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68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订器(綴具),特别是涉及例如用于环形装订夹或文件夹的装订器。
背景技术
作为成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以往的装订器的一例,例如有特开2004-255835公报所公开的装订器。该公报所公开的装订器,利用设在保持部件上的保持用凸部等来保持安装有装订杆的动作部件。而且,装订杆通过在构成该装订杆的半杆(半割杆)的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卡止而形成为环状,并且装订杆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55835公报所述以往的装订器虽然利用设在保持部件上的保持用凸部等来保持动作部件,但由于在保持部件上设置保持用凸部非常复杂,所以使得整体的制造变得复杂,并且费时费力。另外,装订杆在从闭合状态打开时,动作部件有时不能顺畅地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订器,该装订器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
本发明之1提供一种装订器,其具有多个装订杆,其分别将两个半杆在其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卡止而形成为环状;保持部件,其具有能够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装订杆的长度;动作部件,在其表面上隔着间隔而固定有各装订杆的基部,并且以装订杆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方式,在保持部件的内侧具有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一对动作片;和开闭部件,其在打开所述装订杆时,使动作片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保持在接近于保持部件的内面的方向,从而使装订杆向打开的方向变化,所述装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成在所述动作部件中,将装订杆的开闭方向上的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对动作片能移动的距离,并且,设置成在构成所述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之间,使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向保持装订杆的打开状态的方向弹压(弹発)一对动作片。
本发明之2的装订器,在本发明之1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开闭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动作部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从线圈部伸出的一端卡止在动作部件的一动作片上,而且从线圈部伸出的另一端卡止在动作部件的另一动作片上,根据从线圈部伸出的距离来保持所述动作片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之3的装订器,在本发明之1或2的装订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动作部件在一动作片上固定有装订杆的一基部,在另一动作片上固定有装订杆的另一基部,在所述装订杆闭合时,在离开保持部件的内面的位置,以其对接缘对接的状态被保持。
本发明之4的装订器,在本发明之1至3中任意一种装订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开闭部件形成为,利用移动限制部来停止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之5的装订器,在本发明之3或4的装订器的基础上,其中,所述开闭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螺旋弹簧设在构成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上,并且设置在动作部件中,从而从所述螺旋弹簧的线圈部伸出的一端按压动作部件的一动作片,而且,从线圈部伸出的另一端按压动作部件的另一动作片。
根据本发明,由于装订器具有多个装订杆,其分别将两个半杆在其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卡止而形成为环状;保持部件,其具有能够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装订杆的长度;动作部件,在其表面上隔着间隔而固定有各装订杆的基部,并且以装订杆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方式,在保持部件的内侧具有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一对动作片;和开闭部件,其在打开所述装订杆时,使动作片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保持在接近于保持部件的内面的方向,从而使装订杆向打开的方向变化,所述装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成在所述动作部件中,将装订杆的开闭方向上的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对动作片能移动的距离,并且,设置成在构成所述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之间,使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向保持装订杆的打开状态的方向弹压一对动作片,所以,可获得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的装订器。
另外,如果开闭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动作部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从线圈部伸出的一端卡止在动作部件的一动作片上,而且从线圈部伸出的另一端卡止在动作部件的另一动作片上,根据从线圈部伸出的距离来保持所述动作片之间的距离,则在保持部件内,能够在将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最佳距离的同时顺畅地进行动作部件的移动,从而可获得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的装订器。
另外,如果所述动作部件在一动作片上固定有装订杆的一基部,在另一动作片上固定有装订杆的另一基部,在所述装订杆闭合时,在离开保持部件的内面的位置,以其对接缘对接的状态被保持,则在保持部件内,能够在将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最佳距离的同时顺畅地进行移动,从而可获得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的装订器。
另外,如果所述开闭部件形成为,利用移动限制部来停止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的移动,则在保持部件内,能够在将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最佳距离的同时顺畅地进行动作部件的移动,从而可获得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的装订器。
另外,如果所述开闭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螺旋弹簧设在构成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上,并且设置在动作部件中,从而从所述螺旋弹簧的线圈部伸出的一端按压动作部件的一动作片,而且,从线圈部伸出的另一端按压动作部件的另一动作片,则在保持部件内,能够在将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最佳距离的同时顺畅地进行动作部件的移动,从而可获得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的装订器。
关于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以下的说明,可进一步加深理解。


图1是表示打开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文件夹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动作部件以及开闭部件的立体图解图。
图5是开闭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开闭部件的侧视图解图,(A)是原始状态的侧视图解图,(B)是向线圈部的圆周方向施加了力的状态的侧视图解图。
图7是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图解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下的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俯视图解图,(B)是第二动作片的右视图解图。
图8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俯视图。
图9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仰视图。
图10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横剖面图,(A)是图9的A-A剖面图,(B)是图9的B-B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仰视图。
图12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装订杆的图解图。
图13是打开状态的装订器的俯视图。
图14是打开状态的装订器的仰视图。
图15是打开状态的装订器的横剖面图,(A)是图14的A-A剖面图,(B)是图14的B-B剖面图。
图16是表示装订杆的卡止部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A)的A-A剖面图解图,(C)是主视图解图。
图17是表示装订杆的卡止部的图解图,(A)是侧视图解图,(B)是(A)的B-B剖面图解图。
图18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19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20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21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22是表示动作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
图23是表示动作部件的安装方式的横剖面图。
图24是表示动作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
图25是表示动作片的安装方式的横剖面图解图。
图26是表示动作片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
图2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仰视图。
图3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打开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文件夹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3是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4是动作部件以及开闭部件的立体图解图。
图35是开闭部件的俯视图。
图36是开闭部件的侧视图解图,(A)是原始状态的侧视图解图,(B)是向线圈部的圆周方向施加了力的状态的侧视图解图。
图37是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图解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下的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俯视图解图,(B)是第二动作片的右视图解图。
图38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俯视图。
图39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仰视图。
图40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横剖面图,(A)是图39的A-A剖面图,(B)是图39的B-B剖面图。
图41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仰视图。
图42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装订杆的图解图。
图43是打开状态的装订器的俯视图。
图44是打开状态的装订器的仰视图。
图45是打开状态的装订器的横剖面图,(A)是图44的A-A剖面图,(B)是图44的B-B剖面图。
图46是表示装订杆的卡止部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A)的A-A剖面图解图,(C)是主视图解图。
图47是表示装订杆的卡止部的图解图,(A)是侧视图解图,(B)是(A)的B-B剖面图解图。
图48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49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50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51是表示将装订杆装订的状态的装订杆的图解图,(A)是俯视图解图,(B)是主视图解图。
图52是表示动作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
图53是表示动作部件的安装方式的横剖面图。
图54是表示动作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
图55是表示动作片的安装方式的横剖面图解图。
图56是表示动作片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
图57的表示动作片的安装方式的横剖面图。
图58是表示开闭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解图。
图59是表示开闭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解图。
图60是表示开闭部件的安装方式的仰视图解图。
图6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仰视图。
图6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装订杆的剖面图。
图6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仰视图。
图6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装订杆的剖面图。
图中10、110、210、310、410-装订器12、112、212、312、412-第一装订杆14、113、214、313、413-第二装订杆114、314、414-第三装订杆115、315-第四装订杆12a、112a-半杆12b、112b-半杆212a、312a、412a-第一半杆212b、312b、412b-第二半杆113a、113b-半杆313a、413a-第三半杆313b、413b-第四半杆14a、114a-半杆14b、114b-半杆314a、414a-第五半杆314b、414b-第六半杆115b-半杆315a-第七半杆315b-第八半杆16、116、216、316、416-保持部件18、118、218、318、418-动作部件20、120、220、320、420-安装孔22、122、222、322、422-被装订物载置部22a、22b、222a-鼓出部24a、24b、124a、124b、224a、224b、324a、324b、424a、424b-保持壁
26、126、226、326、426-第一贯通孔28、127、228、327、427-第二贯通孔128、328、428-第三贯通孔129、329-第四贯通孔30、130、230、330-第一动作片30a、130a、230a-对接缘30a、230b-外侧端缘30c、230c-突出部30d、30e、230d、230e-卡合部30f、32f、230f、232f-限制凹部30g、32g、230g、232g-限制凸起32、131、232-第二动作片32a、132a、232a-对接缘32b、232b-外侧端缘32c、232c-突出部32d、32e、232d、232e-卡合部132、332-第三动作片133、333-第四动作片34、234-间隙36a、38a、236a、238a、436a1、436a2、438a1、438a2-空隙部36b、38b、236b、238b、436b1、436b2、438b1、438b2-开闭部件固定部36c、38c、236c、238c-支撑部36d、38d、236d、238d-插入孔40、140、141、340、341、440、441-开闭部件42a、242a-开闭部件的一固定前端部42b、242b-开闭部件的另一固定前端部44、244-线圈部46a、46b、246a、246b-固定部47a、47b、247a、247b-中间部
