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21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尤其涉及用于控制环的打开和闭合运动、减轻闭合环的突然作用力、并将闭合的环牢固地锁在锁紧位置的改进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将诸如穿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其具有多个环,每个环由用于保持纸页的两个环部件形成。环能够有选择地打开以增加或取出纸页、或闭合以保持纸页并使纸页沿着环移动。每个环的环部件安装在两个相邻铰接板上。铰接板绕着枢转轴线结合在一起,以便在细长壳体中枢转运动。壳体保持铰接板,以便铰接板可相对于壳体枢转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环部件。
当铰接板在共面位置(180°)时,无形变的壳体比结合的铰接板稍窄。当铰接板枢转通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壳体中产生弹性力,促使铰接板枢转离开共面位置以打开或闭合环部件。这个力通常较大以使铰接板克服环的不需要的分离或打开。结果,当铰接板移动通过共面位置时,它们以强的突然移动进行。当环部件闭合时这使环部件突然咬合在一起,当环部件打开时这使它们突然分开。当环部件闭合时,它们快速地突然咬合在一起,并产生可能使手指被夹在环部件之间的力。
壳体的弹性力也使移动铰接板通过共面位置变得困难。结果,操作员难于打开或者闭合环部件。此外,当枢转铰接板时,由于反复变形,随着时间推移,壳体可能开始永久变形。这降低了在环部件闭合时壳体将环部件均匀地保持在一起的能力,并可能导致在闭合的环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纸页可能从闭合的环掉出。而且,在许多这种机构中,当闭合时环部件不能可靠地锁定在一起。如果机构意外地掉落,环部件可能无意地打开并使纸页散落。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环形夹机构,其中,环易于打开和闭合,环的环部件不会强烈地突然咬合在一起,并且环部件锁定在一起以可靠地保持位于闭合环上的活页纸。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该环形夹机构易于操作,并且可以防止环部件被无意地打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该机构包括壳体和由壳体支撑以绕着枢转轴线枢转运动的铰接板。该机构还包括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一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上连续的闭合环,以允许由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至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增加或从环取出活页纸。该机构还包括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柄、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柄上的移动杆、以及枢转地连接到壳体和移动杆上的连接件。连接件捕获铰接板,以用于向着环部件的闭合位置和向着环部件的打开位置驱动铰接板的枢转运动。控制柄可在壳体上枢转以大体上沿着壳体纵向方向移动移动杆并因而枢转连接件,以用于控制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在另一方面,环形夹机构包括由壳体支撑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柄、移动杆、至少一个连接件、和与控制柄啮合的弹簧。移动杆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柄上,连接件连接到移动杆和壳体上。控制结构可相对于壳体在对应于环部件闭合位置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连接件可与处于第一位置的至少一个铰接板啮合,以阻止铰接板枢转而将环部件移动到它们的打开位置。这将环部件锁定在它们的闭合位置。弹簧定向成向着控制结构的第一位置偏压控制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环易于打开和闭合,环的环部件不会强烈地突然咬合在一起,并且环部件锁定在一起以可靠地保持位于闭合环上的活页纸。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部分地在以下指出。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图3倒置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立体图,一部分被去除以显示内部结构;图6是环形夹机构的控制结构和环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与图3类似的立体图,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图8是图7的立体图,使得环形夹机构倒置;图9是与图6类似的立体图,使得环形夹机构的部件被断开、并使控制结构处于环形夹机构打开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环形夹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并除去一部分组件