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封面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39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封面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产品的护眼封面,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
内置物的封面,其轻便性和使用性均得到了改良。
背景技术
—种记录了事件的书页和将书页套入其两边的封面的产品,如,书、笔记本、便签 簿、集邮本、图画书、名片套、日记本、日历本、保险公司或者是银行的目录,以及电子笔记,
其必须放在台面上才能在已经印好内容的页面上使用或者书写。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要 身体前倾并且弯下头部。 然而,这种朝桌子方向前倾身体和下弯头部的姿势对于使用者的腰部和眼睛会是 一个负担。因此,当这种姿势重复并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将会引起脊椎疾病、弱视、脓 胸、以及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发明人意识到在先前技术中发生的上述问题,创作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 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使用它的时候能够避免弯曲腰部或头 部,从而使其具有最大程度的方便性,且更加便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支承多用 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包括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其通过一主联结部10可折叠地相互 连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其分别通过分隔线25a和35a与前封面20和后封 面30连结,从而分别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重叠;以及角度维持单元,其设置在前封面20 或后封面30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之间,从而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 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之间维持一角度。 进一步,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支承多 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包括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其通过一主联结部110可折叠 地相互连接;一前折叠封面125,其经由一分隔线125a连接到前封面120的上部,从而重叠 搭接在前封面120上;一后折叠封面135,其经由一分隔线135a连接到后封面130的上部, 从而重叠搭接在后封面130上;一副联结部115,其将前折叠封面125和后折叠封面135接 合起来;以及一角度维持单元,其连接在副联结部115和主联结部IIO之间,从而在前封面 20和前折叠封面1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130和后折叠封面135之间维持一角度。
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详细描述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 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为了以最佳方式描述本发明,发明人能够合理地定义术语, 以此原则为基础,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不能解释为仅局限于 普通和字典的意义,而应基于与本发明范围一致的意思和概念来解释。
本发明的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优势在于该前封面包括一 前折叠封面,其通过一分隔线连结到前封面的表面;一后折叠封面,其通过一分隔线连结到后封面的表面;以及一角度维持单元,用以在前封面或后封面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或后折 叠封面之间维持一角度,从而使该封面可以合上像一本书一样携带,也可以使该封面竖立, 其使用起来像一张书桌。这样,使用者不需要弯腰或低头就可以在书页等物品上书写。此 外,该封面还可以方便地更换内置书页,从而使其更具实用性。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透 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的用以在一前封面和后封面之间维持一角度的角度维
持单元和一对应的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侧视图, 图4是图l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l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 面之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 封面之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角度维持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的主联结部的结构示意图,该主联结部包括多个环, 图18是图17所示的护眼封面合起来像一本书的状态示意图, 图19是说明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相互分开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在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副联结部的结构示意
间保持-
间保持-
间保持-
间保持-

间保持-



图,
i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图21是说明在副联结部上形成通孔的示意图,
图22和图23是说明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收合在对应的前封面和后封面里面
6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透视图, 图中该护眼封面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 图25是说明图24的护眼封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图26是说明图24的护眼封面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主联结部;15副联结部;15'副联结带;20前封面;25前折叠封面;25〃前折 叠封面;30后封面;35后折叠封面;35〃后折叠封面;40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 140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240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340第四实施方式 的角度维持单元;440第五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540第六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 640第七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740第八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840第九实施方式 的角度维持单元;940第十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040第i^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
