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9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设计出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作为供使用者方便地欣赏借助于数字 静态相机等记录在诸如存储卡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数据的装置。
上述设计出的图像显示设备具有以下构造,其包括位于长方板形壳体 的前表面上的、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表面,以及允许将从存储卡读取的图
像显示在显示表面上的图像显示部分(例如参见JP 2000-148440)。
当使用者通过使用这类图像显示设备来欣赏图像时,使用者将起支撑 件作用的支脚的基端部通过螺纹件安装至壳体的后表面,并将壳体的一个 侧边和支脚的末端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以允许显示表面立起在放置表面 上。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图像显示设备中,支脚安装至后表面。因此,当 将图像显示设备收纳时,如果仍然安装有支脚,则支脚会从后表面突出, 这在收纳特性方面是不利的。尽管可以在拆除支脚的情况下来收纳图像显 示设备,但需要通过诸如螺丝刀之类的工具来拆卸螺纹件,这是不方便 的。
着眼于以上情况完成了本发明,其旨在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图像显示 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扁平的 长方形板状的壳体;形成在前表面上的显示表面,所述前表面是所述壳体 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设置于后表面的支撑件,所述后表面是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个表面;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图像显示部分,所 述图像显示部分用于使得图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表面上,其中,所述支撑 件由直线延伸的单个杆构成,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 机构将所述杆与所述后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将所述杆支撑为在所述杆倒 伏在所述后表面上的倒伏位置与所述杆从所述后表面立起的立起位置之间 枢转,并将所述杆锁止并保持在所述倒伏位置和所述立起位置,其中通过 将所述杆定位置在所述立起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壳体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和作为所述杆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的末端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来形成第 一姿态,所述第一姿态被界定为使得所述壳体以相对于所述放置表面的第 一角度立起,并且通过将所述杆定位在所述立起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壳体 的两个短边中的一个和所述杆的所述末端部放置在所述放置表面上来形成 第二姿态,所述第二姿态被界定为为使得所述壳体以相对于所述放置表面 的第二角度立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使用诸如螺丝刀之类的工具的情况 下将杆方便地移动至倒伏位置及立起位置,由此可提高图像显示设备的易 用性。
可通过将被界定在立起位置的杆的末端部以及壳体的侧边放置在放置 表面上来形成壳体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因此,可以提高欣赏图像的自 由度,这在提高图像显示设备的实用性方面是有利的。
因为支撑件由杆形成,故支撑件的外观极佳,由此可以改善图像显示 设备的外观特性。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从前方观察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2是从后方观察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3是从后方观察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4是图像显示设备的正视图5A是从图4中的箭头A观察的视图;图5B是从图4中的箭头B观察的视图 图6C是从图4中的箭头C观察的视图 图6D是从图4中的箭头D观察的视图 图7是图像显示设备的后视图; 图8是示出图像显示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壳体的第一姿态的示意图; 图IOA和图IOB是示出壳体的第二姿态的示意图; 图ll是支撑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支撑件的剖视图13是示出将杆从壳体的后表面拆除的状态的示意图14是球形空间形成构件的立体图15是球形空间形成构件的立体图16是球形空间形成构件的平面图17是从图16中的箭头A观察的视图18是沿图16中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 图19是沿图16中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杆的倒伏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杆的移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杆的立起状态的示意图23是示出与绳带一起使用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状态的示意图;而 图24是绳带插入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显示设备10包括壳体40、显示表面42、支 撑件S、以及图像显示部分44等。
