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蜻蜓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004阅读:38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蜻蜓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改良昔时竹蜻蜓的结构,并利用螺旋桨旋飞的原理,使配合其它特殊的造型,以竹蜻蜓带动该本体造型而达到育乐于教的竹蜻蜓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世人在儿时的记忆中,即有竹蜻蜓的童玩,其以具一相当切角的螺旋桨中央,固设有一长杆,藉双手搓旋长杆使之产生一定的旋动力后放手,即会藉螺旋桨旋动时的切风效应,而上浮飞升,这是极为简单又具娱乐效果。然而,随着厂商不断的开发新童玩,竹蜻蜓也逐渐不是唯一的选项,现今儿童所向往的是日新月异的玩具。其间曾有场商将竹蜻蜓的手动效果改变以电池发动的结构,此就失去竹蜻蜓手动的娱乐原创性。
因此,竹蜻蜓此种具有科学及教育启发性的童玩,实有必要予以延续,而其必需要有不同寓教于乐的功能,方能对儿童有相当的启发与教学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提供具有一定造型的本体,使螺旋飞盘带动本体飞行,使达到育乐于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具有育教于乐的效果,将本体设计出一定的造型,而螺旋飞盘设于本体重心位置,以使起飞时具有平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以一动力器,上可带动螺旋飞盘的致动杆的扣合部,其下连系橡皮筋而藉拉绳驱使橡皮筋扭曲产生动力,而可达到令螺旋飞盘带动本体飞升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实施例图的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实施例图的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飞盘的图例;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器图例。
图号说明10……本体11……机身12……垂直翼13……柱体14……孔位15……扣持件20……螺旋飞盘21……外环圈 22……中心轴23……螺旋桨 24……颈部25……入合部30……动力器 31……作用杆 32……拉绳33……施力件 34……橡皮筋 35……扣合部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其整体结构,基本由一本体10、螺旋飞盘20及动力器30所组合,如图1、图2所示,为两种不同动力器30造型的实施例。其中,于实施例所示的整体设计,就如同直升机造型,本体10就是直升机的机体,而螺旋飞盘20正是带动直升机的主要动力源,此种设计正符合直升机的结构与原理,因此用于教学上是具有启发学生对物体飞升的教学意义,而且依据直升机能获得最佳飞升的效果,为尾端的垂直翼12与主旋翼(即螺旋飞盘20)的关系,其公式为Sv=(Kv×S×b)/Lv,Sv为垂直翼面积,Kv为数比,S为主翼面积,b为主翼直径,Lv为主翼重心至垂直翼风压中心的距离(力臂),而为求低速飞行的安定,必须此公式计算结果更大,因竹蜻蜓比固定翼式的飞行速度慢,藉此,以直升机的结构设计体,不仅具有娱乐效果,更可获致学理上的教学功能。
其中,本体10与螺旋飞盘20入合的设计上,是于本体10重心位置处设有一具中心孔位14的柱体13,如图3所示,该孔位正可供螺旋飞盘20的中心轴22入位,于图所示的直升机实施例中,为使柱体13的位置能与真实直升机模型相符,于本体10中可依须要加入配重以调整至正确重心的位置。
而螺旋飞盘20以中心轴22为主,上端向圆周方向等距设有螺旋桨23,而以外环圈21固定诸个螺旋桨23的端边,其中,该螺旋桨23于设计上,为使能安定飞行而呈3~7度的倾角,在中心轴22下端设有一颈部24而可供如o形环的扣持件15入合,使可顶致于本体10的柱体13底端而不致令螺旋飞盘20与本体10脱离;在颈部24的后设有一可受动力器30控制的入合部25,于图中入合部25的实施例为圆柱状设计。
如图4所示,为动力器30的结构实施例图,于上端设有一可与螺旋飞盘20相对入合部25相对互合的扣合部35,其中,中心轴的入合部25为一圆柱状,而扣合部35则为凹槽状,如此相合即可将螺旋飞盘20固定,以传递动力,而以上所举,两者相对扣合的设计仅为一可行实施例,当然尚可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于扣合部35下方连设一作用杆31,此作用杆31受拉绳32控制旋动,下端则连系一橡皮筋34,此橡皮筋34另端固定于动力器30底端,其中,拉绳32另端则设有一施力件33,以供使用者控制拉绳。
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于组合时,是将螺旋飞盘20的中心轴22套入本体10的柱体13中,再以如o型环的扣持部15扣于其颈部24中,使螺旋飞盘20于飞升时可带动本体10动作;在操作时,将螺旋飞盘20的入合部25合入动力器30的扣合部35,次旋动螺旋飞盘20使其以扣合部35带动作用杆31旋动,而同时使拉绳32卷入作用杆31中,也牵动橡皮筋34;当以手拉住施力件33用力往外拉时,这就使作用杆31带动扣合部35旋转,同时也使螺旋飞盘20旋动,在螺旋桨23快速旋转下,即可产一定的浮力而带动本体10飞升,此就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切确利用竹蜻蜓飞升的原理,发展出更具功效的结构设计,也使达到寓乐于教的效果,完全符合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具备新型专利积极要件,于是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竹蜻蜓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于重心处设有具中心孔位的柱体;一螺旋飞盘,具一可入合于本体柱体中的中心轴,其上端设有数个具一定倾角的螺旋桨,而以一外环圈连结各个螺旋桨,在中心轴下端设有一颈部与入合部;一动力器,设可与入合部相合的扣合部,于扣合部下端设有一作用杆,该作用杆连结一具施力件的拉绳,下端连系橡皮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竹蜻蜓改良结构,包含有本体、螺旋飞盘、动力器所构成,其中本体可为直升机造型,于重心位置设有一孔位的柱体,而可供螺旋飞盘的致动轴入位,该致动轴底端可入位于动力器而受扣合部控制,在扣合部下方以作用杆连橡皮筋,而以拉绳控制作用杆的旋转,藉橡皮筋受扭转所产生的回复力,而趋使扣合部带动制动杆旋动,如此,在螺旋飞盘的螺旋桨旋转所产生的浮力下,即达到带动本体飞升的效果。
文档编号G09B19/00GK2912748SQ20062011852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吴宝璋, 林宗宪 申请人:吴宝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