元;110主联结部;115副联结部;120前封面;125前折叠封面;130后封面;135后折叠封 面;1240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340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440第三实
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210主联结部;220前封面;225前折叠封面;230后封面;235后折
叠封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发明目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将会得到更加清晰的理解。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进行详细 说明。 现在需要给附图标记上参考标号,同样的参考标号将被使用在不同的附图中以表 示相同或者相似的组件。为了描述清楚,涉及现有技术的公知功能和结构在此将被省略。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透 视图。图2是说明图l所示的护眼封面的用以在一前封面和后封面之间维持一角度的角度 维持单元和一对应的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能 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侧视图。 如该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包括前 封面20和后封面30,该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通过一主联结部10可折叠式地相互连结。 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通过相应的分隔线25a和35a分别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 30的上表面连结在一起,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交迭。角度维持单元 40设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用以在 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保持一角度。
如图3所示,一个可分拆的支承单元60设置在任意一个主联结部10、前封面20和 后封面30上,它的作用是可分拆地支承一书页单元(图未示),书页单元中印有各种信息或 者记录了备忘信息。 如图所示,将前折叠封面25连结在前封面20上的分隔线25a是在前封面20的上 部形成的,将后折叠封面35连结在后封面30上的分隔线35a是在后封面30的上部形成的。
7当然,该分隔线25a和35a可以分别形成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顶部。
该主联结部10通过分隔线10a在其两对边分别和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连接。
该前封面20具有一比封面薄的台阶面20a,以及该后封面30具有一比后封面薄的 台阶面30a 。 前折叠封面25设置在台阶面20a里面,并通过分隔线25a与前封面20相连结。在 此,前折叠封面25的厚度应使得当前折叠封面25嵌入该台阶面20a里面时,其两者的总厚 度与前封面20的厚度相同。 后折叠封面35设置在台阶面30a里面,并通过分隔线35a与后封面30相连接。这 里,后折叠封面35的厚度应使得当后折叠封面嵌入该台阶面30a里面时,其两者的总厚度 与后封面30的厚度相同。 在此,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分别通过分隔线25b和35b与一副联结 部15连结。 可分离接合部件26a和26b分别设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的角落,用以 维持前折叠封面25和前封面20的重叠搭接状态。进一步,可分离接合部件36a和36b分 别设置在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的角落,用以维持后折叠封面35和后封面30的重叠 搭接状态。该可分离接合部件26a和26b或者是36a和36b可由维可牢尼龙搭扣组成,从 而使它们之间相互可分离地接合,或者由一磁体和一钢片组成,他们之间可利用磁力可分 离地接合,或者由磁体组成,两磁体之间异性极相对,或者由无磁性纽扣组成等等。
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是通过使用聚丙烯(所谓的PP)喷射塑模法加工而成,其 相当的坚固和便宜,或者由压克力、像硬板一样的纸、塑料、铝、木材等制造而成,因为每一 个前封面和后封面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其能在桌子上直立。此外,为了能产生一种高 品位的效果,可以在该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覆盖自然皮革,合成皮革,或者布料,并且每 一个前封面和后封面的边角都是圆滑的。 为了能使本发明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直立,角度维持单元设置 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以保持他们之间 的角度。该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其细节。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40和50由带状部件构成,该带 状部件连接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以及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
图4是图l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40将前封面20的整个边缘部分和前 折叠封面25的整个边缘部分连接起来,以及将后封面30的整个边缘部分和后折叠封面35 的整个边缘部分连接起来。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可由一片状部件组成,该片状部件沿着其 中心具有一折叠线,使其可折叠。 图5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形成对应的前封面槽21和后封面槽31。 前折叠封面25'是一个通过一分隔线25a'连结到前封面槽21的上边缘并且可收合在前 封面槽21的部件。后折叠封面35'是一个通过一分隔线35a'连结到后封面槽31的上边缘并且可收合在后封面槽31的部件。这里,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240是带状部件, 其设置在前封面槽21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槽31和后折叠封面35a'之 间。 图6和图7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 面之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340包括带状部件340a、第一可分离 接合部件340b、和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340c。带状部件分别与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 面35连接,并且分别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部得到支撑。该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分 别设置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上部,且每隔一定间隔设置一个。该第二可分离接合部 件设置在带状部件340a上,其可分离地与对应的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340b相接合。
