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保持部件、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63212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保持部件、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保持部件、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 装方法,尤其涉及防止在显示器附着尘埃等,并且,保持显示器的显示器 保持部件、利用该显示器保持部件装配显示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显示 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机中,作为显示器,设置有主显示器,进而还设置有比 较小的子显示器,分别配设于便携式电话机的框体的表背部。
该显示器的显示面为时常与利用人的眼接触的部分,因此,需要防止 向内表面的尘埃的侵入,但以往,考虑对这样的显示器的显示面的防尘, 在显示面的周边设置由海绵等形成的防尘片,形成了闭塞显示面和框体的 间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另外,以往,知道有保持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的显示器保持部件。 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例如如上所述地具备主和子两个 显示器,子显示器直接安装于框体的外壳内表面。为了防止在该子显示器 的显示面附着尘埃等,经由利用海绵等弹性部件形成的片材,将子显示器 安装于框体。
艮口,例如,在与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的子
显示器接触的框体侧贴附片材,填埋子显示器和框体之间产生的间隙,由 此防止在框体内部,尘埃等进入子显示器的显示面的情况。
另外,子显示器的向框体的固定是例如以包围形成子显示器的显示面 的玻璃面的周边的方式装配而保持子显示器。例如,经由塑料支撑器,即 将保持子显示器的塑料支撑器固定于框体而进行。
作为使用这样的保持显示器的支撑器,将显示器装配于框体的部件, 例如,有"LCD显示器安装结构"(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许公开公报、特开平9—283950号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结构中,为了设置防尘片,便携式电子设备变厚, 部件件数增大,因此,存在有悖于小型化、轻量化的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装配显示器的结构中,除了保持显示器的塑料支撑器 之外,还需要在施加冲击等的情况下,用于保护显示器的显示面的其他部 件(例如,包含弹性部件的片等),因此,不能避免成本上升的情况。
另外,在以往的装配显示器的结构中,为了提高防尘效果,需要利用 弹性部件形成的如上所述的片材,不能减少部件件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能够使便携式电子设备薄,将 其小型化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进而,本发明提供在不需要导致成本的上升的其他部件的情况下,能 够同时具备保护显示器的显示面的功能、和保持显示器的功能的显示器保 持部件、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
进而,本发明提供能够比以往更提高防尘效果,同时,能够减少部件 件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用于保持显示
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部,其形成有将所述显示器的周缘部覆盖而保持,且以使与所述显 示器的显示面对应的位置露出的方式开口的开口部、和用于卡止于被固定 部的卡止部;
背面保持部,其从所述框部连续形成,且保持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 所述框部和所述背面保持部由弹性材料一体地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显示器的插入部。 进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所述插入部以配置与插入的所
述显示器连接的配线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在所述背面保持部、和所述插
入部之间形成有其他开口部。
进而,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所述框部以覆盖与所述其他开口部对置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
装配于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所述显示器; 在内部固定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框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所述显示器是自发光元件型显 示器或具备背光灯的显示器。
进而,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具备第二显示器,其包含在所述 框体,且与所述显示器不同;
加强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器的显示面的背面侧, 所述加强部件在与安装所述第二显示器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竖立设 置有固定爪,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通过将所述卡止部安装于所述固定爪而被固定。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开放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状 态覆盖并保持所述显示器,且安装于规定的安装部位,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入所述显示器的插入部;
开口部,其设置在插入所述显示器时与所述显示面对应的位置; 卡止部,其形成在所述显示器的成为外周的部分,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利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为具有所述插入部的袋装。
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所述背面保持部在与所述框部之间设置 空隙,且设置于与所述幵口对置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从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面 侧俯视时的所述框部的外形形成为矩形状,所述背面保持部形成为一端为 自由端的舌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所述背面保持部的一端具 有位于所述开口的范围内的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连结所述背面保持部和所 述框部的连结部附近的所述背面保持部的厚度与所述背面保持部的其他 部分相比形成为薄壁。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一显不器;
框体,其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 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
内;
第二显示器,其内置在所述框体内,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包含框部,其具有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器的周缘 部,且形成使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露出的开口的保持壁、和卡止 于被固定部的卡止部;背面保持部,其连续于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形 成,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器的背面侧,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显示器具备加强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器的背面侧, 所述加强部件使卡止部向所述第二显示器的背面侧方向突出,形成所 述被固定部,
使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止部,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在所述框体内 固定于所述加强部件。
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是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 方法,其中,包括
将显示器装配于由所述显示器的表背面两侧夹入的由弹性材料构成 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并保持的工序;
在位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的框体构成部件定位固定保持所述显示 器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工序;
以从内表面侧与位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面侧的框体构成部件接触的 状态,将所述定位固定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装入框体内的工序。
