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以及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56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面板以及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配置于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本发明还涉 及一种具备上述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画面输入型显示装置有具备触摸面板的装置。触摸面板例如根据按压操作所 引起的电阻变化而检测输入坐标的面板。作为触摸面板的构造,有将设置有透明导电膜的 上部基板及下部基板配置成让这些透明导电膜相互对向的结构。近年来,从高画质化或提高耐久性的观点考虑,如日本专利特开平09-146707号 公报所示,提出有一种上部基板包含有玻璃的触摸面板。与上部基板包含有树脂制膜的触 摸面板相比,上述的触摸面板在画质或耐久性的观点上较为优异。但相反,存在容易产生向 触摸面板中的光映射(外部光反射)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触摸面板的光映射的抑制技术,有日本特开平08-332649号公报 中公开的技术。该技术是使用透明性树脂将被按压的触摸侧基板射出成形,从而于触摸侧 基板的上表面(触控面)形成微细凹凸。然而,当使用于触摸侧基板形成有微细凹凸的技术时,与未设置微细凹凸的情形 相比,触摸侧基板会变得脆弱化。因此,例如在使触摸侧基板按压变形时,触摸侧基板上容 易产生龟裂等的损坏,从而导致触摸面板的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减少触摸面板中的光映射,同时提高可靠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具备第1基板与第2基板,其中,上述第1基 板具有第1主面、及与上述第1主面相反的第2主面,且于上述第2主面上形成有凹部,上 述第2基板与上述第1主面对向配置。上述触摸面板还具备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上述凹部内的光散射粒子。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由于存在有光散射粒子及第1基板的凹 部,因而可减少光映射。而且,于该触摸面板中,由于光散射粒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基 板的凹部内,因此在因按压操作等而使第1基板变形时,作用于该第1基板上的按压力会分 散,从而可减少应力集中于凹部的角部等处。由此,本触摸面板可减少光映射,同时可提高 可靠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中,具备上述触摸面板及显示面板。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由于具备上述触摸面板,因此可发挥 与上述触摸面板相同的效果。即,该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可减少光映射,同时可提高可靠 性。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将图1所示触摸面板的第1基体与第2基体进行接着的步骤的剖面图。图6是具备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符号说明X触摸面板Y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10第1基体11透明绝缘基板(第1基板)13接着部件14偏光膜(光学膜)15第1主面16第2主面17 凹部18光散射粒子20第2基体21透明绝缘基板(第2基板)40液晶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型显示装 置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进行说明。触摸面板X具备第1基体10、第2基体20、及导电性接着部件30。第1基体10具备透明绝缘基板(第1基板)11、透明电极12、接着部件13及偏光 膜(光学膜)14,其整体具有可挠性。该第1基体10的俯视形状实质上呈矩形状。但是,第 1基体10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定为矩形状。透明绝缘基板11起到支持透明电极12的功能,其充分具有电绝缘性。该透明绝 缘基板11具有与第2基体20相对向的第1主面15、及位于与该第1主面15相反侧的第2 主面16。为确保充分的形状稳定性及可挠性,第1主面15与第2主面16间的距离(透明 绝缘基板11的厚度)设定为例如0. Imm以上0. 3mm以下。作为上述透明绝缘基体11的构 成材料,可举出例如钠钙玻璃、再生玻璃、结晶玻璃、半水晶玻璃、强化玻璃、无碱玻璃、石 英玻璃及硼硅酸玻璃等的玻璃材料。透明绝缘基体11并不限定于玻璃,亦可由树脂材料而 形成。