带状部件350a具有一带子的形状,其由布料、塑料、聚合体树脂、皮革、或纸张等 制成。此外,第一和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350b和350c可由维可牢尼龙搭扣组成,这样他们 之间可分离地接合,或者由一磁体和一钢片组成,他们之间可利用磁力可分离地接合,或者 由磁体组成,两磁体之间异性极相对,或者是由无磁性纽扣组成等等。 在此,该带状部件340a或350a可穿过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部形成的通 孔(图未示),或者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底端或侧端得到支撑。 图8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440分别可折叠式地连接到前封面20 和后封面30的下边缘。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包括多个调节槽440a,这样,前折叠封面25和 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可分别卡入对应的调节槽中。更优选的是,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 上分别设置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22和32,使得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440嵌入到相应的角度 维持单元插入槽内。同时,在图中,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440设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 面25之间,或者在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然而,当没有使用到角度维持单元时, 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交迭成一个平面。 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根据前折
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卡入特定的调节槽440a的位置来改变。 图9和图10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
封面之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540分别可折叠式地连接到前封面20 和后封面30的下边缘。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包括多个支撑突起540a,用以支撑前折叠封 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在此,在每个前封面和后封面20或每个前折叠封面25和 后折叠封面35上形成一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使得角度维持单元540可嵌入该角度维持单 元插入槽内。在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内可形成突起对应孔,这样支撑突起540a可以进入对 应的突起对应孔中。根据本实施方式,该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23和33分别在前封面20和 后封面30的背面形成,该突起对应孔23a和33a在对应的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23和33中 形成。 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540为矩形,并可以由金属线制成,从而可在该角度维持单 元上可形成该支撑突起540。此外,如图11所示,角度维持单元540可以通过分别单独制造矩形板541和支撑突起540a',然后再将支撑突起焊接到该矩形板上而制成。当然,每一个 角度维持单元540也可以这样制造,即在矩形板541上形成槽,从而使前折叠封面25或后 折叠封面35的边缘可以插入对应的槽中。同时,如图所示,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540位于 前封面20和后折叠封面25之间,以及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然而,当没有使用 到角度维持单元时,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交迭成一个平面。
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根据前折 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插入特定的调节槽540a或540a'的位置来改变。
图11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640包括板状部件640a和第二磁性可分 离接合部件640c。该板状部件可折叠地连接至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边缘,以及第一 磁性可分离接合部件640b以一定的间隔距离排列插入该板状部件。第二磁性可分离接合 部件插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一端,从而可分开地和对应的第一磁性可分离 接合部件640b接合。在此,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上分别形成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23或 33,从而每一个角度维持单元640可插入该角度维持单元插入槽内。当然,具有第二磁性可 分离接合部件640c的板状部件640a可以凸出或凹进。同时,如图所示,角度维持单元640 位于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或者位于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然而,当 没有使用到角度维持单元时,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交迭。
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根据第一 磁性可分离接合部件640b与第二磁性可分离接合部件640c的接合位置来改变。
