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5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能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特别是如色彩笔,毡料尖笔,纤维笔,圆珠笔,钢笔和其他类型的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书写工具,形式复杂多变,品种齐全,但都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缺点①存放书写液的存量太少,因而补充书写液或换笔芯的频率很高。②因书写工具的本身结构所至,如果给书写笔加注超过本身能承受存放书写液的容量时,则该笔非常容易漏墨水,因此其抗漏性能就差,所以现有书写工具书写液的容量是属于低容量的结构。③尤其是普及型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的书写工具,往往是因书写液的快速用完而结构笔还很新时就被抛弃了,因而整笔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也有很多发明者针对上述问题在对现有书写工具进行了上研究和改进,例如,WO93/0596专利申请中描述的一种标记工具,还有在公开号为CN1086173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描述的书写工具。这两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采用大小储液腔解决存放书写液的存量太少的问题。技术方案主要是将储液腔采用隔膜元件分成大的储液腔和较小的储液腔,并且通过书写笔尖的伸缩使隔膜元件的打开来实现大储液腔的书写墨液供应到较小的储液腔中,这样,虽然能使该书写工具的储液量增加,但是,当在书写过程中需要从大的储液腔中的书写液补充给较小的储液腔时或者之后,其书写液仍能继续流到或渗透到标记笔尖的部位,从而造成正常书写时的滴漏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大储液腔供应给较小储液腔的书写液是通过一活动件的纵向运动来使阀门打开,造成储液腔内部产生压力,导致书写液不断地压出而产生滴漏现象。
也有发明者在针对上述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改进,例如WO96/14998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标记工具,其基本的结构与WO93/05966专利和中国专利CN1086173A类似,其主要改进是将小的储液腔采用环形弹性可变形件,目的是在笔尖向前移动过程中从笔尖上通过供应通道上的环形弹性可变形件的腔体压缩后再扩大时将前面提到的滴漏书写液吸回。但此种结构发现在笔尖向前移动过程中,往往流到或渗透到笔尖的液体过多而无法将其及时吸回,或者有时将空气吸回而书写液几乎很少吸回。再者,对于采用普通带有滚珠的书写笔尖的书写工具,由于它是封闭型的,渗透或被压出来的液体几乎无法被吸回,因此,依然存在着滴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即可增加储液量,同时又可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滴漏现象的书写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书写笔尖,用于将书写墨液涂覆在书写介质上、具有出液口的第一储液腔,用于提供给书写笔尖书写墨液、连接套,用于连接书写笔尖和所述第一储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内或外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其中每个附加储墨腔包括有出液口,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所述设置在第一储墨腔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所述连接套包括有进口,其中,转动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的进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所述设置在第一储墨腔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纵向排列,且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位所述第一储墨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储墨腔的上方或第一储墨腔的上方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上方还包括进液口,其中,转动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或其底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书写墨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进入到第一储墨腔,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内并与其底部和顶部相连接处设置一中轴,以实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底部的转动,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
在第一储墨腔内或外的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围绕第一储墨腔设置,所述连接套包括至少两个进口,其中一个进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相通,转动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至少另一个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至少另一个进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所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还包括密封垫圈。
所述第一储墨腔与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和/或附加储墨腔与附加储墨腔之间还包括密封垫圈。
