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937阅读:30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毒气体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氧 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二) 背景技术同前,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反应物的特殊性质 (有毒),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课常上讲解或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的 缺点是不能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实验带来的乐趣,而且记忆效果不大理想。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材釆用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是将一 氧化碳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之后通入装有氧化铜的大试管,把试 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可以通过加热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然后得到红色 的铜,把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 化碳除去,然后把剩余的一氧化碳尾气点燃,减少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如果不能排尽大试管内的空气会造成爆炸事故,而且装 置不利于课堂上快速的操作。过程反应原理CuO+CO=Cu+C02 2Ca(OH)2+ CO产2CaC03+2H20 2CO+02=2C02(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不能在课堂上快 速操作和装置繁琐的不足,提供了一套简单、易于操作且方便在课堂上快 速使用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 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盛一氧化碳的实验瓶,两个与实验瓶口密封配 合的塞子,加热装置组成;所述的两个塞子型号相同,其中一个塞子带有 铜导线。所述的实验瓶为锥形的或其他形状的。所述的铜导线为螺旋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l.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避免了使用多媒体所达不到的视觉效果;2. 方便在课堂上快速使用,且没有污染;3. 试验现象明显、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四)
图1是传统教材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整体效果图。图中1大试管、2氧化铜、3洗气瓶、4洗气瓶、5塞子、6铜导线、7 加热装置,8实验瓶。
具体实施方式
用一只锥形实验瓶8、 一个橡胶塞子5、另加个同型号的橡胶塞子5, 在其中一个塞子5上连接固定一个绕了大约六圈(视实验瓶的大小而定圈 数,)的粗铜导线6,课前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用另一个塞子5塞紧瓶 口.课堂上只需把螺旋状的粗铜线在加热装置7即酒精灯上灼烧,使其变 为黑色的氧化铜(烧黑的部分一定让它反应完实验瓶内的一氧化碳.即使 有未反应完的氧化铜亦不影响结果),然后快速的把灼烧后的粗铜导线6 放进实验瓶8,在高温下让氧化钢和一氧化碳反应、操作简单、没有污染。过程反应原理2Cu+02=2CuOCuO+CO=Cu+ C0权利要求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盛有一氧化碳的实验瓶(8),两个与实验瓶口密封配合的塞子(5),加热装置(7);所述的两个塞子中的一个带有铜导线(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实验瓶(8)为锥形的或其他形 状的。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导线(6)为螺旋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盛一氧化碳的实验瓶,两个与实验瓶口密封配合的塞子,加热装置组成;所述的两个塞子型号相同,其中一个塞子带有螺旋状的铜导线。所述的实验瓶为锥形的或其他形状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避免了使用多媒体所达不到的视觉效果;方便在课堂上快速使用,且没有污染;试验现象明显、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文档编号G09B23/24GK201017510SQ20072001966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1日
发明者顾兴彦 申请人:顾兴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