图12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740包括本体745和滑动体746。该本体 可折叠式地连接至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边缘。导向槽745a设置在本体内,以及多个 第一支撑突起745b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这样,通过相应的第一支撑突起来支撑前折叠封 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滑动体沿着向导槽745a滑动,在滑动体的上表面具有多个 第二支撑突起246b,这样,通过相应的第二支撑突起来支撑起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 35的边缘。在这样一个结构中,滑动体746从本体745的一边缘滑动到前折叠封面25和后 折叠封面35。在这种状态下,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一边缘通过相应的第一或 第二支撑突起745b或746b得到支撑。根据支撑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边缘的第一或第 二支撑突起745b或746b的位置,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改变。 同时,如图所示,角度维持单元740位于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之间,或者位于后封面 30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然而,当没有使用到角度维持单元时,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和前封 面20和后封面30交迭。 图13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 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840包括本体845和转动条846。该本 体可折叠式地连接至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边缘。导向槽845a设置在本体内,以及多 个第一支撑突起845b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从而可通过相应的第一支撑突起来支撑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转动条846可转动地安装在导向槽845a的一边缘,这样转动条可从该导向槽845a回縮或者伸出。多个第二支撑突起846b设置在转动条的上表面以支撑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转动条846可从本体845的一边缘向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方向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通过对应的第一或第二支撑突起845b或846b得到支撑。根据支撑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边缘的第一或第二支撑突起845b或846b的位置,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改变。 图14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以及图15是图14中角度维持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十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940包括导向管945和滑动体946。导向管竖直地设置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防移动阶梯945a设置在导向管的一端内。滑动体在导向管945中滑动,并且其具有一通过防移动阶梯945a锁定的防移动端头946a。多个支撑突起946b设置在滑动体的上表面以支撑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在这样一个结构中,滑动体956从导向管945中突出,该防移动端头946a被防移动阶梯945a截住。在这种状况下,滑动体旋转至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一端通过相应的支撑突起946b支撑。在此,根据支撑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边缘的支撑突起946b的位置,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改变。
图16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之间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i^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040分别可折叠式地连接到前封面
20和后封面30的下边缘,其具有多个锁定突起1040a,该锁定突起可穿入形成在对应的前
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上的穿孔25c或35c。当然,该锁定突起1040a和该穿孔25c
和35c可具有多种形状。在这样的一种结构中,根据穿入穿孔25c或35c的对应锁定突起
1040a的位置,可改变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直立角度。 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角度维持单元。此外,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具有
各种不同长度的锁定或延伸结构。 图17是图1所示的护眼封面的主联结部的结构示意图,该主联结部包括多个环,图17是图16所示的护眼封面合起来像一本书的状态示意图,以及图18是说明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相互分开的示意图。 图1至图16中所述的主联结部10直接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侧边相连接。然而,如图17所示,主联结部10'可由多个将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连接的环组成。这样,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相互分离以防止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和包括环的主联结部10'之间的干涉。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分别和设置在主联结部10'两侧的前封面和后封面相互交迭。 同时,如图17所示,前折叠封面25'的下端和后折叠封面35'的下端可通过一弯曲联结带15'相互连接。此外,该前封面IO和后封面20同样可通过一连结部(图未示)相互连接。这样,该连接部可将前封面10和后封面20彼此之间全部或部分连接在一起。
在这样一种结构中,如图18所示,当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分别重叠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时,本发明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形成一书本的外形。 同时,如图19所示,图17和图18所示的联结带15'可以不设置在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直立角度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角度维持单元来独立地调节。 图20是说明在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副联结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主联结部10"可由捆绑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的弹簧组成,其贯穿了印有各种不同信息或写有备忘录的书页单元的前后面。在此,副联结部可设置8在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上端或下端,从而使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相互连接。