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内还包括纤维液芯,使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内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中,所述纤维液芯通过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
所述书写笔尖是普通滚珠头、钢笔头,或是可吸附书写墨液并具有书写作用的引墨液芯,或是由所述引墨液芯和普通滚珠头、钢笔头组成。
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在与所述连接套相连处包括限位块或限位槽,与所述连接套相对设置的限位槽或限位块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或其进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连接套相连处包括切口或止动口,与所述连接套相对设置的止动口或切口相互配合,以实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或其进口与所述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所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或所述连接套的所述限位槽或切口沿轴向呈90度-270度设置。
所述第一储墨腔包括限位块或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与之相邻的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之间,或附加储墨腔与附加储墨腔之间设置的限位槽或限位块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墨液。
所述第一储墨腔包括切口或止动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与之相邻的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之间,或附加储墨腔与附加储墨腔之间设置的止动口或切口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所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或所述连接套的所述限位块或限位槽可切口沿轴向呈90度-350度设置。
所述第一储墨腔、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和所述连接套上还包括用于对位的标记。
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方式来完成储液腔之间的转换,不仅达到补充书写液的目的,同时,消除了储液腔内部因震动及纵向运动后产生的压力和引力而造成的滴漏现象,解决了书写工具既能达到高容量,又不易漏液,从而提高了书写工具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A-A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B-B截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储液腔和一个附加储液腔与连接套配合时的分解图,其中图上部为储液腔的局部立体图,图下部为连接套的局部示意立体图。
图5为图4中连接套与储液腔接口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1另一种第一储液腔和一个附加储液腔与连接套配合时的分解图,其中图上部为储液腔的局部立体图,图下部为连接套的局部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书写工具装上外套和笔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外形图。
图13为图11中附加储液腔与第一储液腔配合时的分解图,其中图上部为附加储液腔的局部立体图,图下部为第一储液腔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第一储液腔的出液口转动180度时和纤维液芯中第二进液口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书写工具装上外套和笔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附加储液腔与第一储液腔配合时的分解图,其中图上部为附加储液腔的局部立体图,图下部为第一储液腔的局部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9F-F的截面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九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书写笔尖11-滚珠12-滚珠套13-引墨液芯14-引墨液芯套15-抗漏器2-第一储液腔21、22-附加储液腔211-顶部212-底部213-中轴214-腔体201、201′、201″-出液口202、202′-进液口24、24′-纤维液芯241-第二进液口242、242′-第二出液口243、243′-纤维液芯套244、244′-排气口245-第二引墨液芯25、25′-凸缘26、26′-凹缘27、27′-限位块28-切口29-分隔带3-连接套31、31′-进口32、32′-密封圈35、35′-限位槽36-止动口37、37′-通气口38、38′、381、381′-标记4、4′-密封垫圈41、41′-通口5、51-书写墨液6-封闭物7-外套71-第二通气口8-笔帽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书写工具,它包括书写笔尖1,用于将书写墨液涂覆在书写介质上、具有出液口201的第一储墨腔2,用于提供给书写笔尖1书写墨液、连接套3,用于连接书写笔尖1和所述第一储墨腔2,在所述第一储墨腔2内或外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参见图1、图2,在第一储墨腔2外设置一个附加储墨腔21,附加储墨腔21包括有出液口201′,通过附加储墨腔21出液口201与所述连接套3位置的相对转动,使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201′与所述书写笔尖1导通,以向书写笔尖1连续提供书写墨液,这种采用相对旋转的方式来连续提供书写墨液,结构合理,成本低,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储液腔因内部震动产生的压力和引力而造成的滴漏现象,解决了书写工具既能达到高容量,又不易漏液,从而提高了书写工具使用寿命。