48a、48b、248a、248b-卡止端部50、150、250、450-装订杆卡止部52a、54a、56a、58a、252a、254a、256a、258a-凸部52b、54b、56b、58b、252b、254b、256b、258b-凹部52c、54c、56c、58c、252c、254c、256c、258c-凸部的倾斜对置面52d、54d、56d、58d、252d、254d、256d、258d-凹部的倾斜对置面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文件夹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动作部件以及开闭部件的立体图解图。图5是开闭部件的俯视图。图6是开闭部件的侧视图解图,(A)是原始状态的侧视图解图,(B)是向线圈部的圆周方向施加了力的状态的侧视图解图。图7是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图解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下的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俯视图解图,(B)是第二动作片的右视图解图。图8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俯视图。图9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仰视图。图10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横剖面图,(A)是图9的A-A剖面图,(B)是图9的B-B剖面图。图11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仰视图。图12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装订杆的图解图。
图1至图12所示的装订器10固定在由厚纸或其他比较硬质的薄板材构成的封皮A的大致中央所形成的左右一对折线的内侧的封皮里面的内侧表面上。作为固定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即,使螺栓和螺母或扣眼等紧固件插通于在装订器10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的安装孔2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内,固定成与封皮里面成为一体。
另外,这里说明了作为紧固部件使用螺栓和螺母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小螺钉,扣眼,铆钉等。另外,相对于封皮里面的紧固,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超声波熔敷或高频熔敷来进行紧固的方法。
装订器10具有构成环状装订杆的一对分别大致圆环状的金属制的第一装订杆12、和与第一装订杆12成为一对的第二装订杆14;保持部件16,其具有能够分别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长度;动作部件18,其在表面上使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隔着间隔而固定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各自的基部,并且可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持部件16的内侧,由此使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件16上。
保持部件16是具有能够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长度的平面观察下的大致长方形,且在其两端即安装在封皮A上的安装孔20附近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半圆弧状。
保持部件16构成为,具有剖面呈大致半圆弧状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中央从固定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部位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向内侧鼓出,并且,在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侧具有保持空间,能够将动作部件18等收纳在该保持空间内。
在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两端,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从其一端到另一端,设有滑动自如地保持动作部件18的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16的长度方向上,以从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各自的外侧附近直至内部,大致整体垂下的方式,连续设置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是相互平行且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状。
而且,在由该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以及被装订物载置部22包围的保持空间内,收纳有在后面详细说明的动作部件18等。
在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上分别穿设有第一贯通孔26和第二贯通孔28,其用于使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
第一贯通孔26和第二贯通孔28对应于构成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和半杆12b、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和半杆14b,在保持部件16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一定的间隔而各穿设两个。
动作部件18由一对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构成,所述一对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由平面观察下呈大致长方形状金属板构成。
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与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平行且在其内面滑动的外侧端缘30b和外侧端缘32b。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内侧缘以点对称且与该外侧端缘30b和外侧端缘32b平行的方式形成有对接一对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在保持部件16的保持空间内将各个并列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上时,分别在内侧缘弯曲自如地卡合。即,该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对接,并且外侧端缘30b和外侧端缘32b与保持部件16的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的两壁内内侧面接合。
另外,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内置在保持部件16的内侧空间部内,使得在未从外侧施加力时,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能够维持凹陷弯曲(谷折り)状态,即,朝向离开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的方向(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位于图7所示的平面PXY下侧)弯曲的状态,或者能够维持凸出弯曲(山折り)状态,即,朝向接近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的方向(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位于图7所示的平面PXY上侧)弯曲的状态。
所谓平面PXY是指包括通过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各自的基部紧固在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上的部分(4处)的左右轴Y1、Y2和前后轴X1、X2(图7所示)的平面。
动作部件18在一动作片即第一动作片30的与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侧面对置的表面(即上面),固定有构成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的基部,并且,在距所述半杆12a一定的间隔,固定有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的基部。
另外,在另一动作片即第二动作片32的与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对置的表面(即上面),固定有构成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b的基部,并且,在距所述半杆12b一定的间隔,固定有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b的基部。
一对动作片即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形成有突出部30c和突出部32c,该突出部30c和突出部32c贯通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16上的所述贯通孔即第一贯通孔26和第二贯通孔28。而且,一对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所述突出部30c和突出部32c贯通了所述第一贯通孔26和第二贯通孔28的状态下对接。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在打开了装订杆即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时接近所述保持部件16的内面,并且在闭合了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时离开所述保持部件16的内面,从而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以能够在开闭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方向上转动的状态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16中。
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内侧形成有一对动作片对接的大致直线状的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在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大致平行的大致直线状的外侧端缘30b和外侧端缘32b。
所述突出部30c在接近半杆12a与半杆14a的基部安装位置的位置,形成前后一对,并且,所述突出部32c在接近半杆12b与半杆14b的基部安装位置的位置,形成前后一对,并且从保持部件16的保持壁24a和24b向外侧突出,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开闭。
突出部30c和32c是具有能够从保持部件16的贯通孔(第一贯通孔26和第二贯通孔28)突出到外侧的长度、和能够使动作部件18在保持部件16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宽度的舌状。
动作片由金属或塑料薄板构成,动作片与突出部一体成形。
所述第一动作片30设有从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向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突出,用于卡合一对动作片的卡合部30d和卡合部30e;和从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向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突出,用于卡合一对动作片的卡合部32d和卡合部32e。
卡合部30d以及卡合部30e和卡合部32d以及卡合部32e形成为,向对置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上侧延伸,以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为中心,使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摆动。
卡合部30d以及卡合部30e和卡合部32d以及卡合部32e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U字状,其具有朝向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侧突出动作部件18的厚度量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的前端突出的按压部。而且,按压部具有作为一对动作片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中的作为单个动作片的第一动作片30或第二动作片32的脱落防止功能,卡合部30d以及卡合部30e和卡合部32d以及卡合部32e,朝向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侧突出,在作为一对动作片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中的单个动作片即第一动作片30或第二动作片32的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侧相接。
最外侧的卡合部30e以卡合部32e具有即使在使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向相反方向移动时也位于动作部件18的端缘内侧的宽度。
最外侧的卡合部30e以及32e和内侧的卡合部30d以及32d,隔着安装了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基部的部位,以适当的间隔形成,在分开的最外侧的卡合部30e以及32e和内侧的卡合部30d以及32d之间,形成有用于向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0a以及对接缘32a插入棒状夹具G的间隙34。
而且,在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闭合时,如图10所示那样,构成动作部件18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被保持成,其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朝向离开保持部件16的内面(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的方向(即凹陷弯曲的状态),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对接的状态,并且,在打开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时,如图15所示,构成动作部件18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被保持成朝向接近保持部件16的内面(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的方向(即凸出弯曲的状态),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对接的状态,从而被固定在保持部件16内的空间内。
另外,构成动作部件18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滑动自如地内设成,能够使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向接近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的方向移动,即在凸出弯曲状态下,沿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长度方向移动,即沿与连结被紧固在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上的半杆12a和半杆14a的线(X1(如图7所示))和连结半杆12b和半杆14b的线(X2(如图7所示))平行的方向移动。
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空隙部36a以及空隙部38a和开闭部件固定部36b以及开闭部件固定部38b的外侧附近,形成限制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向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限制部。
移动限制部由形成在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上的限制凹部30f和限制凸起30g、和形成在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上的限制凹部32f和限制凸起32g形成。
限制凹部30f是在开闭部件固定部36b的外侧附近,从对接缘30a沿宽度方向凹陷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孔,限制凸起32g是形成为可与所述限制凹部30f松嵌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凸起,形成为限制凸起32g与限制凹部30f松嵌,在限制凹部30f内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相互反向的移动。