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还具备第一突条,其在所述框部的与所述 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包围所述开口的周缘的方式突出形成;
挠曲部,其形成于所述框部的所述开口的缘,且与所述框部的其他部 位相比形成为薄壁。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所述挠曲部在所述第一面中的与形成所述第一突条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关于所述框部的所述第一面 侧、和第二面侧之间的厚度形成为所述开口侧薄,所述框部的外周侧厚。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在所述框部的所述第二面 中的所述第一突条的外侧形成有包围所述开口的第二突条。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所述第一突条和所述第二 突条的从所述框部的突出量不同。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所述第二突条的突出量比 所述第一突条小。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器;
框体,其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 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具备框部,其覆盖所述显示器的周缘部,且形 成使所述显示面露出的开口,并且,具有卡止于所述框体内的被固定部的 卡止部;背面保持部,其连续于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框 部的第一面侧,在与所述开口的周缘之间设置空隙,形成于与所述开口对 置的位置;第一突条,其在所述框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 以包围所述开口的周缘的方式突出形成;挠曲部,其形成于所述保持部的 所述开口的缘,与所述保持部的其他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 所述框部和所述背面保持部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以将所述第一突条按压在所述框体内部的所述 窗部周缘的状态,将所述显示器保持于所述框体内而收容。
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优选所述挠曲部在所述第一面 中的与形成所述第一突条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关于所述框部的所述第一面 侧、和所述第二面侧之间的厚度形成为所述开口侧薄,所述框部的外周侧 厚。
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优选还具有加强部件,其配 置于所述框体内的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使所述第一突条在所述加强部件、和所述框体内 表面的所述窗部的周缘之间收缩地被包夹,固定于所述框体内。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是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 方法,其是具备显示器、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 的框体、和以保持所述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的权利要求16所 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显示器装配于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而保持的工序;
在位于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的背面侧的框体构成部件定位固定 保持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工序;
以将所述第一突条按压在所述框体内表面的所述窗部周缘的状态来 接触的方式,在所述框体内装入定位固定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的所述显 示器保持部件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部是形成为穿 设于所述框部的背面侧,且不贯通所述框部的表面侧的非贯通孔。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所述非贯通孔具有长孔状开口 形状,
所述非贯通孔的与所述框部的表面侧之间的非贯通部分的厚度形成 为比所述开口形状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小。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保持部件中,优选所述非贯通孔形成为比将 保持的所述显示器的厚度、和所述背面保持部的厚度加起来的长度深。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是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显示器;
框体,其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 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 的被固定部,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具备框部,其具有覆盖所述显示器的周缘部, 且形成使所述显示面在表面侧露出的开口的保持壁、和用于卡止于所述被 固定部的卡止部;背面保持部,其形成为连续于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设置于与所述开口对置的位置,保持所述第一显示器的背面,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
所述卡止部是形成为穿设于所述框部的背面侧,且不贯通所述框部的表面侧的非贯通孔。
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优选所述框体在内部还具备 第二显示器、和在该第二显示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配置的加 强部件,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在与所述第二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相反的一侧的 背面侧竖立设置的作为被固定部的卡止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优选就所述非贯通孔来说,所 述非贯通孔的与所述框部的表面侧之间的非贯通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卡止 部的从所述加强部件的突出量小。
根据本发明可知,能够防止尘埃向显示器的显示面的进入,因此,具 有减少部件件数,能够使便携式电子设备薄,且小型化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知,不需要导致成本的上升的其他部件,能够同时具备 保护显示器的显示面的功能、和保持显示器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可知,能够减少部件件数的同时,能够提高防尘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知,在作为成型材料使用弹性材料的情况下,也 能够在不导致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利用金属模将显示器保持部件成型。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式便携式电话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框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钣金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子显示单元的结构立体图。 图6 (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器的表面图。 图6 (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器的侧面图。 图6 (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器的背面图。 图7是沿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 (a)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子显示器的向支撑器的装入状况
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子显示单元的向钣金部件的装入状况的立体图。
图io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框体的俯视图。
图11 (a)是沿图IO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1 (b)是图11 (a)的C部放大剖面图。
图12 (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器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2 (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器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3 (a)是具体表示图12 (a)的支撑器,沿A—A线的剖面图。
图13 (b)是具体表示图12 (a)的支撑器,沿B—B线的剖面图。