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纵剖视图;图12是与图11类似的剖视图,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环形夹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倒置的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立体图,一部分被去除以显示内部结构;图17是图14的环形夹机构的控制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8是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倒置的立体图;图20是与图16类似的立体图,环形夹机构处于打开位置并且部分组件被去除;图21是图14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纵剖视图;以及图22是图18的环形夹机构的放大局部纵剖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图1-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1通常用于保持活页纸(未示出)。图1显示了安装在笔记本(笔记本大体上由标号5表示)的脊3上的机构1,笔记本包括铰接地安装到脊3上的封面7和封底9,封面7和封底9移动以有选择地盖住或露出机构1保持的纸页。应理解的是,安装在除笔记本之外的表面上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如图2-4、7和8所示,该实施例的机构1大体上包括壳体11、两个铰接板13、三个环15和控制结构17。简单地,壳体11支撑控制结构17和铰接板13,以便在用于保持活页纸的闭合位置(图3和4)与适合增加或取出纸页的打开位置(图7和8)之间移动安装在铰接板上的环15。控制结构17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1上并且可在壳体中可控制地使铰接板13枢转。以下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环形夹机构1的完整操作。
壳体11是细长矩形形状,并具有一个均匀的、大体上成弧形的横截面,其中心处具有平顶部19。壳体11的第一纵向端部大体上是敞开的,而相对纵向端部是闭合的。四个开口21a-d设置在壳体平顶部19上位于壳体纵向端部之间。第一和第四开口21a,21d是圆形的并且紧邻相应的壳体11纵向端部设置。第二和第三开口21b,21c是矩形形状,它们分别位于相应一个圆形开口21a,21d的内侧。弯折底边23沿着壳体11的每个纵向边缘形成,并且三个均匀间隔开的开口25形成在每个底边上。成对的突出部27在壳体的敞开端和每个矩形开口21b,21c处从壳体11的平顶部19向上伸出。突出部27的功能以下将描述。可以想象,壳体11由金属制成,但也可由足够刚硬以便为机构1的组件提供稳定支撑并且弹性足以起到弹簧作用的其它材料制成。可以想象,壳体突出部27与壳体11一体地形成,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与壳体分开地形成并安装到壳体上。具有包括不规则形状的其它形状的壳体、或与文件夹或笔记本成一体的壳体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最好如图2所示,机构1的两个铰接板13大体上是相同的并且相互成镜像。铰接板13比壳体11的对应长度短。铰接板13分别是薄和细长的,并且大体上是矩形。它们具有内外纵向边缘和相对纵向端部。四个切口29a-d沿着内纵向边缘形成在每个铰接板上。第一和第四切口29a,29d是弧形形状并位于每个铰接板13每端。第二和第三切口29b,29c是矩形形状并位于相应一个弧形切口29a,29d内侧。切口29a-d的用途在以下将会明了。
如图1和3所示,当闭合并且从正视图观察时,三个环15分别是D形形状。如图2所示,每个环15包括两个环部件31(分别由标号31表示),当环闭合时环部件结合在一起以形成D形环15。每个环15的环部件31的自由端形成有合适的匹配结构,以便在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克服横向(即横切于环部件纵向轴线)错位而将环部件牢固地保持在一起。可以想象,环部件31分别由现有圆形横截面和合适材料(例如钢)的圆柱杆形成,以保持机构1上的纸页。但其环部件由不同材料形成或具有不同横截面形状的环形夹机构、或者闭合时其环部件形成不同形状环例如圆形环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如图2和6所示,控制结构17包括控制柄33、移动杆35和两个连接件37a,37b。控制柄33(广义地“致动器”)是蘑菇形,具有位于窄的大体上矩形颈部41的顶部的较大弯曲头部39。两对突出部在颈部41的相对纵向边缘从控制柄33上(朝向图2右侧)突出,一对上部突出部43位于一对下部突出部45之上,使得上部突出部更接近头部39。控制柄33也包括可释放地装配在控制柄的头部39上的帽47。在所示机构1中,控制柄33的头部39和颈部41成一体。但是,其控制柄具有与颈部分开形成并随后装到颈部上的头部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可以想象,突出部43,45与控制柄颈部成一体地形成,但其突出部与颈部分开地形成并随后装到其上的控制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也可以想象,帽47由诸如塑料或橡胶的柔韧材料制成,以易于装配在控制柄头部39上并且有助于在操作过程中抓握控制柄33。但其帽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控制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此外,其控制柄不带帽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移动杆35是细长的并且是大体上倒置槽形,移动杆的纵向端部是敞开的。移动杆35包括在其纵向端部之间的两个开口49a,49b。第一开口49a紧邻移动杆35的第一纵向端部并且呈椭圆形。椭圆形开口49a在移动杆的纵向边缘之间延伸移动杆35的整个宽度。第二开口49b与椭圆形开口49a间隔开并朝向移动杆35的纵向中心。第二开口49b是矩形形状并且也在移动杆的纵向边缘之间延伸移动杆35的整个宽度。成对突出部51形成在移动杆35的每一敞开端。每对的每个突出部51位于移动杆35的纵向边缘、并且与该对中的相对突出部对齐地从移动杆纵向向外延伸,使得在突出部上的开口对齐。