限制凹部32f是在开闭部件固定部38b的外侧附近,从对接缘32a沿宽度方向凹陷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孔,限制凸起30g是形成为可与所述限制凹部32f松嵌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凸起,形成为限制凸起30g与限制凹部32f松嵌,在限制凹部32f内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相互反向的移动。
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上设有使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在开闭方向上变化的开闭部件40。
开闭部件40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连续设有线圈部44、从线圈部44的两端沿与线圈部44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固定前端部42a和固定前端部42b,在未产生扭转转矩的原始状态下,在圆周方向上固定前端部42a和固定前端部42b平行突出。固定前端部42a和固定前端部42b具有从线圈部44突出的直线状固定部46a和固定部46b;连续设在该固定部46a和固定部46b的自由端侧的中间部47a和中间部47b;连续设在该中间部47a和中间部47b的与固定部46a和固定部46b相反侧的自由端侧的卡止端部48a和卡止端部48b。而且,固定部46a以及固定部46b与中间部47a以及中间部47b正交,中间部47a以及中间部47b与卡止端部48a以及卡止端部48b正交。
在未产生扭转转矩的原始状态下,形成为一固定部46a与另一固定部46b以及一卡止端部48a与另一卡止部48b平行。
在构成装订器10的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有空隙部36a,且在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的大致中央附近也形成有空隙部38a,并且,在所述空隙部36a的一端突出设置有卡止开闭部件40的开闭部件固定部36b,且在所述空隙部38a的一端突出设置有卡止开闭部件40的开闭部件固定部38b。
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36b和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38b离开连结在第一动作片30上固定第一装订杆12的基部的线X1、和连结在第二动作片32上固定第二装订杆14的基部的线X2所延伸方向而形成。
而且,开闭部件40,其线圈部44的两端卡止在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36b和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38b上,并被收纳在所述空隙部36a和空隙部38a内。
而且,为了支撑从所述开闭部件40的线圈部44的两端延伸的前端部,在所述动作部件18上形成有支撑部36c和支撑部38c。
从所述开闭部件40的线圈部44的两端延伸的固定前端部卡止支撑在第一动作片30的支撑部36c和第二动作片32的支撑部38c上。
即,一固定前端部42a被与形成有卡止线圈部44端部的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38b的第二动作片32对置的第一动作片30的支撑部36c支撑,另外,另一固定前端部42b被与形成有开闭部件固定部36b的第一动作片30对置的第二动作片32的支撑部38c支撑。
固定前端部42a和固定前端部42b,由于固定部46a和固定部46b的长度为一定,且中间部47a卡止在动作部件18的支撑部36c上,中间部47b卡止在动作部件18的支撑部38c上,所以,将在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对接的第一动作片30与第二动作片32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通过拉近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将各自的位置关系保持成最佳状态。
因此,在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开闭时,在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以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为枢轴进行摆动时,在第一动作片30的宽度与第二动作片32的宽度之和成为最大时,即,即使在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成为了平面状态(中立状态)时,在第一动作片30的最外侧的边缘与保持部件16的保持壁24a之间、以及在第二动作片32的最外侧的边缘与保持部件16的保持壁24b之间也形成适当的间隙,从而在保持部件16的保持空间内,动作部件18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能够进行平滑的移动。
在通过组合所述半杆来形成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时,所述保持部件16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开闭部件40的两侧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固定前端部42a的卡止端部48a与固定前端部42b的卡止端部48b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线圈部44两端的距离短。
而且,一对所述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通过在所述保持部件16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向相反方向移动,所述半杆组合而成的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被分开,在所述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被分开时,在所述开闭部件40的两前端部相互在平面观察下成为了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所述开闭部件40对所述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施力,将所述半杆12a和半杆12b、以及半杆14a和半杆14b打开。
开闭部件固定部36b和开闭部件固定部38b形成为,以在直线状的对接缘30a和对接缘32a上排列成一条直线状的方式,向空隙部36a和空隙部38a的中央突出,并具有可插入形成在开闭部件40的线圈部44内侧的贯通孔内的粗细和长度。
支撑部36c和支撑部38c是向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长度方向(第一动作片30是O1方向,第二动作片32是O2方向(如图7所示))延伸的细孔,其与用于将固定前端部42a和固定前端部42b从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一主面向另一主面插入的插入孔36d和插入孔38d连续设置。
一固定前端部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42b,虽然原本是平行状态,但在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各自的长度方向架设,即,在与连结第一动作片30的半杆12a的固定部位与半杆14a的固定部位的线(X1(如图7所示))、以及连结第二动作片32的半杆12b的固定部位和半杆14b的固定部位的线(X2(如图7所示))斜向交叉的方向上架设。并且,在开闭部件40处于闭合状态时,原本接近大致平行的固定前端部42a(尤其是固定部46a)和固定前端部42b(尤其是固定部46b),如图9所示被拉离,固定前端部42a卡止在第二动作片32上,且固定前端部42b卡止在第一动作片30上,成为被扭转的状态。
固定前端部42a从第二动作片32的空隙部38a的一侧通过开闭部件固定部38b的下面,再从第一动作片30的下面架设至支撑部36c的上面。
固定前端部42b从第一动作片30的空隙部36a的一侧通过开闭部件固定部36b的下面,再从第二动作片32的下面架设至支撑部38c的上面。
因此,固定前端部42a发挥易于向第一动作片30填装、以强力使第一动作片30向下面侧旋转而打开的功能,固定前端部42b发挥易于向第二动作片32填装、以强力使第二动作片32向下面侧旋转而打开的功能。
而且,利用开闭部件40的弹性,构成动作部件18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发挥如下作用在用手开始打开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时,即,拨开了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各自的装订杆卡止部50时,使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和半杆12b向分离的方向(半杆12a向O1方向,半杆12b向O2方向(如图7所示))、以及使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和半杆14b向分离的方向(半杆14a向O1方向,半杆14b向O2方向(如图7所示))移动,并且在被扭转的开闭部件40还原成原来的状态时,将半杆12a与半杆12b、以及半杆14a与半杆14b,在线圈部44的圆周方向(半杆12a和半杆14a向O3方向,半杆12b和半杆14b向O4方向)上拉离。
即,利用开闭部件40的弹性,第一动作片30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50的方向(O1方向)移动,第二动作片32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50的方向(O2方向)移动。
而且,利用开闭部件40的弹性,使构成动作部件18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从凹陷弯曲状态逐渐成为平面状态(中立状态),进一步从平面状态变化到凸出弯曲状态。
而且,开闭部件40发挥如下作用在处于打开了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状态时,使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保持为凸出弯曲的状态,即,保持为接近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侧面的状态。
在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鼓出部22a,该鼓出部22a用于使卡合部30d及32e在向上侧进行了旋转时不与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接触,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鼓出部22b,该鼓出部22b用于使卡合部30e及32d在向上侧进行了旋转时不与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接触。
另外,在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鼓出部22c,该鼓出部22c用于使开闭部件40向上侧移动时不与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内面接触。
第一装订杆12由半圆弧状半杆12a和半杆12b构成为大致圆环状,第二装订杆14由半圆弧状半杆14a和半杆14b构成为大致圆环状。而且,为了能够插通预先穿设在用纸S上的装订孔来装订用纸S,而在半杆12a和半杆12b、半杆14a和半杆14b的前端,即,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顶部,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50。
构成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和半杆12b,通过将半杆12a的装订杆卡止部50与半杆12b的装订杆卡止部50卡止在一起,而连结成环状。
另外,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和半杆14b,通过将半杆14a的装订杆卡止部50与半杆14b的装订杆卡止部50卡止在一起,而连结成环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和半杆12b与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和半杆14b具有相同的形状,即曲率(曲率半径)相同。
构成所述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如图17所示,也可以通过将剖面为圆形状金属制线材,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50的方向(图12中的O1和O2的方向)抻拉,且按压中央部分,而相对于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形成。而且,图17所示的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形成为中央向打开装订杆的方向(半杆12a和半杆14a向图7中的O3方向,半杆12b和半杆14b向图7中的O4方向)鼓出、且两端向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的剖面呈大致蚕豆(beans)型的形状。
即,从开闭方向观察环状的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在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内侧形成有波状起伏面,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而且,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从拨开装订杆的方向观察,两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
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装订杆,如果是小径则在变形上较弱,如果形成为大径,则剖面积增加,使得材料费增加,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装订杆,由于形成在用纸上的装订孔多数是圆孔,所以难以对应于用纸的装订孔,有可能损伤用纸的装订孔。
然而,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如果细则装订杆卡止部50有时不能形成良好的嵌合。
为此,希望增加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的宽度,即使作为原材料的线材而使用剖面积小的线材,也希望通过加工原材料的金属制线材来确保作为装订杆所必要的宽度。
因此,本发明的装订杆,通过按压形成该装订杆的线材的中央部分,将线材压成蚕豆(beans)型,来扩大作为整体的宽度,即,将装订杆整体的宽度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50的方向扩展,形成为能够完全构成装订杆卡止部50的卡合。
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从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立设,构成与包含通过各自的基部被固定在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上的部分(4个部位)的左右轴Y1、Y2和前后轴X1、X2(如图7所示)的平面PXY垂直的平面。而且,第一装订杆12的轴Z1(如图7所示)构成的圆形面和第二装订杆14的轴Z2(如图7所示)构成的圆形面,构成为相互平行,且与通过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与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紧固的部位的平面PXY垂直。
而且,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构成为,能够用手指朝向相同方向拨开其装订杆卡止部50。
在构成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的前端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50,构成装订杆卡止部50的前端的凸部52a以及与该凸部52a连续的凹部52b,和构成半杆12b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前端的凸部54a以及与该前端的凸部54a连续的凹部54b,形成为朝向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以在闭合了第一装订杆12时卡合。凸部52a和凸部54a分别从前端朝向内侧具有倾斜缘,形成为能够一边滑动一边开闭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
另外,在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的前端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50,构成装订杆卡止部50的凸部56a以及与该凸部56a连续的凹部56b,和构成半杆14b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前端的凸部58a以及与该前端的凸部58a连续的凹部58b,形成为朝向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以在闭合了第二装订杆14时卡合。
另外,构成半杆12a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凸部52a和构成半杆14a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凸部56a朝向相同方向突出而设置。
