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56639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器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壁挂式电视及大型监视器中采用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以及等离子
显示器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等离子显示器面板(以下,简称为「面板」)代表性的交流面放电型面板在对 置配置的前面板和背面板之间形成有多个放电单元。关于前面板,在前面玻璃基板上相互 平行地形成多对由1对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并形成电介质层以及保护 层,以覆盖这些显示电极对。关于背面板,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平行的数据电 极和覆盖这些电极的电介质层以及在其上与数据电极平行的多个隔壁,在电介质层的表面 和隔壁的侧面上形成有荧光体层。并且,以立体交叉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的方式对置配 置前面板与背面板来进行密封,在内部放电空间中封入例如包含分压比5%的氙的放电气 体。这里,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对置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这种结构的面板中,在各 放电单元内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使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各 色荧光体激励发光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一般采用子场法。在子场法中将1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在各 个子场中使各放电单元发光或非发光由此来进行灰度显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 期间以及维持期间。 在初始化期间中,对各扫描电极施加初始化波形,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 电。由此,在各放电单元内形成接着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并且生成用于稳定产生写入 放电的起动(priming)粒子(用于产生写入放电的激励粒子)。 在写入期间中,对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以下,也将此动作记为「扫描」), 并且对数据电极有选择地施加与应该显示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写入脉冲(以下,将这些动作 统称为「写入」)。由此,在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之间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并有选择地形 成壁电荷。 在维持期间中,对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交替地施加与应该显 示的亮度相应的规定次数的维持脉冲。由此,在基于写入放电形成了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 有选择地产生维持放电,并使该放电单元发光。这样,在面板的显示区域内显示图像。
在该子场法中,例如在多个子场中的一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使全部放电单 元放电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其它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使已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 有选择地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因此能够尽量减少与灰度显示无关的发光,能够 使对比度提高。 另一方面,近年来存在随着面板大画面化、高亮度化而导致面板功耗增大的倾向。 另外,在大画面化、高清晰度的面板中由于面板驱动时的负载增大,从而放电容易变得不稳 定。为了稳定地产生放电,可提高对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但这也是使功耗进一步增大的一 个原因。另外,当提高驱动电压或者功耗增大而超过构成驱动电路的部件的额定值时,有可能导致电路的误动作。 例如,数据电极驱动电路虽然进行对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电压从而在放电单元 中产生写入放电的写入动作,但当写入时的功耗超过构成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IC的额定 值时,有可能产生该IC误动作,在应该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未产生写入放电,或者 在不应该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这样的写入不良。因此,为了抑制写入 时的功耗而公开了如下的方法根据应该显示的图像信号来预测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功 耗,当该预测值为设定值以上时限制灰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写入期间中,如上所述通过向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电压以及向数据电极施加 写入脉冲电压来产生写入放电。因此,仅利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使数据电极驱动电路的 动作稳定的技术难以进行稳定的写入,实现驱动扫描电极的电路(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 动作稳定的技术也很重要。 另外,因为对各扫描电极依次进行向写入期间中的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电压,
所以在特别高清晰度的面板中,由于扫描电极数增加而导致写入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变长。
因此,在写入期间的最后进行写入的放电单元与在写入期间的最初进行写入的放电单元相
比,还具有壁电荷的消失增加、写入放电容易不稳定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6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的特征是具备面板,其以子场法进行驱动,并具备多 个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该子场法为在1场内设置多 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针对每一子场设定亮度权重,并且在维持 期间内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数量的维持脉冲来进行灰度显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其在写 入期间对扫描电极依次实施扫描脉冲进行写入动作;以及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其将面板 的显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在这些区域的每一个中,将与放电单元数相对的应该点亮的放 电单元数的比例作为部分点亮率在每一区域且每一子场中进行检测,扫描电极驱动电路从 在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中检测出的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动作。 由此,能够从点亮率高的区域先产生写入放电,所以即使在大画面、高清晰度的面 板中,也能够防止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增大的情况,能够产生 稳定的写入放电,从而可提高面板的图像显示品质。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同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对同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5是表示同等离子显示器装置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检测部分点亮率的区域与扫描IC连接的一例的
概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的一例的概略图。
5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和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部分点亮率和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 冲电压(振幅)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电路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SID产生电路的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动作的其它一例的时序图。
图15是概括示出了以与部分点亮率相应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来显示规定图像时 的低子场的发光状态的图。 图16是从面板上端的扫描电极向面板下端的扫描电极顺次进行写入动作来显示
与图15所示的显示图像相同的图像时的低子场的发光状态的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18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以2相驱动来显示规定图像时的与部分点亮率
相应的扫描顺序的一例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2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0面板21前面板22扫描电极23维持电极24显示电极对25、33电介质层26保护层31背面板32数据电极34隔壁35荧光体层4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5、46 定时产生电路47部分点亮率检测电培48点亮率比较电路50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1初始化波形产生电培
52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60、67 扫描IC切换电路 61 SID产生电路 62、65 FF(触发器(flip-flop)电路) 63 迟延电路 64 、66 与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采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板10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在玻璃制的前面