控制结构17的两个连接件37a,37b大体上相同。第一连接件37a将被描述,应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37b的描述是相同的。第一连接件37a包括具有扩大头部55的舌状部53和本体57。舌状部53在本体的一对台肩59处远离本体57延伸。连接件37a也包括大体上沿着连接件横向延伸的两个槽形筒体61a,61b。第一筒体61a紧邻连接件本体57的顶部,第二筒体61b位于第一筒体61a下方接近本体的台肩59。尽管在所示环形夹机构1中,连接件37a包括成一体的舌状部53和本体57,但是其连接件的舌状部和本体分开地形成并随后结合在一起形成连接件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以下将参照图2-6描述组装的环形夹机构1。组装的组件的定向将参照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1进行描述,如图3-6所示。如图4所示,铰接板13沿着它们的内纵向边缘平行布置地连接,以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中心铰链。相互连接的铰接板松动地装配在壳体11中,使得壳体的弯折底边23松动地接收相应铰接板13的外纵向边缘。在这种布置中,当铰接板绕着铰链上下枢转时,相互连接的铰接板的外纵向边缘在弯折底边23内自由移动。具体地,并且如以下将详细描述地,当铰接板13枢转以闭合环部件31时,枢转轴线向下(即远离壳体11(图4))移动;当铰接板13枢转以打开环部件31时,枢转轴线向上(即朝着壳体11(图8))移动。应理解的是,所示机构1的壳体11对铰接板13提供小弹力,以偏压铰接板13,而枢转远离铰接板13的共面位置。也应理解的是,弹力足以保持铰接板13在打开或闭合位置,防止自由移动通过共面位置。
最好如图4所示,在每个铰接板13上的四个切口29a-d对齐,以在相互连接的铰接板上形成四个切口开口(也以标号29a-d表示)。在相互连接铰接板的纵向端部的圆形第一和第四切口开口29a,29d与壳体平顶部19的相应第一和第四圆形开口21a,21d对齐。位于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每个弧形切口开口29a,29d内侧的第二和第三矩形切口开口29b,29c与壳体平顶部19的相应第二和第三矩形开口21b,21c对齐。
每个环15的环部件31安装在相对的两个铰接板13上(图2)。它们位于铰接板13上,以便在环15闭合时环部件31的自由端部匹配,形成每个环的D形形状。环部件31安装在每个铰接板31上位于每个铰接板的下表面上。环部件31从铰接板13下部延伸出来、并通过壳体11的弯折底边23上的相应开口25。环部件31刚性地连接到铰接板13上,使得它们可以随着铰接板的向上和向下枢转运动在环15的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尽管在所示环形夹机构1中,每个环15的环部件31被安装在铰接板13上并且随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而移动,但是其中每个环具有一个可移动环部件和一个固定环部件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例如,其中每个环仅有一个环部件被安装在铰接板上,而另一个环部件安装在例如壳体上的机构)。
如图3-6所示,环形夹机构1的控制结构17沿着壳体的纵向方向从壳体11的敞开端向着壳体的闭合端延伸,并且位于壳体和相互连接铰接板13之间。致动柄13在壳体敞开端的突出部27处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1上。铰接销(应理解的是,这里所述铰接销大体上相同并且由标号63表示)穿过控制柄颈部41的上部突出部43并穿过相应壳体突出部27。
移动杆35设置在壳体11中位于壳体平顶部19后面并位于相互连接铰接板13之上。它沿着壳体11纵向方向并且平行于壳体纵向轴线远离控制柄33延伸。在移动杆35敞开端最接近控制柄33的突出部51通过铰接销63与控制柄颈部41的下部突出部45连接。移动杆35的弧形开口49a大体上与壳体平顶部19的第一圆形开口21a和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第一弧形切口开口29a竖直地对齐。移动杆35的矩形开口49b大体上与壳体平顶部19的第二矩形开口21b和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第二矩形切口开口29b竖直地对齐。移动杆35最远离控制柄33的敞开端大体上与壳体平顶部19的第三矩形开口21c和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第三矩形切口开口29c竖直地对齐(未示出)。