该透明绝缘基板11于厚度方向(AB方向)具有透光性,且具有形成于第2主面16 上的凹部17。凹部17用以抑制产生牛顿环、且抑制光映射。该凹部17实质上分散于第2主面 16的整个面上。例如,凹部17分散设置于第2主面16中的透明电极12与后述的透明电 极22相对向的区域、及透明电极12不与透明电极12对向的区域上。当然,在可适当减少 牛顿环的产生的范围内,凹部17可集中在第2主面16中的透明电极12与透明电极22相 对向的区域。再者,当凹部17实质上分散于第2主面16的整个面上时,可使透明绝缘基板 11的基板表面的外部光反射状态及光泽等均一化。进而,可在遍及基板整个区域一定地保 证透明绝缘基板11的刚性,也可减少应力集中。其结果可进一步谋求可靠性的提高。凹部17例如可通过蚀刻加工、研削加工及研磨加工而形成。形成该凹部17后, 第2主面14的表面粗糙度Ra例如为0. 2nm以上0.35 μ m以下。表面粗糙度Ra可通过 JIS-B-0601 而测定。透明电极12有助于进行该透明电极12与后述的第2基体20的透明电极22的接 触点的电位检测,且具有于AB方向上的透光性。透明电极12是通过具有特定电阻的导电性 材料,以扩展到透明绝缘基板11的第1主面15的大致整个面的方式而形成的。透明电极 12的电阻值例如为200Ω/ □以上、1500Ω/ □以下。从高电阻化的观点考虑,将透明电极 12的厚度设定为2. OX 10_2 μ m以下。作为透明电极12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ITO (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ATO(Antimony Tin Oxide,氧化锑铟)、氧化锡、及氧化锌等的透光 性导电材料。接着部件13用以将偏光膜14贴附于透明绝缘基板11的第2主面16上。该接着 部件13具有接着材料、及分散于该接着材料中的多数个光散射粒子18。光散射粒子18中, 一部分进入到第2主面16的凹部17内。作为接着部件13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感压接着剂、尿烷感压接着剂、 及硅酮感压接着剂等感压接着剂,以及聚乙烯醇系接着剂等的水溶性接着剂。光散射粒子18起到使光散射的功能,较好的是实质上均一地分散于接着材料中。 该光散射粒子1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17内。例如,可使多数个光散射粒子18中的1个 光散射粒子18的全体进入到1个凹部17内,亦可使多数个光散射粒子18中的1个光散射 粒子18的一部分进入到1个凹部17内。而且,1个凹部17内可进入有多数个光散射粒子 18。由于1个凹部17内进入有多数个光散射粒子18,因此可减少光散射粒子18与凹部17 的内表面之间的无效区(dead space)。作为光散射粒子18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玻璃材料、二氧化硅、及硅树脂。作为 用于光散射粒子18的玻璃材料,可采用与透明绝缘基板1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玻璃材料。作为光散射粒子18的形状,可举出例如大致多面体形状及大致球形状。另外,光 散射粒子18的剖面积例如小于凹部17的开口面积。例如,光散射粒子18的最大剖面积小 于凹部17的开口面积。若采用大致多面体形状来作为光散射粒子18的形状,则可减少邻 接的光散射粒子18之间或光散射粒子18与凹部17的内表面之间的无效区。因此,可提高 凹部17中的光散射粒子18的存在比例,且抑制透明绝缘基板11的损伤。藉此,可提高触 摸面板X的可靠性。作为触摸面板X中的光散射粒子18,亦可采用对透明绝缘基体11的一部分进行研
5削加工或研磨加工所生成的加工片。偏光膜14是使特定振动方向的光选择性地穿透的膜,例如由碘材料而形成。该偏 光膜14是以表面粗糙度Ra为0. 2nm以上0. 35 μ m以下的方式而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与 第2主面16同样地通过JIS-B-0601而测定。在使用有具有上述范围的表面粗糙度Ra的 偏光膜14的触摸面板X中,可充分减少因偏光膜14的波动而造成的光学影响。第2基体20具备透明绝缘基板(第2基板)21 ;透明电极22 ;线电极23、24、25、 26以及点隔片27。第2基体20与第1基体10对向配置。该第2基体20的俯视形状实 质上亦呈矩形状。但是,与第1基体10相同,第2基体20的俯视形状亦并不限定于矩形 状。而且,于第2基体20中设置有外部导通区域20a,其是与图外的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可挠性印刷电路)等相电连接的区域。透明绝缘基板21起到支持透明电极22、线电极23 26、及点隔片27的功能者, 且具有于厚度方向(AB方向)上的透光性及电绝缘性。作为透明绝缘基板21的构成材料, 可举出透光性玻璃及透光性塑料等,但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其中较好的是透光性玻璃。在 采用透光性玻璃来作为透明绝缘基板21的构成材料时,为确保充分的形状稳定性,透明绝 缘基板21的厚度较好的是设定为0. 7mm以上。透明电极22有助于进行该透明电极22与第1基体10的透明电极12的接触点的 电位检测,且具有于厚度方向(AB方向)上的透光性。作为透明电极22的构成材料,可举 出与透明电极12相同的材料。俯视观察时,该透明电极22在第2基体20中,形成于与第 1基体10的透明电极12的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内。线电极23、24负有对透明电极12施加电压的功能。线电极23的一端部在第2基 体20中,位于后述的导电性连接构件30的连接区域的箭头C方向侧的端部区域上,线电极 23的另一端部位于第2基体20的外部导通区域20a上。线电极24的一端部在第2基体 20中,位于后述的导电性连接构件30的连接区域的箭头D方向侧,线电极24的另一端部位 于第2基体20的外部导通区域20a上。从触摸面板X的检测精度的观点而言,线电极23、24的两端间的电阻值较好的是 分别设定为透明电极12的两端间的电阻值的0. 01倍以下。在此,所谓透明电极12的两端 间,是指透明电极12中与线电极23、24相对应的区域的一端至另一端之间。从硬质性及形状稳定性质的观点而言,线电极23、24可由金属薄膜(宽度0. 5mm 以上2. Omm以下,厚度0. 5 μ m以上2 μ m以下)而构成。作为金属薄膜,可举出铝膜、铝合 金膜、铬膜与铝膜的层叠膜、及铬膜与铝合金膜的层叠膜等。在通过ITO而形成透明电极22 时,从与ITO的密着性的观点考虑,金属薄膜较好的是铬膜与铝膜的层叠膜(将铬膜配置于 ITO与铝膜之间)或者铬膜与铝合金膜的层叠膜(将铬膜配置于ITO与铝合金膜之间)。