图14 (a)是保持在图12 (a)、 (b)的显示器的主视图。
图14 (b)是保持在图12 (a)、 (b)的显示器的立体图。
图15 (a)是表示在图12 (a)、 (b)的支撑器装配了图14 (a)、 (b)
的显示器的状态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5 (b)是表示在图12 (a)、 (b)的支撑器装配了图14 (a)、 (b)
的显示器的状态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6 (a)是表示显示器装配状态,基于图15 (a)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16 (b)是表示显示器装配状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器,放大了
图16 (a)的保持壁的说明图。
图17是装配有保持了图12 (a)、 (b)的显示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
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图。 图19是辅助钣金装配后的第一框体的分解结构图。 图20 (a)是对支撑器的装配进行说明的支撑器安装前的立体图。 图20 (b)是对支撑器的装配进行说明的支撑器安装后的立体图。 图21 (a)是表示保持了显示器的支撑器的壳装配状态的立体剖面图。 图21 (b)是表示保持了显示器的支撑器的壳装配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22是从内表面侧观察的第一框体的上壳的立体图。 图23 (a)是包含形成有细孔的弹性部件的支撑器的立体图。 图23 (b)是利用支撑器形成用金属模(其l)的图23 (a)的支撑器 形成时的剖面说明图。
图23 (c)是利用支撑器形成用金属模(其2)的图23 (a)的支撑器形成时的剖面说明图。
图24是利用支撑器形成用金属模,形成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撑器时的 剖面说明图。
图中l一便携式电话机;6 —第二框体;7 —主显示单元;8 —子显示 单元;IO —第一框体;14一钣金部件;30 —显示面;31—支撑器(保持部
件);32a—固定爪;32b —固定爪;32c—固定爪;32d—固定爪;33 —开 口部;40 —框部;41一保持部;47a—固定孔(卡止部);47b—固定孔(卡 止部);47c—固定孔(卡止部);47d—固定孔(卡止部);50 —开口部(其 他开口部);52 —插入部;55 —引导部;60 —表面;61—侧面;62 —背面 (背面);90 —主显示器(第二显示器);91一子显示器(显示器);210_ 支撑器;211—框部;211a —表面;211b —背面;212 —开口; 213 —罩部;
214 —保持壁;214a—挠曲部;215 —舌部;215a—基部;215b—自由端; 216a、 216b —突条;217 —爪支撑部(卡止部);218 —显示器;218a—显 示面;218b —背面;219 —外部配线连接部;220 — FPC; 221 —便携式电话
装置;222—第一框体;223 —第二框体;224—主显示器;225 —下壳;226 —加强钣金;226a—爪;227 —主基板;228 —上壳;228a、 229a—开口; 229 —装饰面板;231—铰链部;232 —窗板;233—电池壳;234a、 235a— 铰链支撑部;234 —下壳;235 —上壳;241a—细孔形成部;241 —芯侧金 属模;242 —型腔侧金属模;a—高度;b—间隙;p —金属模接合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机1为所谓的折叠式, 在具备数字键2或光标键3或功能键4等多个操作键的第二框体6上,表 背面具备主显示单元7和子显示单元8的第一框体10经由在基部设置的 铰链部lla、 llb、 llc能够开闭地被轴支承。
在第二框体6内装有具备控制部(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 的第二电路基板19,在前端设置有通话用扩音器5。另外,在第二框体6的与多个操作键露出的面相反的面,能够装卸地设置有与第二电路基板19
电连接的电池51。另外,对应于第二框体6的扩音器5,在第一框体10 的前端设置有通话用扬声器9。
如图2所示,在第一框体10中,在形成为框状的树脂制壳12以覆盖 壳12的方式设置有树脂制罩13,形成为这些壳12和罩13利用螺钉44a、 44b、 44c、 44d紧固的结构。
在壳12和罩13之间以露出在壳12的方式设置有主显示单元7。在主 显示单元7的背面设置有主显示单元7的加强用钣金部件14。
进而,在钣金部件14上以露出在罩13的方式设置有子显示单元8, 以包围子显示单元8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电路基板15。
在壳12的与主显示单元7的显示面29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开口部22。 在所述开口部22的与铰链部lla、 lib相反的一侧内装有通话用扬声器9。
在壳12的开口部22两侧缘设置有与第一电路基板15卡合的卡合爪 17a、 17b、 17c、 17d。该卡合爪17a、 17b、 17c、 17d在开口部22内层叠 了主显示单元7、钣金部件14及第一电路基板15的状态下嵌合,并固定。
另外,在开口部22的两侧缘设置有与罩13卡合的凸部43a、43b、43c、 43d,各自的凸部43a、 43b、 43c、 43d配设在比各自的卡合爪17a、 17b、 17c、 17d靠向中央处。
在这些凸部43a、 43b、 43c、 43d的前端的朝向开口部22的一侧(内 侧)形成有用于与第一电路基板15卡合的卡合部,在朝向开口部22的外 侧的一侧(外侧)形成有凹部。
在壳12的四角设置有螺纹孔18a、 18b、 18c、 18d。
在壳12的基端两侧,突出设置有被第二框体6轴支承的铰链部lla、 llb,在铰链部lla、 11b的一方内装有铰链部件16。
如图3具体所示,铰链部件16为金属制部件,在其内部插入有横跨 第一电路基板15和第二电路基板19而连接的同轴电缆64。
在铰链部件16设置有筒状圆筒部65、和从所述圆筒部65的一端侧沿 外周,在轴向上延伸出的延出部66,从所述延出部66的一侧突出设置有 舌片部75。
在圆筒部65的另一端侧即第二框体6的铰链部llc侧设置有插入铰链部lie而能够转动地卡合的转动轴部74。贯穿这些圆筒部65和转动轴部 74而设置有插通孔63,该插通孔63中能够插通同轴电缆64。
在舌片部75的前端形成有螺纹孔79,以包围螺纹孔79的周围的方式 从舌片部75竖立形成有肋76。另外,肋76沿舌片部75的一侧突出。
进而,肋78以横跨舌片部75和圆筒部65之间的方式设置于舌片部 75的另一侧。在该肋76和肋78之间及延出部66配设有同轴电缆64。
主显示单元7包括作为由玻璃夹持的结构的液晶显示器的主显示器 90、和以包围主显示器90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的框状树脂制支撑器20,主 显示器90的显示面29露出在壳12的开口部22。
在主显示单元7的一侧连接有与第一电路基板15连接的挠性基板 (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21。另外,在支撑器20的两侧设置有与 配设于主显示单元7的背面的钣金部件14卡合的卡合爪23a、 23b、 23c、 23d、 23e。
如图4具体所示,钣金部件14是防止主显示单元7的扭歪等的加强 部件,外形状为四边形,以使侧壁26a、 26b、 26c、 26d从该四边形的平 面部25的各边直角地折曲的方式由一片钣金形成。
在平面部25的前端侧设置有用于轻量化的孔27a、 27b,在基部侧设 置有收容子显示单元8的收容凹部28。
在收容凹部28上,通过弯曲钣金而设置有用于将子显示单元8固定 于前端侧的两角和基端侧的靠向中央处的固定爪32a、 32b、 32c、 32d,在 收容凹部28的从中央到大致靠向前端侧处设置有用于轻量化的孔34。
在接近收容凹部28的两侧的平面部25上,设置有四个凸部69a、 69b、 69c、 69d。这些凸部69a、 69b、 69c、 69d以能够与在第一电路基板15上 设置的基准电位图案导通的方式抵接。
另外,在平面部25的基端两侧设置有从平面部25突出的突出部68a、 68b。突出部68a、 68b的前端为平面圆形状,在所述平面圆形状的大致中 心形成有螺纹孔67a、 67b。
在钣金部件14的侧壁26a、 26b、 26c、 26d的、与设置于主显示单元 7的支撑器20的卡合爪23a、 23b、 23c、 23d、 23e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 卡合孔35a、 35b、 35c、 35d、 35e。第一电路基板15向主显示单元7和子显示单元8进行供电等。在该 第一电路基板15的基部侧设置有与子显示单元8的外形状对应的部分开 口的开口部36,在前端设置有朝向与壳12的铰链部lla、 llb、 llc侧相 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80a、 80b。
在该开口部36的突出部80a、 80b侧设置有连接器38,其连接一端与 子显示单元8连接的挠性基板(FPC) 37的另一端。
另外,在与一端与主显示单元7连接的挠性基板21对应的位置设置 有与挠性基板21的另一端连接的连接器39。
进而,在开口部36的前方右侧设置有与同轴电缆64连接的连接器70。
同轴电缆64由被称作细线同轴电缆的非常细的电缆多个构成,其中 至少一条包含其一端与第二电路基板19的基准电位连接的基准电位线。
另外,基准电位线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70与第一电路基板15连接, 由此,基准电位线使基准电位在第一电路基板15和第二电路基板19之间 导通。还有,同轴电缆64还包括供给操作、显示、以及音响等信号的线。
另外,在第一电路基板15的两侧,在与壳12的凸部43a、 43b、 43c、 43d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槽口部42a、 42b、 42c、 42d。
该槽口部42a、 42b、 42c、 42d卡止于壳12的凸部43a、 43b、 43c、 43d的内侧的卡合部。
在此,主显示单元7的与挠性基板21的配置位置对用的槽口部42c 具有能够配置挠性基板21的大小。
在第一电路基板15的四角的、与壳12的卡合爪17a、 17b、 17c、 17d 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槽口部45a、 45b、 45c、 45d,使第一电路基板15和壳 12卡合。
