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52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强度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近来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液晶显示(LCD)装置已经被减小了尺寸、减轻了重量并且提高了性能,而且对这种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急剧增加。
使用LCD面板的LCD装置具有诸如小尺寸、轻重量和低功耗的优点,并且作为阴极射线管(CRT)的替代器变得具有吸引力。现在,这种LCD装置用于所有需要显示装置的诸如蜂窝电话和便携式数字助理(PDA)的小型产品,以及诸如监视器和电视的中型或大型产品。
LCD装置通过电压的施加使液晶的特定分子排列变成不同的分子排列,并且将由于分子排列的改变而导致的发光的液晶分子在诸如双折射、旋光功率、二向色性和光散射的光学特性上的改变转换成直观的改变。即,LCD装置是利用液晶分子中光的调制来显示数据的光接收显示装置。
近来,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成为下一代显示装置的焦点。OLED装置利用自发光现象来显示图像,其中,光是通过在有机物质中将从阴极和阳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结合来发射的。由于OLED装置是自发地发射光的活性元件,所以其具有高发射效率和低功耗。此外,因为OLED装置即使用15V或更低的电压也可驱动,所以其适用于小型显示装置且制造成本低。
因此,LCD装置或OLED装置用于大多数小型显示装置,例如蜂窝电话等。由于为了用户的方便,所以大多数蜂窝电话以折叠式制造,具有安装在蜂窝电话的折叠单元的前后表面的显示装置的双显示装置广泛地用于折叠式蜂窝电话。
因为在蜂窝电话等的使用期间小型显示装置会落在地上,所以显示装置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损坏。然而,为了轻便的目的,难以进一步地给蜂窝电话提供用于提高蜂窝电话强度的元件。因此,进行了通过改变显示装置的元件来防止因外部撞击造成显示装置损坏的研究。
具体地讲,在显示装置中,由于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是用玻璃材料制成的,所以由具有比玻璃材料更高的强度的框架和模框来保护面板单元免受外部撞击。由于框架通常由不锈钢制成,所以它对显示装置的机械强度影响大。因此,已经研制出各种方法来最小化框架的变形以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

发明内容
设计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对固定构件进行变形而防止了因外部撞击造成的显示装置的损坏以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面板单元和固定构件,其中,面板单元显示图像,固定构件容纳面板单元并包括从底部边界向面板单元的结合方向延伸的底部和侧部。在这里,固定构件的侧部包括至少两个结合区域和从结合区域延伸的支撑区域,其中,结合开口形成在结合区域内,而且从结合开口的一端到接近于结合开口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界的距离小于支撑区域的宽度。
支撑区域可形成在侧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处。
结合区域可形成在侧部的长度方向上。
结合区域的宽度可大于支撑区域的宽度。
结合开口可与底部边界离开地设置。
结合开口的长度可小于或等于结合区域的长度。
固定构件是第一固定构件,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围绕面板单元的第二固定构件,从第二固定构件的侧表面突出的结合部分可插入并固定到第一固定构件的结合开口中。
第二固定构件可由树脂制成。
元件容纳开口形成在固定构件的底部处。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多个面板单元,而且至少一个面板单元可以是LCD面板。
显示装置可用于蜂窝电话。
固定构件可由金属制成。


通过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固定构件的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固定构件的透视图;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验例和传统技术的对比例的结果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4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因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是具有主面板单元200和次面板单元300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示出了主面板单元200和次面板单元300彼此相对的双显示装置,但这仅用于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和排列,因而本发明不限于当前描述的实施例。因此,可在其它实施例中修改显示装置。
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包括面板单元组件250和光源910。设置多个固定构件361、336和362来固定和支撑这些元件。固定元件361、336和362可由金属和树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固定构件361和362可用金属制成来用作框架,固定构件336可用树脂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构件361、336和362分别称为顶框架、模框和底框架。这些固定构件的材料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因而本发明不限于当前描述的材料。因此,可用其它材料来形成固定构件361、336和362。