将首先描述图像显示设备10的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图像显示设 备10包括内置存储器12、记录介质用的连接器14、外部接口连接器16、 接口 (I/F) 18、 20和22、显示驱动器24、显示器26、操作部分28、姿态传感器30、以及控制部分34等。
内置存储器12由诸如闪存EEPROM之类的可擦写记录介质制成,由 此可由控制部分34通过接口 18来向内置存储器12写入图像数据或从内置 存储器12读取图像数据。
记录介质用的连接器14已经安装有诸如存储卡之类的便携式记录介 质32。
记录介质32安装至记录介质用的连接器14,由此可由控制部分34通 过接口 20来向记录介质32写入图像数据或从记录介质32读取图像数据。
当外部接口连接器16连接至诸如个人电脑或数字静态相机之类的外 部电子装置时,其接收或发送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 安装有多个外部接口连接器16。
连接至外部接口连接器16的外部电子装置根据预定接口标准经由接 口 22来向控制部分34发送图像数据或从向控制部分34接收图像数据。之 前已经公知的诸如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等的各种连接器可被用作执 行预定接口标准的外部接口连接器16。
显示驱动器24根据控制部分34的控制来驱动显示器26,由此允许显 示器26显示图像。
显示器26形成显示表面42。其根据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之前已经 公知的诸如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EL显示器等的各种显示器可被用作显示 器26。
操作部分28包括用于执行各种操作的多个开关。多个开关例如包括 图3所示的电源开关28A、用于调节显示器26的显示表面的亮度的亮度调 节开关28B、以及用于改变图像显示模式的切换开关28C。
当操作部分28被操作时,它向控制部分34提供操作信号。控制部分 34根据操作信号来执行控制操作。
姿态传感器30对重力方向进行检测。
控制部分34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该微型计算机具有经由总线连接至 CPU的接口电路、RAM、以及ROM等。当CPU执行在ROM中存储的控 制程序时,控制部分34控制内置存储器12、记录介质32、外部电子装
8置、以及显示器26等。
控制部分34还根据姿态传感器30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待在显示器26上 显示的图像的竖直方向。
控制部分34根据从内置存储器12或安装至记录介质用的连接器14的 记录介质32读取的图像数据来控制显示驱动器24,以在显示器26上显示 图像,或根据经由外部接口连接器16从外部电子装置供应的图像数据来 控制显示驱动器24,以在显示器26上显示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驱动器24和控制部分34形成图像显示部分44。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设备的主要部分。
图l是从前方观察的图像显示设备IO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从后方 观察的图像显示设备10的立体图;图4是图像显示设备10的正视图;图 5A是从图4中的箭头A观察的视图;图5B是从图4中的箭头B观察的视 图;图6C是从图4中的箭头C观察的视图;图6D是从图4中的箭头D 观察的视图;而图7是图像显示设备10的后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40呈扁平的长方形板状。
显示表面42形成在前表面4002上,前表面4002是壳体40的在厚度 方向上的一个表面。
支撑件S设置在后表面4004上,后表面4004是壳体40的在厚度方向 上的另一个表面。
如图2和图7所示,后表面4004形成有方形板状容纳部分46,容纳 部分46所具有的轮廓小于后表面4004的轮廓。容纳部分46从后表面 4004突出。图像显示部分44容纳在容纳部分46中。
容纳部分46具有从后表面4004立起并且分别与壳体40的两条长边及 两条短边平行延伸的四个侧表面4602,以及将侧表面4602的末端连接的 后表面4604。壳体40的后表面4004与容纳部分46的后表面4604彼此平 行。
如图3和图6所示,多个记录介质用的连接器14、多个外部接口连接 器16、用于电源线的连接器17设置于容纳部分46的与壳体40的短边平 行的侧表面4602。
9如图3所示,支撑件S由单个杆48制成。
安装有将壳体40的后表面4004与杆48相连接的连接机构50。
连接机构50将杆48与后表面4004的一部分相连接。连接机构50将 杆48支撑为可在杆48倒伏在后表面4004上的倒伏位置(图2)与杆48 从后表面4004立起的立起位置(图3)之间枢转。连接机构50还将杆48 锁止并保持在倒伏位置和立起位置。
如图6C和图7所示,杆48在容纳部分46的后表面4604前方的位置 处、沿着容纳部分46的与壳体40的长边平行的侧表面4602并在所述侧表 面4602附近延伸,由此从壳体40的后表面4004后方观察时,杆48位于 后表面4004的轮廓内。
如图9A和图9B所示,当杆48位于立起位置、并且壳体40的两个长 边中的一个以及杆48的末端部位于放置表面2上时,形成第一姿态,在 该第一姿态的情况下,壳体40以相对于放置表面2成第一角度的状态立 起。
如图IOA和图IOB所示,当杆48位于在立起位置、并且壳体40的两 个短边中的一个以及杆48的末端部位于放置表面2上时,形成第二姿 态,在该第二姿态的情况下,壳体40以相对于放置表面2呈第二角度的 状态立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同。
图ll是支撑件S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支撑件S的剖视图;图13是 示出将杆48从壳体40的后表面4004拆除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4和图15 是球形空间形成构件82的立体图;图16是球形空间形成构件82的平面 图;图17是从图16中的箭头A观察的视图;图18是沿图16中的线B-B 所取的剖视图;而图19是沿图16中的线C-C所取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杆48在其基端部(在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具有 球形的球体构件52。