板21上形成有多个由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构成的显示电极对24。并且形成电介质
层25,以覆盖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在该电介质层25上形成有保护层26。 另外,为了降低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开始电压,而利用以MgO为主成分的材料来形
成保护层26,该Mg0作为面板材料有使用实绩、在封入了氖(Ne)以及氙(Xe)气体时2次电
子放出系数大且耐久性良好。 在背面板31上形成有多个数据电极32,并形成电介质层33,以覆盖数据电极32, 此外在其上还形成有井字状的隔壁34。并且,在隔壁34的侧面以及电介质层33上设置有 发出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各色光的荧光体层35。 这些前面板21与背面板31夹着微小的放电空间以显示电极对24和数据电极32 交叉的方式进行对置配置,并利用玻璃熔块(glass frit)等的密封材料来密封其外周部。 然后,在内部放电空间中封入氖和氙的混合气体来作为放电气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了提高发光效率而采用氙分压约为10%的放电气体。放电空间通过隔壁34来隔开多个区 划,在显示电极对24与数据电极32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然后通过这些放电单元 放电、发光来显示图像。 此外,面板10的构造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具有条纹状的隔壁。另外,放电气体的 混合比率也不仅限于上述数值,可以是其它的混合比率。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板10的电极排列图。在面板10上排列有行方向长 的n个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图1的扫描电极22)以及n个维持电极SU1 维持 电极SUn (图1的维持电极23),排列有列方向长的m个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图1的 数据电极32)。并且,在1对扫描电极SCi (i = 1 n)以及维持电极SUi与一个数据电极 Dj(j = 1 m)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放电空间内形成mXn个放电单元。然后,形成 有mXn个放电单元的区域为面板10的显示区域。 接着,对用于驱动面板10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本实 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利用子场法,即在时间轴上将1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对各子场 分别设定亮度权重并针对每个子场来控制各放电单元的发光 非发光,进行灰度显示。
该子场法例如可构成为1场由8个子场(第1SF,第2SF,…,第8SF)构成,各子 场分别具有1,2,4,8,16,32,64,128的亮度权重。另外,在多个子场中的1个子场的初始 化期间内进行使全部放电单元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以下,将进行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子场称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子场」),在其它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使 已进行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有选择地产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以下,将进行 选择初始化动作的子场称为「选择初始化子场」),由此,能够尽量减少与灰度显示无关的发 光,并提高对比度。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第 2SF 第8SF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由此,与图像显示无关的发光仅仅是伴 随着第1SF中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的放电的发光,不产生维持放电的黑显示区域的亮度 即黑亮度仅仅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中的微弱发光,从而可成为对比度高的图像显示。另 外,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内,对显示电极对24分别施加各个子场的亮度权重乘以规定比例 常数所得的数值的维持脉冲。此时的比例常数是亮度倍率。 但本实施方式中,子场数及各子场的亮度权重不限于上述的值,还可以构成为根 据图像信号等来切换子场结构。 图3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图。图3示出 在写入期间内最初进行扫描的扫描电极SCl、在写入期间内最后进行扫描的扫描电极SCn、 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以及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的驱动波形。
另外,在图3中示出两个子场的驱动电压波形、即作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子场的第 l子场(第1SF)和作为选择初始化子场的第2子场(第2SF)。此外,其它子场中的驱动 电压波形与第2SF的驱动电压波形大致同样,除了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的产生数不同之 外。另外,以下的扫描电极SCi、维持电极SUi、数据电极Dk表示从各个电极中根据图像数 据(每一子场的表示发光 非发光的数据)来选择的电极。
首先,对作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子场的第1SF进行说明。 在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前半部分,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分别施加O(V),在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中施加对维持电极SU1 维 持电极SUn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l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缓缓(例如, 约1. 3V/y sec的坡度)上升的倾斜电压(以下,称为「上行斜坡电压」)Ll。
在该上行斜坡电压Ll上升的期间,在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 SU1 维持电极SUn之间以及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 之间分别持续地引起微弱的初始化放电。然后,在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上部积蓄 有负的壁电压,并且在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上部以及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 上部积蓄有正的壁电压。所谓该电极上部的壁电压表示由积蓄到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上、 保护层上、荧光体层上等的壁电荷产生的电压。 在初始化期间后半部分,对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正的电压Vel,对数 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施加0(V),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中施加对维持电极 SU1 维持电极SUn从作为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3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4 缓缓下降的倾斜电压(以下,称为下行斜坡电压」)L2。 其间,在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之间以及 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与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之间分别引起微弱的初始化放 电。并且,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上部的负的壁电压以及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 SUn上部的正的壁电压被削弱,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上部的正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合
8写入动作的值。经过以上步骤,对全部放电单元进行初始化放电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结 束。 此外,如在图3的第2SF的初始化期间所示,可对各电极施加省略了初始化期间 前半部分的驱动电压波形。即,对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l,对数据电 极Dl 数据电极Dm施加O(V),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作为放电开始电压 以下的电压(例如,接地电位)向电压Vi4缓缓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4。由此在上一子场 (图3中为第1SF)的维持期间内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 电极SCi上部以及维持电极SUi上部的壁电压被削弱,数据电极Dk(k二 1 m)上部的壁 电压也释放过剩部分的电压,并被调整为适合写入动作的值。另一方面,在上一子场中未引 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没有放电、且原样保持上一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这 样,省略了前半部分的初始化动作成为对在上一子场的维持期间内执行了维持动作的放电 单元进行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 在之后的写入期间内,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 对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中与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对应的数据电极Dk(k = 1 m)施 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使各放电单元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 后述的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来变更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的扫描电极22的顺次 或驱动扫描电极22的IC的写入动作顺序。