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776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 有至少部分地由塑胶材料构成的壳体的环形夹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将例如打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它具有 用于保持纸张的环部件。环部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以添加或取出活页纸, 或者闭合以保持活页纸同时使活页纸沿环部件运动。环部件安装在绕枢 转轴线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相邻的铰接板上。
壳体一通常是金属的并是细长的一将铰接板松动地支撑在壳体内并 将铰接板保持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对壳体枢转。壳体具有大体弧形的 横截面,具有将铰接板保持在壳体内的弯折底边。铰接板设置在与弧的 顶壁间隔开的弧的敞开底部部分内且横跨弧的敞开底部部分延伸、且环 部件穿过壳体上的缺口或开口延伸。
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180° )时,未变形的壳体比连接的铰接板 窄。这样,当铰接板枢转经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侧向向外变形 并在壳体中产生弹力,迫使铰接板枢转而离开该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 或者闭合环部件。因此,当环部件闭合时,弹力阻挡铰接板运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同样地,当环部件打开时,弹力使它们保持分开。操 作者通常通过手动拉开环部件或将它们推在一起可以克服这个力。在壳 体一端或两端还设有控制柄,用于使环部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 移动。
一些环形夹机构包括当环部件闭合时阻止铰接板枢转的锁紧结构。锁 紧结构将闭合的环部件可靠地锁在一起,防止环形夹机构意外掉落时环 部件无意地打开。例如,锁紧结构可结合在一个控制滑动件上,控制滑 动件可相对于壳体在控制滑动件上的锁紧元件阻止铰接板枢转运动的锁 紧位置、与锁紧元件不阻止铰接板运动的未锁位置之间移动。
通常,壳体安装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上,使壳体的敞开底部部分面对文 件夹或笔记本。因此,铰接板被壳体的顶壁覆盖。这种形态呈现出通常 坚固的金属表面作为壳体的露出表面。
该露出表面经常具有含镍镀层, 一些人可能对此敏感。此外,以印迹 保留在表面上的方式在金属表面上印制是困难的和/或成本更高一尤其 是金属表面镀镍时。镀镍也可能在制造环形夹机构时导致一些环境和工 作危险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环形 夹机构大体包括由塑胶材料制成的细长壳体。壳体具有中心部和沿着中 心部的任一侧向下延伸的侧向侧部。环支撑部被设置在塑胶材料壳体的 侧向侧部之间、并且由侧向侧部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环形夹机构还包括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 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随着所述环支撑部 相对于所述壳体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第一环 部件和第二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使由多个环保持的活 页纸沿着多个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第一环 部件和第二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多个环添加或从 所述多个环取出活页纸。控制结构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以产生所述环 支撑部的移动。所述控制结构通过阻挡将所述环部件移动到所述打开位 置的所述环支撑部的移动而适合将所述环部件可释放地锁定在闭合位 置。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平移移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 杆包括用于与所述环支撑部接合以阻挡所述环支撑部移动的锁紧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有助于在壳体上进行印制,而且减少了 可能引起过敏的镍镀层暴露。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部分地将在下面指出。


图1是安装在笔记本上的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立 体图2是图1所示环形夹机构的放大立体图3是从环形夹机构底部是可见的有利位置看的图l-2所示环形夹机 构的放大立体图4和5分别是与图2和3类似的图1-3所示环形夹机构的放大立体图,除了环处于打开位置;