如图5所示,子显示单元8包括作为由玻璃夹持的结构的液晶显示 器的子显示器91、和以覆盖子显示器91的方式形成的橡胶制支撑器31。
如图6 (a)、图6 (b)、图6 (c)、图7所示,支撑器31在与位于子 显示器91的表面60的显示面30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开口部33的框部40, 设置有覆盖子显示器91的侧面61、和背面62的保持部41,并一体地成 型。
在框部40的开口部33周缘设置有用于密闭支撑器31和罩13的内壁之间的肋部46。
在支撑器31的前端侧和基端侧的、与在钣金部件14设置的固定爪 32a、 32b、 32c、 32d对应的位置,贯通保持部41而形成有固定孔47a、 47b、 47c、 47d。
在保持部41设置的固定孔(卡止部)47a、 47b、 47c、 47d的周边, 以包围固定孔47a、 47b、 47c、 47d的方式形成有突出部49a、 49b、 49c、 49d。
在保持部41的子显示器91的接受侧,以缺欠保持部41的方式形成 有插入部52。插入部52为能够配设与子显示器91连接的挠性基板37的 形状。
另外,在保持部41的背面62侧以与插入部52相连的方式形成有开 口部50。
在位于开口部50的两侧的保持部41形成有槽口部54a、 54b,利用该 槽口部54a、 54b覆盖与开口部50对置的位置的框部40为能够倾动的状 态。覆盖与该幵口部50对置的位置的框部40构成为引导部55。
从而,如图8所示,在支撑器31设置子显示器91的情况下,在将槽 口部54a、 54b作为中心,朝向框部40的上方(箭头B方向)使支撑器 31的引导部55倾动的状态下,从挠性基板37的与连接挠性基板37的一 侧相反的一侧朝向(箭头A方向)支撑器31的插入部52插入子显示器 91。
在此,子显示器91沿引导部55被引导的同时,顺畅地被插入。
在将子显示器91设置于支撑器31后,引导部55通过复原力的作用, 恢复为水平状态,完全覆盖子显示器91的除了显示面30的表面60。
此时,形成为由保持部41还覆盖子显示器91的侧面61的连接挠性 基板3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状态。g卩,子显示器91和挠性基板37的连 接部72的周围由保持部41覆盖。
由此,由保持部41覆盖子显示器91的大致全周、进而子显示器91 的背面62,来自子显示器91的光不会从实际的显示面以外的部分向外部 漏出。
还有,考虑子显示器91的向显示面30周边的漏光,支撑器31的颜色优选难以透过光的黑色。
如图9所示,将在支撑器31设置有子显示器91的子显示单元8朝向 钣金部件14设置(箭头C),在支撑器31的固定孔47a、 47b、 47c、 47d 中分别压入钣金部件14的固定爪32a、 32b、 32c、 32d而固定。
如图2所示,在罩13的、与子显示器91的显示面30对应的部分设 置有窗24。
在罩13的基端两侧突出设置有覆盖壳12的铰链部lla、 lib的铰链罩 56a、 56b,在罩13的两侧,在与壳12的凸部43a、 43b、 43c、 43d对应的 位置设置有与凸部43a、 43b、 43c、 43d卡合的卡合突起57a、 57b、 57c、 57d。
在罩13的四角的与螺钉44a、 44b、 44c、 44d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钉 毂58a、 58b、 58c、 58d。
由此,罩13通过卡合突起57a、 57b、 57c、 57d与壳12的凸部43a、 43b、 43c、 43d卡合,且螺钉毂58a、 58b、 58c、 58d利用螺钉44a、 44b、 44c、 44d与壳12紧固,从而可靠地闭塞壳12上。
另外,通过在钣金部件14的侧壁26a、 26b、 26c、 26d设置的卡合孔 35a、 35b、 35c、 35d、 35e、和在主显示单元7的支撑器20设置的卡合爪 23a、 23b、 23c、 23d、 23e,使主显示单元7与钣金部件14卡合而成一体。
进而,成一体的主显示单元7和钣金部件14由第一电路基板15被覆, 利用第一电路基板15的槽口部45a、45b、45c、和壳12的卡合爪17a、 17b、 17c、 17d,在壳12的开口部22内层叠主显示单元7、钣金部件14、及第 一电路基板15的状态下嵌合,并固定。
还有,在钣金部件14的基端两侧设置的突出部68a、 68b、和铰链部 件16的延出部66与壳12和罩13—同被螺钉44a、 44b紧固固定,将能 够导通地与第一电路基板15的基准电位图案抵接的钣金部件14、和铰链 部件16连接为能够导通。
从而,如图10、图11 (a)、图11 (b)所示,在第一框体10内装的 子显示单元8成为夹持在罩13和钣金部件14之间的状态,罩13利用螺 钉44a、 44b、 44c、 44d等与壳12紧固固定。
由此,以覆盖子显示器91的方式形成的支撑器31的框部40被罩13按压,该框部40成为压缩变形的状态。即,形成为完全密闭子显示器91 的表面60和罩13之间的间隙的状态(参照图ll (b)中D部)。
从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知,通过使支撑器31的框部40压縮变形, 密闭罩13和子显示器91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尘埃从罩13和子显示器 91的间隙进入,因此,具有能够縮小罩13和子显示器91之间的空间的效 果。
另外,在保持部41的背面62侧设置开口部50,在位于所述开口部 50的两侧的保持部41设置槽口部54a、 54b,在支撑器31形成引导部55, 由此能够沿引导部55滑动地插入子显示器91,因此,具有向支撑器31 的子显示器91的装入变得容易的效果。
进而,在支撑器31的保持部41形成有能够配设与子显示器91连接 的挠性基板37的插入部52,使得能够容易配设挠性基板37,因此,具有 第一电路基板15上的连接器39的配置变得容易的效果。
还有,由橡胶制部件一体成型的支撑器31大致覆盖子显示器91的显 示面30周缘、侧面61、和背面62,因此,具有能够缓和下落等引起的冲 击。
另外,在钣金部件14设置有固定爪32a、 32b、 32c、 32d,在支撑器 31设置有固定孔47a、 47b、 47c、 47d,将钣金部件14压入支撑器31 ,固 定子显示单元8,由此能够縮小定位、固定子显示单元8的设置空间,因 此,能够有效地使用第一电路基板15的安装面积。
进而,不需要用于将子显示单元8固定于第一电路基板15或壳12或 罩13的任何加工。
但是,设置与在第一电路基板15的开口部36的内侧装配的保持部41 的侧面抵接的突出,形成为利用这些突出夹持保持部41的结构也可。
还有,连接子显示器91和挠性基板37的连接部72的显示面30侧由 引导部55覆盖,因此,能够对自外部的静电对策起到效果。
另外,在保持部41设置插入子显示器91的开口部50,但使用该开口 部50,以挠性基板(FPC) 37与连接器38连接的程度的弹性支撑,因此, 子显示器91不会从开口部50脱落。
还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主显示器90或子显示器91为由玻璃夹持的结构的液晶显示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EL
(EL: Electro Luminescence)显不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子显示器91使用支撑器31的情况下进行 了说明,但主显示器90使用形成为与支撑器31相同的结构的支撑器也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折叠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适用于旋转类型或滑动类型的便携式电话机、进而直板类型的便 携式电话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主显示单元7连接挠性基板(FPC) 21,在子显示器91连接挠性基板(FPC) 3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代替 挠性基板(FPC) 21、 37,连接其他挠性基板(FFC: Flexible Flat Circuit 或同轴电缆及扁平电缆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横跨第一电路基板15和第二电路基板 19而连接同轴电缆6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代替同轴电缆64,连接挠性 基板(FFC、 FPC)及扁平电缆的情况下情况下也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子显示器91使用了由橡胶制的部件 一体成型的支撑器3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利用具有弹性的材 料、即海绵或软质树脂等一体成型的支撑器。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 (a)、 (b)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器,图12 (a) 是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2 (b)是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3 (a)、 (b)详细 表示图12 (a)的支撑器,图13 (a)是沿A—A线的剖面图,图13 (b) 是沿B—B线的剖面图。
如图12 (a)、 (b)及图13 (a)、 (b)所示,支撑器(显示器保持部件) 210包含具有被框部211包围的矩形状开口 212的矩形框状体,通过将橡 胶、海绵、软质树脂等弹性部件一体成型而形成。在该支撑器210中装入 后述的薄板状显示器218 (参照图14)而保持。
框部211至少具有与显示器218的厚度(壁厚)相称的厚度(表背面 宽度),在表面211a (第二面)侧,在一方的长边部具有罩部213 (参照 图12(a)),在另一方的长边部及两短边部具有保持壁214(参照图12(a)), 在背面211b (第一面)顿lj,在另一方的长边部具有舌部(背面保持部)215(参照图12 (b))。 g卩,框部211具有覆盖应保持的显示器218的周缘部 且形成使显示面218a露出的开口 212的保持壁214。另外,框部211形成 为具有包围显示器218的外周的壁状侧壁211c,罩部213背面侧的侧壁的 中央部分缺欠,以配置配线部件(参照图12 (b))。
开口 212具有与能够使显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露出的显示面218a 的形状对应的开口形状。罩部213形成为能够覆盖后述的外部配线连接部 219的宽度宽的薄板状(参照图12 (a)、 (b))。保持壁214与罩部213连 接,并且,相对于框部211的侧壁211c,形成为朝向内侧的凸缘状(参照 图12 (a)、 (b)、 13 (a)、 (b))。