后面对其详细内容进行叙述,但这里,作为从扫 描电极SC1起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写入期间中,首先对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2,对扫描电极 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c。 然后,对第1行的扫描电极SC1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并且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中在第1行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k = 1 m)施加正的写入脉 冲电压Vd。此时,数据电极Dk上与扫描电极SC1上的交叉部的电压差成为外部施加电压差 (电压Vd-电压Va)、和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之差相加后所 得的值,并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之间产生放电。另外, 因为对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了电压Ve2,所以维持电极SU1上与扫描电极SC1 上的电压差成为外部施加电压差即(电压Ve2-电压Va)、和维持电极SUl上的壁电压与扫 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之差相加所得的值。此时,通过将电压Ve2设定为稍微低于放电开 始电压的电压值,可使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成为虽尚未放电但容易产生放电 的状态。由此,可将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之间产生的放电作为触发,在位于与数 据电极Dk交叉的区域的维持电极SU1和扫描电极SC1之间产生放电。这样,在应该发光的 放电单元中引起写入放电,在扫描电极SC1上积蓄正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1上积蓄负的 壁电压,还在数据电极Dk上积蓄负的壁电压。 这样,进行在第1行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中引起写入放电来在各电极上积蓄壁电 压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未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的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与扫 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不产生写入放电。以上的写入动作 进行到第n行的放电单元,写入期间结束。 在之后的维持期间中,对显示电极对24交替地施加亮度权重与规定亮度倍率相 乘所得的数值的维持脉冲,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来进行发光。
在该维持期间中,首先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 并且对維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作为基础电位的接地电位即0(V)。然后在引起了 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上与维持电极SUi上的电压差成为维持脉冲电压Vs 和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与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之差相加所得的值,并超过放电开 始电压。 然后,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利用此时产生的紫外线 来使荧光体层35发光。并且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蓄负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蓄正 的壁电压。此外在数据电极Dk上也积蓄正的壁电压。在写入期间内未引起写入放电的放 电单元不产生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 接着,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作为基础电位的0(V),对维持电极 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s。并且,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因为维 持电极SUi上与扫描电极SCi上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 极SCi之间再次引起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积蓄负的壁电压,在扫描电极SCi上积蓄 正的壁电压。以后同样,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 交替地施加亮度权重乘以亮度倍率所得的数值的维持脉冲,并在显示电极对24的电极间 赋予电位差,由此在写入期间内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继续进行维持放电。
并且,在维持期间的维持脉冲产生后,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0 (V) 向电压Vers缓缓上升的倾斜电压(以下,称为「消除斜坡电压」)L3。由此,在产生了维持 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持续产生微弱的放电,并保持着残留数据电极Dk上的正的壁电压的状 态消除扫描电极SCi以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的一部分或全部。 具体地说,在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返回至O(V)之后,以比上行斜坡电压 Ll陡峭的坡度(例如,约10V/i! sec)来产生从作为基础电位的O(V)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 的电压Vers上升的消除斜坡电压L3,并施加到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之后,在引 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产生微弱的放电。并且,该 微弱的放电在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上升的期间持续地产生。如果上 升的电压到达预先决定的电压Vers,则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下降到 作为基础电位的O(V)。 此时,由该微弱放电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在维持电极SUi上以及扫描电极SCi上作 为壁电荷进行积蓄,以使维持电极SUi和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差缓和。由此,在保持着 残留数据电极Dk上的正的壁电荷的状态下,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上与维持电极 SU1 维持电极SUn上之间的壁电压被削弱到对扫描电极SCi施加的电压与放电开始电压 之差、即(电压Vers-放电开始电压)的程度。以下,将通过该消除斜坡电压L3而产生的 维持期间的最后放电称为「消除放电」。 接着的第2SF以后的子场的各个动作除了维持期间的维持脉冲数之外与上述动 作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以上是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面板10的各电极所施加的驱动电压 波形的概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本发明实 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的电路框图。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具备面板10、图像信 号处理电路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定时产生电路45、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点亮率比较电路48以及提供各电路模块所需电源的电 源电路(未图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将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ig变换为每一子场的表示发光 非 发光的图像数据。 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将面板10的显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并根据每一子场的 图像数据,对每一区域以及每一子场检测与各区域的放电单元数相对的应该点亮的放电单 元数的比例(以下,将在每个区域检测出的应该点亮的放电单元数的比例称为「部分点亮 率」)。此外,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例如可将1对显示电极对24中的点亮率检测为部分 点亮率,但在此将与驱动扫描电极22的IC(以下,称为「扫描IC」)的一个连接的多个扫描 电极22所构成的区域作为一个区域来检测部分点亮率。 点亮率比较电路48相互比较由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检测出的各区域的部分点 亮率的值,并从值大的一方起依次判别哪个区域为第几大小。然后,按照每一子场将表示其 结果的信号输出至定时产生电路45。 定时产生电路45产生水平同步信号H、垂直同步信号V以及根据来自点亮率比较 电路48的输出控制各电路模块动作的各种定时信号,并向各个电路模块供给。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具有用于在初始化期间产生对扫描电极SC 1 扫描电极 SCn施加的初始化波形电压的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未图示)、用于在维持期间产生对扫描 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维持脉冲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未图示)以及多个扫描IC, 并具有用于在写入期间产生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扫描脉冲电压Va的扫 描脉冲产生电路50。然后,根据定时信号来分别驱动各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此 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切换扫描IC进行写入动作,以使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 入。由此来实现稳定的写入放电。其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叙述。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将每一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与各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 Dm对应的信号,并根据定时信号来驱动各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如上所述,进行写入的顺序有可能针对每一子场而改变,所以定时产生电路45产生定 时信号,以使在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中与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相应地产生写入脉冲电 压Vd。由此,可进行与显示图像对应的正确的写入动作。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具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以及用于产生电压Vel、电压Ve2