下面对在第一储墨腔2外设置一个附加储墨腔21与所述第一储墨腔2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举例说明参见图1、图2,为了使横向排列的更合理性,可以在一个筒体的中间设置分隔带29,使筒体分成一个第一储墨腔2和一个附加储墨腔21,所述连接套3包括有进口31,连接套3上的进口31可以制成偏心结构为较佳选择(参见图3),第一储墨腔2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相连通,使第一储墨腔2中的书写墨液通过进口31输送给书写笔尖1中的引墨液芯13,再由引墨液芯13把书写墨液带给普通滚珠头中用于书写。在书写笔尖1上方设置通常采用的抗漏器15,防止了普通低容量的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受大气压或温度变化时对书写笔尖1产生压力而造成的滴漏现象。
当第一储墨腔2中的书写墨液用尽或将剩不多时,转动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通过所述附加储墨腔21的出液口201′与所述连接套3位置的相对转动,使附加储墨腔21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对位相通,从而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和所述连接套3的进口31与所述书写笔尖1导通,以向书写笔尖1连续提供书写墨液;同时,转动后的第一储液腔2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上偏心结构的进口31侧边的平面相封闭,参见图3中偏心结构的进口31的示意图,从而关闭了第一储液腔2的出液口201,这样,无论是遇大气压或温度发生变化,也无法使空腔的第一储液腔2膨胀的空气对附加储液21或书写笔尖1中的书写墨液产生压力而造成的漏液现象,该结构既能达到可以增加至少一倍的容量,又能象低容量的书写笔一样,不易漏液,而且,采用旋转的方式来完成储液腔的转换,消除了现有中技术所说的储液腔因内部震动或纵向运动后产生的压力和引力而造成的滴漏现象,该结构简单,成本低,大大地提高了书写工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在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与连接套3之间设置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4可开有与连接套3的进口31相通的通口41,这种情况,密封垫圈4与连接套3相固定而连成一体;密封垫圈4可开有与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和201′相通的两个通口41,这种情况,密封垫圈4与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相固定而连成一体,这样,可使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与连接套3可转动地相接时不会产生漏液现象。密封垫圈4可采用橡胶或软质塑料或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等制成。
参见图1,在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与连接套3相配合处设有两个凸缘25、25′,在连接套3与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相配合处设有与所述两个凸缘25、25′相配合的凹缘26、26′,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与连接套3可转动地连接时稳定地锁定而不会脱落。
对于上述结构中设有两个储液腔的情况,只要转动180度,就可以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对位相通,从而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和连接套3的进口31向书写笔尖1继续提供书写墨液。
为了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方便地对位,可以在与连接套3相接处的附加储液腔21的表面上设有标记38′,标记38′可以是刻度,可以是有颜色的点或线,可以是凹槽等,与第一储液腔2相接处的连接套3的表面上设有标记38,标记38可以是刻度,可以是有颜色的点或线,可以是凹槽等,标记38设在与标记38′的正反面180°左右为较佳选择,这样,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用完后,只要转动180°,使标记38与标记38′上下对位,就可以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对位,从而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和进口31,以向书写笔尖1继续提供书写墨液。
参见图1、图4,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连接套3连接处的根部设有两个限位块27、27′,两个限位块27、27′为在对应180°位置较佳,参见图4、图5,在连接套3的口部设有两个限位槽35、35′与两个限位块27、27′相互配合,两个限位槽35、35′可沿轴向呈170度左右设置,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相对位时,使两个限位块27、27′基本上停留在两个限位槽35、35′的各其中一端部,当需要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对位时,只要转动连接套3或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直止转不动时停止,也就是说转到限位槽35、35′的各其中另一端部时,就可以知道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已对位,从而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向书写笔尖1继续供应书写墨液,这种结构既简单、合理,又使用方便。限位块和限位槽可以可配合地设置在它们之间配合处的中部位置。对于在连接套3的口部设有一个限位槽35的情况,限位槽35可沿轴向呈90°-270°设置。可以是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上的两个限位块和连接套3上的两个限位槽相互调换设置。