图6是图1-5所示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6A是环形夹机构的移动杆的侧视图7是图1-6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侧视图8是图1-7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俯视图9是图1-8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仰视图10是图1-9所示环形夹机构的壳体的立体图11是从壳体底部是可见的有利位置看的图io所示壳体的另一立体
图12是图10-11所示壳体的仰视图13是沿着包括图8的线13-13的平面截取的图卜9所示环形夹机 构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13A是与图13类似的横截面图,但显示了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 移动的环形夹机构;
图14是沿着包括图8的线14-14的平面截取的图1-9和13所示环形 夹机构的放大横截面图15是与图14类似的横截面图,除了环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
图16是图10-12所示壳体的横截面图17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仰视图19是图17-18所示环形夹机构的移动杆的立体图20和21是沿着包括图18的线20-20的平面截取的图17-18所示环形夹机构的横截面图,分别显示了环形夹机构的环处于闭合位置和打 开位置;
图22是沿着包括图17的线22-22的平面截取的图17-18和20-21 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23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仰视图25是沿着包括图24的线25-25的平面截取的图23和24所示环形 夹机构的横截面图26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27是图26所示环形夹机构的仰视图;以及
图28是沿着包括图27的线28-28的平面截取的图26和27所示环形 夹机构的横截面图。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1-16示出了环形夹机构100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中, 机构100示为安装在笔记本10上。具体地,机构100示为通过铆钉113 安装在笔记本10的后封皮12上,大体靠近笔记本10的脊部14且与之 对齐。铆钉113穿过在壳体102相反端部的安装孔123。笔记本10的前 封皮16铰接地连接到脊部14,且移动以选择性地覆盖或露出在笔记本 10内由机构100保持的活页纸(未示出)。以其它方式安装在笔记本上(例 如装在脊部上)、或除了笔记本之外(例如文件夹)的表面上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环形夹机构也 可以处于未安装状态。
参看图2-9,该实施例的机构100包括壳体102,壳体102支撑一对 铰接板128 (广义地,环支撑部)和两个环104。壳体102具有细长形状, 包括中心部148和两个侧向侧部150,侧向侧部150在沿着壳体长度相互 间隔开的相反纵向端部140, 142之间沿着中心部的任一侧在大体垂直的 平面上向下延伸。在图l所示实施例中,中心部具有肩部149,肩部149 朝着它们与侧向侧部150的相交部向下倾斜(例如,成大约45°的角度)。 中心部148和侧向侧部150的排布使得壳体在端部140, 142之间具有大 体上凹形横截面结构,如图14-16所示。
壳体102的一个纵向端部140具有位于其上并用于安装致动控制柄 130的安装结构141,如下所述,致动控制柄130是用于操作环形夹机构 100的控制结构118的一部分。在所示实施例中,安装结构141是短的纵 向延伸槽形结构,具有带相应开口 141A的相对侧部,相应开口 141A与 横过壳体纵向轴线的轴线对齐,以便接收致动控制柄130通过其可枢转 地安装的金属销132。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其它安装结构也 是可行的。壳体102的相反纵向端部142是封闭并且是圆形的或者弄钝, 以减小诸如使用者的手或者衣服的物体被意外地钩在壳体该端部上的可 能性。甚至包括敞开构形的其它端部构形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壳 体102通过其被固定到笔记本IO上的铆钉113或者其它装置所用的安装 孔123形成在壳体102的端部140, 142附近。在所示实施例中,例如, 安装孔123穿过管状部122,管状部122从壳体102的中心部148向下伸出。