的电路(未图示),根据定时信号来驱动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 接着,对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详细情况及其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的
结构的电路图。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具有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51
和扫描电极22侧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2,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的各个输出分别与面板10
的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连接。 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51在初始化期间内使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的基准电位A斜 坡状地上升或降下,并产生图3所示的初始化波形电压。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2通过使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的基准电位A成为电压Vs或 接地电位,来产生图3所示的维持脉冲。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具备在写入期间内用于使基准电位A与负的电压Va连接的开关72 ;用于给与电压Vc的电源VC ;用于对n个扫描电极SCI 扫描电极SCn分别施加 扫描脉冲电压Va的开关元件QH1 开关元件QHn以及开关元件QL1 开关元件QLn。开关 元件QH1 开关元件QHn、开关元件QLl 开关元件QLn按照多个输出来集中并形成IC化。 该IC是扫描IC。并且,通过关断开关元件QHi、接通开关元件QLi来经由开关元件QLi对 扫描电极SCi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开关元件导通的动作 表述为「接通」,将切断的动作表述为「关断」,将使开关元件接通的信号表述为「Hi」,将使 开关元件关断的信号表述为「Lo」。 此外,在使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51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2动作时,通过关断开关 元件QH1 开关元件QHn、接通开关元件QLl 开关元件QLn来经由开关元件QL1 开关元 件QLn对各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初始化波形电压或维持脉冲电压Vs。
此外这里,将90个输出量的开关元件集成为一个单片IC,面板10作为具备1080 个扫描电极22的面板进行以下说明。然后,采用12个扫描IC来构成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 并驱动n = 1080个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这样可通过对多个开关元件QH1 开关 元件QHn、开关元件QL1 开关元件QLn进行IC化来削减部件个数,降低安装面积。但是, 这里所举出的数值仅仅是一例,本发明不限于任何这些数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写入期间内,将从定时产生电路45输出的SID(l) SID(12)分别输入到扫描IC(l) 扫描IC(12)。该SID(l) SID(12)是用于使扫描IC开 始写入动作的动作开始信号,扫描IC(l) 扫描IC(12)根据SID(l) SID(12)来切换写 入动作的顺序。 例如,在使与扫描电极SC181 扫描电极SC270连接的扫描IC(3)进行了写入动 作后,使与扫描电极SC91 扫描电极SC180连接的扫描IC(2)进行写入动作时,成为如下 这样的动作。 定时产生电路45使SID(3)从Lo(例如,O(V))向Hi(例如,5(V))变化,并对扫描 IC(3)指示写入动作的开始。扫描IC(3)检测SID(3)的电压变化,由此开始写入动作。首 先,关断开关元件QH181,接通开关元件QL181,并经由开关元件QL181对扫描电极SC181施 加扫描脉冲电压Va。在扫描电极SC181中的写入结束后,接通开关元件QH181,关断开关元 件QL181,并且关断开关元件QH182,接通开关元件QL182,经由开关元件QL182对扫描电极 SC182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依次进行此一连串的写入动作,并对扫描电极SC181 扫描 电极SC270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扫描IC(3)结束写入动作。 在扫描IC(3)的写入动作结束后,定时产生电路45使SID(2)从Lo(例如,O(V)) 向Hi(例如,5(V))变化,并对扫描IC(2)指示写入动作的开始。扫描IC(2)检测SID(2)的 电压变化,由此开始与上述同样的写入动作,对扫描电极SC91 扫描电极SC180依次施加 扫描脉冲电压Va。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这样地采用作为动作开始信号的SID来控制扫描IC的写入动 作顺序。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根据在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中检测出的部分 点亮率来决定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由驱动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的扫描IC先进行写入 动作。采用附图来说明这些动作的一例。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检测部分点亮率的区域与扫描IC连接的一例的概略图。图6简略地示出面板10与扫描IC连接的状况,用面板10内所示的虚线围成的各 个区域分别表示检测部分点亮率的区域。另外,显示电极对24与图2相同地在附图的左右 方向上延长排列。 如上所述,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将与一个扫描IC连接的多个扫描电极22所构 成的区域作为一个区域来检测部分点亮率。例如,与一个扫描IC连接的扫描电极22的数量 是90个,如果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所具备的扫描IC是12个(扫描IC(l) 扫描IC(12)), 则如图6所示,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将与扫描IC(1) 扫描IC(12)分别连接的90个扫 描电极22作为一个区域,将面板10的显示区域分割成12块,检测各区域的部分点亮率。然 后,点亮率比较电路48对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所检测出的部分点亮率值进行相互比较, 从值大的一方起依次对各个区域进行排位。之后,定时产生电路45根据该排位来产生定时 信号,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通过该定时信号,由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连接的扫描IC开始 进行写入动作。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l) 扫描IC(12)的写入动作顺序的一 例的概略图。此外,在图7中,检测部分点亮率的区域与图6所示的区域是同样的,用斜线 示出的部分表示未产生维持放电的非点亮单元的分布,没有斜线的空白部分表示产生放电 的点亮单元的分布。 例如,在某子场中,当点亮单元如图7所示地进行分布时,部分点亮率最高的区域 为与扫描IC(12)连接的区域(以下,将与扫描IC(n)连接的区域表述为「区域(n)」),部分 点亮率其次高的区域为与扫描IC(IO)连接的区域(IO),部分点亮率再其次高的区域为与 扫描IC(7)连接的区域(7)。此时,如果是以往的写入动作,则从扫描IC(l)向扫描IC(2)、 扫描IC(3)依次切换写入动作,与部分点亮率最高的区域连接的扫描IC(12)最后开始写入 动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由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的扫描IC先进行写入动作,所以 如图7所示,首先使扫描IC(12)进行写入动作,其次使扫描IC(IO)进行写入动作,再其次 使扫描IC(7)进行写入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部分点亮率是相同的,则从配置上 来看,由与更上部的扫描电极22连接的扫描IC先进行写入动作。因此,扫描IC(7)以后的 写入动作顺序为扫描IC(l)、扫描IC(2)、扫描IC(3)、扫描IC(4)、扫描IC(5)、扫描IC(6)、 扫描IC(8)、扫描IC(9)、扫描IC(11),写入动作遵照区域(12)、区域(10)、区域(7)、区域 (1)、区域(2)、区域(3)、区域(4)、区域(5)、区域(6)、区域(8)、区域(9)、区域(11)的顺序 来进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连接的扫描IC先进行写入动 作,因此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实现稳定的写入放电。这基于如下的理由。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与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在图8中,纵轴表示产生稳定的写入 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横轴表示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此外,进行了如下这 样的实验将1个画面分成16个区域,在扫描脉冲产生电路50中具备16个扫描IC来驱动 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并且,根据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测定了产生稳定的写入 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怎样进行变化。 