参见图6,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连接套3的连接处设有一个切口28,切口28可以为在沿轴向呈90度-270度设置,较佳范围为160度-220度之间,所述在连接套3上设有止动口36与切口28相互配合,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对位时,设置止动口36停留在切口28的其中一端部,当需要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对位时,只要转动连接套3或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直止转不动时,也就是说转到切口28另一端时,就可以知道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的进口31已对位,这种结构既简单、合理,又使用方便。也可以是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中的切口和连接套上的止动口相互调换设置。
参见图7,该结构中的储墨腔都是为敞开式的,一般适合于中性或油性油墨作为书写墨液,所述在第一储墨腔2外设置的附加储墨腔21与第一储墨腔2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在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书写笔尖1之间设置连接套3,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连接套3可相对转动地套接,连接套3中开有偏心的进口31与第一储液腔2中的出液口201相通,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用剩不多时,相对连接套3转动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对准连接套3的偏心进口31,从而使连接套3中剩留的书写墨液与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对接,从而使书写笔尖1的书写时间可得到成倍地延长。
在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连接套3之间的相配合处设有密封圈32,防止了它们之间的连接处出现漏液现象。
在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连接套3相配合处制成凸缘25,在连接套3与凸缘25相配合处制成凹缘26,这样更好地使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可转动地锁定在连接套3上,也可防止了它们相接处出现漏液现象。
参见图8,在图7上套有外套7和笔帽8,起保护书写工具和可替换书写工具的作用。
参见图9,连接套3部分套住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和201′,如图所示,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5与书写笔尖1相通,而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51却被封闭在密封垫圈4的平面上,也就是密封在密封垫圈4的偏心口41侧边的平面上,以防止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给书写笔尖1增加压力而造成滴漏现象。书写墨液5、51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颜色,可根据需要书写不同的颜色。
在敞开式的第一储液腔2和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5、51的上口部可放有封闭物6,封闭物6可以是封闭膏或封闭油等,起保护书写墨液5、51的作用。
参见图10,该结构在图7的技术方案上增设纤维液芯,在第一储液腔2中放有纤维液芯24,使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24中,在第一储液腔2的侧边设有的附加储液腔21中也放有纤维液芯24′,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24′中。可作为书写的引墨液芯13与第一储墨腔2的纤维液芯24中的第二出液口242相连接,这种结构也可作为替换芯使用。
可以有第一储液腔和两个附加储液腔设置在一个筒体中,而使书写工具中具有三个储液腔,其中第一储液腔的出液口可以是与例如图1中的连接套的进口相通相同的结构,而两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中偏心的进口侧边的平面相封闭,当第一储液腔中的书写墨液用完时,依次转动两个附加储墨腔,使它们的出液口依次地与连接套的进口对位相通,从而使书写工具得到多次连续书写的效果。
可以有第一储液腔和三个附加储液腔与连接套相对转动地连接,为了合理安排四个储液腔的位置排列,可以在一个圆筒体或方形筒体上分隔成四个储液腔。
下面对所述设置在第一储墨腔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纵向排列,且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位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上方时举例说明参见图11、图12,在所述第一储墨腔2的上方设置一个附加储墨腔21,附加储墨腔21可相对连接套3转动,连接套3可以与第一储液腔2制成连体结构,这样,附加储墨腔21也可以与第一储液腔2相对转动,在第一储墨腔2的上方设有进液口202,在附加储墨腔21的下方设有出液口201′,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用尽或用剩不多时,转动附加储液腔180°时,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中的进液口202相连通,这样,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就可通过出液口201′和进液口202进入第一储液腔2中,从而使书写笔尖1再次获得可连续书写的书写墨液,接着,继续转动附加储液腔180°,使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回到原位(已转动360°),参见图11、图12,标记38和38′又重新对位,这样,附加储液腔21中的偏心出液口201′又被与第一储液腔2相接的平面封闭住,也就是说被偏心的进液口202侧边的平面封闭住,从而关闭了空腔的附加储液腔21中的空气,无论是遇到气压变化或温度变化时,附加储液腔21中膨胀的空气就无法对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产生压力,也就是说重新补充过书写墨液的第一储液腔2同样也很正常地向书写笔尖1供应书写墨液而不会漏液,从而使该结构既能具有高容量的书写墨液,又是不会漏液,大大地提高了书写工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在第一储液腔2与附加储液腔21之间设置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4可开有与第一储液腔2的进液口202相通的通口41,这种情况,密封垫圈4与第一储液腔2相固定而连成一体;密封垫圈4可开有与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相通的通口41,这种情况,密封垫圈4与附加储液腔21相固定而连成一体,这样,可使第一储液腔2与附加储液腔21可转动地相接时不会产生漏液现象。