作 为金属薄膜的形成法,可举出例如溅镀法、蒸镀法、及化学气相沈积(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线电极25、26起到对透明电极22施加电压的功能。线电极25的一端部连接于透 明电极22的箭头E方向侧的端部,线电极25的另一端部位于第2基体20的外部导通区域 20a上。线电极26的一端部连接于透明电极22的箭头F方向侧的端部,线电极26的另一 端部位于第2基体20的外部导通区域20a上。线电极25、26与线电极23、24同样地由金 属薄膜(宽度0. 5mm以上2mm以下,厚度0. 5 μ m以上2 μ m以下)所构成。作为金属薄膜,可举出与构成线电极23、24的金属薄膜相同的。从触摸面板X的检测精度的观点而言,线电极25、26的两端间的电阻值较好的是 分别设定为透明电极22的两端间的电阻值的0. 01倍以下。在此,所谓透明电极22的两端 间,是指透明电极22中与线电极25、26相对应的区域的一端至另一端之间。点隔片27在信息输入时使透明电极12与透明电极22于特定位置相接触的情况 下,减少透明电极12与透明电极22于特定位置以外的不需要的接触。点隔片27于透明基 板22上,配置成使相邻的点隔片27之间的距离(配设间距)例如为2mm以上4mm以下的 矩阵状。当然,点隔片27也可形成于第1基体10。点隔片27较好的是能完成上述作用且 不易可见的。例如,将点隔片27被设为直径40 μ m以下、高度1. 0 μ m以上3. 5 μ m以下的 半球状。作为上述点隔片27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热固化性树脂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若采用热固化性树脂来作为点隔片27的构成材料,则可提高耐热性或耐化学性等的耐环 境性,因此例如可确保较高的长期可靠性。作为上述热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例如环氧树脂 系、不饱和聚酯系、脲树脂系、黑色素树脂系及酚醛树脂系。另一方面,若采用紫外线固化性 树脂来作为点隔片27的构成材料,则例如与热固化性树脂相比可缩短固化时间,因此可进 一步提高其制造效率。作为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系及环氧树脂系。点隔片27也可为含有绝缘性粒子的构成。根据上述构成,可提高其形状稳定性, 而不会不当地降低点隔片27的绝缘性。因此,可更长期地维持点隔片27的功能。导电性接着部件30是一方面谋求透明基板12与线电极23、24间的电性导通、一 方面将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接合的部件。导电性接着部件30全体形成为框状,从透 明基板12及透明基板22的密封性的观点考虑,将其设置成俯视时包围透明电极22的方 式。但是,只要可达成该作用,则导电性接着部件30未必要形成为矩形框状。全体形成为框状的导电性接着部件30具有开口 30a。该开口 30a是在涂布导电性 接着部件30而进行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的接着之后注入空气等的部分。该开口 30a 使用与导电性接着部件30相同的材料、或者非导电性接着部件(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而 密封。导电性接着部件30含有第1粒子31、第2粒子32及接着材料33。第1粒子31起到将透明电极12与线电极23、24进行电连接的功能。另外,于本 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第1粒子31在制造过程中,通过第1基体10及第2基体20而压缩 变形,但在变形前的状态下,第1粒子31的粒子径比后述的第2粒子32的粒子径大。艮口, 在第1基体10及第2基体20之间,第1粒子31成为比第2粒子32受到更强压缩的状态。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粒子31具有导电性,且比第2粒子32的弹性变形率大。第1粒 子31可使用由导体材料(金或镍等)被覆塑料球的表面后的粒子。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 1粒子31,从抑制对接触于第1粒子31的透明电极12及线电极23、24等造成损坏的观点 而言采用大致球形状者,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为多面体状者。第1粒子31的 粒子径在变形前的状态下例如为3 μ m以上20 μ m以下的范围。第2粒子32起到对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间的距离进行规定的功能,与第1 粒子31相比其粒子径较小,且与第1粒子31相比其弹性变形率较小。作为第2粒子32,从 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间的距离的规定容易性的观点考虑,可采用例如二氧化硅球(主
7要由二氧化硅所构成的球状粒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玻璃纤维等。作为本实施方 式的第2粒子32,从抑制对接触于第2粒子32的透明电极12及线电极23、24等造成损坏 的观点而言,可采用大致球形状者,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为多面体状者。第2 粒子32的粒子径设为例如2 μ m以上19 μ m以下的范围。接着材料33有助于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的接合。作为接着材料33,可举出 例如环氧系树脂等的热固化性树脂、及丙烯酸系树脂等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特别是从制造 制程的作业效率的观点考虑,接着材料33较好的是使用热固化性树脂。