可沿杆48的轴心的延长线伸出和縮回并且被常态地沿伸出方向偏压 的凸轮销54安装至球体构件52的与杆48分离的部分。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杆48包括两个半圆筒形的内分圆筒56、圆
10筒形的外圆筒58、以及形成杆48的末端部的盖体60。
球体构件52安装至圆筒形的轴62的端部。凸轮销54插入球体构件 52的中心控及圆筒形的轴62以可沿轴向移动。
圆筒形的轴62被保持并固定在两个内分圆筒56的末端部处。 在纵长方向的中部安装有E环64的轴66被插入内分圆筒56以可沿 轴向移动,并且绕轴66巻绕的盘簧68被锁紧至E环64以及内分圆筒56 的壁部5602,由此将轴66向球体构件52偏压,并且轴66的末端部抵靠 凸轮销54的基端部。通过上述结构,使凸轮销54通常朝向突出方向被偏 压。
安装有球体构件52、圆筒形轴62、轴66以及盘簧68的两个内分圆 筒56被插入外圆筒58。
外圆筒58由金属制成。盖体60安装至外圆筒58的端部。盖体60由 具有较大摩擦系数的材料(例如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
因此,球体构件52布置在杆48的基端部,并且盖体60布置在末端部。
如图12所示,突起壁部72形成在壳体40的后表面4004处,突起壁 部72从后表面4004向后突出并在其中具有球形空间70,球体构件52与 球形空间70配合由此不会从其滑脱。
突起壁部72具有从后表面4004立起的侧壁7202以及与侧壁7202的 末端接合的后壁7204。
形成球形空间70的壁表面形成有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以及 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与在倒伏位置的情况下,凸轮销54与配合 凹部74配合,在立起位置的情况下,凸轮销54与配合凹部76配合。
如图16所示,形成球形空间70的壁表面形成有凸轮槽78。凸轮槽 78形成为具有比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和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 76更浅的深度,并将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和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 凹部76接合以将凸轮销54导引至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和用于立起 位置的配合凹部76。
凸轮槽78延伸成L形。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和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位于凸轮槽78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具体而言,凸轮槽78形成为具有第一槽部7802和第二槽部7804的L 形,第二槽部7804连接至第一槽部7802的在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并且第 二槽部7804从所述一端沿着相对于第一槽部7802的延伸方向成锐角地与 第一槽部7802相交的方向延伸,使得延伸长度短于第一槽部7802的延伸 长度。
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形成在第一槽部7802的延伸方向上的另 一端,而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形成在第二槽部7804的位于与第一 槽部7802的所述一端远离的那一侧处的一端。
如图12所示,球形空间70通过从后壁7204向侧壁7202延伸的切口 部分80以开放形式形成在突起壁部72的外侧。如图22所示,在立起位置 的情况下,切口部分80的边缘被锁止至杆48 (圆筒形轴62),由此防止 壳体40倒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突起壁部72包括与壳体 40的后表面4004 —体形成的壁4010、以及从壳体40的前方安装至壳体 40的后表面4004的球形空间形成构件82。
如图14至图19所示,球形空间形成构件82具有安装至后表面4004 的安装板部分8202以及安装至安装板部分8202的突起部分8204。
突起部分8204形成有凹部8206,凹部8206大致形成球形空间70的 第一半部。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 以及凸轮槽78设置于凹部8206的壁表面。
如图22所示,壁部分4010形成有凹部4011,凹部4011大致形成球 形空间70的第二半部。切口部分80形成在形成凹部4011的壁部分4010 处。
如下所述将杆48组装至后表面4004。具体而言,将球体构件52从后 表面4004的前方插入位于壁部分4010处的凹部4011,并且将球形空间形 成构件82的安装板部分8202通过螺纹件安装至后表面4004,以将球体构 件52容纳在凹部8206中。因此,球体构件52被球形空间70的球形表面 支撑以可沿球形空间70的球形表面移动。
12在将球体构件52安装至后表面4004之后,将安装有轴66和盘簧68 的两个内分圆筒56安装至圆筒形轴62。然后,将安装有盖体60的外圆筒 58安装至盘簧68的外侧。由此,将杆48安装至后表面4004。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50适于包括球体构件52、凸轮销54、突 起壁部72、球形空间70、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用于立起位置的 配合凹部76、以及凸轮槽78。
以下将描述使用支撑件S的方法。
如图20所示,假定杆48先前位于倒伏位置。
当杆48在该状态下沿远离后表面4004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杆48的枢 转运动来解除凸轮销54与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的配合。
如图21所示,当杆48沿立起方向移动时,随着杆48的枢转运动,凸 轮销54在被凸轮槽78导引的情况下沿远离用于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的 方向移动。