另外,构成半杆12b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凹部54b和构成半杆14b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凹部58b朝向相同方向凹陷而形成。
另外,在通过用手指扭转第一装订杆12的顶部来拨开了第一装订杆12的装订杆卡止部50时,通过开闭部件40返回原来状态的力,即,一固定前端部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42b如图6(A)所示返回与线圈部44的圆周方向平行的原来的状态的力对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作用,将第一装订杆12打开。
而且,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其装订杆卡止部50被拨开(参照图11),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在从凹陷弯曲状态逐渐成为平面状态(中立状态),并进一步从平面状态变化到凸出弯曲状态,并且向装订杆卡止部50的拨开方向(第一动作片30向O1方向,第二动作片32向O2方向)移动。由此,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一动作片30的限制凸起30g在第二动作片32的限制凹部32f内移动,与限制凹部32f的跟装订杆卡止部50的拨开方向相反侧的端缘相碰,并且,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二动作片32的限制凸起32g在第一动作片30的限制凹部30f内移动,与限制凹部30f的跟装订杆卡止部50的拨开方向相反侧的端缘相碰。
在将手从第一装订杆12上离开后,通过以开闭部件40的一固定前端部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42b如图6(A)所示返回与线圈部44的圆周方向平行的原来状态的方式对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施加力,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进一步打开(半杆12a和半杆14a向O3方向,半杆12b和半杆14b向O4方向),并且,通过施加使开闭部件40的固定前端部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42b在平面观察下平行的力,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向相反方向移动(参照图14)。
即,动作部件18和开闭部件40在打开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的凸部56a和半杆14b的凸部58a方向上作用,而且,在拉离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的凸部52a与半杆12b的凸部54a的方向上作用,并且以拉离构成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的凸部56a与半杆14b的凸部58a的方式进行作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手指扭转第一装订杆12或第二装订杆14的顶部,可拨开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和半杆12b的装订杆卡止部50、和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和半杆14b的装订杆卡止部50。
另外,在解除了第一装订杆12的半杆12a和半杆12b的装订杆卡止部50与第二装订杆14的半杆14a和半杆14b的装订杆卡止部50的卡合时,通过施加使一固定前端部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42b在圆周方向上接近的力,使第一动作片30的对接缘30a和第二动作片32的对接缘32a成为凸出弯曲状态。
下面,对将动作部件18装填在保持部件16的保持空间内的方法进行说明,主要结合图18至图23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一动作片30装填在保持部件16内,然后,将第二动作片32装填在保持部件16内。此时,突出部30c通过第一贯通孔26(左右一对贯通孔26中的一贯通孔26,即平面观察下右侧的贯通孔26)内,突出部32c通过第二贯通孔28(左右一对贯通孔28中的一贯通孔28,即平面观察下右侧的贯通孔28)内,卡合部30d以及卡合部30e、和卡合部32d以及卡合部32e位于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下侧即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相反侧。
于是,在第一动作片30的间隙34与第二动作片32的间隙34之间压入棒状夹具G,将第一动作片30与第二动作片32之间扩开,将卡合部30d以及卡合部30e、和卡合部32d以及卡合部32e装入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的上侧即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侧,然后拔出棒状夹具G,使对接缘30a与对接缘32a对接。
下面,结合图24至26,对将开闭部件40装填在动作部件18中的方法进行说明。
使延伸有固定前端部42a和固定前端部42b的一侧位于下侧、即保持部件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的相反侧,向线圈部44的贯通孔内插入开闭部件固定部36b和开闭部件固定部38b,将开闭部件40装填在空隙部36a与空隙部38a之间。
将固定前端部42a的L字型的支撑部位(中间部47a和卡止端部48a)向第一动作片30侧延伸,插入第一动作片30的插入孔36d内,并进行少许的错位,卡止在支撑部36c上。
而且,将固定前端部42b的L字型的支撑部位(中间部47b和卡止端部48b)向第二动作片32侧延伸,插入第二动作片32的插入孔38d内,并进行少许的错位,卡止在支撑部38c上。
在将装订器10安装在封皮A上时,只要将保持壁24a和保持壁24b的下端缘接合,并利用螺栓螺母安装在安装孔20、20上即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例如像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那样的2孔式装订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增加了装订杆的多孔式装订器,例如可构成为3孔、4孔、20孔、26孔、30孔式的具备了多个装订杆的装订器。
下面,结合图27至图30,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10虽然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1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由于主要随着装订杆数量的增加,而在保持部件的结构、动作部件的结构以及开闭部件的结构上存在不同,因此,下面以这些为中心进行说明。
装订器110具有一对分别呈大致圆环状的金属制的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保持部件116,其具有能够分别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第一装订杆112至第四装订杆115的长度;和动作部件118,在其表面上第一装订杆112至第四装订杆115隔着间隔,各自的基部被固定,且其以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以及第四装订杆115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件116上的方式可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持部件116的内侧。
装订杆由于是4孔式,所以由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这4个装订杆构成。第一装订杆112具有半杆112a和半杆112b,第二装订杆113具有半杆113a和半杆113b,第三装订杆114具有半杆114a和半杆114b,第四装订杆115具有半杆115a和半杆115b。
而且,为了能够通过插通在用纸S上预先穿设的装订孔,来装订用纸S,而在半杆112a和半杆112b的前端、半杆113a和半杆113b的前端、半杆114a和半杆114b的前端、半杆115a和半杆115b的前端,即,在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以及第四装订杆115的顶部,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150。
构成第一装订杆112的半杆112a和半杆112b,通过将半杆112a的装订杆卡止部150与半杆112b的装订杆卡止部150卡止在一起,而卡合成环状。
而且,构成第三装订杆114的半杆114a和半杆114b,通过将半杆114a的装订杆卡止部150与半杆114b的装订杆卡止部150卡止在一起,而卡合成环状。
构成所述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通过将剖面为圆形状金属制线材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150的方向(图28中的O1和O2的方向)延伸,并且按压中央部分,而相对于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形成。而且,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形成为中央向打开装订杆的方向(半杆112a、半杆113a、半杆114a及半杆115a向图28中的O3方向,半杆112b、半杆113b、半杆114b及半杆115b向图28中的O4方向)鼓出、并且两端向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的剖面大致蚕豆(beans)型形状。
即,从开闭方向观察环状的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在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的内侧形成有波状起伏面,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的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而且,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从拨开装订杆的方向观察,两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
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装订杆,如果是小径则在变形上弱,如果形成为大径,则剖面积增加,使得材料费增加,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装订杆,由于形成在用纸上的装订孔多数是圆孔,所以难以对应于用纸的装订孔,有可能损伤用纸的装订孔。
然而,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如果细则装订杆卡止部150有时不能形成良好的嵌合。
为此,希望增加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的宽度,即使作为原材料的线材而使用剖面积小的线材,也希望通过加工原材料的金属制线材来确保作为装订杆所必要的宽度。
因此,本发明的装订杆,通过按压形成该装订杆的线材的中央部分,将线材压成蚕豆(beans)型,来扩大作为整体的宽度,即,将装订杆整体的宽度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150的方向扩展,形成为能够完全构成装订杆卡止部150的卡合。
保持部件116是具有能够隔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以第四装订杆115的长度的平面观察下的大致长方形,在其两端即安装到封皮A上的安装孔120附近,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半圆弧状。
保持部件116在被装订物载置部122的内侧具有保持空间,构成为能够将动作部件118等收纳在该保持空间内。
在保持部件1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122的两端,在其长度方向上大致从其一端到另一端,设有保持动作部件118并确保其滑动自如的保持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116的长度方向上,以从第一装订杆112、第二装订杆113、第三装订杆114以及第四装订杆115的各自的外侧附近至内部在大致整体上垂下的方式,连续设置有保持壁124a和保持壁124b,保持壁124a和保持壁124b是相互平行且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状。而且,在由该保持壁124a和保持壁124b以及被装订物载置部122包围的保持空间内,收纳有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动作部件118等。
在保持部件1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122上,分别穿设有第一贯通孔126和第二贯通孔127,其用于使第一装订杆112和第二装订杆113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并且,分别穿设有第三贯通孔128和第四贯通孔129,其用于使第三装订杆114和第四装订杆115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
第一贯通孔126和第二贯通孔127、以及第三贯通孔128和第四贯通孔129,对应于构成各个装订杆的半杆,在保持部件116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一定的间隔而各穿设两个。
构成动作部件118的动作片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动作片不同,其具有两对动作片。
固定了所述半杆112a和半杆113a的基部的第一动作片130、和固定了所述半杆112b和半杆113b的基部的第二动作片131,形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大致相同。而且,固定了所述半杆114a和半杆115a的基部的第三动作片132、和固定了所述半杆114b和半杆11b的基部的第四动作片133,形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动作片30和第二动作片32大致相同。
开闭部件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对应于一对动作片而装填了一个,但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对应于两对动作片而分别各装填一个,即合计装填两个开闭部件140和141。
下面,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装订器进行说明。
图3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文件夹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3是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34是动作部件以及开闭部件的立体图解图。图35是开闭部件的俯视图。图36是开闭部件的侧视图解图,(A)是原始状态的侧视图解图,(B)是向线圈部的圆周方向施加了力的状态的侧视图解图。图37是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图解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下的装订杆和动作部件的俯视图解图,(B)是第二动作片的右视图解图。图38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俯视图。图39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仰视图。图40是闭合状态下的装订器的横剖面图,(A)是图39的A-A剖面图,(B)是图39的B-B剖面图。图41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仰视图。图42是表示打开装订杆的状态的装订器的装订杆的图解图。
图31至图32所示的装订器210固定在由厚纸或其他比较硬质的薄板材构成的封皮A的大致中央所形成的左右一对折线的内侧的封皮里面的内侧表面上。作为固定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即,使螺栓和螺母或扣眼等紧固件插通于在装订器210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的安装孔22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内,固定成与封皮里面成为一体。
另外,这里说明了作为紧固部件使用螺栓和螺母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小螺钉,扣眼,铆钉等。另外,相对于封皮里面的紧固,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超声波熔敷或高频熔敷来进行紧固的方法。
装订器210具有构成环状装订杆的一对分别大致圆环状的金属制的第一装订杆212、和与第一装订杆212成为一对的第二装订杆214;保持部件216,其具有能够分别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长度;动作部件218,其在表面上使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隔着间隔而固定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各自的基部,并且可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持部件216的内侧,由此使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件216上。