最好如图4-6所示,连接件37a,37b(仅显示了第一连接件37a)被枢转地连接到壳体11和移动杆35。第一连接件37a在壳体平顶部19上的第二矩形开口21b处连接到壳体11。铰接销63穿过壳体开口21b处的突出部27并穿过第一连接件37a的上部筒体61a。连接件在移动杆的矩形开口49b处枢转地连接到移动杆35,其中,另一个铰接销63穿过移动杆上的纵向边缘开口并穿过连接件37a的下部筒体61b。第二连接件37b在第三矩形开口21c处连接到壳体11并在接近最远离控制柄33的敞开端连接到移动杆35。铰接销(未示出)以与第一连接件37a大体上相同方式将第二连接件37b连接到壳体11。另一个铰接销63穿过移动杆的敞开端上的突出部51并穿过连接件37a的下部筒体61b将第二连接件37b连接到移动杆35上(图6)。
每个连接件37a,37b的舌状部53(仅显示了第一连接件37a)穿过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对应第二和第三矩形切口开口29b,29c。每个连接件37a,37b的扩大头部55位于铰接板13下方,而每个连接件的台肩59位于铰接板上方。扩大头部55和台肩59比对应切口开口29b,29c宽,使得铰接板13不能在扩大头部上向下移动或在台肩上向上移动。铰接板13被连接件37a,37b捕捉在它们的扩大头部55与台肩59之间。在环形夹机构的闭合锁紧位置,连接件37a,37b定位成,使得它们的扩大头部55紧邻每个相应矩形铰接板切口开口29b,29c最接近控制柄33的纵向端部(图4和5)。扩大头部55被稍微向着控制柄33枢转,使得连接件37a,37b处于过中心(over-center)的锁定位置。每个连接件37a,37b的台肩59接触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上表面,而每个连接件的扩大头部55与铰接板的下表面稍微间隔开(在下方)。连接件37a,37b阻止铰接板13的枢转运动并锁定闭合的环形夹机构1。
如图2和4所示,两个安装柱64a,64b位于壳体11的相应纵向端部。安装柱64a,64b通过该领域公知的可接收装置在壳体平顶部19的第一和第四圆形开口21a,21d处固定到壳体11上。它们从壳体平顶部19向下延伸并穿过铰接板13上的相应弧形第一和第四切口开口29a,29d。在相互连接铰接板13上的弧形第一和第四切口开口29a,29d使得铰接板相对于安装柱64a,64b枢转而不与它们接触。此外,在壳体11敞开端的安装柱64a延伸通过移动杆35上的弧形开口49a。这使得在操作过程中移动杆35相对于安装柱64a移动而不与它接触。来自控制柄33的枢转运动因而绕着安装柱64a移动杆35的其余部分,以产生移动杆35的平移运动。
现在将描述环形夹机构1在闭合锁紧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操作。图3-6显示了在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1。控制柄33处于直立的大体上竖直位置,铰接板13被向下铰接,使得环部件31闭合,而连接件37a,37b处于过中心的锁定位置。铰接板31的枢转运动被连接件37a,37b阻止,趋于打开环部件31的任何力被两个连接件牢固地抵抗。由于它们的过中心位置,铰接板31的向上(即朝着打开位置)运动将导致连接件37a,37b顺时针(从图5中看时)旋转。但是,通过移动杆35与安装柱64a的啮合,连接件37a,37b被阻止沿着这个方向旋转。
为了打开环形夹机构1,操作员向控制柄头部39(和帽47)施加力并使控制柄33逐渐地向外和向下枢转。控制柄33绕着将它安装在壳体11上的铰接销63枢转,并同时(通过控制柄与移动杆之间的枢转连接)推动移动杆35远离控制柄。这导致移动杆35枢转地移动连接件37a,37b远离控制柄33,并使连接件绕着它们与壳体11的连接点枢转。连接件37a,37b从它们的过中心锁紧位置、通过竖直位置并向着打开位置(图9)旋转(枢转)。每个连接件37a,37b的舌状部53在相应矩形铰接板切口开口29b,29c中远离控制柄33地旋转,并使其扩大头部55移动到与相互连接铰接板13的下表面啮合。
当操作员继续枢转控制柄33时,移动杆35继续远离控制柄移动,并使每个连接件37a,37b进一步旋转。每个连接件37a,37b的扩大头部39开始推动铰接板13,以使它们向上朝着它们的共面位置枢转。一旦铰接板13通过共面位置,壳体11的弹力使它们充分地向上枢转、并打开环部件31。这显示在图7-9中。
为了闭合环部件31并使环形夹机构1回到锁紧位置,操作员可以向上和向内地枢转控制柄33,或者手动地将环部件推到一起。枢转控制柄33使得移动杆35拉向控制柄。这对应地使连接件37a,37b向回朝着控制柄33枢转。连接件台肩59向下推在铰接板13上并使铰接板向下枢转。只要铰接板13一通过共面位置,壳体弹力就偏压它们,以充分地向下枢转并闭合环部件31。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操作员继续枢转控制柄33,以便将移动杆35和连接件37a,37b向回拉到它们的锁紧位置(图5),使连接件过中心并阻止铰接板枢转。
通过手动地将环部件推到一起而闭合环部件31类似地使铰接板13向下枢转并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铰接板13的向下运动使连接件37a,37b凸轮地运动、并使它们稍微向着控制柄33枢转。这推动移动杆35朝向控制柄33并使控制柄向上和向内枢转。此时,环部件31闭合但环形夹机构1没有被锁紧。操作员可以通过将控制柄枢转到其完全竖直位置来锁定机构1,这将向着连接件处于过中心的锁定位置推动移动杆35和连接件37a,37b。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1的优点是,与移动杆35和安装柱64a配合的连接件37a,37b可靠地阻止铰接板13向上朝着壳体11枢转,从而牢固地保持环部件31闭合。因此,壳体弹力可被显著地减小,因为它不再需要保持环部件31闭合。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1的另一优点是,连接件37a,37b独特地连接到壳体11和移动杆35,以便枢转运动来操作铰接板13。这种布置为连接件37a,37b提供了增大的杠杆作用,以偏压铰接板13向上和向下枢转。