面板单元组件250包括主面板单元200、次面板单元300、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膜350、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膜360、集成电路(IC)芯片620和印刷电路板(PCB)610。图1示出了两个面板单元,但这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因而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因此,面板单元组件250可包括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面板单元。此外,图1示出了作为面板单元200和300的两个LCD面板,但这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面板单元,因而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因此,面板单元可包括至少一个LCD面板,而且OLED面板可用作面板单元。
主面板单元200比与主面板单元200相对的次面板单元300大。具体地讲,在折叠式蜂窝电话中使用的显示装置100中,主面板单元200位于蜂窝电话折叠单元的里面,次面板单元300位于蜂窝电话折叠单元的外面。因此,在折叠单元关闭的状态下,可通过具有小屏幕尺寸的次面板单元300来显示诸如时间的相对少量的信息。在为了通信将折叠单元打开的状态下,可通过具有大屏幕尺寸的主面板单元200来显示相对大量的信息。
在下文中,将描述主面板单元200是LCD面板的内部结构。次面板单元300的结构与主面板单元200的结构相同,因而将省略对次面板单元300的详细描述。
位于主面板单元200下部的薄膜晶体管(TFT)面板200b是包括具有矩阵形状的薄膜晶体管的透明玻璃面板,数据线连接到其源极端,栅极线连接到其栅极端。包括导电材料透明氧化铟锡(ITO)的像素电极形成在漏极端。
如果将来自PCB 610的电信号输入到主面板单元200的数据线和栅极线,则电信号被输入到TFT的源极端和栅极端。TFT通过电信号的输入来导通或截止,将用于形成像素所需的电信号输出到漏极端。
另一方面,滤色器面板200a排列在TFT面板200b上且与TFT面板200b相对。RGB像素是颜色像素,当光经过时颜色像素显示预定的颜色。滤色器面板200a通过薄膜工艺由RGB像素组成,并且滤色器面板200a的前表面被包括ITO的公共电极涂覆。当将电源施加到TFT的栅极端和源极端时,因而薄膜晶体管被导通,在滤色器面板的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通过电场来改变TFT面板200b和滤色器面板200a之间注入的液晶的阵列角,而通过改变的阵列角来改变光透射度,由此,获得期望的图像。偏光器(未示出)附于TFT面板200b和滤色器面板200a的外表面。
IC芯片620将驱动信号和时序信号施加到TFT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以控制主面板单元200中液晶的阵列角并排列液晶的时序。IC芯片620附着在TFT面板200b上并被保护膜621包围。IC芯片620产生栅极驱动信号、用于驱动主面板单元200的数据驱动信号,以及用于在合适的时间施加这些信号的多个时序信号。IC芯片620将各个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施加到主面板单元200的栅极线和数据线。
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膜360使主面板单元200和次面板单元300彼此连接,并包围底框架362的一侧表面。为了方便,图1示出了在断开状态下的第二柔性电路膜360,但在实际操作中,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膜360实际上处于连接的状态。因为主面板单元200和次面板单元300彼此连接,所以集成电路芯片620的驱动信号通过主面板单元200传输到次面板单元300。因此,IC芯片620也控制次面板单元300。
多个元件6103安装在PCB 610上用于将信号传输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膜350,蜂窝电话连接器6101安装到PCB 610的端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膜350通过蜂窝电话连接器6101接收用于蜂窝电话的折叠窗口的开口程度的信号。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膜350使主面板单元200和PCB 610彼此连接。为了方便,图1示出了在断开状态下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膜350,但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膜实际处于连接的状态。
安装到PCB 610的元件6103包括电阻元件。如图1所示,各个元件容纳开口3361和3323形成在模框336和底框架362的底部内,并当结合显示装置100的所有内部部件时在内部容纳元件6103。因此,最小化显示装置的尺寸同时最大化地利用显示装置100的内部空间是可能的。此外,只有元件容纳开口3323可以形成在底框架362的底部,以容纳元件6103。
用来既为面板单元200又为面板单元300提供光的光源910设置在主面板单元200和次面板单元300之间。图1示出了作为光源910的发光二极管(LED),但这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因而本发明不限于用LED作为光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光源。
为了以增加的亮度将从光源910发射的光供应到各个面板单元200、300,还可包括光导板341、反射片343和多个光学片342a、342b。
光导板341引导从光源910发射的光。反射片342反射并传输光。具体地讲,从光源910发射的一部分光被传送到下部,因而将光供应到次面板单元300。
电路板950连接到第三柔性印刷电路膜370,从PCB 610接收信号以控制光源,并驱动光源910。