如图8所示,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也根据扫描IC的 写入动作顺序进行变化。并且,写入动作顺序越晚的扫描IC,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越大。例如,在最先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IC中,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约是80(V),在最后(这里是第16个)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 IC中,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约为150(V),大了约70(V)。 这是因为在初始化期间形成的壁电荷与经过的时间一起渐渐减少。另外,写入脉 冲电压Vd在写入期间内(根据显示图像)施加给各数据电极32,所以对未进行写入动作的 放电单元也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根据这样的电压变化,壁电荷减少,因此认为在写入期间 的最后进行写入的放电单元中壁电荷进一步减少。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部分点亮率与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 冲电压(振幅)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在图9中,纵轴表示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 描脉冲电压(振幅),横轴表示部分点亮率。此外在实验中,与图8的测定同样地将1个画 面分成16个区域,在其中的一个区域内一边改变点亮单元的比例,一边测定了产生稳定的 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怎样变化。 如图9所示,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也根据点亮单元 的比例进行变化。并且,点亮率越高,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 越大。例如,在点亮率10%中,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约是 118(V),但在点亮率100%中,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约为149(V),大了约31(V)。
这是因为,当点亮单元增加、点亮率上升时放电电流增加,扫描脉冲电压(振幅) 的电压降变大。另外,由于面板10的大画面化,所以当扫描电极22的长度变长等导致驱动 负载增大时,电压降进一步变大。 这样,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越晚、即从初始化动作到写入动作的经过时间越 长,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越大,另外,点亮率越高该产生稳定 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越大。因此,在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晚且与该 扫描IC连接的区域的部分点亮率高的情况下,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 (振幅)进一步变大。 但是,即使是部分点亮率同样高的区域,只要与该区域连接的扫描IC的写入动作 顺序早,就能够比与该区域连接的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晚时降低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针对每一区域检测部分点亮率,由与部分点亮率高 的区域连接的扫描IC先进行写入动作。由此,因为能够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 动作,所以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中的写入动作与部分点亮率低的区域中的写入动作相比能 够縮短从初始化动作到写入动作的经过时间。由此,能够防止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 扫描脉冲电压(振幅)增大,从而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在本发明人进行的实验中确认了 如下的情况通过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虽然仍依据显示图像,但能够使产生稳定的写入 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降低约20(V)。 接着,采用附图来说明产生到达图5所示的扫描IC的动作开始信号即SID(这里 为SID(l) SID(12))的电路的一例。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电路60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定 时产生电路45具有产生SID(这里为SID(1) SID(12))的扫描IC切换电路60。此外,这 里虽未图示,但对各扫描IC切换电路60输入作为各电路的动作定时基准的时钟信号CK。
扫描IC切换电路60如图10所示具有与产生的SID的数量相同(这里为12个) 的SID产生电路61,并向各SID产生电路61分别输入根据点亮率比较电路48中的比较结 果产生的切换信号SR、在写入期间中的扫描IC选择期间内产生的选择信号CH、在扫描IC 的写入动作开始时产生的启动信号ST。然后,各SID产生电路61根据所输入的各个信号来 输出SID。此外,各信号虽然在定时产生电路45中生成,但关于选择信号CH,在各SID产生 电路61中将平均延迟规定时间的选择信号CH用于下一级的SID产生电路61。例如,使输 入到最初的SID产生电路61的选择信号CH(l)在该SID产生电路61中进行规定时间迟延 而成为选择信号CH(2),将该选择信号CH(2)输入至下一级的SID产生电路61。因此,在各 SID产生电路61中,切换信号SR以及启动信号ST以相同的定时输入,选择信号CH以完全 不同的定时输入。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SID产生电路61的一结构例的电路图。SID产
生电路61具有触发器电路(以下,简记为「FF」)62、迟延电路63、与门64。 FF62是与一般公知的触发器电路同样的结构及动作,具有时钟输入端子CKIN、
数据输入端子DIN、数据输出端子DOUT。并且,保持向时钟输入端子CKIN输入的信号(这
里为切换信号SR)为上升沿时(从Lo向Hi变化时)的数据输入端子DIN(这里,输入选择
信号CH)的状态(Lo或Hi),并将反转了该状态的信号作为门信号G从数据输出端子DOUT输出。 与门64将从FF62输出的门信号G输入到一个输入端子,将启动信号ST输入到另 一个输入端子,对两个信号进行逻辑与运算后输出。即,仅在门信号G为Hi且启动信号ST 为Hi时输出Hi,除此之外输出Lo。并且,该与门64的输出为SID。 迟延电路63是与一般公知的迟延电路同样的结构及动作,具有时钟输入端子 CKIN、数据输入端子DIN、数据输出端子DOUT。并且,使向数据输入端子DIN输入的信号(这 里为选择信号CH)延迟向时钟输入端子CKIN输入的时钟信号CK的规定周期(这里为l周 期)后,从数据输出端子DOUT输出。该输出为用于下一级的SID产生电路61的选择信号 CH。 采用时序图对这些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 切换电路60的动作的时序图。这里举使扫描IC(3)之后的扫描IC(2)进行写入动作时的 扫描IC切换电路60的动作为例进行说明。此外,这里所示的各个信号根据来自点亮率比 较电路48的比较结果,在定时产生电路45内决定该产生定时后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写入期间内所设置的扫描IC选择期间中,决定下一进 行写入动作的扫描IC。其中,用于决定最初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IC的扫描IC选择期间设 于紧接写入期间之前进行。并且,在写入动作中的扫描IC的写入动作即将结束之前,设置 用于决定下一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IC的扫描IC选择期间。 在扫描IC选择期间内,首先,将选择信号CH(l)输入到用于产生SID(l)的SID产 生电路61。该选择信号CH(l)如图12所示为通常是Hi、仅l周期时钟信号CK为Lo的负 极性脉冲波形。并且,选择信号CH(l)在SID产生电路61中迟延1周期的时钟信号CK,成 为选择信号CH(2),然后输入到用于产生SID(2)的SID产生电路61。以后,各延迟l周期 时钟信号CK的选择信号CH(3) 选择信号CH(12)分别输入到各SID产生电路61。
切换信号SR如图12所示是通常为Lo、仅在时钟信号CK 一个周期为Hi的正极性脉冲波形。并且,在各迟延了 l周期时钟信号CK的选择信号CH(l) 选择信号CH(12)中 用于选择下一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IC的选择信号CH为Lo的定时处,产生正极性脉冲。由 此,在FF62中,将向时钟输入端子CKIN输入的切换信号SR的上升沿时的选择信号CH的状 态反转的信号作为门信号G输出。 例如,在选择扫描IC(2)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选择信号CH(2)为Lo的时刻, 使切换信号SR产生正极性脉冲。此时,因为除了选择信号CH(2)以外的选择信号CH都是 Hi,所以仅门信号G(2)为Hi,其以外的门信号G都是Lo。此外这里,门信号G(3)以该定时 从Hi向Lo变化。 此外,可产生切换信号SR,使其状态与时钟信号CK的下降沿同步地变化。由此,针 对选择信号CH的状态变化可设置半周期时钟信号CK的时间性偏移,从而可靠地进行FF62 的动作。 然后,在开始扫描IC的写入动作的定时处,使启动信号ST产生1周期时钟信号CK 为Hi的正极性脉冲。启动信号ST被共同输入到各SID产生电路61,但仅门信号G为Hi的 与门64能够输出正极性脉冲。由此,可任意地决定下一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IC。这里,因 为门信号G(2)为Hi,所以在SID(2)中产生正极性脉冲,扫描IC(2)开始写入动作。
通过如以上示出的电路结构可产生SID,但这里所示的电路结构仅为一例,本发明 不限于任何这里所示的电路结构。只要是能够产生对扫描IC指示写入动作开始的SID的 结构既可。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电路的其它结构例的电路图,图14
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扫描ic切换动作的其它一例的时序图。 例如,如图13所示可构成为使启动信号ST利用FF65延迟1周期的时钟信号CK, 使启动信号ST和利用FF65延迟了 1周期时钟信号CK的启动信号ST在与门66中进行逻 辑与运算。此时优选构成为向FF65的时钟输入端子CKIN输入对时钟信号CK采用逻辑反 转器INV使极性反转的时钟信号CK。在此结构内,当在启动信号ST中产生了 2周期时钟 信号CK为Hi的正极性脉冲时,从与门66输出l周期时钟信号CK为Hi的正极性脉冲。但 是,即使在启动信号ST中产生1周期时钟信号CK为Hi的正极性脉冲,也不能从与门66仅 输出Lo。 因此如图14所示,当取代切换信号SR,在启动信号ST中产生2周期时钟信号CK 为Hi的正极性脉冲时,可将从与门66输出的正极性脉冲作为切换信号SR的代替信号使 用。即,在此结构中使启动信号ST能够具有作为本来的启动信号ST的功能和作为切换信 号SR的功能,所以能够一边削减切换信号SR —边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动作。