舌部215具有前端从另一方的长边部延伸出,并到达罩部213附近的 矩形状, 一方的长边部(即,罩部213)侧及两短边部侧的三边从框部211 分开而间隔(参照图12 (a)、 (b)、 13 (a)、 (b))。另外,成为舌部215 和框部211的连结部的框部211的另一方的长边部H为了对于框部211容 易弯曲,与舌部215中的另一方的长边部H以外的部分相比形成为薄壁形 状(参照图12 (a)、 (b)、 13 (a)、 (b))。
艮P,舌部215带有与框部211的尤其侧壁211c的一部分连续的连结部 连续形成,并且,除了该连结部以外,从框部211分开,具有由开口周缘 部(保持壁214)能够保持显示器的程度的空隙,与框部211的第一面对 置,且具有位于开口212的范围内的形状而形成,并且,位于显示面218a 的背面侧。因此,将另一方的长边部H作为基部215a, 一方的长边部侧 成为自由端215b,能够将基部215a作为支点弯曲,使自由端215b向表面 211 a侧及背面211 b侧自由地变位。
这样,框部211利用保持壁214覆盖保持的显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 侧周缘部,并且,形成使显示面218a露出的开口 212,能够在表面211a 侧和背面211b侧即罩部213及保持壁214和舌部215之间的空隙夹入显 示器218而收容保持。
另外,在支撑器210的框部211的表面211a侧突出设置有以包围开口 212的方式在全周上形成,并且,具有规定间隔且配置为内外双重的突条 (第一突条)216a、和突条(第二突条)216b。两条突条216a、 216b分 别形成为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朝向框部211的显示器辨识方向突出的细的线状肋形。在框部211的另一方的长边部(即,舌部215的基部215a侧) 间隔的两处、和各短边部的一方的长边部(即,罩部213)侧端的两处这 共计四处设置有爪支撑部(卡止部)217。各爪支撑部217形成为向背面 211b侧开口的沿各边的长孔状(参照图12 (b))。
该支撑器210例如可以利用金属模成型来形成,但在成型时,极力减 小成为底切部的部位,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S卩,对于支撑器210来说, 在成型时成为底切部的部位仅为舌部215的基部215a,形成有保持壁214 的、舌部215的一方的长边部(即,罩部213)侧及两短边部侧的三边部 分的背面211b侧成为空间(参照图12 (a)、 (b)、 13 (a)、 (b))。
另外,舌部215位于开口212的范围内,因此,在支撑器210的金属 模设计时能够容易地形成拔出结构。另外,在罩部213背面侧缺欠的框部 211的间隔距离形成为与舌部215的横向宽度(自由端215b侧边的宽度) 大致相同(参照图12 (b)),有效于支撑器210的金属模设计时。进而, 框部211的未形成有舌部215的部分具有仅具有保持壁214的L字状剖面 形状(参照图13 (a)、 (b),因此,在支撑器210的金属模设计时能够容 易地形成拔出结构。
还有,保持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在舌部215与框部211连接,基 部215a以外具有从框部211分开的舌部215,由此在利用金属模成型支撑 器210后,能够翻开舌部215从金属模取出支撑器210。
图14 (a)、 (b)表示图12 (a)、 (b)的支撑器上保持的显示器,图 14 (a)为主视图,图14 (b)为立体图。如图14 (a)、 (b)所示,保持 于支撑器210的显示器218包括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等。在显示器218的一方的长边 部侧形成有对显示器218进行供电及信号导通的外部配线连接部219,在 外部配线连接部219连接有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220。外部配线连接部219具有延长显示面218a的外形线(短边)而形成 的长方形状。还有,显示器218使用自发光元件型显示器(OLED等)、 或具备背光灯的显示器(LCD等)。还有,显示器218基本上与第一实施 方式的图5所示的子显示器91相同。
图15(a)、 (b)表示在图12(a)、 (b)的支撑器上装配图14 (a)、 (b)的显示器的状态,图15 (a)为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5 (b)为背面侧的 立体图。如图15 (a)、 (b)所示,在支撑器210装配显示器218 (参照图 15 (a))的情况下,翻开翻转的支撑器210的舌部215,将其向上方拉起 (参照图15 (b)箭头),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将其翻转,将未安装有 FPC220的一侧朝向前方的显示器218从罩部213侧向舌部215下方插入 (参照图15 (b)白色箭头)。
以从开口212的上方堵塞开口212的方式,向框部211嵌入插入的显 示器218,将其装入框部211 (参照图15 (b))。在框部211装入显示器 218后,解除舌部215的保持的情况下,由弹性部件构成的舌部215立即 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形成为与显示器218的背面218b接触的状态。这样, 能够将显示器218容易地安装于支撑器210。
图16 (a)是基于图15 (a)的剖面的说明图。如图16 (a)所示,在 支撑器210装配的显示器218使显示面218a侧与罩部213及保持壁214 接触,并且,使背面218b侧与舌部215接触,形成为利用罩部213及保 持壁214和舌部215从表背面两侧夹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显示器218 使显示面218a的整个区域从开口 212露出(参照图15 (a)),并且,背面 218b的大致整个区域被舌部215覆盖(参照图15 (b))。
图17是装配保持了图12 (a)、 (b)的显示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立 体图。图18是图17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图。如图17所示,作 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装置221具有第一框体(上侧框体)222 和第二框体(下侧框体)223经由后述的铰链部231 (参照图18)连结, 第一框体222和第二框体223将铰链部231向轴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向转 动的折叠式结构。
在该便携式电话装置221具备两个子显示器,该两个子显示器包括在 第一框体222的内表面侧配置的主显示器(第二显示器)224、和在外表 面侧配置的、装入上述支撑器210而被保持的显示器218 (参照图14)。
如图18所示,第一框体222具有装配主显示器224的下壳225、加 强钣金(钣金部件)226、主基板227、装配保持了子显示器218的支撑器 210的上壳228、及装饰面板(装饰板)229,将这些各部件按记载顺序层 叠而组装。在下壳225设置有装入SOB (System On Board)基板(省略图示)的铰链部231。
利用冲压成形形成的加强钣金226同时具备加强薄板状主显示器224, 并且,防显示器的静电的对策,具有四个用于安装支撑器210的框部211 而定位固定的爪(卡止机构)226a。该爪226a例如通过从钣金切下而形 成为不需要其他部件,插入卡止于在框部211设置四处的爪支撑部217(参 照图12 (b))。
在主基板227形成有主显示器224的驱动用设备等(未图示),在上 壳228和上壳228的外表面上安装的装饰面板229开设有使子显示器218 的显示面218a露出的开口 228a、 229a。在装饰面板229的开口 229a装配 由丙烯酸树脂等透明部件构成的窗板232。
第二框体223具有在装配驱动用电池(未图示)后覆盖下壳234的电 池壳233、装配基板等(未图示)的下壳234、及装配操作键(未图示) 的上壳235,将这些各部件按记载顺序层叠而组装。下壳234和上壳235 具有安装铰链部231的铰链支撑部234a、 235a。
图19是辅助钣金装配后的第一框体的分解结构图。如图19所示,在 下壳225安装装配有加强钣金226的主显示器224后,在支撑器210装配 子显示器218,将保持了子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安装于加强钣金226。 在加强钣金226安装支撑器210后,在加强钣金226上配置主基板227。 从支撑器210露出的子显示器218的FPC220与主基板227的连接器227a 连接。经由该FPC220,从主基板227向子显示器218进行供电及信号导 通。
在配置主基板227后,以覆盖主基板227、保持子显示器218的支撑 器210、及加强钣金226的方式,在下壳225上安装上壳228。在上壳228 的外表面安装有装饰面板229,利用嵌入装饰面板229的开口 229a的透明 的窗板232,覆盖从上壳228的开口 228a露出的子显示器218的显示面 218a。
图20 (a)、 (b)对支撑器的装配进行了说明,图20 (a)为支撑器安 装前的立体图,图20 (b)为支撑器安装后的立体图。如图20 (a)、 (b) 所示,与主基板227 —同装入第一框体222的下壳225的加强钣金226使 四个爪226a从用于配置在主基板227设置的支撑器210的空间露出(参照图20 (a))。
使框部211的四处爪支撑部217分别位于该四个爪226a,在加强钣金 226载置支撑器210,将爪226a轻轻压入爪支撑部217而形成为嵌合的状 态。还有,爪226a的长度(高度)形成为比爪支撑部217的深度略短的 结构,爪226a不贯通爪支撑部217,位于爪支撑部217内。由此,保持了 子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定位固定于加强钣金226,在将显示面218a朝 向上方的状态下装配于下壳225 (参照图20 (b))。
艮P,在主显示器224的显示面的背面侧配置的加强钣金226朝向显示 面背面侧方向突出而形成爪226a,将该爪226a卡止于爪支撑部217,在 加强钣金226固定支撑器21Q。
图21 (a)、 (b)表示保持了显示器的支撑器的壳装配状态,图21 (a) 为立体剖面图,图21 (b)为放大剖面图。如图21 (a)、 (b)所示,保持 了子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使舌部215与加强钣金226接触而装入第一 框体222的上壳228 (参照图21 (a)、 (b)),从上壳228的开口 228a、 229a 露出的显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被窗板232覆盖。这样,子显示器218 在显示面、其背面、进而所谓侧面的全方位上被所谓支撑器210的缓冲部 件包围的状态下装入,能够对全方位的冲击显示强的抗性。