导电性接着部件30含有第1粒子31及第2粒子3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仅含 有第1粒子31的构成。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只需准备一种粒子即可,因此于谋求低成本化 方面较佳。导电性接着部件30并不限定于让第1粒子31直接接触于透明电极12的构成,例 如也可形成为通过在透明绝缘基体11上与线电极23、24同样而形成的线来将第1粒子31 与透明电极12电性连接的构成。在此,针对经导电性接着部件30将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接着的接着方法的 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导电性接着部件30是使第1粒子31及第2粒子32分散于接着材料 33中的部件。作为接着材料33,采用热固化性树脂。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2基体20的上表面(线电极23、24的形成面)中, 将含有第1粒子31及第2粒子32的接着材料33印刷成框状,以便包围透明电极22。继而,如图5A所示,将第1基体10相对于印刷有接着材料33的第2基体20而进 行位置对准后,利用接着材料33将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贴合,制作贴合构造体。接下来,如图5B所示,对所制作的构造体朝着使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相互 接近的方向而加压。本实施方式的加压是一面使第1粒子31变形一面进行直到第2粒子 32抵接于第1基体10及第2基体20的双方,上述变形是在第1基体10及第2基体20作 用下,使第1粒子31的弹性变形率或纵横比变大。继而,一方面维持加压状态,一方面加热至接着材料33的固化温度使其固化。通 过该接着材料33的固化而使第1基体10与第2基体20相接着。另一方面,透明电极12 与线电极23、24之间通过介于它们之间的第1粒子31电连接。于触摸面板X中,存在有光散射粒子18及第1基板11的凹部17,因此可减少光 映射。另外,于触摸面板X中,多数个光散射粒子18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基板11的凹 部17内,因此在通过按压操作等而使第1基板11变形时,作用于第1基板11的按压力会 分散,从而可减少应力集中于凹部17的角部等。由此,触摸面板X可减少光映射,同时可提
高可靠性。在触摸面板X中,当光散射粒子18的构成材料与第1基板11的构成材料相同时, 例如即便通过热膨胀系数相较构成第1基板11的玻璃更大的接着剂等而将偏光膜14等贴 付于第1基板11的第2主面16侧,也可缩小第1基板11的凹部17内所存在的材料的热 膨胀系数与第1基板11的热膨胀系数之差。也就是说,在触摸面板X中,可减少由于上述 热膨胀系数之差而引起的由第1基板11的凹部17内所存在的材料对凹部17的内表面的 作用力。因此,触摸面板X若采用与第1基板1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来作为光散射粒子 18的构成材料,则可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8
另外,此处所谓“光散射粒子18的构成材料与第1基板11的构成材料相同”,是指 光散射粒子18的构成材料可为与第1基板11的构成材料实质上相同的材料,也可为在第 1基板11的构成材料中含有研磨剂等制造上不可避免的物质的材料。其次,参照图6至图8,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Y进行 说明。图6所示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Y具备触摸面板X及液晶显示装置Z。液晶显示 装置Z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背光50、及框体60。如图7及图8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具有包含用以显示图像的多数个像素而形成 的显示区域P,其具备液晶层41、第1基体42、第2基体43及密封构件44。液晶层41配置于第1基体42与第2基体43之间。液晶层41显示电、光学、力学、 或磁性各向异性,其是含有兼具固体的规则性与液体的流动性的液晶而形成的层。作为该 液晶,可举出例如向列型液晶、胆留醇液晶及近晶相液晶。为将液晶层41的厚度保持固定, 例如也可使通过许多粒子状构件所构成的隔片(未图示)介在于第1基板42与第2基板 43之间。第1基体42具备透明基板421、遮光膜422、彩色滤光片423、平坦化膜424、透明 电极425及取向膜426。透明基板421起到支持遮光膜422及彩色滤光片423且密封液晶层41的功能。该 透明基板421具有于厚度方向(AB方向)上的透光性。作为透明基板421的构成材料,可 举出例如玻璃及透光性塑料。遮光膜422起到遮挡光(使光的透射量为特定值以下)的功能,其形成于透明基 板421的上表面。为了使光于特定区域通过,遮光膜422具有贯通于厚度方向(箭头AB方 向)的贯通孔422a。作为遮光膜422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遮光性高的颜色(例如黑色) 的染料或颜料、添加有碳的树脂(例如丙烯酸系树脂)、及Cr。彩色滤光片423起到选择性地吸收所入射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且仅使持定波长 的光选择性透射的功能。彩色滤光片423配置于遮光膜422的贯通孔422a内。作为该彩 色滤光片423,可举出例如用以使红色可见光的波长选择性透射的红色彩色滤光片(R); 用以使绿色可见光的波长选择性透射的绿色彩色滤光片(G);及用以使蓝色可见光的波长 选择性透射的蓝色彩色滤光片(B)。