在此情况下,当凸轮销54到达L形凸轮槽78的弯折部分时,杆48 的枢转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由此凸轮销54在凸轮槽78中沿用于立起位置 的配合凹部76的方向移动。
凸轮销54与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配合,以允许杆48位于立起 位置,并且通过凸轮销54与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的配合,杆48被 锁止并被保持在立起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槽78通过第一槽部7802和与第一槽部7802成 锐角相交的第二槽部7804形成为L形,并且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 形成在第二槽部7804的一端处。因此,如图16所示,当壳体40的长边方 向被定义为X方向而短边方向被定义为Y方向时,在杆48的立起位置, 杆48从第一槽部7802与第二槽部7804的相交部分沿Y方向悬伸了距离 Yl,并且沿X方向悬伸了距离X1。因此,即使沿着使凸轮销54与用于立 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脱离的方向的力施加至凸轮销54,上述构造也有利 于保持杆48的立起位置。
由此,通过杆48的末端部与壳体40的长边或短边一起放置在放置表 面2上界定立起位置,可有利地保持壳体40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如上所述,当杆48位于立起位置、并如图3、 9A和9B所示,壳体 40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以及杆48的末端部(盖体60)被放置到放置表面 2上时,形成第一姿态,在第一姿态的情况下,壳体40以相对于放置表面 2成第一角度的状态立起。
如图10A和10B所示,当杆48位于立起位置、并且壳体40的两个短 边中的一个以及杆48的末端部(盖体60)被放置在放置表面2上时,形 成第二姿态,在第二姿态的情况下,壳体40以相对于放置表面2成第二 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同)的方式立起。
如图22所示,在立起位置,切口部分80的边缘锁止至杆48,由此防 止壳体40倒落。因此,在壳体40的第一和第二姿态时施加至凸轮销54和 用于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的载荷被减小,这在提高凸轮销54和用于立 起位置的配合凹部76的耐用性方向是有利的。
当杆48从立起位置倒伏至倒伏位置以用于收纳时,杆48可在凸轮销 54沿凸轮槽78移动的情况下枢转倒伏。通过该操作,凸轮销54与用于倒 伏位置的配合凹部74配合,由此杆48被锁止并保持在倒伏位置。
以下说明图像显示设备10通过绳带4悬挂在墙壁上的情况。
如图23和图24所示,绳带插入孔47形成在容纳部分46的四个角部 处。绳带4插入两个绳带插入孔47,并且绳带4的中央部分例如钩在安装 至墙壁的钩上。
在此情况下,杆48位于倒伏位置,并且在容纳部分46的后表面4604 前方的位置处沿着容纳部分46的与壳体40的长边平行的侧表面4602并在 该侧表面4602附近延伸。因此,杆48不会抵靠墙壁,由此能够以期望的 角度将图像显示设备IO悬挂在墙壁上。
当图像显示设备IO悬挂在墙壁上时,当从壳体40的后表面4004的后 方观察时,杆48位于后表面4004的轮廓内。因此,不会使杆48的一部分 暴露至图像显示设备10的外部,由此不会影响外观。因此,该结构在改 善悬挂于墙壁上的图像显示设备10的外观特性方面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使用诸如螺丝刀之类的工具的情况 下将杆48方便地移动至倒伏位置和立起位置,由此可提高图像显示设备IO的易用性。
可通过将被界定在立起位置的杆48的末端部以及壳体40的侧边放置 在放置表面上来形成壳体40的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因此,可以提高欣 赏图像的自由度,这在提高图像显示设备IO的实用性方面是有利的。
因为支撑件S由杆48形成,故支撑件S的外观极佳,并且可改善图 像显示设备10的外观特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技术方案 的范围内的前提下,取决于设计要求及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改变、组 合、子组合及替换。
本发明包括与2008年1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JP2008-011094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扁平的长方形板状的壳体;形成在前表面上的显示表面,所述前表面是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设置于后表面的支撑件,所述后表面是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个表面;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图像显示部分,所述图像显示部分用于使得图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表面上,其中,所述支撑件由直线延伸的单个杆构成,所述图像显示设备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将所述杆与所述后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将所述杆支撑为在所述杆倒伏在所述后表面上的倒伏位置与所述杆从所述后表面立起的立起位置之间枢转,并将所述杆锁止并保持在所述倒伏位置和所述立起位置,通过将所述杆定位在所述立起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壳体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和作为所述杆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的末端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来形成第一姿态,所述第一姿态被界定为使得所述壳体以相对于所述放置表面的第一角度立起,并且通过将所述杆定位在所述立起位置并且通过将所述壳体的两个短边中的一个和所述杆的所述末端部放置在所述放置表面上来形成第二姿态,所述第二姿态被界定为为使得所述壳体以相对于所述放置表面的第二角度立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凸轮槽,所述凸轮槽与所述杆的基端部配合以将所述杆导弓I至所述倒伏位置和所述立起位置,所述凸轮槽包括第一槽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槽部相交的第二槽部, 