图22是从内表面侧观察的第一框体的上壳的立体图。如图22所示, 在第一框体222的上壳228的开口 228a、 229a安装有窗板232。以使窗板 232覆盖显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的方式,将该上壳228装配于下壳225。 通过将上壳228装配于下壳225,形成为在上壳228的开口 228a、 229a周 边的内表面N压敷了支撑器210的框部211的状态,利用框部211,将显 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在与上壳228的内表面之间没有的间隙的情况下 密闭。从而,利用支撑器210,阻止尘埃从上壳228的内表面和显示器218 之间进入的情况,能够防止尘埃附着于显示面218a的情况。尤其,压附 支撑器210的开口 228a、 229a周缘的内表面N构成为没有凹凸的平面, 提高密闭性。
这样,在支撑器210保持的显示器218经过如下所述的工序,组装于 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装置221,即将显示器218装配于从 显示器218的表背面两侧夹入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支撑器210,并保持的工序;将保持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定位固定于作为位于显示器218的 背面218b侧的框体构成部件的加强钣金226的工序;将在显示器218的 背面218b侧定位固定的支撑器210以从上壳228的内表面侧,与作为位 于显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侧的框体构成部件的上壳228接触的状态, 装入框体内的工序。
如上所述,能够在不使用以往的在显示器的框体侧贴附的海绵等片材 的情况下,仅用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支撑器210装配子显示器218, 因此,能够得到同时具备防尘效果的显示器装配结构。即,不像以往的保 持显示器的结构一样,除了保持显示器的塑料支撑器之外,还需要用于保 护显示器的玻璃面的其他部件(例如,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片材)。
另外,支撑器210具有利用由弹性部件构成的舌部215的舌结构,因 此,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装配子显示器218,能够削减子显示器218的装入 工时,并且,极力减少底切部,能够提高生产率。进而,子显示器218的 包括显示面218a侧及背面218b侧进而侧面的大致全周被橡胶等弹性部件 覆盖,因此,即使在由于下落等导致冲击施加于具有由玻璃板构成的显示 面218a的子显示器218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
进而,通过用支撑器210覆盖显示器218的大致全周,能够防止自发 光或背光灯等照明光从显示面用开口以外的部分漏光,导致显示面的光量 降低的情况,显示面的发光方式容易变得均一。另外,相反,也能够防止 主显示器等其他照明光进入的情况等。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撑器210保持便携式电话装置的 子显示器218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进而保持其他显示器,同样装配也可, 当然也可以在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或便携式游戏机、导航器、 电子词典等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实施。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保持部件进行说明。在本实 施方式中,突条216a、 216b以外的支撑器的结构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 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2 (a) 图22 (图16 (b)除外)的结构相同, 因此,省略说明。
图16 (b)表示显示器装配状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器,是放大了图16 (a)的保持壁的说明图。
在保持壁214形成有两条突条216a、 216b,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 保持壁214的前端侧即框部211的内侧的突条216a、和位于保持壁214的 基部侧即框部211的外侧的突条216b的自框部211的表面211a的高度不 相同(参照图16 (b))。
艮口,例如,通过将突条216b形成为比突条216a低高度a程度,使两 条突条216a、 216b的突出高度不相同。另外,高度a只要是自0.05m到 0.3mm的范围即可,例如,优选形成为约0.1mm。
另外,在位于保持壁214的前端侧即框部211的内侧的突条216a的下 部形成有挠曲部214a。该挠曲部214a在背面211b (第一面)中的与形成 突条216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关于框部211的背面211b侧和表面211a 侧之间的厚度,形成为开口 212侧薄,框部211的外周侧厚。该挠曲部214a 至少包括突条216a所位于的部分,在对突条216a的突出前端赋予朝向显 示器下方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地将突条216a向朝向开口的中央的方 向翻倒而倒入。
为了形成该挠曲部214a,保持壁214的前端侧形成为容易通过倾斜面 或台阶部等挠曲的形状即可。进而,将内部形成为中空,也容易挠曲,因 此,得到相同的效果。即,挠曲部214a只要在背面211b附加一个台阶而 变薄,或在开口缘的突条216a的正下方形成为中空结构,加工为比保持 壁214中的其他部位薄,具有软性,就在按压突条216a时容易挠曲,因
此,容易使向壳内侧的窗部(窗板)周缘的密接变得均一。
突条形成为位于挠曲部214a的上方的框部211内侧的突条(第一突条) 216a、和位于突条216a的外侧,包围开口 212的框部211外侧的突条(第 二突条)216b这双重。
根据上述结构可知,保持子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装入上壳228的 情况下,在保持壁214形成的两条突条216a、 216b中从高的一方即突条 216a先与上壳228的内表面接触,接着,低的一方即突条216b与上壳228 的内表面接触。此时,先与上壳228的内表面接触的突条216a通过挠曲 部214a容易变形为横向倒下的状态,因此,突条接触的框体的内压不会 变得过度高。进而,不会提高框体的内压,形成为与突条216b充分密接的状态。
从而,就具备双重突条216a、 216b的支撑器210来说,至少突条216a 变位变形,形成为上壳228的内表面密接的状态,进而,形成为突条216b 与上壳228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在与上壳228之间密封显示 器218的显示面218a。因此,利用支撑器210飞跃提高子显示器218的显 示面218a,阻止尘埃从上壳228的内表面和子显示器218之间进入的情况, 能够防止在显示面218a附着尘埃的情况。
这样,在支撑器210保持的显示器218经过如下所述的工序,组装于 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装置221, g卩将显示器218装配于从 显示器218的表背面两侧夹入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支撑器210,并保持的 工序;将保持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定位固定于作为位于显示器218的 背面218b侧的框体构成部件的加强钣金226的工序;将在显示器218的 背面218b侧定位固定的支撑器210以使突条216a、 216b以按压状态与装 配有窗板(窗部)232的方式,装入框体内的工序。
艮P,便携式电话装置221具备保持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具有 支撑器210以按压突条216a、 216b的状态固定于内部,并且,能够从外 部辨识显示器218的显示面218a的窗板232的框体,支撑器210固定于 作为位于显示器218的背面218b侧的框体构成部件的加强钣金226,并且, 将突条216a、 216b以按压状态与装配窗板232的上壳228的内表面接触 而组装。
然而,在以往的装配显示器的结构中,为了进而提高防尘效果而设置 突条的情况下,若增高突条的高度,则不能避免突条接触的框体的内压变 过过高,框体的厚度变厚的情况,另外,在配置双重的突条的情况下,两 个突条的高度不相同,负荷向任一方偏离,因此,难以得到设为双重的实 质效果。
若设为双重结构,则提高防尘性,但为了吸收部件的尺寸不均或装入 的不均,增大重叠量的情况下,压力可能变高。因此,形成为突出高度低 的外侧的突条216b和突出高度高的内侧的突条216a。突出高度低的外侧 的突条216b被施加来自下方的压力,从而密闭性良好,突出高度高的内 侧的突条216a的压力低,但重叠量大,因此,即使由于大的尺寸不均或振动或下落冲击而内部部件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追随。即,通过各自的效 果,进一步提高防尘性。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保持部件进行说明。在本实
施方式中,爪支撑部217以外的支撑器的结构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与 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2 (a) 图22 (图16 (b)除外)的结构相同,省略 说明。还有,这一点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 图9及图11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爪支撑部(卡止部)217是穿设于框部211的背 面211b侧,并且,不贯通框部211的表面211a侧地形成的非贯通孔,形 成为长边方向沿框部211的各边的长孔状(参照图12 (b))。即,形成各 爪支撑部217的非贯通孔具有长方形状的开口面,非贯通孔的底面和框部 211的表面211a之间的非贯通部分(即,图24所示的间隙b)形成为比 开口面的最小边的长度短的厚度,另外,形成为比爪226a的从加强钣金 226的突出长度短的厚度。另外,该非贯通孔形成为比将保持显示器218 的厚度(表背面之间厚度)和舌部215的厚度加起来的长度深。还有,该 非贯通孔的深度方向形成为与显示器218的厚度方向平行。