该装订器210的装订杆是由作为主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和作为副装订杆的第二装订杆214构成的开闭自如的2孔型。
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构成为,可用手指朝向同一方向拨开其装订杆卡止部250。
而且构成为,在闭合装订杆时,例如能够用拇指和食指直接夹着作为主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来闭合,并且构成为,当用2根手指夹着第一装订杆212向闭合方向动作时,作为副装订杆的第二装订杆214也随之动作。
保持部件216是具有能够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长度的平面观察下的大致长方形,且在其两端即安装在封皮A上的安装孔220附近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半圆弧状。
保持部件216构成为,具有剖面呈大致半圆弧状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中央从固定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部位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向内侧鼓出,并且,在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侧具有保持空间,能够将动作部件218等收纳在该保持空间内。
在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两端,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从其一端到另一端,设有滑动自如地保持动作部件218的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216的长度方向上,以从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各自的外侧附近直至内部,大致整体垂下的方式,连续设置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是相互平行且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状。
而且,在由该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以及被装订物载置部222包围的保持空间内,收纳有在后面详细说明的动作部件218等。
在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上分别穿设有第一贯通孔226和第二贯通孔228,其用于使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
第一贯通孔226和第二贯通孔228对应于构成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在保持部件216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一定的间隔而各穿设两个。
动作部件218由一对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构成,所述一对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由平面观察下呈大致长方形状金属板构成。
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与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平行且在其内面滑动的外侧端缘230b和外侧端缘232b,并且在内侧缘形成有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该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与该外侧端缘230b和外侧端缘232b平行且使该一对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对接。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保持部件216的保持空间内,在其长度方向上点对称排列设置各自时,分别在其内侧缘弯曲自如地卡合。即,该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被对接,并且外侧端缘230b和外侧端缘232b在保持部件216的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的两壁内内侧面接合。
另外,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内置在保持部件216的内侧空间部内,使得在未从外侧施加力时,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能够维持凹陷弯曲状态,即,朝向离开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的方向(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位于图37所示的平面PXY下侧)弯曲的状态,或者能够维持凸出弯曲状态,即,朝向接近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的方向(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位于图37所示的平面PXY上侧)弯曲的状态。
所谓平面PXY是指包括通过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各自的基部紧固在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上的部分(4处)的左右轴Y1、Y2和前后轴X1、X2(图37所示)的平面。
动作部件218在一动作片即第一动作片230的与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侧面对置的表面(即上面),固定有构成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基部,并且,在距所述第一半杆212a一定的间隔,固定有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基部。
另外,在另一动作片即第二动作片232的与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对置的表面(即上面),固定有构成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二半杆212b的基部,并且,在距所述第二半杆212b一定的间隔,固定有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四半杆214b的基部。
一对动作片即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形成有突出部230c和突出部232c,该突出部230c和突出部232c贯通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216上的所述贯通孔即第一贯通孔226和第二贯通孔228。而且,一对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所述突出部230c和突出部232c贯通了所述第一贯通孔226和第二贯通孔228的状态下对接。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在打开了装订杆即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时接近所述保持部件216的内面,并且在闭合了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时离开所述保持部件216的内面,从而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以能够在开闭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方向上转动的状态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216中。
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内侧形成有一对动作片对接的大致直线状的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在外侧形成有与所述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大致平行的大致直线状的外侧端缘230b和外侧端缘232b。
所述突出部230c在接近第一半杆212a与第三半杆214a的基部安装位置的位置,形成前后一对,并且,所述突出部232c在接近第二半杆212b与第四半杆214b的基部安装位置的位置,形成前后一对,并且从保持部件16的保持壁224a和224b向外侧突出,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开闭。
突出部230c和232c是具有能够从保持部件216的贯通孔(第一贯通孔226和第二贯通孔228)突出到外侧的长度、和能够使动作部件218在保持部件216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宽度的舌状。
动作片由金属或塑料薄板构成,动作片与突出部一体成形。
所述第一动作片230设有从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向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突出,用于卡合一对动作片的卡合部230d和卡合部230e;和从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向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突出,用于卡合一对动作片的卡合部232d和卡合部232e。
卡合部230d以及卡合部230e和卡合部232d以及卡合部232e形成为,向对置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上侧延伸,以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为中心,使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摆动。
卡合部230d以及卡合部230e和卡合部232d以及卡合部232e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U字状,其具有朝向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侧突出动作部件218的厚度量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的前端突出的按压部。而且,按压部具有作为一对动作片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中的作为单个动作片的第一动作片230或第二动作片232的脱落防止功能,卡合部230d以及卡合部230e和卡合部232d以及卡合部232e,朝向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侧突出,在作为一对动作片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中的单个动作片即第一动作片230或第二动作片232的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侧相接。
最外侧的卡合部230e以卡合部232e具有即使在使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向相反方向移动时也位于动作部件218的端缘内侧的宽度。
最外侧的卡合部230e以及232e和内侧的卡合部230d以及232d,隔着安装了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基部的部位,以适当的间隔形成,在分开的最外侧的卡合部230e以及232e和内侧的卡合部230d以及232d之间,形成有用于向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0a以及对接缘232a插入棒状夹具G的间隙234。
而且,在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闭合时,如图40所示那样,构成动作部件218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被保持成,其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朝向离开保持部件216的内面(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的方向(即凹陷弯曲的状态),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对接的状态,并且,在打开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时,如图45所示,构成动作部件218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被保持成朝向接近保持部件216的内面(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的方向(即凸出弯曲的状态),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对接的状态,从而被固定在保持部件216内的空间内。
另外,构成动作部件218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滑动自如地内设成,能够使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向接近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的方向移动,即在凸出弯曲状态下,沿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长度方向移动,即沿与连结被紧固在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上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三半杆214a的线(X1(如图37所示))和连结第二半杆212b和第四半杆214b的线(X2(如图37所示))平行的方向移动。
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空隙部236a以及空隙部238a和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以及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的外侧附近,形成限制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向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限制部。
移动限制部由形成在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上的限制凹部230f和限制凸起230g、和形成在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上的限制凹部232f和限制凸起232g形成。
限制凹部230f是在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的外侧附近,从对接缘230a沿宽度方向凹陷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孔,限制凸起232g是形成为可与所述限制凹部230f松嵌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凸起,形成为限制凸起232g与限制凹部230f松嵌,在限制凹部230f内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相互反向的移动。
限制凹部232f是在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的外侧附近,从对接缘232a沿宽度方向凹陷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孔,限制凸起230g是形成为可与所述限制凹部232f松嵌的平面观察下呈コ字型的凸起,形成为限制凸起230g与限制凹部232f松嵌,在限制凹部232f内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相互反向的移动。
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上设有使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在开闭方向上变化的开闭部件240。
开闭部件240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连续设有线圈部244、从线圈部244的两端沿与线圈部244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在未产生扭转转矩的原始状态下,如图36(A)所示,在线圈部244的圆周方向上,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平行突出。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具有从线圈部244突出的直线状固定部246a和固定部246b;连续设在该固定部246a和固定部246b的自由端侧的中间部247a和中间部247b;连续设在该中间部247a和中间部247b的与固定部246a和固定部246b相反侧的自由端侧的卡止端部248a和卡止端部248b。而且,固定部246a以及固定部246b与中间部247a以及中间部247b正交,中间部247a以及中间部247b与卡止端部248a以及卡止端部248b正交。