图10-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101表示,环形夹机构101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由相同标号加上“100”来表示。该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01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大体上相同,但还包括紧邻控制柄133的螺旋扭力弹簧(大体上以标号165表示)或杆簧。扭力弹簧165通过控制柄133与控制结构117相互作用,以便当环部件131移向它们的闭合位置时向着锁紧位置推动控制结构117。
如图10所示,扭力弹簧165包括螺旋本体167和两个自由端部169a,169b。参照图11和12,扭力弹簧165的本体167绕着铰接销163被接收,铰接销163将控制柄133安装在壳体111上。扭力弹簧165的第一自由端部169a啮合控制柄颈部141,而第二自由端部169b在平顶部119下方啮合壳体111。这样,扭力弹簧165定向成阻止控制结构17沿着趋于打开环部件131的方向的运动。更具体地,它定向成阻止控制柄133的向外和向下枢转运动(即,弹簧165的第一端部169a向着第二端部169b的移动),这操作以打开环部件131。
环形夹机构101在闭合位置(图11)与打开位置(图12)之间的操作大体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的操作相同。当环形夹机构101被闭合和锁紧时,扭力弹簧165更加松弛。为了打开环形夹机构101,操作员向外和向下枢转控制柄133。扭力弹簧165的第一自由端部169a随着控制柄颈部141向着弹簧的第二自由端部169b移动,使得扭力弹簧压缩(将图11与图12比较)。扭力弹簧165趋于阻止控制柄133的打开运动,使得如果控制柄在环部件131打开之前(即,在铰接板113向上枢转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之前)被释放,扭力弹簧立即促使控制柄133回到其直立位置,并将移动杆135和连接件137a,137b拉回到它们的锁紧位置。
当环形夹机构101打开时(图12),铰接板13处于向上铰接位置,并且连接件137a,137b(在图12中未示出)远离控制柄133(过中心)倾斜处于与图1-9中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37a,37b大体上相同位置(并且尤其是图7-9所示)。壳体111的弹力保持铰接板113处于它们的向上铰接位置,并克服扭力弹簧165(通过控制柄133和移动杆135)促使连接件137a,137b向着它们的锁紧位置的偏压力(这使铰接板113向下朝着它们的共面位置凸轮运动)而保持连接件137a,137b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应理解的是,当连接件137a,137b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它们稍微远离控制柄地倾斜(未示出,但同样大体上与图7-9所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位置类似)。连接件137a,137b的过中心位置稍微有助于环形夹机构101阻止扭力弹簧165的偏压力,扭力弹簧趋于向上和向内枢转控制柄133,以闭合和锁紧环形夹机构。但是,与通过壳体111的弹力提供的阻力相比,这种连接件阻力较小,并且不能单独地足以阻止弹力。
为了移动环形夹机构101回到其锁紧位置可以向上和向内地枢转控制柄133,或者手动地将环部件131推到一起。如图1-9的第一实施例相同,这些操作都导致铰接板113向下枢转。在该实施例中,铰接板113一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并且壳体弹力偏压它们充分地向下枢转以闭合环部件131),扭力弹簧165驱动控制柄133以枢转到其完全竖直位置。这自动地向控制柄133推动移动杆135,并使连接件137a,137b向着它们的过中心锁紧位置枢转。这样,当环部件131闭合时,环形夹机构101自动地被锁紧。
图13-2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201表示,环形夹机构201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由相同标号加上“200”来表示,并且环形夹机构201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01的部件对应的部件由相同标号加上“100”来表示。该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201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101类似,除了以下将描述的铰接板213和控制结构217之外。
如图13所示,每个铰接板213包括沿着其内纵向边缘的两个弧形开口229a,229d和从铰接板最接近壳体211敞开端的端部纵向向外延伸的指状部271。控制结构217包括控制柄233、移动杆235和两个连接件237a,237b。控制柄233大体上与先前参照图1-12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控制柄33,133相同,但被改动以包括位于颈部241底端的打开臂273。此外,每个连接件237a,237b大体上与先前描述的连接件37a,37b,137a,137b相同,但被改动以包括具有啮合边缘277的单一本体275。连接件237a,237b整体地位于铰接板之上,并且不象连接件37a,37b,137a,137b具有舌状部和扩大头部。