如以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将面板10的显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用部 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来检测各个区域中的部分点亮率,并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 写入动作。由此,能够防止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振幅)增大,能够产 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与一个扫描IC连接的扫描电极22来设定各个 区域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利用其它划分来设定各个区域的结构。例如,如 果是能逐一任意地变更扫描电极22的扫描顺序这样的结构,则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将1个 扫描电极22作为一个区域对每个扫描电极22检测部分点亮率,并根据其检测结果针对每一扫描电极22变更写入动作顺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检测各个区域中的部分点亮率并从部分点亮率高的
区域先进行写入动作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将1对显示电极
对24中的点亮率作为线点亮率对每一各显示电极对24进行检测,并且针对各个区域将最
高的线点亮率检测为峰值点亮率,从峰值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 此外,在说明扫描IC切换电路60的动作时所示的各信号的极性仅是一例,即使是
与说明中所示的极性相反的极性也不要紧。(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子场、或维持期 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为规定数以上的子场中,如实施方式1所述地依次切换扫描IC进行 动作,以使根据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中的检测结果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另 外,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小于规定比例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 小于规定数的子场中,以预先决定的顺序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扫描脉冲电 压Va进行写入。例如,以从扫描电极SC1到扫描电极SCn顺次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的方 式使扫描IC动作。由此,能够实现写入放电进一步稳定化、图像显示品质进一步提高。
这里,说明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小于规定比例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 持脉冲产生数小于规定数的子场中,以预先决定的顺序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 加扫描脉冲电压Va进行写入的理由。
各子场中的发光亮度用下式进行表示。(子场的发光亮度)=(该子场的维持期间内所产生的维持放电的发光亮 度)+ (该子场的写入期间内所产生的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 但是,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高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大 的子场(以下,为「高子场」)中,因为维持放电的发光亮度与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相比非常 大,所以实质上可用下式来表示。(子场的发光亮度)=(该子场的维持期间所产生的维持放电的发光亮度)
另一方面,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小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 数少的子场(以下,为「低子场」)中,因为维持放电的发光亮度小,所以写入放电的发光亮 度相对变大。因此,例如当写入放电的放电强度变化后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发生变化时,受 其影响子场的发光亮度有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写入放电的放电强度有时根据写入顺序而变化。这是因为壁电荷根据从初 始化动作起的经过时间而减少,在写入顺序早的放电单元中写入放电的放电强度比较强, 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也比较高,但在写入顺序晚的放电单元中,与写入顺序早的放电单元 相比写入放电的放电强度弱,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也变低。 因此认为,在低子场中写入顺序越晚的放电单元子场的发光亮度越低。因为该发 光亮度的变化微弱,所以难以察觉,但也有根据点亮单元的分布图案而变得容易被察觉的 情况。 图15是概括地示出以与部分点亮率相应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来显示规定图像时 的低子场(例如,第1SF)的发光状态的图。此外在图15中,用黑(阴影区域)示出的部分 表示非点亮单元,用白(没有阴影的区域)示出的部分表示点亮单元。
此外,该显示图像中,部分点亮率最高的区域是区域(1)(与扫描IC(l)连接的区 域),部分点亮率其次高的区域是区域(3)(与扫描IC(3)连接的区域),以下,部分点亮率 以区域(5)、区域(7)、区域(9)、区域(H)、区域(2)、区域(4)、区域(6)、区域(S)、区域 (10)、区域(12)的顺序变小。 然后,当根据部分点亮率来扫描该图像图案时,按照区域(1)、区域(3)、区域(5)、 区域(7)、区域(9)、区域(H)、区域(2)、区域(4)、区域(6)、区域(S)、区域(10)、区域(12) 的顺序进行写入。因此,在写入顺序早的区域间夹着写入顺序晚的区域。例如,在最初进行 写入的区域(1)与第2次进行写入的区域(3)之间夹着第7次进行写入的区域(2),在第2 次进行写入的区域(3)与第3次进行写入的区域(5)之间夹着第8次进行写入的区域(4)。
如上所述,低子场中的发光亮度根据写入顺序而渐渐降低,但该发光亮度的变化 微弱,难以被察觉。但是如图15所示,当在写入顺序早的区域间夹着写入顺序晚的区域时, 产生发光亮度不连续变化的区域。虽然发光亮度的变化微弱,但如果该变化不连续地发生, 则该亮度变化有可能被容易地察觉到,例如被识别为带状噪音。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的变化容易被察觉、维持放电的发 光亮度小的子场中,以预先决定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 图16是概括示出以从面板10上端的扫描电极22 (扫描电极SC1)向面板10下端 的扫描电极22(扫描电极SCn)顺次进行写入动作来显示与图15所示的显示图像相同的图 像时的低子场(例如,第1SF)中的发光状态的图。 例如图16所示,当可从面板10上端的扫描电极22(扫描电极SC1)向面板10下 端的扫描电极22 (扫描电极SCn)顺次进行写入动作时,点亮单元的发光亮度从面板10上 端向面板IO下端渐渐降低,所以在面板10的图像显示面中未发生不连续的亮度变化,从而 能够平滑地进行亮度变化。因为基于写入放电的亮度变化是微弱的,所以当按照亮度变化 平滑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时,该亮度变化难以被察觉。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的变化容易被察觉、维持放
电的发光亮度小的子场中,以预先决定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由此,基于面板10的图像显
示面中的写入放电的亮度变化变得平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上述规定的比例设定为例如1%。此时,例如在1场由
8个子场(第1SF,第2SF,…,第8SF)构成、将各子场的亮度权重分别设为1, 2, 4, 8, 16,
32,64,128的结构中,l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小于2%的子场即第1SF以及第2SF按照预
先决定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2%以上的子场即第3SF 第8SF
从在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中检测出的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上述规定的数例如设定为6。此时,例如在1场由8个
子场(第1SF,第2SF,…,第8SF)构成、使各子场的亮度权重分别为1,2,4,8,16,32,64,
128并且使亮度权重为4的结构中,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所产生的维持脉冲数为各亮度权
重4倍的数,所以在维持脉冲产生数小于6的子场即第1SF中,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进行写
入动作,在维持脉冲产生数为6以上的子场即第2SF 第8SF中,从在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