书写笔尖1中的引墨液芯13可以延伸至密封垫圈4的通口41中,当附加储液腔21中出液口201′与通口41相对位时,引墨液芯13就可以迅速把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引到第一储液腔2中。
在第一储液腔2与附加储液腔21相配合处设有凹缘26,在附加储液腔21与第一储液腔2相配合处设有与凹缘26相配合的凸缘25,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第一储液腔2与附加储液腔21可转动地连接且稳定地锁定而不会脱落。也可以是第一储液腔2上的凹缘26和附加储液腔21上的凸缘25相互调换设置。
参见图11和图13,也可以在所述附加储墨腔21与第一储墨腔2连接处的根部设有限位块27,在第一储液腔2与附加储液腔21相互配合的口部设有限位槽35与限位块27相互配合,限位槽35可沿轴向呈350度左右设置,当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的偏心进液口202的侧边相封闭时,使限位块27基本上停留在限位槽35的一端部,当需要附加储液腔21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的进液口202对位时,只要转动附加储液腔180度,就可以使出液口201′与进液口202对位相通,从而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进入第一储液腔2中,以向书写笔尖1继续供应书写墨液,接着,继续转动附加储液腔21,直止转不动时,就可以知道出液口201′与进液口202已因错位而封闭,防止了空腔的附加储液腔21中的空气对第一储液腔产生压力而造成滴漏现象,也就是说基本上回到原位,这种结构既简单、合理,又使用方便。
可在附加储液腔21中设有切口或止动口,可在第一储液腔2中设置与所述切口或止动口相配合的止动口或切口,具体结构说明与图6相类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4,在第一储液腔2的上方设置附加储液腔21,附加储液腔21与连接套3相对转动,也就是说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可相对连接套3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图11中的第一储液腔2中增设纤维液芯24,使第一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24中,纤维液芯24可以是天然植物的丝类或化学的丝类等具有吸附作用的材料制成,还可以在纤维液芯24上套有纤维液芯套243,便于生产和装配,纤维液芯24的第二出液口242与书写笔尖1中的引墨液芯13相对接,使第一储液腔2中的纤维液芯24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引水液芯13向书写笔尖1的出液头滚珠11供应书写墨液,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纤维液芯24上的书写墨液用尽或剩下不多时,相对连接套3转动附加储液腔180°,使附加储液腔21上标记38′和第一储液腔2上的标记38对齐,这样,就可以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和密封垫圈4的通口41和第一储液腔2的进口202进入到第一储液腔2中的纤维液芯24中,使第一储液腔2中新获得的书写墨液被吸附在纤维液芯24中,从而使书写笔尖1可重新获得继续书写的书写墨液。对于第一储液腔2中采用纤维液芯24来吸附书写墨液的结构,在书写笔尖1与第一储液腔2之间可省去通常采用的抗漏器。
参见图14、图15,在纤维液芯24的第二进液口241与进液口202之间或在第二出液口242上设有排气口244,在第一储液腔2或连接套3中开有通气口37与排气口244相通,这种结构的优点是①当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进入纤维液芯24中的第二进液口241时,使纤维液芯24中的空气向排气口244排出,给书写墨液让位,这样,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很顺利地进入纤维液芯24中,防止了漏液的危险;②当受大气压或温度发生变化时,附加储液腔21中膨胀的空气或第一储液腔2中膨胀的空气就可以从排气口244和通气口37排出书写工具的体外,防止了漏液的危险。
图16为图14中的结构套上外套7,以提高书写工具的强度和方便书写,在外套7上设有第二通气口71,第二通气口71与通气口37相通,使通气口37排出的空气从第二通气口71排出外套7外;在书写笔尖1的头部套上笔帽8,以保护书写笔尖1不受碰撞和防止书写墨液弄脏物品。
参见图14、图17,也可以在所述附加储墨腔21与第一储墨腔2连接处的根部设有两个限位块27、27′,两个限位块27、27′为在对应180度位置较佳,在第一储液腔2与附加储墨腔21相配合处的口部设有两个限位槽35、35′与两个限位块27、27′相互配合,两个限位槽35、35′可沿轴向呈170度左右设置,当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偏心的进液口202侧边的平面相封闭时,使两个限位块27、27′基本上停留在两个限位槽35、35′的各其中一端部,当需要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的进液口202对位时,只要转动附加储液腔21,直止转不动时停止,就可知道附加储液腔21的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的进液口202已对位,从而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向书写笔尖1继续供应书写墨液,这种结构既简单、合理,又使用方便。对于第一储液腔2的口部设有一个限位槽35的情况,限位槽35可沿轴向呈90°-270°设置。也可以是附加储墨腔21上的限位块与第一储液腔上的限位槽相互调换设置。