还有,若考虑制造时的装入性,则优选子显示器与壳或在壳收容的内 部部件等一体化,因此,考虑在支撑器设置的孔中嵌入在作为内部部件的 主显示器的加强钣金切起而形成的突起。支撑器如上所述,为了具备防止 尘埃等的进入的密闭性,并且,保护不受冲击的冲击吸收性,因此,例如, 利用硅酮树脂或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
在此,在利用金属模形成由这样的弹性部件构成的支撑器的情况下, 考虑开设用于嵌入由钣金切起的板状的突起的细孔的金属模结构。
图23 (a)、 (b)、 (c)表示形成有细孔的由弹性部件构成的支撑器, 图23 (a)是立体图,图23 (b)是利用支撑器形成用金属模(其1)形成 时的剖面说明图,图23 (c)是利用支撑器形成用金属模(其2)形成时 的剖面说明图。还有,图23 (b)及(c)表示沿图23 (a)的X—X线的 剖面。
如图23 (a)所示,支撑器301由弹性部件形成,在周缘部的四处形 成有用于嵌入板状突起的细孔302 (图6中的固定孔47,图12中的爪支撑部217)。作为成型该支撑器301的金属模303,例如,考虑包含具有用 于形成细孔302的细孔形成部304a的芯侧金属模304、和型腔侧金属模 305的结构(参照图23 (b))。
在该金属模303的情况下,在支撑器成型时,芯侧金属模304的作为 细长的凸部分的细孔形成部304a直接与型腔侧金属模305接触,因此, 被施加大的负荷的细孔形成部304a容易折损,导致金属模寿命的短命化。 另外,作为形成支撑器301的形成材料的弹性部件在金属模接合面p中容 易发生毛刺,产生的毛刺在制品内部剥落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毛刺的原因, 还可能导致运行不良。
因此,代替型腔侧金属模305,形成为使用了在细孔形成部304a接触 的部分制作了释放部的型腔侧金属模306的金属模307,利用该金属模 307,以在细孔302附加基于释放部的盖部308的形式成形(参照图23(c)), 成形后,用手工作业将该盖部308撕下。
然而,需要通过金属模的长寿命化、工时削减来降低成本,因此,对 如下的图24所示的结构进行探讨。
图24是利用支撑器形成用金属模形成支撑器时的剖面说明图。还有, 图24表示与沿图23 (a)的X—X线的剖面相同的剖面。如图24所示, 成型支撑器210的金属模240包括具有用于形成以细孔状形成的爪支撑 部217的细孔形成部241a的芯侧金属模241、和型腔侧金属模242。
该细孔形成部241a形成为在金属模成为闭模状态的支撑器成型时,与 型腔侧金属模242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b的高度(突出高度)。间隙b在 0.15mm到0.3mm的范围内即可,例如,优选约0.2mm。艮卩,爪支撑部217 压入爪226a而形成为嵌合状态,因此,需要延伸性,考虑延伸性的情况 下,尽量薄为佳,因此,保留不丧失延伸性的程度的量,且未必贯通。另 外,利用间隙b,能够在基于金属模的成形时将作为支撑器成型材料的例 如橡胶充分地绕入型腔中。
从而,在支撑器成型时,细孔形成部241a不与型腔侧金属模242接触, 在型腔侧金属模242之间不形成金属模接合面p。因此,在支撑器成型时, 在作为细长的凸部分的细孔形成部241a不被施加大负荷,因此,不会导 致金属模寿命的短命化,在金属模接合面p不会产生毛刺。另外,如图23 (c)所示,代替型腔侧金属模305,形成为使用了在细 孔形成部304a接触的部分制作了释放部的型腔侧金属模306的金属模 307,利用该金属模307,以在细孔302附加基于释放部的盖部308的形式 成形的情况下,成形后,用手工作业将该盖部308撕下。
艮口,在细孔形成部241a接触的部分制作了释放部的情况下,需要在成 形后用手工作业撕下释放部,但不形成基于释放部的盖部,减少工时,能 够降低成本。
另外,在以往的装配显示器的结构中,除了保持显示器的塑料支撑器 之外,还需要在施加冲击等的情况下用于保护显示器的显示面的其他部件 (例如,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片等),因此,不能避免成本上升。
还有,保持显示器218的支撑器210在基部215a与框部211连接,基 部215a以外具有从框部211切开的舌部215,由此在利用金属模成型支撑 器210后,能够翻开舌部215,从金属模取出支撑器210。
在上述装入有支撑器的结构中,上壳228和下壳225夹入的方向、和 爪226a卡合的方向一致,因此,爪支撑部217为非贯通孔的情况下,显 示器218在装入后也不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撑器中,通过在形成爪支撑部217的芯侧金 属模241的细孔形成部241a、和型腔侧金属模242之间保留微小的间隙b, 能够减轻施加于金属模凸部分的负荷,能够提高金属模耐久性。另外,形 成为不贯通爪支撑部217的孔,因此,能够消除毛刺的发生其物,不需要 用手撕下盖部分的作业,因此,能够降低支撑器制造时的成本。
还有,分为第一 第四实施方式而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可以通过相互 组合而实施,能够起到进一步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2006年1月30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6 — 021550)、 2006年4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6—124425)、 2006年4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6—124430)及2006年4 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6—124435),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 而取入。
权利要求
1. 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用于保持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框部,其形成有开口部和卡止部,所述开口部将所述显示器的周缘部覆盖而保持,且以使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面对应的位置露出的方式开口,所述卡止部用于与被固定部卡止;背面保持部,其从所述框部连续形成,且保持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所述框部和所述背面保持部由弹性材料一体地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显示器的插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形成为配置有配线,该配线与插入的所述显示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保持部和所述插入部之间形成有其他开口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部以覆盖与所述其他开口部对置的位置的方式形成。
6. —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 装配于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所述显示器; 在内部固定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框体。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是自发光元件型显示器或具备背光灯的显示器。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显示器,其包含于所述框体,且与所述显示器不同; 加强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显示器的显示面的背面侧, 所述加强部件在与安装所述第二显示器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竖立设置有固定爪,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在所述固定爪上安装固定有所述卡止部。
9. 一种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开放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状态覆盖并保 持所述显示器,且安装于规定的安装部位,其特征在于,具备插入所述显示器的插入部;开口部,其设置在插入所述显示器时与所述显示面对应的位置; 卡止部,其形成在构成所述显示器的外周的部分,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利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为具有所述插入部的袋装。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保持部在与所述框部之间设置空隙,且设置于与所述开口对置的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从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面侧俯视时的所述框部的外形形成为矩形状, 所述背面保持部形成为一端为自由端的舌状。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保持部的一端具有位于所述开口的范围内的形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连结所述背面保持部和所述框部的连结部附近的所述背面保持部的厚度与所述背面保持部的其他部分相比形成为薄壁。