壳体102的一个侧向侧部150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个凹口 144A,凹 口 144A在侧向侧部上向下延伸直到其端部。多个开口 144B大体与凹口 144A相对地(即,大体在壳体102的相对侧向侧部150和中心部148的 相交部)形成在壳体102上。与凹口 144A不同,该实施例的开口 144B 没有延伸到相应侧向侧部150的底部。凹口 144A与开口 144B成对地布 置。每个环104包括一对环部件124, 一个环部件穿过凹口 144A中的一 个,另一个环部件穿过对应的开口 144B。通过允许将被接收在其中的环 部件124向上滑入壳体并被接收在凹口 144A中而不需要环部件的任何旋 转,凹口 144A有助于环形夹机构的组装。与凹口 144A相比,使用没有 延伸到侧向侧部150的底部的开口 144B导致壳体102更大的刚度。应理 解的是,凹口和开口的其它组合可以设置在壳体上以接收环104 (包括延 伸到侧向侧部的底部的全部凹口、和没有延伸到侧向侧部的底部的全部 开口),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壳体102由弹性塑胶材料构成。在所示实施例中,管状部122和安装 结构141与壳体102模制成一体。但是,这些部件可以单独地形成并安 装到壳体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是合适的塑胶材料的一个示 例,因为本实用新型人发现当它如这里所述被用于制造壳体时特别耐疲 劳型失效、并且能够经受多次操作循环。在一个实施例中,塑胶材料具 有至少大约5kJ/ii^的冲击强度。由于壳体102由塑胶材料制成,它易于 制造成多种不同色彩,这对于用色彩分类的笔记本是有用的。此外,如 果需要,印制文字(突起或印刻)可以模制在或者以其它方式形成在壳体上。而且,塑胶材料不需要镀镍(环形夹机构的金属壳体则通常需要 镀镍),因此对于对镍敏感的人而言是适合的。整个壳体102与图中所示 实施例一样模制成一体。但是,壳体可以包括非一体的特征并且可以不 同方式制造,包括制成随后结合在一起以构成壳体的多个部件,而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在所示实施例中,壳体102的高度可以在大约8. 5到18. 5ram的范围 内,壳体敞开底部的宽度可以在大约17到45mm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 下,壳体102可以具有分别在大约1. 2到大约1. 8腿范围内的平均壁厚(例 如,侧向侧部150的厚度T1、肩部149的厚度T2和在肩部之间的中心 部148的厚度T3)(图16)。侧向侧部150、肩部149和在肩部之间的中 心部148的平均壁厚T1, T2, T3分别大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 实施例中,侧向侧部150的壁厚T1、肩部149的壁厚T2和在肩部之间 的中心部148的壁厚T 3在它们整个上面在大约1. 2到大约1. 8mm的范围 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侧向侧部150的壁厚T1、肩部149 的壁厚T2和在肩部之间的中心部148的壁厚T3在它们整个上面在大约 1. 2到大约1. 8mm的范围内并且大体上是均匀的。
未变形的壳体102的侧向侧部150间隔的距离仅略微小于相互连接的 铰接板128绕着中心铰链154枢转而相互共面时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8 的外边缘156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与铰接板128枢转运动 相关的壳体102的变形大体上最小化。例如,在一个构形中,敞开底部 的宽度在打开过程中仅仅在大约0.8到大约L8mm的范围内增加。多个 铰接板支撑部160从壳体102的侧向侧部150向内突出,如图12所示。铰接板支撑部与壳体102的侧向侧部150模制成一体。铰接板支撑部160 可与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8的外边缘156接合,以便在环形夹机构100 的操作过程中将铰接板保持在壳体102中。参看图14-16,所示实施例的 铰接板支撑部160是限定有支撑表面162的楔形结构,支撑表面162从 壳体的侧向侧部150横向地向内延伸。楔形铰接板支撑部160沿着远离 壳体102的中心部148的方向从支撑表面162渐縮。支撑表面162近似 地垂直于壳体的侧向侧部150。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表面162至少略微 向下倾斜地从侧向侧部150向内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表面162与 侧向侧部150形成大于90。(例如大约100° )的角度A1 (图13A)。应 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支撑表面162与侧向侧部150之间 的角度可以大于IOO。。
如图3、 5、 9和11所示,所示实施例的铰接板支撑部160包括在壳 体102的每个侧向侧部150上的多个铰接板支撑部。多个铰接板支撑部 160沿着壳体102纵向地分布。例如,在该实施例中,铰接板支撑部160 适合紧邻壳体102的端部140, 142、以及紧邻用于环104的每个凹口/ 开口144A, 144B设置。在所示实施例中,在侧向侧部150上的铰接板支 撑部160之间具有与用于环104的凹口/开口 144A, 144B对齐的间隙164, 使得环部件124在环形夹机构100的组装过程中穿过铰接板支撑部之间 的间隙。此外,另外的铰接板支撑部160大约设置在环104之间的中间 位置。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铰接板支撑部的结构和数目、各个相邻铰 接板支撑部之间的间隔、以及铰接板支撑部的纵向长度可以变化。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的环支撑部包括一对铰接板128,该对铰接板128大体上相互成镜像。