用于安装光源910的电路板950被容纳并固定到模框336。此外,主面板单元200被容纳在模框336内。次面板单元300被固定到形成在底框架362内的开口3621。底框架362的下部被设有开口6105的PCB 610覆盖,使得次面板单元300暴露在外面。非导电构件363设置在底框架362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膜360之间,以防止底框架362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膜360彼此接触并引起短路。附于底框架362的开口3621周围的胶带364防止外部外来的物质通过开口3621进入显示装置100。
图2示出了结合的显示装置100的所有内部部件。
如图2所示,从模框336的侧表面突出的结合部分3363插入并固定到底框架362的结合开口3636。模框336的上部被顶框架361覆盖。模框336被顶框架361和底框架362包围并固定到顶框架361和底框架362。因此,可保护显示装置100免受外部撞击。在本发明中提供了通过改变底框架362的结构足以能够忍受外部撞击的显示装置10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和图4来详细描述底框架362的结构。在描述中,术语“长度”是指沿着Y轴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术语“宽度”是指沿着Z轴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
图3示出了与显示装置分离的放大的底框架362。图3所示的底框架362的结构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因而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在其它实施例中,底框架362可以改变为各种其它结构。
如图3所示,底框架362包括底部3629和侧部3625。底框架362可包括所需要的其它部分。底部3629和侧部3625一起形成底部边界3628。即,侧部3625朝着面板单元的结合方向(Z轴方向)从底部边界3628延伸。
底框架362的侧部3625包括至少两个结合区域A和连接到结合区域A的支撑区域B。结合区域A是结合到模框336的区域(图1和图2所示),支撑区域B是与模框336的侧表面相邻且由模框336的侧表面支撑的区域。由于至少两个结合区域A形成在底框架362内,所以它们可稳固地结合到模框336等。此外,因为底框架362由支撑区域B来支撑,所以可更稳固地保持结合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结合区域A在侧部3625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两个侧面处,从而使底框架平衡。由于结合区域A对称地形成,所以能够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
支撑区域B在侧部3625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中心和端部。当显示装置下落时,底框架362从中心弯曲。即,最大的应力作用在底框架362的中心处。因此,支撑区域B形成在底框架362的中心处以防止因应力造成对中心部分的损坏。即使外部撞击作用于显示装置,由于支撑区域B显示装置也不会变形。
图3的放大的圆内示出了一个结合区域A。如图3的放大的圆中所示,结合开口3626形成在结合区域A内。即,结合开口3626的长度d1小于结合区域A的长度d2。因为结合开口3626对外部撞击是不坚实的,所以它形成在结合区域A内。因此,保护显示装置免受外部撞击是可能的。
此外,从结合开口3626的一端3626a到接近于结合开口3626的另一端3626b的底部边界3628的宽度W1小于支撑区域B的宽度W3。在这里,结合开口3626的一端3626a是在侧部3625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边缘,而不是在侧部3625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边缘。
具体地讲,当显示装置下落时,由于结合开口3626,最大的应力作用于结合区域A。因此,最大的应力作用在从结合开口3626的一端3626a到接近于结合开口3626的另一端3626b的底部边界3628的部分。因此,通过将宽度W1设置为比支撑区域B的宽度W3小,一部分应力可分布到支撑区域B。因此,通过使应力均匀地分布在整个侧部3625,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侧部3625的形成方式是,结合区域A的宽度W2大于支撑区域B的宽度W3。因此,当外部撞击作用于结合区域A时,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在结合区域A内形成结合开口3626使作用于结合区域A的应力减到最小是可能的。优选地,结合开口3626与底部边界3628离开地设置。当结合开口3626与底部边界3628设置得太近时,外部物质会进入结合开口3626。因此,会造成显示装置的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结合开口3626太大,所以从强度的观点来看是所不期望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底框架362的侧部3625进行简单地变形就能够大大地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设置的底框架的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图3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框架的侧部的修改的例子。图4所示的底框架372除了侧部3725以外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框架362类似,因而将省略详细的描述。此外,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侧部3725包括结合区域A′和支撑区域B′。结合区域A′的宽度W2′等于支撑区域B′的宽度W3。结合开口3626位于结合区域A′内,而且结合开口3626的长度d1等于结合区域A′的长度d2。通过形成侧部3725,支撑区域B′可与结合区域A′没有额外的加工工艺地连续地形成,从而简化了加工工艺。此外,通过改进底框架372的强度来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是可能的。