47中检测出的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动作。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的电路框图。 等离子显示器装置2具备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 、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 、定时产生电路46 、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 、点 亮率比较电路48以及供给各电路模块所需电源的电源电路(未图示)。此外,对与实施方 式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同样的结构以及进行同样动作的模块标注相同的符号,并 省略说明。 定时产生电路46产生水平同步信号H、垂直同步信号V以及根据来自点亮率比 较电路48的输出控制各电路模块动作的各种定时信号,并向各个电路模块供给。并且,本 实施方式中的定时产生电路46判断当前子场是否是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规定比例 (例如,1%)以上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为规定数(例如,6)以上的子场。 然后,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 为规定数以上的子场中,如实施方式1所述地产生各定时信号,以使根据部分点亮率检测 电路中的检测结果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另外,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 小于规定比例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小于规定数的子场中产生各定时信 号,以使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l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子 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为规定数以上的子场中,如实施方式1所示地从部分点 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动作。另外,在写入放电的发光亮度变化容易被察觉、维持放电的 发光亮度小的子场即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小于规定比例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 脉冲产生数小于规定数的子场中,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由此,能够使基于面 板10的图像显示面中的写入放电亮度变化变得平滑,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低子场内使扫描电极22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进行 扫描的结构一例,说明了从面板10上端的扫描电极22(扫描电极SC1)向面板10下端的 扫描电极22(扫描电极SCn)顺次进行写入动作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 是从面板10下端的扫描电极22 (扫描电极SCn)向面板10上端的扫描电极22 (扫描电极 SC1)顺次进行写入动作的结构和将显示区域分割成2块、从面板10上端以及面板10下端 的各扫描电极22(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向面板10中央的扫描电极22(扫描电极 SCn/2)进行写入动作的结构等。只要本发明中的「按照预先决定顺序进行的写入动作」是 能够使基于面板10的图像显示面中的写入放电而产生的亮度变化平滑的写入动作,则无 论是哪种顺序的写入动作都可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l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子 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为规定数以上的子场」和「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小 于规定比例的子场或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小于规定数的子场」中改变写入动作 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某图像显示模式下,在「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 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子场」和「1场所占的亮度权重比例小于规定比例的子场」中改变写入 动作,在其它图像显示模式下,在「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为规定数以上的子场」和 「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产生数小于规定数的子场」中改变写入动作。或者可构成为取代 图像显示模式,根据亮度倍率的大小来进行这些切换。此时例如,在构成为根据显示图像的 平均亮度水平来改变亮度倍率大小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中,也可以根据显示图像的平均亮 度水平相应地进行这些切换。
(实施方式3)
19
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分割为第l扫描电极群和第 2扫描电极群、由对属于第1扫描电极群的扫描电极22分别施加扫描脉冲的第1写入期间 和对属于第2扫描电极群的扫描电极22分别施加扫描脉冲的第2写入期间构成写入期间, 并且在第1写入期间与第2写入期间之间进行第2次初始化动作的基于2相驱动的面板驱 动方法,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图18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图。另外,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利用2相驱动来显示规定图像时的与部分点亮率对应的 扫描顺序的一例(扫描IC的写入动作顺序的一例)的概略图。此外,在图19中,用斜线示 出的区域表示非点亮单元分布的区域,没有斜线的空白区域表示点亮单元分布的区域。另 外,在图19中为了明显地示出各个区域而用虚线来表示区域间的边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将属于与扫描IC(l)连接的区域(1)(以下,将与 扫描IC(n)连接的区域表示为「区域(n)」) 区域(6)的扫描电极22作为第1扫描电极 群,将属于区域(7) 区域(12)的扫描电极22作为第2扫描电极群。并且,在进行了初始 化期间内的第一次初始化动作后进行向第1扫描电极群的写入动作(第1写入期间)、在向 第l扫描电极群的写入动作结束之后进行第二次初始化动作。并且,在第二次初始化动作 结束后进行向第2扫描电极群的写入动作(第2写入期间)。 此外,图18示出扫描电极SC1、扫描电极SCn/2 (例如,扫描电极SC540)、 SCn/2+l (例如,扫描电极SC541)和扫描电极SCn(例如,扫描电极SC1080)。然后示出在第 1写入期间的最初对扫描电极SC1进行写入动作,在第1写入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SCn/2 进行写入动作,在第2写入期间的最初对扫描电极SCn/2+l进行写入动作,在第2写入期间 的最后对扫描电极SCn进行写入动作的例子。与其相应地示出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 SUn以及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的驱动电压波形。 首先,采用图18对2相驱动动作时的驱动电压波形的一例进行说明。 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前半部分的动作与图3所示的驱动电压波形的第1SF的初始
化期间前半部分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初始化期间后半部分,对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正的电压Vel,对数 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施加0 (V)。 这里,对仅进行第一次初始化动作的放电单元和还进行第二次初始化动作的放电 单元施加互不相同的波形形状的初始化波形。具体地说,施加最低电压互不相同的下行斜 坡电压。 对第1扫描电极群施加与图3所示的第1SF的初始化期间后半部分相同的下行斜 坡电压L2。由此,在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2和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2之 间以及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2和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之间引起初始化放 电,削弱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2上部的负的壁电压以及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 SUn/2上部的正的壁电压,将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上部的正的壁电压调整为适合写入 动作的值。 对第2扫描电极群施加从电压Vi3向负的电压(Va+Vset5)缓缓下降的下行斜坡 电压L5。此时,将电压Vset5设定为高于电压Vset2(例如,6(V))的电压(例如,70(V))。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初始化期间内,与下行斜坡电压L2下降到电压(Va+Vset2)的情况相对,下行斜坡电压L5仅下降到比电压(Va+Vset2)高的电压(Va+Vset5)。由此,施 加下行斜坡电压L5的放电单元与通过下行斜坡电压L2产生初始化放电的放电单元相比, 基于初始化放电而移动的电荷量少。因此,在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5的放电单元中残存有比 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2的放电单元多的壁电荷。 在下一写入期间内,分成对第1扫描电极群进行写入动作的第1写入期间和对第 2扫描电极群进行写入动作的第2写入期间来进行写入动作。其中,写入动作本身与在图3 的写入期间内示出的写入动作相同。即,对扫描电极22施加扫描脉冲电压Va,对数据电极 32的与应该发光的放电单元对应的数据电极Dk(k = 1 m)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使 各放电单元有选择地产生写入放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写入期间内的对第1扫描电极群(图18中为扫描 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2)的写入动作结束后、且在下一第2写入期间的写入动作开始 前,将与下行斜坡电压L5相比最低电压低的下行斜坡电压、具体地说是从电压Vc向负的 电压(Va+Vset3)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6施加给第2扫描电极群(图18中为扫描电极 SCn/2+l 扫描电极SCn)。 如上所述,下行斜坡电压L5仅下降到负的电压(Va+Vset5),因此,在施加了下行 斜坡电压L5的放电单元中,残存有比施加了下行斜坡电压L2的放电单元多的壁电荷。因 此,将电压Vset3 (例如,8 (V))设定为比电压Vset5 (例如,70 (V))充分小的电压,使下行斜 坡电压L6下降到比下行斜坡电压L5充分低的电位,因此能够使施加了下行斜坡电压L5的 放电单元产生第二次初始化放电。 此外,图18记载了在与对第2扫描电极群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6相同的定时处,还 对第1扫描电极群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6的波形图。第1扫描电极群因为已经结束了写入 动作,所以不需要实施下行斜坡电压L6。但是,构成可有选择地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6的扫 描电极驱动电路是困难的,此时如图18所示,即使对第1扫描电极群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6 也不要紧。