在未产生扭转转矩的原始状态下,形成为一固定部246a与另一固定部246b以及一卡止端部248a与另一卡止部248b平行。
在构成该装订器210的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有空隙部236a,且在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的大致中央附近也形成有空隙部238a,并且,在所述空隙部236a的一端突出设置有卡止开闭部件240的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且在所述空隙部238a的一端突出设置有卡止开闭部件240的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
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和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离开连结在第一动作片230上固定第一装订杆212的基部的线X1、和连结在第二动作片232上固定第二装订杆214的基部的线X2所延伸方向而形成。
而且,开闭部件240,其线圈部244的两端卡止在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和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上,并被收纳在所述空隙部236a和空隙部238a内。
而且,为了支撑从所述开闭部件240的线圈部244的两端延伸的前端部,在所述动作部件218上形成有支撑部236c和支撑部238c。
从所述开闭部件240的线圈部244的两端延伸的固定前端部卡止支撑在第一动作片230的支撑部236c和第二动作片232的支撑部238c上。
即,一固定前端部242a被与形成有卡止线圈部244端部的所述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的第二动作片232对置的第一动作片230的支撑部236c支撑,另外,另一固定前端部242b被与形成有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的第一动作片230对置的第二动作片232的支撑部238c支撑。
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由于固定部246a和固定部246b的长度为一定,且中间部247a卡止在动作部件218的支撑部236c上,中间部247b卡止在动作部件218的支撑部238c上,所以,将在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对接的第一动作片230与第二动作片232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定,通过拉近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将各自的位置关系保持成最佳状态。
因此,在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开闭时,在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以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为枢轴进行摆动时,在第一动作片230的宽度与第二动作片232的宽度之和成为最大时,即,即使在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成为了平面状态(中立状态)时,在第一动作片230的最外侧的边缘与保持部件216的保持壁224a之间、以及在第二动作片232的最外侧的边缘与保持部件216的保持壁224b之间也形成适当的间隙,从而在保持部件216的保持空间内,动作部件218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能够进行平滑的移动。
在通过组合所述半杆来形成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时,所述保持部件216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开闭部件240的两侧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固定前端部242a的卡止端部248a与固定前端部242b的卡止端部248b之间的距离)形成为与所述线圈部244两端的距离大致相同。
而且,一对所述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通过在所述保持部件216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向相反方向移动,所述半杆组合而成的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被分开,在所述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被分开时,在所述开闭部件240的两前端部从平面观察下大致平行的状态向相互稍微分离的方向弯曲后再变为大致平行的状态下,所述开闭部件240对所述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施力,将所述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以及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打开。
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和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形成为,以在直线状的对接缘230a和对接缘232a上排列成一条直线状的方式,向空隙部236a和空隙部238a的中央突出,并具有可插入形成在开闭部件240的线圈部244内侧的贯通孔内的粗细和长度。
支撑部236c和支撑部238c是向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长度方向(第一动作片230是O1方向,第二动作片232是O2方向(如图37所示))延伸的细孔,其与用于将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从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一主面向另一主面插入的插入孔236d和插入孔238d连续设置。
一固定前端部2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242b,如图36(A)所示,虽然原本是平行状态,但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在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各自的长度方向架设,即,在与连结第一动作片230的第一半杆212a的固定部位与第三半杆214a的固定部位的线(X1(如图37所示))、以及连结第二动作片232的第二半杆212b的固定部位和第四半杆214b的固定部位的线(X2(如图37所示))斜向交叉的方向上架设。
并且,在开闭部件240开始打开时,原本接近大致平行的固定前端部242a(尤其是固定部246a)和固定前端部242b(尤其是固定部246b)如图41所示少许拉离,固定前端部242a被卡止在第二动作片232上,且固定前端部242b被卡止在第一动作片230上,成为被扭转的状态。
固定前端部242a从第二动作片232的空隙部238a的一侧通过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的下面,再从第一动作片230的下面架设至支撑部236c的上面。
固定前端部242b从第一动作片230的空隙部236a的一侧通过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的下面,再从第二动作片232的下面架设至支撑部238c的上面。
因此,固定前端部242a发挥易于向第一动作片230填装、以强力使第一动作片230向下面侧旋转而打开的功能,固定前端部242b发挥易于向第二动作片232填装、以强力使第二动作片232向下面侧旋转而打开的功能。
而且,利用开闭部件240的弹性,构成动作部件218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发挥如下作用在用手开始打开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时,即,拨开了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各自的装订杆卡止部250时,使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向分离的方向(第一半杆212a向O1方向,第二半杆212b向O2方向(如图37所示))、以及使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向分离的方向(第三半杆214a向O1方向,第四半杆214b向O2方向(如图37所示))移动,并且在被扭转的开闭部件240还原成原来的状态时,将第一半杆212a与第二半杆212b、以及第三半杆214a与第四半杆214b,在线圈部244的圆周方向(第一半杆212a和第三半杆214a向O3方向,第二半杆212b和第四半杆214b向O4方向)上拉离。
即,利用开闭部件240的弹性,第一动作片230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方向(O1方向)移动,第二动作片232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方向(O2方向)移动。
而且,利用开闭部件240的弹性,使构成动作部件218的第一动作片230向闭合装订杆卡止部250的位置的方向(与O1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第二动作片232向闭合装订杆卡止部250的位置的方向(与O2相反的方向)移动。
即,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从凹陷弯曲状态逐渐成为平面状态(中立状态),进一步从平面状态(中立状态)变化到凸出弯曲状态。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向打开方向(第一半杆212a和第三半杆214a向O3方向,第二半杆212b和第四半杆214b向O4方向)旋转打开。
开闭部件240发挥如下作用,在处于打开了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状态时,使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保持成凸出弯曲状态,即,接近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侧面的状态。
在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上,沿着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鼓出部222a,为了在卡合部230d及232e向上侧旋转且卡合部230e及232d向上侧旋转,并且开闭部件240向上侧移动时,不与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内面接触,鼓出部222a在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
第一装订杆212由半圆弧状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构成为大致圆环状,第二装订杆214由半圆弧状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构成为大致圆环状的装订杆。而且,为了能够插通预先穿设在用纸S上的装订孔来装订用纸S,而在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的前端,即,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顶部,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250。
构成所述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也可以通过将剖面为圆形状金属制线材,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方向(图37中的O1和O2的方向)抻拉,且按压中央部分,而相对于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形成。而且,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形成为中央向打开装订杆的方向(第一半杆212a和第三半杆214a向图37中的O3方向,第二半杆212b和第四半杆214b向图37中的O4方向)鼓出、且两端向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的剖面呈大致蚕豆(beans)型的形状。
即,从开闭方向观察环状的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在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内侧形成有波状起伏面,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而且,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从拨开装订杆的方向观察,两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
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装订杆,如果是小径则在变形上较弱,如果形成为大径,则剖面积增加,使得材料费增加,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装订杆,由于形成在用纸上的装订孔多数是圆孔,所以难以对应于用纸的装订孔,有可能损伤用纸的装订孔。
然而,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如果细则装订杆卡止部250有时不能形成良好的嵌合。
为此,希望增加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的宽度,即使作为原材料的线材而使用剖面积小的线材,也希望通过加工原材料的金属制线材来确保作为装订杆所必要的宽度。
因此,本发明的装订杆,通过按压形成该装订杆的线材的中央部分,将线材压成蚕豆(beans)型,来扩大作为整体的宽度,即,将装订杆整体的宽度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方向扩展,形成为能够完全构成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嵌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与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具有相同的形状,即曲率(曲率半径)相同。
构成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通过将第一半杆212a的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250与第二半杆212b的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250卡止在一起,而连结成环状。
另外,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通过将第三半杆214a的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250与第四半杆214b的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250卡止在一起,而连结成环状。
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从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立设,构成与包含通过各自的基部被固定在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上的部分(4个部位)的左右轴Y1、Y2和前后轴X1、X2(如图37所示)的平面PXY垂直的平面。而且,第一装订杆212的轴Z1(如图37所示)构成的圆形面和第二装订杆214的轴Z2(如图37所示)构成的圆形面,构成为相互平行,且与通过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与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紧固的部位的平面PXY垂直。
如图46~图51所示,所述装订杆由直接用手指来闭合的作为主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和追随该第一装订杆212朝向闭合方向的动作而运动的作为副装订杆的第二装订杆214构成。
而且,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构成为能够用手指朝向相同方向(图41中的O1及O2方向)拨开其装订杆卡止部250。
在构成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前端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250,构成该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前端的凸部252a以及与该凸部252a连续的凹部252b、和构成第二半杆212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前端的凸部254a以及与该前端的凸部254a连续的凹部254b,形成为朝向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以在闭合了第一装订杆212时卡合。