彩色滤光片423例如通过向丙烯酸系树脂中添加染料 或颜料而形成。平坦化膜424起到使通过配置遮光膜422或彩色滤光片423等而于透明基板421 的上表面侧所产生的凹凸实现平坦化的功能。作为平坦化膜424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 丙烯酸系树脂等的透明树脂。透明电极425起到对液晶层41施加电压的功能,其具有于AB方向上的透光性。透 明电极425形成于平坦化膜424上。另外,透明电极425起到传输特定的信号(图像信号) 的功能,其具有向图6的箭头CD方向延伸的部分。作为透明电极425的构成材料,可举出 ITO及氧化锡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取向膜426起到使液晶层41的液晶分子于特定方向取向的功能,该液晶层41的 液晶分子在宏观上朝向随机方向的规则性较小。取向膜426形成于透明电极425上。作为 取向膜426的构成材料,可举出聚酰亚胺树脂等。
第2基体43具备透明基板431、透明电极432及取向膜433。透明基板431起到支持透明电极432及取向膜433且密封液晶层41的功能。该 透明基板431具有于厚度方向(AB方向)上的透光性。作为透明基板431的构成材料,可 举出与透明基板42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透明电极432起到与透明电极425 —并来对液晶层41施加特定电压的功能,其具 有于AB方向上的透光性。透明电极432起到传输信号(扫描信号)的功能,该信号是用以 控制对液晶层41的电压施加状态(ON)或者电压非施加状态(OFF),并且该透明电极432 具有向图6的EF方向延伸的部分。作为透明电极432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与构成透明电极 425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取向膜433起到与取向膜426 —并使液晶层41的液晶分子于特定方向取向的功 能,其形成于透明电极432上。作为取向膜433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与取向膜426相同的材 料。密封构件44位于第1基体42与第2基体43之间,为了密封液晶层41而设置成 框状,且其起到将第1基体42与第2基体43在以特定间隔分开的状态下进行接合的功能。 作为密封构件44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绝缘性树脂及密封树脂等。图6所示的背光50对液晶显示面板X照射朝向A方向的光,其具备光源51与导 光板52。该背光50采用将光源51配置于导光板52的侧面的边缘照明方式。光源51起到 朝向导光板52射出光的功能。作为光源51,可举出例如CFL(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阴极荧光灯)、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卤素灯(Halogen Lamp)、氙气灯 (Xenon Lamp)、及EL (electro-luminescence,电激发光)。导光板52起到遍及液晶显示面 板40的整个下表面而大致均一地引导来自光源51的光的功能。导光板52通常包含设置 于其背面的反射片(未图示)、设置于其表面的扩散片(未图示)、及设置于其表面的棱镜 片(未图示)。反射片使将光反射的结构,扩散片是为了进行更均一的平面发光而将光扩散 的结构,棱镜片是将光聚光于大致固定方向的结构。作为导光板52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 如丙烯酸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等。作为背光50,并不限定于边缘照明方式,也 可采用将光源51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40的背面侧的正下方式等的其它方式。框体60起到收容液晶显示面板40及背光50的功能,其包含上侧框体61及下侧 框体62。作为框体60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不锈钢(SUS)及铝等
^^ I^l ο在此,针对将触摸面板X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Z而固定的固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 明。以下,针对使用双面胶T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使用双面胶T的方法。关 于触摸面板X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Z的固定方法,例如可为使用有热固化性树脂及紫外线 固化性树脂等的接着部件的固定方法,或者也可为将触摸面板X与液晶显示装置Z进行物 理固定的方法。首先,将双面胶的单面贴付于液晶显示装置Z的上侧框体61的上表面的特定区域 上。本实施方式的特定区域是指用以包围液晶显示装置ζ的显示区域P的区域R(参照图 7)。继而,将触摸面板X相对于贴付有双面胶T的液晶显示装置Z而进行位置对准后, 使触摸面板X的透明绝缘基体21与液晶显示装置Z的上侧框体61通过双面胶T而贴合。
