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屏耦合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84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荧光屏耦合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屏耦合控制装置,属于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中,普遍采用单片机或PLC (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程序控 制,但是,采用单片机或PLC进行程序控制,需要具有硬件知识和编程语言知识的专业技术 人员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荧光屏耦合控制器,无需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只需 定时改变荧光屏特定区域的明暗变化,就能实现对设备的程序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荧光屏耦合控制器由荧光屏、控制点、光敏电阻、驱动电路和遮 光罩组成,驱动电路由三极管、二极管、限流电阻、偏置电阻、继电器组成。程序控制的实现 方式是在荧光屏上的固定区域设置控制点,控制点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个控制点 紧贴一个光敏电阻,当控制点所在区域的荧光屏暗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三极管截止, 继电器不动作;当控制点所在区域的荧光屏变亮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三极管导通,继 电器动作,实现对负载的控制。为使光敏电阻不受环境光的干扰,控制点及光敏电阻的外围 采用遮光罩屏蔽环境光。光敏电阻可以用其他功能相同的光敏器件代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荧光屏耦合控制器,通过改变屏幕特定的区域 的明暗变化即可实现程序控制的编程,降低了专业技术要求,提高了适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编程事例图;图中1是荧光屏,2是控制点,Rg是光敏电阻,3是驱动电路,4是遮光罩,T是三 极管,D是二极管,Rl是限流电阻,R2是偏置电阻,J是继电器,Fz是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控制点2所在区域的荧光屏1暗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较 大,三极管τ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继电器J使得负载内断电;当控制点2所在区域的荧 光屏1变亮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变小,三极管T导通,继电器J动作,继电器J使得负载 Fz得电。因此,通过控制荧光屏1中某个控制点2的明暗变化,例如从白色变为黑色,就能 产生相应的开关量,实现控制某一路受控设备的目的。由此可以在荧光屏中设计多个控制
3点和相应数量的光敏电阻,通过光敏电阻感应荧光屏中相应控制点的颜色变化,产生相应 的开关量,从而实现对多路设备的控制。图2中的遮光罩4用于屏蔽环境光。图3表示某一程序设计的编程事例,荧光屏中设计有四个控制点,每屏的显示时 间间隔为20秒,荧光屏背景为黑色。当控制点所在区域的荧光屏为白色时,通过荧光屏耦 合控制器输出的电信号为“ 1 ”,当控制点所在区域的荧光屏为黑色时,通过荧光屏耦合控制 器输出的电信号为“0”,由此,第一屏开关量输出信号为“1111”,第二屏开关量输出信号为 “1001”,第三屏开关量输出信号为“1011”。通过改变荧光屏上控制点的明暗,就能得到相应 开关量输出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上述的光敏电阻Rg可以用其他功能相同的光敏器件代替,例如光敏二极管或者
光敏三极管。
权利要求1.一种荧光屏耦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荧光屏(1)、控制点O)、光敏电阻(Rg)、驱动 电路(3)和遮光罩⑷组成,驱动电路(3)由三极管(T)、二极管(D)、限流电阻(Rl)、偏置 电阻(R2)、继电器(J)组成,其中,在荧光屏上的固定区域设置控制点,每个控制点紧贴一 个光敏电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屏耦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点(2)及光敏电阻(Rg) 的外围采用遮光罩(4)屏蔽环境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屏耦合控制装置,属于控制技术领域。所述的荧光屏耦合控制器由荧光屏、控制点、光敏电阻、遮光罩和驱动电路组成。程序控制的实现方式是在荧光屏上的固定区域设置控制点,控制点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个控制点紧贴一个光敏电阻,当控制点所在区域的荧光屏暗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三极管截止,继电器不动作;当控制点所在区域的荧光屏变亮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动作,实现对负载的控制。光敏电阻也可用其他功能相同的光敏器件代替。采用本荧光屏耦合控制器,通过改变屏幕特定的区域的明暗变化即可实现程序控制的编程,降低了专业技术要求,提高了适用性。
文档编号G09G5/10GK201868082SQ2009202538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张建波, 殷群, 赵永康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