凸部252a和凸部254a分别形成有从前端朝向内侧具有弯曲凸面的倾斜对置面252c和具有弯曲凸面的倾斜对置面254c、和与倾斜对置面252c和倾斜对置面254c连续且从凸部252a和凸部254a的后端(基部侧)逐渐进入前端侧(即闭合方向)的倾斜对置面252d和倾斜对置面254d,并且后端附近是钩状,作为整体形成为钩鼻状。
凹部252b具有从基部侧朝向前端具有弯曲凹面的倾斜对置面,凹部254b同样具有从基部侧朝向前端具有弯曲凹面的倾斜对置面。
另外,在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前端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250,构成该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凸部256a以及与该凸部256a连续的凹部256b、和构成第四半杆214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前端的凸部258a以及与该前端的凸部258a连续的凹部258b,形成为朝向相反方向突出或凹进,以在闭合了第二装订杆214时卡合。
凸部256a和凸部258a分别形成有从前端朝向内侧具有弯曲凸面的倾斜对置面256c和具有弯曲凸面的倾斜对置面258c,和与倾斜对置面256c和倾斜对置面258c连续且从凸部256a和凸部258a的后端(基部侧)逐渐进入前端侧(即闭合方向)的倾斜对置面256d和倾斜对置面258d,并且后端附近是钩状,作为整体形成为钩鼻状。
凹部256b具有从基部侧朝向前端具有弯曲凹面的倾斜对置面,凹部258b同样具有具有弯曲凹面的倾斜对置面。
构成第一半杆212a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凸部252a和构成第三半杆214a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凸部256a具有向相同方向突出设置并且从前端部形成到基部侧的弯曲凸面,双方形成为相同形状。
而且,构成第一半杆212a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凹部252b和构成第三半杆214a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凹部256b具有向相同方向凹陷形成并且从凸部254a和凸部256a的后端形成到基部侧的弯曲凹面,双方形成为相同形状。
构成第二半杆212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凸部254a和构成第四半杆214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凸部258a具有向相同方向突出设置并且从前端部形成到基部侧的弯曲凸面,双方形成为相同形状。
而且,构成第二半杆212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凹部254b和构成第四半杆214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凹部258b具有向相同方向凹陷形成并且从凸部254a和凸部258a的后端形成到基部侧的弯曲凹面,双方形成为相同形状。
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和凹部252b、第二半杆212b的凸部254a和凹部254b形成为点对称,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和凹部256b、第四半杆214b的凸部258a和凹部258b形成为点对称。
第一装订杆212的凸部252a的倾斜对置面252c和凹部254b的倾斜对置面形成为与第一装订杆212的轴向斜向交叉,在开闭时,倾斜对置面252c和凹部254b的倾斜对置面以相互共有一点的内接关系相接。
第一装订杆212的凸部252a的倾斜对置面252c和凸部254a的倾斜对置面254c形成为与第一装订杆212的轴向斜向交叉,在开闭时,倾斜对置面252c和倾斜对置面254c以相互共有一点的外接关系相接。
第二装订杆214的凸部256a的倾斜对置面256c和凹部258b的倾斜对置面形成为与第二装订杆214的轴向斜向交叉,在开闭时,倾斜对置面256c和凹部258b的倾斜对置面以相互共有一点的内接关系相接。
第二装订杆214的凸部256a的倾斜对置面256c和凸部258a的倾斜对置面258c形成为与第二装订杆214的轴向斜向交叉,在开闭时,倾斜对置面256c和倾斜对置面258c以相互共有一点的外接关系相接。
在用2根手指夹住作为主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开始将装订杆闭合时,在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与第二装订杆214的第四半杆214b的凹部258b接触之前(参照图49),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与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二半杆212b的凸部254a接触,在进一步进行闭合第一装订杆212的动作时,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凹部252b在第二半杆212b的凸部254a上滑动,并且通过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与第二半杆212b的凹部254b嵌合的标准的卡止位置,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在第二半杆212b的凹部254b的倾斜对置面上滑动上升(参照图50)。
这样,在使第一装订杆212向闭合方向动作时,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与第二装订杆214的第四半杆214b的凸部258a接触,在进一步进行闭合第一装订杆212的动作时,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在第四半杆214b的凸部258a的倾斜对置面258c上滑动(参照图49),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进一步在第二半杆212b的凹部254b的倾斜对置面上滑动上升时,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第四半杆214b的凸部258a)嵌入第四半杆214b的凹部258b(第三半杆214a的凹部256b)并嵌合(参照图50)。
之后,在将手指从第一装订杆212离开,解除闭合力后,在开闭部件240的作用下,使第一装订杆212向打开方向稍微退回,第一装订杆212与第二装订杆214同样,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第二半杆212b的凸部254a)嵌入第二半杆212b的凹部254b(第一半杆212a的凹部252b)并嵌合(参照图51)。
在闭合装订杆时,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从凸出弯曲状态(参照图45)逐渐成为平面状态(中立状态),进一步从平面状态(中立状态)变化到凹陷弯曲状态(参照图40),并且,从同列排列的状态,向装订杆卡止部250暂且拨开的方向(第一动作片230向O1方向,第二动作片232向O2方向)移动,成为相互错开排列的状态(参照图50),然后返回到同列排列。
由此,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一动作片230的限制凸起230g在第二动作片232的限制凹部232f内移动,与限制凹部232f的与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拨开方向相反侧的端缘接触,并且,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二动作片232的限制凸起232g在第一动作片230的限制凹部230f内移动,与限制凹部230f的与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拨开方向相反侧的端缘接触(参照图50)。因此,在闭合装订杆时,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通过与第二半杆212b的凹部254b嵌合的标准停止位置,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在第二半杆212b的凹部254b的倾斜对置面上滑动上升并越出时,限制第一装订杆212的移动距离,在适当的位置使越出停止,如果将手指从第一装订杆212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离开,则在开闭部件240的返回原来状态的力的作用下,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向装订杆卡止部250暂且拨开的方向(第一动作片230向O1方向,第二动作片232向O2方向)移动,从相互错开排列的状态返回同列排列,使装订杆卡止部250嵌合(参照图39和图40)。
这样,在开始闭合作为主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212时,不直接用手指闭合的作为副装订杆的第二装订杆214开始向闭合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一装订杆212进一步闭合并移动到超过标准的卡止位置时,第二装订杆214进行卡合,第二装订杆214先于第一装订杆212被完全卡止,因此,在不直接用手指闭合的作为副装订杆的第二装订杆214被可靠卡止后,作为主装订杆的装订杆212被可靠卡止。
因此,在用手指捏住第一装订杆212先向闭合的方向移动时,如果捏住第一装订杆212使其越出,则可将第二装订杆214可靠地卡止在标准的位置,从而只以对第一装订杆212的操作,即可闭合。
这样,由于通过用手指操作第一装订杆212,可闭合第二装订杆214,所以提高了作为一次操作式装订器的便利性。
另外,在通过用手指扭转第一装订杆212的顶部来拨开了第一装订杆212的装订杆卡止部250时,通过开闭部件240返回原来状态的力,即,一固定前端部2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242b如图36(A)所示返回与线圈部244的圆周方向平行的原来的状态的力对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作用,将第一装订杆212打开。
而且,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其装订杆卡止部250被拨开(参照图41),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在从凹陷弯曲状态逐渐成为平面状态(中立状态),并进一步从平面状态变化到凸出弯曲状态,并且向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拨开方向(第一动作片230向O1方向,第二动作片232向O2方向)移动。由此,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一动作片230的限制凸起230g在第二动作片232的限制凹部32f内移动,与限制凹部232f的跟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拨开方向相反侧的端缘相碰,并且,构成移动限制部的第二动作片232的限制凸起232g在第一动作片230的限制凹部230f内移动,与限制凹部230f的跟装订杆卡止部250的拨开方向相反侧的端缘相碰。
在将手从第一装订杆212上离开后,通过以开闭部件240的一固定前端部2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242b如图36(A)所示返回与线圈部244的圆周方向平行的原来状态的方式对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施加力,第一装订杆212和第二装订杆214进一步打开(第一半杆212a和第三半杆214a向O3方向,第二半杆212b和第四半杆214b向O4方向),并且,通过施加使开闭部件240的固定前端部2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242b在平面观察下平行的力,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向相反方向移动(参照图44)。
即,动作部件218和开闭部件240在打开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和第四半杆214b的凸部258a方向上作用,而且,在拉离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的凸部252a与第二半杆212b的凸部254a的方向上作用,并且以拉离构成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的凸部256a与第四半杆214b的凸部258a的方式进行作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手指扭转第一装订杆212或第二装订杆214的顶部,可拨开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以及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
另外,在解除了第一装订杆212的第一半杆212a和第二半杆212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以及第二装订杆214的第三半杆214a和第四半杆214b的装订杆卡止部250的卡合时,动作部件218通过施加使开闭部件240的一固定前端部242a和另一固定前端部242b在线圈部244的圆周方向上接近的力,使第一动作片230的对接缘230a和第二动作片232的对接缘232a成为凸出弯曲状态。
下面,对将动作部件218装填在保持部件216的保持空间内的方法进行说明,主要结合图52至图57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一动作片230装填在保持部件216内,然后,将第二动作片232装填在保持部件216内。此时,突出部230c通过第一贯通孔226(左右一对贯通孔226中的一贯通孔226,即平面观察下右侧的贯通孔226)内,突出部232c通过第二贯通孔228(左右一对贯通孔228中的一贯通孔228,即平面观察下右侧的贯通孔228)内,卡合部230d以及卡合部230e、和卡合部232d以及卡合部232e位于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下侧即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相反侧。
于是,在第一动作片230的间隙234与第二动作片232的间隙234之间压入棒状夹具G,将第一动作片230与第二动作片232之间扩开,将卡合部230d以及卡合部230e、和卡合部232d以及卡合部232e装入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的上侧即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侧,然后拔出棒状夹具G,使对接缘230a与对接缘232a对接。
下面,结合图58至60,对将开闭部件240装填在动作部件218中的方法进行说明。
使延伸有固定前端部242a和固定前端部242b的一侧位于下侧、即保持部件2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222的相反侧,向线圈部244的贯通孔内插入开闭部件固定部236b和开闭部件固定部238b,将开闭部件240装填在空隙部236a与空隙部238a之间。
将固定前端部242a的L字型的支撑部位(中间部247a和卡止端部248a)向第一动作片230侧延伸,插入第一动作片230的插入孔236d内,并进行少许的错位,卡止在支撑部236c上。
而且,将固定前端部242b的L字型的支撑部位(中间部247b和卡止端部248b)向第二动作片232侧延伸,插入第二动作片232的插入孔238d内,并进行少许的错位,卡止在支撑部238c上。
在将装订器210安装在封皮A上时,只要将保持壁224a和保持壁224b的下端缘接合,并利用螺栓螺母安装在安装孔220、220上即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例如像第一装订杆12和第二装订杆14那样的2孔式装订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增加了装订杆的多孔式装订器,例如可构成为3孔、4孔、20孔、26孔、30孔式的具备了多个装订杆的装订器。
下面,结合图61至64,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310虽然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21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由于主要随着装订杆数量的增加,在保持部件的结构、动作部件的结构以及开闭部件的结构上存在不同,因此,下面以这些为中心进行说明。
装订器310具有一对分别呈大致圆环状的金属制的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和第四装订杆315;保持部件316,其具有能够分别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第一装订杆312至第四装订杆315的长度;和动作部件318,在其表面上第一装订杆312至第四装订杆315隔着间隔,各自的基部被固定,且其以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件316上的方式可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持部件316的内侧。
装订杆由于是4孔式,所以由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和第四装订杆315这4个装订杆构成。第一装订杆312具有第一半杆312a和第二半杆312b,第二装订杆313具有第三半杆313a和第四半杆313b,第三装订杆314具有第五半杆314a和第六半杆314b,第四装订杆315具有第七半杆315a和第八半杆315b。
而且,为了能够插通在用纸S上预先穿设的装订孔,来装订用纸S,而在第一半杆312a和第二半杆312b的前端、第三半杆313a和第四半杆313b的前端、第五半杆314a和第六半杆314b的前端、第七半杆315a和第八半杆315b的前端,即,在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的顶部,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350,通过卡止装订杆卡止部350,而卡合成环状。