铰接板128分别大体是细长的、扁平矩形形 状,并且每个铰接板的长度比壳体102的长度稍短,如图3所示。铰接 板128沿它们的内纵向边缘并排布置地相互连接,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 中心铰链154,以便铰接板相对彼此枢转运动。这是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 常规方式实现的。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8被设置在壳体102的侧向侧部 150之间,使得铰接板的外边缘156在铰接板支撑部160上方与侧向侧部 接合,这将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8保持在壳体中。如下所述,铰接板128 在壳体102中的枢转运动伴随着中心铰链154相对于壳体的向上和向下 运动、以及铰接板的外边缘156相对于壳体的侧向侧部150的枢转运动。
铰接板128是足够的短,使得它们不妨碍紧邻与致动控制柄130相对 的壳体102的端部142插入铆钉113。在壳体102的另一端部140,铰接 板限定了开口 129,紧邻致动控制柄130的管状部122和铆钉113穿过开 口 129。管状部122可与笔记本10接合,以支撑壳体102。如果需要, 其它开口可以类似方式设置在铰接板上,以允许采用另外的铆钉(例如, 靠近壳体的端部140, 142之间的中部位置)将环形夹机构100连接到笔 记本10或其它结构上。
尽管所示实施例的铰接板128不是与壳体102 —样长,它们具有大于 壳体长度LH —半的长度LHP(图9)。铰接板128适合由厚度在大约0. 6mm 到1.6腿范围内的弹性金属(例如钢)制成。铰接板128具有大体上比 壳体102更大的刚度。铰接板128的刚度有助于通过铰接板有效地传递 力(即,有助于传递施加到铰接板上以打开和/或闭合环的力)。
环104将活页纸(未图示)保持在笔记本10中的环形夹机构100上。环形夹机构100的两个环104大体上是相同的,并且分别大体上是圆形 形状。环104分别包括两个大体半圆形的环部件124,环部件由适合材料 (例如钢)的常规圆柱杆制成。环部件124包括自由端126,它们形成为 在环部件闭合在一起时防止环部件错位。环104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D 形或者形成其它形状,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具有不同材料制成、 或者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例如椭圆形的环部件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的范围。类似地,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由壳体支撑的环的数 目可以变化。
每个环104的一个环部件124被安装在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8中的一 个上,该环的另一个环部件被安装在相对的铰接板上。环部件124穿过 相应的凹口 144A/开口 144B、并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自由端126在壳体 102上方相互相向。环部件124可在打开位置(图4和5)与闭合位置(图 1-3)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活页纸可增添到环形夹机构100和/或从 其取出,在闭合位置,对应环部件124的自由端126结合,以将活页纸 保持在环形夹机构的环104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环部件124如本领域公知地刚性连接于铰接板128, 使得当铰接板枢转时环部件随铰接板运动。尽管在所示的环形夹机构100 中,每个环104的两个环部件124分别安装在两个铰接板128之一上, 且随铰接板128的枢转运动而运动,但每个环具有一个可动环部件和一 个固定环部件的机构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其中仅仅每个环 的环部件之一安装在铰接板上,另一环部件安装在例如壳体102上的机 构)。控制结构118可相对于壳体102移动,以产生铰接板128(环支撑部) 的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控制结构118包括致动控制柄130和移动杆 170,移动杆170 (例如通过如图13所示的直接枢转连接)连接到致动控 制柄,以便通过致动控制柄130在壳体102中纵向地平移移动杆。该实 施例的致动控制柄130形成有通道133,接收在开口 141A中的金属销132 被咬合在通道133中以安装致动控制柄130,以便由使用者相对于壳体枢 转移动致动控制柄,如图13中的弧形箭头所示。移动杆170的柄部186 被咬合在形成于致动器上的另一通道136中,使得致动控制柄130的枢 转运动大体上沿着壳体102的纵向平移地移动移动杆170(例如将它向致 动控制柄拉动),如图13中的水平箭头所示。
通过阻挡将环部件移动到它们打开位置所必需的铰接板128的运动, 控制结构118适合于将环部件124以及因而是环104可释放地锁定在它 们的闭合位置。如图6和13所示,该实施例的移动杆170包括在移动杆 170长度的大部分上延伸的细长杆部171、和在细长杆部上的多个锁紧元 件172,锁紧元件与铰接板128接合,以阻挡打开环的铰接板枢转运动。 该实施例的锁紧元件172包括倾斜肩部174,肩部远离细长杆部171延伸 到大体水平的平台部177,当移动杆170相对于壳体102如图13所示定 位时,平台部177与铰接板128接合以阻挡铰接板的枢转运动。锁紧元 件172还包括位于平台部177与倾斜肩部174相反侧的末端184。