参见图18,在附加储液腔21中也设置纤维液芯24′,使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24′中,在纤维液芯24上设有第二进液口241,在第二进液口241上固定有第二引墨液芯245,第二引墨液芯245延伸至附加储液腔21的底部212上,当转动附加储液腔21使出液口201′与密封垫圈4的通口41对位时,通过纤维液芯24上的第二引墨液芯245与附加储墨腔21中的纤维液芯24′相接确,使纤维液芯24′中的书写墨液通过第二引墨液芯245引向纤维液芯24中,从而实现继续向书写笔尖1供应书写墨液。
参见图19、图20,也可以在第一储液腔2的上方并列设有二个附加储液腔21、22,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用尽时或剩下不多时,依次转动附加储液腔21和22中的出液口与第一储液腔2中的进液口202对位相通,从而使该结构多次获得继续书写的书写墨液。图20是图19F-F的截面剖视图,由于图19为剖视图,所以图19中的附加储液腔21未出示。本实施例中的书写墨液也可以采用油漆类。
参见图21,也可以在附加储液腔21的上方再设有一个附加储液腔22,在附加储液腔21的上方设有进液口202′,在附加储液腔22的下方设有出液口201″,在出液口201″和进液口202′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4′上设有通口41′与进液口202′相通,当附加储液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第一储液腔2的进液口202相通后,附加储液腔21中的书写墨液用完时,相对连接套3转动附加储液腔22,使附加储液腔22中的出液口201″与进液口202′对位相通,这样,就可以使附加储液腔22中书写墨液通过附加储液腔21的进液口202′、出液口201′和进液口202而进入第一储液腔2中的纤维液芯24中。
图22为图11的一种变型,它可将附加储墨腔21中的顶部211和底部212制成与腔体214可转动地连接,顶部211和底部212通过中间设置的中轴213来使它们连接,当转动附加储墨腔21中的顶部211时,通过中轴213带动底部212中的出液口201′转动,从而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连接套3相对转动,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和第一储墨腔2的进液口202进入到第一储墨腔2中。
在顶部211与腔体214之间设置密封圈32′,防止了它们相接处的漏液。
参见图23,该结构在图22的技术方案上增设纤维液芯24,在第一储墨腔2中放入纤维液芯24,使第一储墨腔2中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24中,在第二进液口241与进液口202之间的第一储墨腔2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口37′,防止了书写工具受气压或温度发生变化时出现漏液现象,这种结构可以省去了通常采用的抗漏器。
下面对第一储液腔内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围绕第一储墨腔设置进行举例说明参见图24,在第一储墨腔2内设置附加储墨腔21,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被可相对转动地套接在连接套3上,连接套3包括有两个进口31、31′,为了防止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与连接套3相接时漏液,可以在它们之间增设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4中可开有两个通口41、41′与连接套3中的进口31、31′相通,密封垫圈4与连接套3相固定,其中一个进口31与第一储墨腔2的出液口201相通,另一个进口31′与附加储墨腔21中的出液口201′因错位而不相通,当第一储液腔2中的书写墨液用完时,转动第一储墨腔2和附加储墨腔21,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出液口201′与密封垫圈4中的通口41′相对位,使附加储墨腔21中的书写墨液通过出液口201′、通口41′和另一个进口31′与书写笔尖1导通,以向书写笔尖1连续提供书写墨液,同时,第一储液腔2中的出液口201与密封垫圈4的通口41因转动后错位而与密封垫圈4的平面相封闭。
参见图1,书写笔尖1可以包括引墨液芯13和普通滚珠头,普通滚珠头可包括滚珠11和滚珠套12,书写笔尖1也可是普通的钢笔头和在普通的钢笔头上设置的引墨液芯;也可以是带有开缝式的有缝笔尖,这种结构通常是需要在有缝笔尖上设有例如图1中所述的抗漏器15。
参见图7,书写笔尖1可以为普通滚珠头,普通滚珠头可包括滚珠11和滚珠套12,参见图10,可吸附书写墨液并且具有书写作用的引墨液芯13作为书写笔尖1,在引墨液芯13上套有引墨液芯套14可增加引墨液芯13的强度。这种书写笔尖适用很广,比如在纸上、墙上、袋上、地上或箱子上等,都可以作为书写对象。
虽然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以认识到,前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还可以对前述实施例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这些变化和变形都应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书写工具,它包括书写笔尖,用于将书写墨液涂覆在书写介质上、具有出液口的第一储液腔,用于提供给书写笔尖书写墨液、连接套,用于连接书写笔尖和所述第一储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内或外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其中每个附加储墨腔包括有出液口,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第一储墨腔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所述连接套包括有进口,其中,转动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的进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第一储墨腔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第一储墨腔沿书写工具的长度方向纵向排列,且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位所述第一储墨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储墨腔的上方或第一储墨腔的上方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上方还包括进液口,