图21是说明在副联结部上形成通孔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主联结部10〃可以由捆绑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的弹簧组成,其
贯穿了印有各种不同信息或写有备忘录的书页单元的前后面。在此,通孔15a形成在连接
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副联结部15上,这样,作为主联结部的弹簧的一部分将
插入通孔中。在这样一种结构中,当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
30交迭时,作为主联结部的弹簧的一部分将穿过通孔15a暴露在外边。 图22和图23是说明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设置在对应的前封面和后封面里面
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前折叠封面25〃可设置在前封面20里面,以及后折叠封面35〃可设置在后封面30里面。为此目的,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分别形成前封面收纳凹穴20a〃和后封面收纳凹穴30a〃 ,这样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可嵌入对应的凹穴内。该前封面收纳凹穴20a〃和后封面收纳凹穴30a〃的厚度比对应的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薄。当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嵌入对应的前封面收纳凹穴20a〃或后封面收纳凹穴30a〃里面时,其总厚度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厚度相同。 可分离接合部件26a和26b设置在前折叠封面25〃和前封面收纳凹穴20a〃上,从而保持前折叠封面25"和前封面收纳凹穴20a〃的重叠搭接状态,以及可分离接合部件36a和36b设置在后折叠封面35〃和后封面收纳凹穴30a〃上,从而保持后折叠封面35〃和后封面收纳凹穴30a〃的重叠搭接状态。 可分离支承单元60起到了可分离地支承书页单元的作用,并且具体地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例如,该可分离支承单元可包括一活页书扎,其安装在主联结部10上用以扎住具有多页书页的书页单元(图未示)。进一步,该可分离支承单元可包括多个连接到主联结部IO上用以收纳纸张的乙烯基袋子。此外,该可分离支承单元还可以包括一夹子,其设置在前封面或后封面的上端用以可分离地固定书页单元的上端。 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将在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图2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的透视图,图中该护眼封面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图25是说明图24的护眼封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示意图,以及图26是说明图24的护眼封面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包括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其通过一主联结部IIO可折叠地相互连接。前折叠封面125经由一分隔线125a连接到前封面120的上部,从而重叠搭接在前封面120上。后折叠封面135经由一分隔线135a连接到后封面130的上部,从而重叠搭接在后封面130上。副联结部115将前折叠封面125和后折叠封面135接合起来。角度维持单元连接在副联结部115和主联结部110之间,从而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1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130和后折叠封面135之间维持一角度。 在此,如图3所示,可分拆支承单元160设置在主联结部10和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中的任意一个上,并可分拆地支承印有各种不同信息或者是记录有备忘记录的书页单元(图未示)。该可分拆支承单元160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似。 由于该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结构非常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前封面和后封面细节的描述。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分隔线125a和135a可以形成于前封面和后封面的上部或者顶端。 副联结部115通过利用分隔线125b和135b将前折叠封面125和后折叠封面135接合。在此,副联结部115可将前折叠封面125和后折叠封面135完全接合或部分接合。
可分离接合部件126a和126b设置在前封面120和前折叠封面125的边角处,用以保持前折叠封面125重叠搭接在前封面120上的状态。此外,可分离接合部件136a和136b设置在后封面130和后折叠封面135的边角处,用以保持后折叠封面135重叠搭接在后封面130上的状态。该可分离接合部件126a和126b或者是136a和136b由维可牢尼龙搭扣组成,这样他们之间可分离地接合,或者由一磁体和一钢片组成,他们之间可利用磁力可分离地接合,或者由磁体组成,两磁体之间异性极相对,或者由无磁性纽扣组成等等。
为了使本发明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能够直立,角度维持单元设置在前折叠封面125或后折叠封面135和对应的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之间,用以在前折叠封面和前封面之间或者是后折叠封面和后封面之间维持一定的角度。该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具体地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具体地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如图2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240为一带状部件,其设置在主联结部110和副联结部115之间,从而将主副联结部相互连接起来。 如图25所示,依照第二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340可折叠式地连结至主联结部110的下边缘,并且该角度维持单元具有多个调节槽1340a,从而使副联结部115的边缘可卡入对应的调节槽中。该调节槽1340a在该角度维持单元1340上形成,这样,使前折叠封面125和后折叠封面135相互结合的副联结部的一边缘卡入对应的调节槽中。根据副联结部的边缘卡入调节槽的位置,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的直立角度可以改变。在图中,该角度维持单元1340设置在主联结部110和副联结部115之间。然而,当没有使用到角度维持单元时,角度维持单元可以和主联结部110交迭成一平面。 如图26所示,依照第三实施方式的角度维持单元1440包括多个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1441,一带状部件1442,以及一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1443。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以预定的间隔距离安装在副联结部115。带状部件穿过副联结部115的下部并连接至主联结部110。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1443设置在带状部件1442的一端,可分离地与对应的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1441接合。