当移动杆170通过致动控制柄130的枢转被移动时,平台部177被移 动到与由相互连接的铰接板128限定的开口 176对齐,使得平台部不再 阻挡铰接板的运动。致动控制柄130的枢转运动也产生铰接板128的枢转运动,以便在它们的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环104。如图3、 5
和6所示,所示实施例的铰接板128包括紧邻连接铰接板的中心铰链154 的指状部158。指状部158从铰接板128的端部纵向地突出、并且被捕获 在限定于致动控制柄130上的接收部134中,使得所施加的用于枢转致 动控制柄的力被施加到铰接板的指状部上,以便在壳体中升高和降低指 状部。该实施例的指状部158被包括在相对于铰接板的其它部分被升高 的铰接板128的部分159 (例如通过冲压)上,以便有助于指状部与接收 部134对齐。当铰接板128的指状部158通过致动控制柄130在壳体102 中被升高和降低时,相互连接的铰接板的外边缘156由壳体的侧向侧部 150松动地捕获,从而导致铰接板相对于壳体枢转运动。
应理解的是,在环打开过程中,移动杆170的纵向移动必须在铰接板 128的枢转运动之前进行,使得在铰接板开始它们的枢转运动之前平台部 177被移动到与铰接板上的开口 176对齐。类似地,移动杆170纵向移回 到其闭合位置(图13)必须在铰接板128移回到它们的闭合位置之前进 行。铰接板128和移动杆170的移动的这种顺序通过将铰接板128、致动 控制柄130和移动杆170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在环104的打开和/或闭 合过程中提供空动(lost motion)而实现。例如,铰接板128、致动控 制柄130和移动杆170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当移动杆170在壳体中纵 向移动时变形,以延迟铰接板128的枢转运动直到平台部177与开口 176 对齐之后。
该实施例的致动控制柄130例如被构造成具有活动铰链138(图13), 活动铰链138有助于在打开环104的过程中致动控制柄变形,使得已经捕获铰接板128的指状部158的接收部134的移动可以落在己经捕获移 动杆170的柄部186的通道136的移动之后。类似地,活动铰链138有 助于在闭合环104时致动控制柄变形,使得已经捕获移动杆170的柄部 186的通道136的移动可以落在已经捕获铰接板的指状部158的接收部 134的移动之后。
该实施例的移动杆170还包括设置在其细长杆部171与柄部186之间 的铰接区178。铰接区178有助于移动杆170的变形,以使在环104闭合 过程中细长杆部171的移动落在柄部186的移动之后,从而使锁紧元件 172和铰接板128的运动按顺序进行。铰接区178还适合相对于横过细长 杆部171的轴线弯曲。
尽管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具有多种方式来构造合适的铰接区,所示实 施例的铰接区178的厚度小于在其相反端部上的移动杆170的厚度,如 图13所示。而且,铰接区178沿着移动杆170的纵向方向是弯曲的,并 且铰接区远离壳体102的中心部148弯曲。此外,如图6所示,铰接区 178形成位于两个细侧向臂192之间、并且有助于铰接区弯曲的细长开口 190,两个细侧向臂在铰接区的相反端部之间延伸。
多个垫部175沿着细长杆部间隔开、并且设置成用于与壳体102 (即, 壳体的中心部148的下侧)滑动地接合,每个垫部175的横向宽度大于 细长杆部171的横向宽度。所示实施例的锁紧元件172沿着细长杆部171 设置在与垫部175位置重合的位置。由于垫部175的宽度大于细长杆部 171的宽度,垫部增大了对移动杆170的扭转运动的阻碍(即,当锁紧元 件172位置处于阻挡铰接板128的运动时响应于打开环104的尝试)。垫部175也将锁紧元件172阻挡铰接板128枢转运动时受到的载荷分布在 壳体中心部148的较宽区域上。
致动控制柄130和/或移动杆170由塑胶材料构成。例如,致动控制 柄130和/或移动杆可由与壳体102相同的塑胶材料构成。在一个实施例 中,致动控制柄130和移动杆170都由尼龙或聚甲醛(POM)构成。所示 实施例的锁紧元件172与移动杆170的其它部分形成一体。空穴部182 可有选择地包括在锁紧元件172中(例如,有助于采用多种模制工艺制 造移动杆170)。但是,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锁紧元件可以与移动杆分 开地制造、并安装到移动杆上。
当环形夹机构100处于静止状态时,环部件124和铰接板128正常地 处于它们的闭合位置(图13)。在此位置,锁紧元件172阻挡铰接板128 的枢转运动,并因而将环104保持在闭合位置。由于锁紧元件172在该 位置阻挡铰接板128的运动,壳体102不需要提供大弹力将环104保持 在闭合位置。
参照图13,当使用者沿着箭头方向枢转致动控制柄130时,移动杆 170通过携带移动杆的柄部186的通道136的弧形运动被向着致动控制柄 拉动。铰接板128和/或致动控制柄130变形,以使锁紧元件172的平台 部177移动到与开口 176对齐,从而允许铰接板(和环部件124)沿着图 13上的箭头方向远离闭合位置枢转运动。致动控制柄130在锁紧元件172 的初始阻力作用下通过活动铰链138的变形而变形,使得在移动杆170 将锁紧元件172移动到开口 176中时铰接板128的枢转运动被延迟。