在下文中,将参照本发明的实验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实验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因而本发明不限于将描述的实验例。
实验例使用型号为LTS180S3-HF的双LCD装置作为样本进行了下落模拟实验。双LCD装置的结构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相同。
在下落模拟实验中,模拟并以颜色显示了作用在样本的各个部分的应力。通过观察这些颜色,获得应力分布。应力分布表明,随着从蓝色到红色应力变得越来越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具体的模拟条件,因而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对比例使用传统的双LCD装置作为样本进行了下落模拟实验。在该样本中,在底框架的侧部中,结合区域的宽度大于支撑区域的宽度。仅有一部分支撑区域,而非大部分支撑区域,形成在侧部的中心处。由于其它实验条件与本发明的实验例的条件相同,所以将省略详细的描述。
图5A和图5B用颜色示出了根据实验例和对比例的应力分布。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验例(图5A)和传统技术的对比例(图5B)的结果的示图。
参照图5A图片的上部,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最大的应力作用在实验例的红颜色表示的侧部的中心,而且应力约为58.7MPa。参照图5A图片的下部,在侧部中心处蓝颜色表示的应力分布的区域较小。
与之相反,参照图5B图片的上部,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最大的应力作用在对比例的红颜色表示的侧部的中心,而且应力约为69.7MPa。参照图5B图片的下部,在侧部中心处蓝颜色表示的应力分布的区域较大。
因此,作用于实验例的样本的最大应力是作用于对比例的样本的最大应力的84.2%。这个结果表明,通过对底框架的侧部进行简单地变形来改进显示装置的强度是可能的。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以各种形式修改。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10月12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2004-008133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完全公开于此,以资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面板单元,显示图像;固定构件,容纳所述面板单元并包括从底部边界向所述面板单元的结合方向延伸的底部和侧部,其中,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侧部包括至少两个结合区域和从结合区域延伸的支撑区域,结合开口形成在所述结合区域内,而且从所述结合开口的一端到接近于所述结合开口的另一端的所述底部边界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区域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区域形成在长度方向上所述侧部的中心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区域形成在所述侧部的长度方向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区域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开口与所述底部边界离开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开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结合区域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构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二固定构件,其中,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侧表面突出的结合部分插入并固定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的结合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由树脂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元件容纳开口形成在所述固定构件的底部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面板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面板单元是液晶显示面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蜂窝电话。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构件由金属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面板单元和固定构件,其中,面板单元显示图像,固定构件容纳面板单元并包括从底部边界向面板单元的结合方向延伸的底部和侧部。固定构件的侧部包括至少两个结合区域和从结合区域延伸的支撑区域,其中,结合开口形成在结合区域内,而且从结合开口的一端到接近于结合开口的另一端的底部边界的距离小于支撑区域的宽度。
文档编号G09F9/00GK1761385SQ200510112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李庚燉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