构成所述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通过将剖面为圆形状的金属制线材在拨开装订杆卡止部350的方向(图66中的O1和O2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按压中央部分,来相对于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而形成。而且,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形成为,中央向打开装订杆的方向(第一半杆312a、第三半杆313a、第五半杆314a和第七半杆315a向图66中的O3方向,第二半杆312b、第四半杆313b、第六半杆314b和第八半杆315b向图66中的O4方向)鼓出、且两端向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的、剖面呈大致蚕豆(beans)型的形状。
即,如果从开闭方向观察环状的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则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的内侧形成有波状起伏面,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的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而且,如果从拨开方向观察,则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的两外侧形成半圆弧状。
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装订杆,如果是小径则在变形上弱,如果形成为大径,则剖面积增加,使得材料费增加,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装订杆,由于形成在用纸上的装订孔多数是圆孔,所以难以对应于用纸的装订孔,从而有可能损伤用纸的装订孔。
然而,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如果细则装订杆卡止部50有时不能形成良好的嵌合。
为此,希望增加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的宽度,即使作为原材料的线材而使用剖面积小的线材,也希望通过加工原材料的金属制线材来确保作为装订杆所必要的宽度。
因此,本发明的装订杆,通过按压形成该装订杆的线材的中央部分,将线材压成蚕豆(beans)型,来扩大作为整体的宽度,即,将装订杆整体的宽度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350的方向扩展,形成为能够完全构成装订杆卡止部350的嵌合。
保持部件316是具有能够隔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114以第四装订杆115的长度的平面观察下的大致长方形,在其两端即安装到封皮A上的安装孔320附近,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半圆弧状。
保持部件316在被装订物载置部322的内侧具有保持空间,构成为能够将动作部件318等收纳在该保持空间内。
在保持部件3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322的两端,在其长度方向上大致从其一端到另一端,设有保持动作部件318并确保其滑动自如的保持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316的长度方向上,以从第一装订杆312、第二装订杆313、第三装订杆314以及第四装订杆315的各自的外侧附近至内部在大致整体上垂下的方式,连续设置保持壁324a和保持壁324b,保持壁324a和保持壁324b是相互平行并且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状。而且,在由该保持壁324a和保持壁324b以及被装订物载置部322包围的保持空间内,收纳有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动作部件318等。
在保持部件3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322上,分别穿设有第一贯通孔326和第二贯通孔327,其用于使第一装订杆312和第二装订杆313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并且,分别穿设有第三贯通孔328和第四贯通孔329,其用于使第三装订杆314和第四装订杆315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
第一贯通孔326和第二贯通孔327、以及第三贯通孔328和第四贯通孔329,分别对应于构成各个装订杆的半杆,在保持部件316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一定的间隔而各穿设两个。
构成动作部件318的动作片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的动作片不同,其具有两对动作片。
固定了所述第一半杆312a和第三半杆313a的基部的第一动作片330、和固定了所述第二半杆312b和第四半杆313b的基部的第二动作片331,形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大致相同。而且,固定了所述第五半杆314a和第七半杆315a的基部的第三动作片332、和固定了所述第六半杆314b和第八半杆315b的基部的第四动作片333,形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大致相同。
开闭部件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对应于一对动作片而装填了一个,但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对应于两对动作片而分别装填一个,合计装填两个开闭部件340和341。
下面,结合图65至68,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410虽然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21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由于主要随着装订杆数量的增加,在保持部件的结构、动作部件的结构以及开闭部件的结构上存在不同,因此,下面以这些为中心进行说明。
装订器410具有一对分别呈大致圆环状的金属制的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保持部件416,其具有能够分别隔着一定的间隔而设置所述第一装订杆412至第三装订杆414的长度;和动作部件418,在其表面上第一装订杆412至第三装订杆414隔着间隔,各自的基部被固定,且其以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件416上的方式可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持部件416的内侧。
装订杆由于是3孔式,所以由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和第三装订杆414这3个装订杆构成。第一装订杆412具有第一半杆412a和第二半杆412b,第二装订杆413具有第三半杆413a和第四半杆413b,第三装订杆414具有第五半杆414a和第六半杆414b。
而且,为了能够插通在用纸S上预先穿设的装订孔,来装订用纸S,而在第一半杆412a和第二半杆412b的前端、第三半杆413a和第四半杆413b的前端、第五半杆414a和第六半杆414b的前端,即,在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顶部形成有装订杆卡止部450。
构成所述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通过将剖面为圆形状的金属制线材在拨开装订杆卡止部450的方向(图66中的O1和O2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按压中央部分,而相对于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形成。而且,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形成为,中央向打开装订杆的方向(第一半杆412a、第三半杆413a、第五半杆414a向图66中的O3方向,第二半杆412b、第四半杆413b、第六半杆414b向图66中的O4方向)鼓出、且两端向闭合装订杆的方向弯曲的、剖面呈大致蚕豆(beans)型形状。
即,如果从开闭方向观察环状的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则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内侧形成有波状起伏面,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而且,如果从拨开方向观察装订杆,则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两外侧形成为半圆弧状。
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装订杆,如果是小径则在变形上较弱,如果形成为大径则剖面积增加,使得材料费增加,以往的剖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装订杆,由于形成在用纸上的装订孔多数是圆孔,所以难以对应于用纸的装订孔,有可能损伤用纸的装订孔。
然而,构成装订杆的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如果细则装订杆卡止部450有时不能形成良好的嵌合。
为此,希望增加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宽度,即使作为原材料的线材而使用剖面积小的线材,也希望通过加工原材料的金属制线材来确保作为装订杆所必要的宽度。
因此,本发明的装订杆,通过按压形成该装订杆的线材的中央部分,将线材压成蚕豆(beans)型,来扩大作为整体的宽度,即,将装订杆整体的宽度向拨开装订杆卡止部450的方向扩展,形成为能够完全构成装订杆卡止部450的嵌合。
保持部件416是具有能够隔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长度的平面观察下的大致长方形,在其两端即在用于安装到封皮A上的安装孔420附近,形成为平面观察下的大致半圆弧状。
保持部件416在被装订物载置部422的内侧具有保持空间,构成为能够将动作部件418等收纳在该空间内。
在保持部件4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422的两端,在其长度方向上大致从其一端到另一端,设有保持动作部件418并确保其滑动自如的保持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416的长度方向上,以从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第三装订杆414的各自的外侧附近直至内部在大致整体上垂下的方式,连续设置保持壁424a和保持壁424b,保持壁424a和保持壁424b是相互平行并且大致相同形状的板状。而且,在由该保持壁424a和保持壁424b以及被装订物载置部422包围的保持空间内,收纳有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动作部件418等。
在保持部件416的被装订物载置部422上,分别穿设有第一贯通孔426和第二贯通孔427以及第三贯通孔428,其用于使第一装订杆412、第二装订杆413和第三装订杆414隔着一定的间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等确定的一定长度)松动贯通。
第一贯通孔426、第二贯通孔427以及第三贯通孔428,分别对应于构成各个装订杆的半杆,在保持部件416的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一定的间隔而各穿设两个。
构成动作部件418的动作片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210的动作片相同,其具有左右一对动作片。
固定了所述第一半杆412a、第三半杆413a以及第五半杆414a的基部的第一动作片430、和固定了所述第二半杆412b、第四半杆413b以及第六半杆414b的基部的第二动作片432,形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动作片230和第二动作片232大致相同。
第一动作片430和第二动作片432形成两对空隙部436a1和空隙部436a2、以及空隙部438a1和空隙部438a2,并且在两对开闭部件固定部436b1和开闭部件固定部436b2以及开闭部件固定部438b1和开闭部件固定部438b2的外侧附近,形成有两个移动限制部,其用于限制第一动作片430和第二动作片432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开闭部件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对应于一对动作片而装填了一个,但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器中,对应于一对动作片,可以装填一个开闭部件440,也可以装填合计两个开闭部件440和441。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由于在一对动作片上形成有插通形成在保持部件上的贯通孔的突出部,所以,即使在动作片上例如铆接固定装订杆的基部,也可为了减小对动作片的压力而增大面积。因此,可增加动作片整体的强度。
另外,由于能够将动作片的突出部贯通的贯通孔和装订杆贯通的贯通孔构成为共用的孔,所以可简化保持部件的构造,降低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装订器,其具有多个装订杆,其分别将两个半杆在其自由端的装订杆卡止部卡止而形成为环状;保持部件,其具有能够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装订杆的长度;动作部件,在其表面上隔着间隔而固定有各装订杆的基部,并且以装订杆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方式,在保持部件的内侧具有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一对动作片;和开闭部件,其在打开所述装订杆时,使动作片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保持在接近于保持部件的内面的方向,从而使装订杆向打开的方向变化,所述装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成在所述动作部件中,将装订杆的开闭方向上的动作片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对动作片能移动的距离,并且,设置成在构成所述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之间,使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向保持装订杆的打开状态的方向弹压一对动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器,其中,所述开闭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动作部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从线圈部伸出的一端卡止在动作部件的一动作片上,而且从线圈部伸出的另一端卡止在动作部件的另一动作片上,根据从线圈部伸出的距离来保持所述动作片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订器,其中,所述动作部件在一动作片上固定有装订杆的一基部,在另一动作片上固定有装订杆的另一基部,在所述装订杆闭合时,在离开保持部件的内面的位置,以其对接缘对接的状态被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订器,其中,所述开闭部件形成为,利用移动限制部来停止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订器,其中,所述开闭部件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螺旋弹簧设在构成动作部件的一对动作片的对接缘上,并且设置在动作部件中,从而从所述螺旋弹簧的线圈部伸出的一端按压动作部件的一动作片,而且,从线圈部伸出的另一端按压动作部件的另一动作片。
全文摘要
一种容易顺畅地进行装订杆的开闭、且容易制造的装订器。该装订器具有多个装订杆(12、14);能够隔着间隔而设置所述装订杆的保持部件(16);动作部件(18),在其表面上隔着间隔而固定各装订杆(12、14)的基部,并且具有在保持部件内沿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一对动作片;和使装订杆向打开方向变化的开闭部件(40),所述开闭部件(40)由弹性部件构成,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成在所述动作部件(18)中,将装订杆(12、14)的开闭方向上的动作片(30、32)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对动作片能移动的距离,并且,设置成在构成所述动作部件(18)的一对动作片(30、32)之间,使一对动作片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向保持装订杆的打开状态的方向弹压一对动作片(30、32)。
文档编号B42F13/20GK101072688SQ2005800416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8日
发明者田中莞二, 新井裕, 中野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