用于所述倒伏位置的配合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用于所述倒伏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与所述杆的所述基端部配合以将所述杆定位在所述倒伏位置,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槽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槽 部的一端处,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与所述杆的所述基端部配合以将所述杆定位在所述立起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从所述延伸 方向上的所述一端沿着以锐角与所述第一槽部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 长度短于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长度,从而使所述凸轮槽形成L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用于容纳所述图像显示部分的容纳部分在所述后表面上以小于 所述后表面的轮廓突起;所述容纳部分从所述后表面立起,并具有平行于所述壳体的两条长边 以及两条短边中一者延伸的侧表面;并且所述杆接近所述容纳部分的所述侧表面并平行于所述侧表面延伸,并 从所述后表面后方观察在下落位置处位于所述后表面的轮廓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用于容纳所述图像显示部分的容纳部分在所述后表面上以小于所述后 表面的轮廓突起;所述容纳部分从所述后表面立起,并具有与所述壳体的两个长边和两 个短边中的一个平行地延伸的侧表面;并且在所述倒伏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杆在所述容纳部分的所述后表面前方 的部分处、在所述容纳部分的所述侧表面附近并与所述侧表面平行地延 伸,并且从所述后表面后方观察时位于所述后表面的轮廓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球形的球体构件设置在作为所述杆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的基端 部处;凸轮销被安装至所述球体构件的远离所述杆的一部分处,所述凸轮销 能够在所述杆的轴心的延长线上伸縮,并被常态地沿伸出方向偏压;突起壁部被安装至所述后表面,所述突起壁部从所述后表面向后突起 并具有球形空间,所述球体构件被配合在所述球形空间中以不会从所述球形空间滑脱;在形成所述球形空间的所述壁表面上形成用于所述倒伏位置的配合凹 部和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配合凹部,在所述倒伏位置,所述凸轮销与用于 所述倒伏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配合,在所述立起位置,所述凸轮销与用于 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配合;形成所述球形空间的所述壁表面形成有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具有比用 于所述倒伏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和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更浅 的深度,并将用于所述倒伏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与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 述配合凹部相连接,由此将所述凸轮销导引至用于所述倒伏位置的所述配 合凹部和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并且所述连接机构由所述球体构件、所述凸轮销、所述突起壁部、所述球 形空间、用于所述倒伏位置的所述配合凹部、用于所述立起位置的所述配 合凹部、以及所述凸轮槽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突起壁部具有从所述后表面部分的一部分立起的侧壁以及将所述 侧壁的后边缘连接的后壁;所述球形空间通过从所述后壁向所述侧壁延伸的切口部分以开放形式 形成在所述突起壁部的外侧;并且在所述立起位置,所述切口部分的边缘被锁止至所述杆以防止所述壳 体倒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壳体、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部分。所述支撑件由单个杆形成。所述图像显示设备还包括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将杆与后表面的一部分相连接,将杆支撑为在杆倒伏至后表面上的倒伏位置与杆从后表面立起的立起位置之间枢转,并将杆锁止并保持在倒伏位置和立起位置。所述杆定位在立起位置并且将壳体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和所述杆的末端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由此形成壳体以相对于放置表面的第一角度立起的第一姿态。将杆定位在立起位置并且将壳体的两个短边中的一个和杆的末端部放置在放置表面上,由此形成壳体以相对于放置表面的第二角度立起的第二姿态。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494012SQ20091000602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2日
发明者文谷隆, 沼田浩一, 远藤匠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