14.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显示器;框体,其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 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第二显示器,其内置在所述框体内,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包含框部,其具有保持壁和卡止部,所述保持 壁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器的周缘部,且形成使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 露出的开口,所述卡止部卡止于被固定部;背面保持部,其与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续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 显示器的背面侧,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二显示器具备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器的 背面侧,所述加强部件使卡止部向所述第二显示器的背面侧方向突出,形成所 述被固定部,使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止部,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在所述框体内 相对于所述加强部件固定。
15. —种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其中,包括将显示器装配并保持于从所述显示器的表背面两侧夹入的由弹性材 料构成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工序;将保持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定位固定在位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的框体构成部件的工序;将所述定位固定后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以从内表面侧与位于所述 显示器的显示面侧的框体构成部件接触的状态装入框体内的工序。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突条,其在所述框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以包围所述开口的周缘的方式突出形成;挠曲部,其形成于所述框部的所述开口的缘部,且与所述框部的其他 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曲部在与所述第一面中的形成所述第一突条的位置对应的位 置处,对于所述框部的所述第一面侧和第二面侧之间的厚度,形成为所述 开口侧薄,所述框部的外周侧厚。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部上,在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第一突条的外侧形成有包围所述开口的第二突条。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条从所述框部的突出量与所述第二突条从所述框部的突出量不同。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条的突出量比所述第一突条小。
21. —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器;框体,其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 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具备框部,其形成覆盖所述显示器的周缘部且使所述显示面露出的开口, 并且,具有卡止于所述框体内的被固定部的卡止部;背面保持部,其与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续,并且,在所述框部的 第一面侧,与所述开口的周缘之间设置空隙地形成于与所述开口对置的位 置;第一突条,其在所述框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包围所述 开口的周缘的方式突出形成;挠曲部,其形成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开口的缘部,与所述保持部的其他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所述框部和所述背面保持部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以将所述第一突条按压在所述框体内部的所述窗部周缘的状态,将所述显示器保持收容在所述框体内。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曲部在所述第一面中的与形成所述第一突条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对于所述框部的所述第一面侧和所述第二面侧之间的厚度,形成为 所述开口侧薄,所述框部的外周侧厚。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框体内的所述显示器的背面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在所述加强部件和所述框体内表面的所述窗部 的周缘之间以所述第一突条收缩的方式而被夹住,并固定于所述框体内。
24. —种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其是具备显示器、具有能够 从外部辨识所述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的框体和以保持所述显示器的状 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的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便携式电子 设备中的显示器保持部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显示器装配保持于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的工序; 将保持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定位固定于位于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的背面侧的框体构成部件的工序;将定位固定于所述显示器的背面侧的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以按压状 态使所述第一突条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所述窗部周缘接触的方式,装入所 述框体内的工序。
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是非贯通孔,该非贯通孔形成为穿设于所述框部的背面侧且不贯通到所述框部的表面侧。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贯通孔具有长孔状的开口形状,所述非贯通孔的与所述框部的表面侧之间的非贯通部分的厚度形成 为比所述开口形状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小。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贯通孔形成为比将保持的所述显示器的厚度和所述背面保持部的厚度相加的长度深。
28. —种显示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显示器;框体,其具有能够从外部辨识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窗部;显示器保持部件,其以保持所述第一显示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体内 的被固定部,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具备框部,其具有保持壁和卡止部,所述保持壁形成有覆盖所述显示器的 周缘部且使所述显示面露出在表面侧的开口,所述卡止部用于与所述被固 定部卡止;背面保持部,其形成为与所述框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续,并且设置于与 所述开口对置的位置,保持所述第一显示器的背面, 所述显示器保持部件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所述卡止部是非贯通孔,该非贯通孔形成为穿设于所述框部的背面侧 且不贯通所述框部的表面侧。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内部还具备第二显示器、和配置于该第二显示器的显示面相反侧的背面侧的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竖立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相反侧的背面侧的作为被固定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非贯通孔中,所述非贯通孔的与所述框部的表面侧之间的非贯通部分的厚度比所述卡止部的从所述加强部件的突出量小。
全文摘要
在用于保持显示器的相比中,具有框部,其具有将应保持的显示器的周缘部覆盖而保持,形成使显示面露出的开口的保持壁、和用于与被固定部卡止的爪支撑部;背面保持部,其连续于框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且保持保持壁的背面侧的背面保持部,框部和背面保持部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416474SQ20078001238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30日
发明者中村智明, 古松幸一郎, 古田贵志 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