片及停车开关,第一开关触发片与启动开关抵接,启动开关与马达连接,第二开关触发片与停车开关抵接,停车开关与马达连接,第一、第二开关触发片均位于铅笔的运动轨迹上,且第二开关触发片位于进给机构的入口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进给机构和退出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铅笔的自动进给和自动退出,不会出现机器由于进给量太大而出现的卡死现象,从而方便了削笔、提高了削笔的效率;2)通过琴键开关和推杆的设置,使马达可以直接反转,从而使铅笔在切削未能完成不能自动反转的时候能反转退出,从而防止出现机器停止工作后铅笔仍然停留在机内的现象。

图1是本电动铅笔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及图3是本电动铅笔刨的进给机构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及图5是本电动铅笔刨退出机构工作示意图。
图6是本电动铅笔刨手动反转时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电动铅笔刨包括壳体15及设置于该壳体15内的马达、传动机构、刨削机构、进给机构及手动反转机构。马达提供铅笔刨削和进给的动力。传动机构接收马达输入的动力并将该动力输出到刨削机构和进给机构。刨削机构用于刨削铅笔。进给机构用于实现铅笔的自动进给和自动退出。手动反转机构用于在铅笔太短,未能刨削完毕不能自动退出而使停留在机器内的铅笔反转退出。
马达的输出端接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传动机构的输出端接刨削机构的输入端,手动反转机构通过电路控制马达,且马达与进给机构联动。
马达9固定安装在壳体15内,其具有输出轴,该马达9通过自电源线14输入的电力运转。传动机构为齿轮组,其包括与马达9的输出轴联动的马达齿轮16、第一、第二及第三传动齿轮17、18、6,该马达齿轮16固定套设于马达9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一传动齿轮17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8与第一传动齿轮17啮合,第三传动齿轮6与第二传动齿轮17啮合。
刨削机构包括刀架21、固定安装在该刀架21上的滚刀4、和滚刀4共轴固连的小齿轮36及和小齿轮36啮合的内齿轮5。该刀架21与第三传动齿轮6动力连接,使第三传动齿轮6、刀架21及滚刀4联动,从而通过滚刀4的转动来刨削铅笔30。
进给机构包括主动件3及与其联动的第一从动件、第二从动件、第一进给驱动件29和第二进给驱动件26,该主动件3套设在刀架21上,其输出端与第一从动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从动件的输出端有两个,其中一个输出端和第二从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另外一个输出端和第一进给驱动件29相连,第二从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进给驱动件26。这样自主动件3输入的动力先后经过第一、第二从动件来驱动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29、26转动,该第一进给驱动件29和第二进给驱动件26分别位于铅笔进给方向的上下两侧。该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29、26的转向相反且两者之间具有供铅笔30插入的间隙35。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动件3为伞齿轮3,且该伞齿轮3的中央位置贯穿设有通孔34,该通孔34与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29、26之间的间隙35对应,第一从动件为齿轮组和第一驱动轴,第二从动件为齿轮和第二驱动轴。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29、26均为软胶圈。第一从动件包括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2、第三齿轮1及第一驱动轴22,该第一齿轮32与伞齿轮3啮合,第二齿轮2与第一齿轮32啮合并固定套设在第一驱动轴22上,第三齿轮1固套在第一驱动轴22上,第一进给驱动件29也固定套设在该第一驱动轴22上,从而自伞齿轮3输入的动力经由第一、第二齿轮32、2传递到第一驱动轴22上,第一驱动轴22再将该动力传递到第一进给驱动件29和第三齿轮1。第二从动件包括第四齿轮31及第二驱动轴25,第四齿轮31固套在第二驱动轴25上,且第四齿轮31与第三齿轮1啮合,由伞齿轮3输入的动力经由第一传动组件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即第三齿轮1)传递到第四齿轮31,再传递到固套在第二驱动轴25上的第二进给驱动件29。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进给驱动件29及第二进给驱动件26利用其与铅笔30之间的摩擦力而实现铅笔30的自动进给。
进给机构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铅笔自该入口端插入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29、26之间的间隙35,并自该出口端输出,且该出口端与刨削机构的输入端衔接,使自进给机构输出的铅笔30能进入刨削机构进行刨削。邻近该进给机构入口端的位置还设有第一开关触发片28、启动开关27、第二开关触发片23及停车开关24,第一开关触发片28与启动开关27抵接,启动开关27与马达连接,第二开关触发片23与停车开关24抵接,停车开关24与马达连接,且该第一、第二开关触发片28、23位于铅笔的运动轨迹上,第二开关触发片23位于第一开关触发片28和进给机构之间,且该第二开关触发片23位于第一、第二驱动轴22、25之间,即位于该进给机构的入口端。
手动反转机构包括推杆12及琴键开关11,推杆12与琴键开关11抵接,琴键开关11与马达9连接,且推杆12可沿壳体15上的导向孔151滑动,当向上推推杆12使其运动到触发琴键开关11的位置时,马达9开始反转。
该电动铅笔刨还包括退出机构,该退出机构包括滑块20、开关轴7及反转开关8,该滑块20安装在刀架21内开设的滑道33上,且该滑块20可在该滑道33上前后滑动,同时该滑块20位于铅笔30的运动轨迹上,滑块20的末端抵接在开关轴7的头端,开关轴7的末端伸出刀架21,且该开关轴7的末端抵接在反转开关8上,反转开关8与马达9连接,当开关轴7触发反转开关8后,马达9开始反转。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该电动铅笔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铅笔30插入第一进给驱动件29和第二进给驱动件26之间的间隙时,首先就会触发位于进给机构入口端的开关第一开关触发片28,开关第一开关触发片28向下运动,触发启动开关27。此时电路接通,马达9正向运转,经过马达齿轮16、第一传动齿轮17、第二传动齿轮18及第三传动齿轮6而使刀架21运转,由于伞齿轮3是固定套在刀架21上,所以伞齿轮3也会和刀架21一同运动。
伞齿轮3的运动经由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2使套在第一驱动轴22上的第一软胶圈29转动,同时伞齿轮3的运动也经由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2、第三齿轮1和第四齿轮31使套在第二驱动轴25上的第二软胶圈26转动,第一软胶圈29和第二软胶圈13的转动方向刚好相反。从左边看来,第一软胶圈29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第二软胶圈26的转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2、图3所示),则第一软胶圈29、第二软胶圈26和铅笔30之间的就产生了力的作用,对铅笔而言,力的方向是将铅笔30拉向滚刀4里面,此力从而代替一般的铅笔刨中人手必须施加给铅笔的力,最终实现铅笔30的自动进给。