13
当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1443与设置在特定位置的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1441接合 时,带状部件1442改变前封面120或后封面130与前折叠封面125或后折叠封面135之间 的间距,从而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之间的直立角度也随之改变。 在此,该第一和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1441和1443可由维可牢尼龙搭扣组成,这样 他们之间可分离地接合,或者由一磁体和一钢片组成,他们之间可利用磁力可分离地接合, 或者由磁体组成,两磁体之间异性极相对。依照本实施方式,该第一和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 1441和1443包括安设在带状部件1442上的钢片,以及安设在副联结部115上的纽扣状磁
体。此外,该带状部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如布料、塑料、聚合体树脂,皮革,或纸张
坐坐 寸寸。 为了防止该角度维持单元1440暴露在外面,可以在副联结部115上设置一盖帽用 以覆盖该角度维持单元144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角度维持单元1440的第一和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1441 和1443设置在副联结部115上。然而,第一和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可以设置在主联结部 110上,以及该带状部件1442可以连接到副联结部115上。 为了阐述发明目的,虽然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那些在本 技术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增加和替代的技术并不脱离在接下来的权利要求中所要求的本发 明的范围和精神。
1权利要求
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包括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其通过一主联结部(10)可折叠式地相互连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其分别通过分隔线(25a和35a)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连结,从而分别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重叠;以及角度维持单元,其设置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之间,从而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之间维持一角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角度维持单元(140)包括一片状部件,其将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整个边缘部分和 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整个边缘部分连接起来,并且在该片状部件的中心 具有一折叠线,从而使该片状部件沿着该折叠线可折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在前封 面(20)或后封面(30)上形成对应的前封面槽(21)或后封面槽(31),前折叠封面(25') 是一个通过一分隔线(25a')连结到前封面槽(21)的上边缘并且可收合在前封面槽(21) 的部件,后折叠封面(35')是一个通过一分隔线(35a')连结到后封面槽(31)的上边缘 并且可收合在后封面槽(31)的部件,以及角度维持单元(240)是带状部件,其设置在前封 面槽(21)或后封面槽(31)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a')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该角度 维持单元(340)包括带状部件(340a),其连接至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并且在前封面(20) 或后封面(30)的下部得到支撑;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340b),其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上 部;以及第二可分离接合部件(340c),其设置在带状部件(340a)上,与对应的第一可分离接合 部件(340b)可分离地接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维 持单元(440)是一个可折叠式地连接到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边缘的部件,其包 括多个调节槽(440a),从而使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可卡入对应的调 节槽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在前封 面(20)或后封面(30)的背面具有多个突起对应孔(23a或33a);以及角度维持单元(540) 是一个可折叠地连接到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边缘的部件,其具有多个支撑突起 (540a),用以支撑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一边缘,或者该支撑突起可插入在 前封面或后封面上的对应的突起对应孔(23a或33a)中。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维 持单元(640)包括板状部件(640a),其可折叠式地连接至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边缘,第一磁性 可分离接合部件(640b)以一定的间隔距离排列插入该板状部件;以及一第二磁性可分离接合部件(640c),其插入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一端,从而和对应的第一磁性可分离接合部件(640b)可分开地接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维 持单元(740)包括一本体,其可折叠式地连接至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边缘,一导向槽(745a) 设置在本体内,以及多个第一支撑突起(745b)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从而通过相应的第一 支撑突起支撑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以及一滑动体(746),其沿着导向槽(745a)滑动,在滑动体的上表面具有多个第二支撑突 起(246b),从而使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在相应的第二支撑突起上得 到支撑。