10由此,触摸面板X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Z而被固定。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Y由于具备触摸面板X,因此可发挥 与上述触摸面板X相同的效果。即,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Y可减少光映射,同时可提高可靠 性。以上表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偏离发明思路的 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在触摸面板X中,也可代替上述偏光膜14而形成偏光膜14以外的光学功能膜(例 如AR(Anti-reflection,抗反射)膜、相位差膜、或它们的层叠体)、或者HC(Hard coat,硬 涂)膜。在触摸面板X中,也可于第1基体10及第2基体20的至少一方上,进一步配置实 施有防眩处理或抗反射涂布处理的膜。根据上述构成,可减少外部光反射。也可将触摸面板X的透明绝缘基板11、21替换为相位差膜、偏光膜、实施有防眩处 理或抗反射涂布处理的膜中的任一者。在触摸面板X中,也可于第1基体10及第2基体20的至少一方上进一步配置相 位差膜。相位差膜起到将通过液晶的双折射性(位相的偏移)等而转换为椭圆偏光状态的 直线偏光从椭圆偏光状态转换为接近直线偏光的状态的功能。作为相位差膜的构成材料, 可举出例如聚碳酸酯(PC, Polycarbonate)、聚乙烯醇(PVA, Polyvinyl Alcohol)、聚芳酯 (PA, Polyallylate)、聚砜(Psu,Polysulfone)、聚烯烃(P0, Polyolefin)。作为相位差膜 的构成材料,从与液晶的波长分散一致性的观点而言,较好的是PC,而从对圆偏光板的适应 性的观点而言,较好的是较PC的光弹性系数更小的P0。根据上述构成,于提高显示图像的 对比度方面较佳。于触摸面板X中,也可代替上述电阻膜方式而采用静电容量方式、表面声波方式、 红外线方式及电磁感应方式等的其它方式。于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Y中,也可代替上述液晶显示面板而采用EU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具有其它显示形式的显示面板来作为显示面 板。
权利要求
一种触摸面板,其具备第1基板,其具有第1主面、位于与所述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2主面、及形成于所述第2主面的凹部;第2基板,其与所述第1主面对向配置;以及光散射粒子,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1基板含有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光散射粒子为多面体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光散射粒子的构成材料与所述第1基板 的构成材料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还具有通过接着部件被贴附于所述第1基板 的所述第2主面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非贴附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 35 μ 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接着部件含有所述光散射粒子。
7.一种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其具备显示面板及与该显示面板对向配置的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第1基板,其具有第1主面、位于与所述第1主面相反侧的第2主面、及形成于所述第 2主面的凹部;第2基板,其与所述第1主面对向配置,且较所述第1基板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而配 置;以及光散射粒子,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1基板含有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散射粒子为多面体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散射粒子的构成材料与 所述第1基板的构成材料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其中,还具有通过接着部件而接合于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第2主面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非贴附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 35 μ 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面板型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接着部件含有所述光散 射粒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X具备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2,其中,第1基板11具有第1主面15、第2主面16、及形成于第2主面16上的凹部17,第2基板12与第1主面15对向配置。触摸面板X还具备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17内的光散射粒子18。第1基板11例如含有玻璃而形成。较好光散射粒子18为多面体形状。且光散射粒子18的构成材料较好是与第1基板11的构成材料相同。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978343SQ20098010987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6日
发明者野泽纯一 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