其中,转动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或其底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书写墨液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进入到第一储墨腔,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内并与其底部和顶部相连接处设置一中轴,以实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底部的转动,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储墨腔内或外的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围绕第一储墨腔设置,所述连接套包括至少两个进口,其中一个进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相通,转动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至少另一个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至少另一个进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还包括密封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与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和/或附加储墨腔与附加储墨腔之间还包括密封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内还包括纤维液芯,使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内的书写墨液吸附在纤维液芯中,所述纤维液芯通过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笔尖是普通滚珠头、钢笔头,或是可吸附书写墨液并具有书写作用的引墨液芯,或是由所述引墨液芯和普通滚珠头、钢笔头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书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在与所述连接套相连处包括限位块或限位槽,与所述连接套相对设置的限位槽或限位块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或其进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所述连接套相连处包括切口或止动口,与所述连接套相对设置的止动口或切口相互配合,以实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连接套的进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连接套或其进口与所述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或所述连接套的所述限位槽或切口沿轴向呈90度一270度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包括限位块或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与之相邻的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之间,或附加储墨腔与附加储墨腔之间设置的限位槽或限位块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墨液。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包括切口或止动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与之相邻的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之间,或附加储墨腔与附加储墨腔之间设置的止动口或切口之间相互配合,以实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与连接套的相对限位转动,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依次导通,从而使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储墨腔的进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和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或所述连接套的所述限位块或限位槽可切口沿轴向呈90度-350度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和所述连接套上还包括用于对位的标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它包括书写笔尖,用于将书写墨液涂覆在书写介质上、具有出液口的第一储墨腔,用于提供给书写笔尖书写墨液、连接套,用于连接书写笔尖和所述第一储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腔内或外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其中每个附加储墨腔包括有出液口,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出液口与所述连接套位置的相对转动,使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储墨腔中的书写墨液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书写笔尖导通,以向书写笔尖连续提供书写墨液,这种采用相对旋转的方式来连续提供书写墨液,结构合理,成本低,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储液腔因内部震动产生的压力和引力而造成的滴漏现象,解决了书写工具既能达到高容量,又不易漏液,大大地提高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43K8/00GK2787452SQ200520040210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王良 申请人:王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