类似地,为了闭合环104,使用者沿着图13上的箭头相反方向枢转致动控制柄130,将铰接板128的指状部158在壳体中向下移动,从而将 铰接板沿着图13上的箭头相反方向枢转。致动控制柄130的这种枢转试 图将移动杆170向左运动(当如图13中定向时)。但是,铰接板128大 体上还没有被枢转,使得这种运动初始被阻止。移动杆170能够在铰接 区178弹性地弯曲,使得移动杆的长度有效地收縮,但更重要的是允许 致动控制柄130继续枢转运动。因此,铰接板128能够在移动杆170大 体保持静止时向下枢转。当铰接板128向下移动足够远以越过锁紧元件 172的倾斜肩部174时,移动杆的铰接区178的弹性迫使移动杆和锁紧元 件移动到如图13所示位于铰接板后面的锁紧位置。末端184在开口 176 的边缘与铰接板128接合,以限制移动杆170向左运动并将移动杆保持 在略微变形的构形,从而在闭合锁紧位置时阻止移动杆移动。
由于锁紧元件172阻挡铰接板128运动以打开环104,不用太关心与 重复打开和闭合环104相关的壳体塑性变形导致壳体施加到铰接板128 上的弹力损失。而且,由于侧向侧部150相互间隔的距离几乎等于相互 连接的铰接板128的外边缘156之间的距离,由壳体102施加的弹力很 小,这意味着在打开和闭合环104的过程中壳体102不经受大的变形, 从而降低了塑胶壳体102塑性变形的可能性。此外,环形夹机构100的 各个特征组合起来避免需要提供将铰接板偏压到它们打开和/或闭合位 置的其它弹簧件,从而降低了制造环形夹机构的成本。
图17显示了环形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200。除了所说明的,环形夹 机构200与以上所述环形夹机构IOO大体相同。 一个差别是,每个环204 的一个环部件224a具有大体半圆形形状,在该对环部件中的另一个环部件224b具有大体直的倾斜段225、并且比半圆形环部件侧向上更加远离 壳体102延伸。此外,与半圆形环部件224a不同,具有大体直的段225 的环部件224b巻绕着绞接板228的外边缘256、并从铰接板下面向上延 伸到铰接板。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环204可被特征化为"D" 形环。
参照图19和22,第二实施例的移动杆270与上述移动杆170略微不 同。具体地,移动杆270具有铰接区278,铰接区278包括紧邻最靠近柄 部286的锁紧元件272的厚度减小部分。在闭合环部件224a, 224b时, 移动杆270可在铰接区278弯曲,以便在铰接板228枢转时延迟锁紧元 件272的运动。参照图22,例如,第二实施例的致动控制柄230具有与 上述致动控制柄130 (图13)不同的构形、并且具有活动铰链238,活动 铰链238变形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100的活动铰链138相同的功能。致 动控制柄230构造并布置成,使得通过向下按压按钮形式的控制柄可以 打开环部件224a, 224b。还是如图22所示,在壳体202的端部240的安 装结构241从壳体的中心部248朝着壳体端部向上倾斜。这在壳体202 中端部240处提供了另外的空间,以便在致动控制柄230被用于打开环 204时有助于在柄部286与铰接区278之间的移动杆270的一部分在壳体 中向上枢转运动。
图23-2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三实施例300,除了所说 明的,第三实施例与以上所述环形夹机构200大体相同。 一个差别是, 壳体302和铰接板328大体上比在上述实施例200中的对应壳体和铰接 板短。而且,环形夹机构300仅有两个环304,而不是与上述实施例100,200中一样具有三个环。最好如参照图25所看到的,每个环304的环部 件324相互对称。每个环部件324巻绕着它被固定在上面的铰接板328 的外边缘356、并从铰接板下面向上延伸到铰接板。环部件324从壳体 302侧向向外延伸到相对陡峭的向上弯曲部313。环部件324从弯曲部313 向上延伸地逐渐向内弯曲、并且形成环304的相对平坦上部315。
图26-2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四实施例400。除了所说 明的,该实施例400与以上所述第二实施例200和第三实施例300大体 相同。 一个差别是,该实施例具有相对更长的壳体402和相对更长的铰 接板428。而且,与分别具有两个或三个环的上述实施例100, 200, 300 不同,环形夹机构400具有四个环404。环404由与针对第一实施例100 所述的环部件124形状大体相同的环部件424形成。因此,环404具有 大体圆形外观,如图28所示。
当在介绍环形夹机构的部件时,冠词"一个、"该"以及"所述"的 含义是具有一个或多个该部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 其各种变化是指包括在内的,其含义是可以存在除了列出的部件以外的 其它部件。此外,使用术语"向上"和"向下"以及这些术语的变体, 或使用其它方向和方位性术语,是为了方便,但不需要这些组成部分的 任何特别定位。