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维 持单元(840)包括一本体(845),其可折叠式地连接至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边缘,一导向槽 (845a)设置在本体内,以及多个第一支撑突起(845b)设置在本体的上表面,从而使前折叠 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在相应的第一支撑突起上得到支撑,以及一转动条(846),可转动地安装在导向槽(845a)的一边缘,从而使其可从该导向槽 (845a)回縮或者伸出,多个第二支撑突起(846b)设置在转动条的上表面用以支撑前折叠 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维 持单元(940)包括一导向管(945),其竖直地设置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一防移动阶梯(945a) 设置在导向管的一端内,以及一滑动体,其可在导向管(945)中滑动,并且具有一通过防移动阶梯(945a)锁定的防 移动端头(946a),多个支撑突起(946b)设置在滑动体的上表面以支撑前折叠封面(25)或 后折叠封面(35)的边缘。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维 持单元(1040)可折叠式地连接到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边缘,其具有多个锁定突 起(1040a),该锁定突起可穿入形成在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上的穿孔 (25c)或(35c)。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主联结 部(10')由多个将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连接的环组成;以及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相互分离并且分别和设置在主联结部 (10')两边的前封面和后封面相互交迭,以防止前折叠封面或后折叠封面与具有环的主 联结部(10')之间的干涉。
1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主联结 部(10〃 )由将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捆绑在一起的弹簧组成;以及一副联结部(15'),其设置在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上端或下端,从 而使前折叠封面和后折叠封面相互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主联结 部(10〃 )由将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捆绑在一起的弹簧组成;以及一通孔(15a),其在连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的副联结部(15)上形成, 从而使作为主联结部的弹簧的一部分可插入通孔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前折叠 封面(25〃 )设置在前封面(20)里面,以及后折叠封面(35〃 )设置在后封面(30)里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进一步 包括一可分拆的支承单元(60),其设置在主联结部(10)、或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上, 它的作用是可分拆地支承一印有各种信息或者记录了备忘信息的书页单元。
1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可分离 接合部件(26a和26b)设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25)的角落,用以维持前折叠封 面(25)和前封面(20)的重叠搭接状态;以及可分离接合部件(36a和36b)设置在后封面(30)和后折叠封面(35)的角落,用以维 持后折叠封面(35)和后封面(30)的重叠搭接状态。
18. —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包括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其通过一主联结部(110)可折叠式地相互连接; 一前折叠封面(125),其经由一分隔线(125a)连接到前封面(120)的上部,从而重叠搭接在前封面(120)上;一后折叠封面(135),其经由一分隔线(135a)连接到后封面(130)的上部,从而重叠搭接在后封面(130)上;一副联结部(115),其将前折叠封面(125)和后折叠封面(135)接合起来;以及 一角度维持单元,其连接在副联结部(115)和主联结部(110)之间,从而在前封面(20)和前折叠封面(125)之间,以及在后封面(130)和后折叠封面(135)之间维持一角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 维持单元(1340)是一可折叠式地连接至主联结部(110)下边缘的部件,并且其具有多个调 节槽(1340a),从而使副联结部(115)的边缘可卡入对应的调节槽中。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 维持单元(1440)包括:多个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1441),其以预定的间隔距离安装在副联结部(115)上,一 带状部件(1442),其穿过副联结部(115)的下部并连接至主联结部(IIO),以及一第二可 分离接合部件(1443),其设置在带状部件(144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可分离接合部件 (1441)接合。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进一 步包括一可分拆支承单元(160),其设置在主联结部(10)和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中 的任意一个上,用以可分拆地支承印有各种不同信息或者是记录有备忘记录的书页单元。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可分 离接合部件(126a和126b)设置在前封面(120)和前折叠封面(125)的边角处,用以保持前 折叠封面(125)重叠搭接在前封面(120)上的状态;以及可分离接合部件(136a)和(136b) 设置在后封面(130)和后折叠封面(135)的边角处,用以保持后折叠封面(135)重叠搭接 在后封面(130)上的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能够支承多用途的内置物的护眼封面。该封面包括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以及角度维持单元。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通过一主联结部(10)可折叠地相互连接;前折叠封面(25)和后折叠封面(35)分别通过分隔线(25a和35a)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连结,从而分别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重叠;以及角度维持单元设置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之间,从而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与对应的前折叠封面(25)或后折叠封面(35)之间维持一角度。
文档编号B42D3/00GK101743129SQ200880024900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2日
发明者朴正雨 申请人:朴正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