这是因为即使对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2产生初始化放电的放电单元施加下行斜 坡电压L6,也不会再次产生初始化放电,该下行斜坡电压L6仅下降到比下行斜坡电压L2的 最低电压(Va+Vset2)高的电压(Va+Vset3)。 并且,在进行了下行斜坡电压L6的第二次初始化动作后,对未进行写入动作的第 2扫描电极群以与上述相同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以上的写入动作全部结束后,第1SF中的 写入期间结束。 此外,在对扫描电极22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6的期间,没有对数据电极Dl 数据 电极Dm施加写入脉冲。 下一维持期间内的动作与图3所示的驱动电压波形的维持期间内的动作相同,所 以省略说明。 在第2SF的初始化期间内,对第1电极群施加与图3的第2SF的初始化期间所示的 初始化波形同样地从作为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例如,0(V))向负的电压(Va+Vset4) 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4。对第2扫描电极群施加从作为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例如, O(V))向负的电压(Va+Vset5)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7。 第2SF的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中的动作是与第1SF的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同 样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在第3SF以后的子场中,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以及数据电极D1 数据电极Dm施加除了维持期间内的维持 脉冲数不同以外与第2SF相同的驱动电压波形。 以上是在进行2相驱动时对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在本 实施方式中,当经由该2相驱动来驱动面板时,如下地进行写入动作。 在图19所示的显示图像中,部分点亮率最高的区域是与扫描IC(12)连接的区域 (12),以下,部分点亮率按照区域(H)、区域(10)、区域(9)、区域(S)、区域(7)、区域(6)、 区域(5)、区域(4)、区域(3)、区域(2)、区域(1)的顺序变小。并且,将属于区域(1) 区 域(6)的扫描电极22作为第1扫描电极群,将属于区域(7) 区域(12)的扫描电极22作 为第2扫描电极群。 在这样的例子中,在初始化期间内进行的第一次初始化动作之后,将区域(1) 区域(6)这六个区域如图19的扫描顺序l 6所示,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开始按照区域 (6)、区域(5)、区域(4)、区域(3)、区域(2)、区域(1)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并且,在第二 次初始化动作之后,将剩余的区域(7) 区域(12)这六个区域如图19的扫描顺序l' 6' 所示,从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起按照区域(12)、区域(1D、区域(10)、区域(9)、区域(8)、区 域(7)的顺序进行写入动作。 这样,即使在利用2相驱动来驱动面板10时,也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同样从部分 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写入动作,由此能够防止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扫描脉冲电压 (振幅)增大的情况,能够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另外,2相驱动动作在写入期间的途中进 行第二次初始化动作,所以能够縮短初始化动作到写入动作的时间,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进 行写入动作。 此外,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即使在扫描电极22与扫描电极22邻接、维持电极23 与维持电极23邻接的电极构造即设置于前面板21的电极的排列为「…扫描电极、扫描电 极、维持电极、维持电极、扫描电极、扫描电极,…」的电极构造的面板中也是有效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扫描电极SC1 扫描电极SCn施加消除斜 坡电压L3的结构,但也可以成为对维持电极SU1 维持电极SUn施加消除斜坡电压L3的 结构。或者可以成为不是利用消除斜坡电压L3、而是利用所谓的窄幅度消除脉冲来产生消 除放电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具体数值是根据50英寸、显示电极对24的数量 为1080对的面板10的特性而设定的,其仅仅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数值,各数值优选遵照面板10的特性及等离子显示器装置1的规格等来进行最佳设定。另 外,这些各个数值容许能获得上述效果的范围内的偏差。另外,子场数及各子场的亮度权重 等也不限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示的值,另外,还可以是根据图像信号等来切换子场构造的 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即使在大画面、高清晰度的面板中也能够防止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需的 扫描脉冲电压(振幅)增大的情况,从而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实现高图像显示品质,因此 作为等离子显示器装置以及面板的驱动方法是有用的。
2权利要求
一种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其以子场法进行驱动,并具备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该子场法为在1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针对每一子场设定亮度权重,并且在上述维持期间内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应数量的维持脉冲来进行灰度显示;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其在上述写入期间内对上述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进行写入动作;以及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其将上述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显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在上述区域的每一个中,将与放电单元数相对的应该点亮的放电单元数的比例作为部分点亮率按每一区域且按每一子场进行检测,上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从在上述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中检测出的上述点亮率高的上述区域先进行上述写入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对每一上述显示电极对检测点亮率,并且在每一上述区域中 检测上述区域中的上述点亮率的最大值作为最大点亮率,上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从上述最大点亮率高的上述区域先进行上述写入动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具有多个能针对多个上述扫描电极进行上述写入动作的扫描IC,上述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将与一个上述扫描IC连接的多个上述扫描电极所构成的区 域作为一个上述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在上述亮度权重占1场的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上的子场或上述 维持期间内的上述维持脉冲的产生数为规定数以上的子场中,从上述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 所检测出的上述部分点亮率高的上述区域先进行上述写入动作,在上述亮度权重占1场的 比例为小于上述规定比例的子场或上述维持期间内的上述维持脉冲的产生数为小于上述 规定数的子场中,按照预先决定的顺序进行上述写入动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比例是1%。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数是6。
7. —种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驱动方法,将具备多个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所构成 的显示电极对的放电单元的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利用子场法进行驱动,该子场法为在1场内 设置多个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针对每一子场设定亮度权重,并且 在上述写入期间内对上述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进行写入动作,在上述维持期间内产 生与亮度权重相应数量的维持脉冲进行灰度显示,该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的显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在上述区域的每一个中,将与放 电单元数相对的应该点亮的放电单元数的比例作为部分点亮率按每一区域且按每一子场 进行检测,从检测出的上述点亮率高的上述区域先进行上述写入动作'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显示器装置具备等离子显示器面板(10);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其在写入期间内对扫描电极依次施加扫描脉冲进行写入动作;以及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其将上述等离子显示器面板(10)的显示区域分成多个区域,在上述区域的每一个中,将与放电单元的总数相对的应该点亮的放电单元数的比例作为部分点亮率按每一所述区域且按每一子场进行检测,上述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从在上述部分点亮率检测电路(47)中检测出的上述部分点亮率高的区域先进行上述写入动作,由此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1743581SQ20088002494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
发明者中田秀树, 庄司秀彦, 折口贵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