由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上述描述中做出不同 的变化,因此在上面描述中包括的以及在附图中表示的所有内容都应该 认为是解释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夹机构包括细长的壳体,所述壳体由塑胶材料制成、并具有中心部和沿着中心部的任一侧向下延伸的侧向侧部;环支撑部,所述环支撑部被设置在塑胶材料壳体的侧向侧部之间、并且由侧向侧部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随着所述环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使由多个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多个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多个环添加或从所述多个环取出活页纸;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以产生所述环支撑部的移动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通过阻挡将所述环部件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环支撑部的移动而适合将所述环部件可释放地锁定在闭合位置,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平移移动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包括用于与所述环支撑部接合以阻挡所述环支撑部移动的锁紧元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由 塑胶材料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包 括多个锁紧元件,所述多个锁紧元件与所述移动杆成一体地由塑胶材料 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包 括在所述移动杆长度的大部分上延伸的细长杆部、和沿着所述细长杆部 的长度间隔开并且设置成用于与所述壳体滑动地接合的垫部,所述垫部 的宽度大于所述细长杆部的宽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元件沿着所述细长杆部设置在与所述垫部位置重合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包 括铰接区,所述铰接区适合相对于横过所述移动杆的纵向延伸部的轴线 弯曲。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区的 厚度小于在所述铰接区相反端部紧邻所述铰接区的所述移动杆的厚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区沿 着所述移动杆的纵向方向是弯曲的,所述铰接区远离所述壳体弯曲。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区具有位于其上的细长开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支撑部包括一对金属铰接板,所述一对金属铰接板大体上是并排的、并且被铰 接地相互连接,以便相对彼此枢转运动,所述金属铰接板的长度大于所 述壳体长度的一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 形成有开口 ,所述开口用于在所述第一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接收所述 锁紧元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 构包括大体在所述壳体的纵向端部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控制 柄,所述铰接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指状部,所述指状部从所述铰接板端 部沿着所述铰接板纵向突出、并且由所述控制柄捕获,以便将力从所述 控制柄传递到所述铰接板。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柄 通过金属铰接销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 有从所述壳体突出的管状部,用于接收将所述壳体连接到另一结构上的 固定件。
1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封皮结合,所 述环形夹机构被安装在所述封皮上,所述封皮被铰接,以便移动而选择 性地覆盖和露出由所述环形夹机构保持的任何活页纸。
专利摘要一种环形夹机构具有由塑胶材料制成的细长壳体。壳体具有中心部和沿着中心部的任一侧向下延伸的侧向侧部。环支撑部设置在侧向侧部之间并由它们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多个环中的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环形夹机构还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控制结构。控制结构通过阻挡所述环支撑部的移动而适合将所述环部件可释放地锁定在闭合位置。控制结构包括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平移移动的移动杆。移动杆包括用于与所述环支撑部接合以阻挡所述环支撑部移动的锁紧元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有助于在壳体上进行印制,而且减少了可能引起过敏的镍镀层暴露。
文档编号B42F13/00GK201143822SQ20072019998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杜振源, 皮金彪, 黄明华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