当铅笔30切削到位置A时,笔尖就和滑块20接触(如图4所示),铅笔30由于自动进给而会沿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持续向里运动,这样铅笔30就会推动滑块20沿着刀架21的滑道向里运动,同时滑块20也会顶住开关轴7向里运动。由于开关轴7穿过刀架21并顶在反转开关8上面,所以当铅笔16向里切削到位置B时(如图5所示),开关轴7也运动到使反转开关8触发的位置,当反转开关8被触发时,马达9经由电路控制会自动换向转动。
马达换向后,此时的运动传递方式和自动进给时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此时马达3和自动进给时的转动方向相反,当运动传递到进给机构时,其输出体现在第一软胶圈29和第二软胶圈26上面则是从左边看过去,第一软胶圈29逆时针转动而第二软胶圈26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软胶圈29、第二软胶圈26和铅笔30之间也产生了力的作用,对铅笔而言,力的方向是将其拉出滚刀,从而使铅笔自动退出。当铅笔30退到使第二开关触发片23不再被压住的位置时,停车开关24复位,整个运动停止,其自动退出的运动完成。
当铅笔30太短,在自动进给过程中其尾端越过第二开关触发片23后,而铅笔30还没有运动到图5所示的B位置的时候,此时反转开关8未被触发,此时由于第二开关触发片23未被压住,停车开关24复位,切削过程停止,铅笔30将不能自动退出被停留在铅笔刨内。此时手压推杆12(如图6所示),当推杆12运动到触发琴键开关11时,马达9直接反转,退出铅笔30。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两个行程开关的开启和闭合,使马达在铅笔相应的位置正转和反转,由进给机构和退出机构实现了铅笔的自动进给和自动退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铅笔刨,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及用于刨削铅笔的刨削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马达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刨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铅笔刨进一步包括一由马达驱动的用于进给铅笔的进给机构及一用于退出铅笔的退出机构,所述进给机构位于铅笔刨削运动的路径上,在马达的驱动下将铅笔送入刨削机构,铅笔被刨削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触发马达驱动所述退出机构将铅笔从刨削机构中拉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铅笔刨还包括手动反转机构,该手动反转机构包括推杆及琴键开关,该推杆与琴键开关连接并可相对其运动,琴键开关与马达连接,使推杆运动到触发琴键开关的位置时,马达开始反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一相互啮合的齿轮链,所述齿轮链包括马达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及第三传动齿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给机构包括主动件及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主动件与马达的输出端联动,该主动件依次传动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第一、第二进给驱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进给驱动件和第二进给驱动件对称位于铅笔进给方向的上下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给机构还包括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主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从动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从动件具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出端与第二从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一进给驱动件连接,第二从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二进给驱动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从动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一驱动轴,第一齿轮与主动件啮合,第二齿轮套设于第一驱动轴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进给驱动件套设在第一驱动轴上,第二从动件包括第四齿轮及第二驱动轴,第四齿轮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并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进给驱动件套设在第二驱动轴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件为伞齿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刨削机构包括刀架、安装在该刀架上的滚刀、和滚刀共轴固连的小齿轮及和小齿轮啮合的内齿轮,该刀架与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动力连接,伞齿轮固定安装在该刀架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退出机构由进给机构拖动刨削完毕的铅笔,所述退出机构还包括一滑块、开关轴及反转开关,滑块可滑动安装于刀架上并位于铅笔的运动轨迹上,滑块与开关轴的头端接触,开关轴的末端与反转开关接触,且反转开关与马达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铅笔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的入口端附近位置设有第一开关触发片、启动开关、第二开关触发片及停车开关,第一开关触发片与启动开关抵接,启动开关与马达连接,第二开关触发片与停车开关抵接,停车开关与马达连接,第一、第二开关触发片均位于铅笔的运动轨迹上,且第二开关触发片位于进给机构的入口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电动铅笔刨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刨削机构、进给机构、退出机构及手动反转机构。马达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驱动刨削机构,进给机构与马达联动,所述进给机构位于铅笔刨削运动的路径上,在马达的驱动下将铅笔送入刨削机构。铅笔被刨削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触发所述退出机构,所述退出机构驱动马达反转,所述进给机构在反转马达作用下将铅笔从刨削机构中拉出。通过进给机构和退出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铅笔的自动进给和自动退出,提高了削笔的效率。
文档编号B43L23/02GK1810522SQ2005100223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4日
发明者胡景怡 申请人:煜日升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