组装的环形夹机构201显示在图14-16和21中并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环部件231闭合、并且连接件237a,237b处于过中心的锁紧位置,使得它们的啮合边缘277稍微向着控制柄233倾斜。相互连接铰接板213的铰接板指状部271位于控制柄233的打开臂273上方,并且连接件237a,237b的啮合边缘277与铰接板213的上表面(大体上在铰链处)接触。连接件237a,237b不象先前实施例的连接件延伸穿过铰接板213。但连接件237a,237b仍然处于阻止铰接板213(通过与边缘277啮合)向上枢转以打开环部件231的位置。
为了移动环形夹机构210到其打开位置(图18-20和22),操作员向外和向下枢转控制柄233。控制柄233的枢转运动推动移动杆235远离控制柄,并导致连接件237a,237b绕着将它们连接到壳体211的相应铰接销263枢转。控制柄233的打开臂273初始与相互连接铰接板指状部271的下表面间隔开。在打开臂271啮合铰接板指状部271之前,这为控制柄233提供了枢转并摆动连接件237a,237b离开它们的过中心的锁定位置、通过竖直位置、并远离控制柄233的空间(图20)。打开臂然后啮合指状部271并开始向上推动铰接板213(由于连接件237a,237b已经被枢转到远离控制柄233的过中心位置,没有来自连接件237a,237b的干扰)。与图10-12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扭力弹簧165一样,扭力弹簧265阻止趋于打开环部件231的控制柄运动。如果控制柄233在环部件231打开之前(即,在铰接板213向上枢转并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之前)被释放,扭力弹簧立即促使控制柄回到其直立位置,并将移动杆235和连接件237a,237b拉回到它们的锁紧位置。
当操作员继续枢转控制柄233以打开环形夹机构201时,连接件237a,237b继续枢转远离控制柄233。这使得铰接板213充分地向上枢转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以打开环部件231。在环形夹机构210的打开位置,连接件237a,237b不再阻止铰接板的枢转运动。壳体弹力保持铰接板213处于它们向上的铰接位置,使环部件231打开。操作员可以放开控制柄233以装载或从环形夹机构201取出纸页。如图10-12所示第二实施例一样,壳体211的弹力阻止扭力弹簧265促使控制结构217回到其锁紧位置的偏压力。具体地,壳体弹力阻止连接件237a,237b向下推动铰接板213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以闭合环部件231。
为了闭合环部件231并使环形夹机构201回到其闭合锁紧位置,操作员可以向内和向上枢转控制柄233或将环部件213推到一起。如先前实施例一样,这两种动作使铰接板213向下移动。在该实施例中,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一样,铰接板213一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并且壳体弹力偏压它们充分地向下枢转以闭合环部件231),扭力弹簧265就驱动控制柄233枢转到其完全竖直位置。这自动地向控制柄233推动移动杆235,并使连接件237a,237b向着它们的过中心锁紧位置枢转。这样,当环部件231闭合时,环形夹机构201自动地被锁紧。
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的部件由诸如金属(例如钢)的合适刚性材料制成。但是由非金属材料特别是塑料制成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或最佳实施例的元件时,冠词“一个”、“该”和“所述”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指包含并意味着除了所列部件之外还可能有其它部件。此外,在此所使用的“上”、“下”以及这些术语的变形只是为了方便,而无需元件的任意具体定位。
由于上述的各种变形均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下作出,因此上面文字以及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均应看作是一种示意性的而不应看作是一种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壳体;由壳体支撑以绕着枢转轴线枢转运动的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一环包括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而移动的第一环部件,每一环还包括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使得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上连续的闭合环,以允许由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至另一环部件,而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增加或从环取出活页纸;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柄、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柄上的移动杆、以及枢转地连接到壳体和移动杆上的连接件,连接件捕获铰接板,以用于向着环部件的闭合位置和向着环部件的打开位置驱动铰接板的枢转运动,控制柄可在壳体上枢转以大体上沿着壳体纵向方向移动移动杆并因而枢转连接件,以用于控制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结构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连接件设置成将环部件锁定在环部件的闭合位置,在第二位置,铰接板可以自由地枢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铰接板包括开口,连接件穿过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包括位于铰接板下方的头部、位于铰接板上方的台肩、和穿过铰接板上的开口的颈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啮合控制柄,以便向着控制结构的第一位置偏压控制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一个封盖组合,环形夹机构被安装在所述封盖上。
7.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壳体;由壳体支撑以绕着枢转轴线枢转运动的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的多个环,每一环包括安装在第一铰接板上、并可随着第一铰接板的枢转运动而移动的第一环部件,每一环还包括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移动,使得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上连续的闭合环,以允许由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至另一环部件,而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增加或从环取出活页纸;由壳体支撑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柄、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柄上的移动杆、连接到移动杆和壳体上的至少一个连接件、和与控制柄啮合的弹簧,控制结构可相对于壳体在对应于环部件闭合位置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连接件可与处于第一位置的至少一个铰接板啮合,以阻止铰接板枢转而将环部件移动到它们的打开位置,从而将环部件锁定在它们的闭合位置,弹簧向着控制结构的第一位置偏压控制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结构适于将连接件移动到在控制结构第二位置的一个位置,在该位置连接件不阻止铰接板的枢转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相对于铰接板设置,以便在控制结构从其第二位置移动到其第一位置时与至少一个铰接板啮合,从而枢转铰接板,以将环部件从它们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它们的闭合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连接到铰接板,用于驱动铰接板从环部件的闭合位置到环部件的打开位置的枢转运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弹簧包括螺旋扭力弹簧,它具有与壳体啮合的一个自由端部和与控制柄啮合的另一个自由端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枢转地连接到移动杆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枢转地连接到壳体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开口,连接件在所述开口枢转地连接到壳体上。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枢转地连接到壳体和移动杆上。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移动杆具有位于其上的开口,用于接收通过移动杆的柱,以使移动杆相对于所述柱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一个封盖组合,环形夹机构包括将环形夹机构安装在所述封盖上、并通过移动杆上的开口的至少一个柱。
专利摘要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具有易于打开和闭合、并且在闭合时可靠地锁定在一起的环部件。该机构包括支撑两个铰接板以便松动枢转的壳体。铰接板运动使环部件在用于装载纸页的打开位置与用于保持纸页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控制结构可由枢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柄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铰接板的枢转运动被阻止,在第二位置,铰接板可自由地枢转。在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弹簧可与控制柄啮合,以促使控制柄将控制结构向着第一位置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环易于打开和闭合,环的环部件不会强烈地突然咬合在一起,并且环部件锁定在一起以可靠地保持位于闭合环上的活页纸。
文档编号B42F13/22GK2806158SQ200520007348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5日
发明者郑洪如 申请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