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39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视机的外壳,特别涉及一种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
背景技术
电视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平板电视已成为主流,平板电视 的前后壳装配问题也逐渐为各制造厂家所重视,怎样才能保证其外观的美观大方,又实现 装配及拆卸的简便。一股的平板电视是通过螺钉和与壳体一同注塑成型在一起的螺钉柱将 显示屏和前、后壳体固定连接起来。由于LED显示屏的厚度较薄,使得整体重量较轻,从而 可以采用边框较窄的前壳,使得电视机的外形较为美观,同时又节约材料,减少能源消耗。 但在将电视机的前壳的边框变窄之后,由于空间的限制,无法在前壳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侧 设置螺钉柱,因而出现了一些采用了其它的装配结构的专利申请。中国专利文献CN101404743A公开了一种窄边液晶电视机前后壳的连接结构,该 连接结构包括面壳(相当于前壳)、后壳和金属压条,金属压条上设有卡钩和螺钉柱。金属 压条与面壳固定卡接,由螺钉穿过后壳旋紧在金属压条的螺钉柱上而实现后壳与金属压条 的固定连接,后壳通过金属压条间接与面壳固定连接,并且后壳与面壳相互插接,从而使得 前后壳固定连接。该结构增加了金属压条,不仅组装较为麻烦,生产工序延长,导致电视机 的制作成本增加,而且将来电视机报废,对金属压条还要进行回收处理,不利于环境保护。 该文献中的金属压条可以是上下两块,对于超大型尺寸的液晶屏,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侧均 采用一块金属压条。因为液晶屏是被固定在金属压条与面壳之间,金属压条由其卡钩与面 壳(应该是塑胶材质)的卡钩相互卡接,而金属压条的卡钩又易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在跌落 试验中,会使得后盖连同金属压条和液晶屏脱离面壳。另外,该文献也未公开其具体的宽窄 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美观可靠、便于拆卸、便于实现的LED平板电 视机的外壳。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包括 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均为注塑一体件。前壳包括面框部和前壳边框部;前壳边框 部连接在面框部的四周边沿上。后壳包括前安装板部、后壳边框部和后安装罩部;后壳边框 部连接在前安装板部四周外侧边沿前部上;后安装罩部从后方连接在前安装板部内侧边沿 上;其结构特点是前壳的面框部包括面框板体、显示屏弹性卡钩组、显示屏螺钉柱组和后 壳螺钉柱组。面框板体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显示 屏弹性卡钩组包括2个显示屏弹性卡钩,该2个显示屏弹性卡钩分为左侧显示屏弹性卡钩 和右侧显示屏弹性卡钩且分别设置在面框板体上边框的左右两侧。前壳的前壳边框部包括 前壳边框板体、固定块和导向限位块。前壳边框板体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 的板体形成1个基本呈四棱柱壳的壳体。所述固定块有多组,其中3至6组固定块设置在上侧边框内壁上,2至4组固定块设置在前壳边框板体的右侧边框内壁上,另外2至4组固 定块设置在前壳边框板体的左侧边框内壁上;每组固定块为1至2个。前壳的导向限位块 设置在前壳边框部的前壳边框板体的边框内壁上。所述导向限位块有多个,每组固定块的 两侧均设有1个导向限位块。所述导向限位块包括导向面和外侧缺口 ;各导向限位块的外 侧缺口与前壳边框板体形成限位槽。所述导向面与前壳边框板体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S ; 所述夹角S的角度为30度 60度。上述后壳的前安装板部包括安装板体、显示屏压块组、显示屏固定孔座、前壳固定 孔座和底座支架固定孔座。安装板体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位于同 一平面上。显示屏压块组包括2至7个显示屏压块,各显示屏压块从左至右设置在前安装 板部的安装板体的上边框上。显示屏固定孔座设置在前安装板部的安装板体的四周边框 上。前壳固定孔座设置在前安装板部的安装板体的下边框上且与前壳上的后壳螺钉柱的位 置相对应。安装时,将螺钉穿过后壳的前安装板部的前壳固定孔座后,旋入前壳的面框部的 后壳螺钉柱中,从而将前壳和后壳的下部固定连接。底座支架固定孔座设置在前安装板部 的安装板体的下边框中部。上述后壳的后壳边框部包括后壳边框板体、弹性扣板和限位板。后壳边框板体由 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形成与前壳边框板体形状相配合的壳体。所述 弹性扣板设置在后壳边框部的后壳边框板体的边沿上,且与前壳的前壳边框部上的固定块 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弹性扣板上开有与固定块相对应的卡孔。组装机壳时,后壳的后壳边框 部的弹性扣板从后方沿固定块的安装面向前方内侧运动,当固定块的安装面前端遇到弹性 扣板的卡孔时,弹性扣板便沿固定块的卸出面向前方外侧运动,从而使固定块伸入弹性扣 板的卡孔中,而使固定块的固定面与弹性扣板的卡孔的相应面紧密配合,将弹性扣板卡住, 形成扣合固定机构。位于前壳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固定块与位于后壳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 相应的弹性扣板相扣合,而将前壳和后壳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间隔设 置在后壳边框部的后壳边框板体的四周边沿上的相邻的弹性扣板之间,并且能沿前壳的前 壳边框部上的导向限位块的导向面插入各导向限位块的外侧缺口与前壳边框板体形成的 限位槽中,从而与前壳形成互相嵌合结构。上述后安装罩部包括安装罩壳体。安装罩壳体包括罩底板和罩边框。罩底板从后 方连接在罩边框的内侧边沿上。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前壳的面框部的面框板体 的两侧边框宽度相同,且均为1. 5厘米至2. 5厘米,上侧边框宽度为1. 5厘米至2. 5厘米, 下侧边框宽度为3. 5厘米至5厘米。所述显示屏螺钉柱组有7个且设置在面框板体的下边 框上。所述后壳螺钉柱组有4个且设置在面框板体的下边框上。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的前壳的面框部的面框板体的两侧边框宽度均为2厘米, 上侧边框宽度为2厘米,下侧边框宽度为4. 5厘米。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显示屏弹性卡钩包括弹性定 位板、卡钩和连接板。所述弹性定位板从后方连接在前壳的面框部的面框板体的上边框上。 所述卡钩从后部下方连接在弹性定位板上。所述连接板有2块,1块连接板连接在弹性定位 板的前端左侧与前壳边框部的前壳边框板体的上边框之间,另1块连接板连接在弹性定位 板的前端右侧与前壳边框部的前壳边框板体的上边框之间。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位于上侧边框和左右两侧边 框上的导向限位块还包括显示屏定位面。所述显示屏定位面垂直于面框部的面框板体的边 框。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固定块包括方便安装的安装 面、便于拆卸的卸出面和固定面。所述安装面和卸出面均为倾斜面。所述安装面与前壳边 框板体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为30度 45度。所述卸出面与前壳边 框板体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45度 60度。所述固定面垂直于前 壳边框板体的边框内壁。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夹角α的角度为30度;所述的夹角β的角度为60度。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壳边框部还包括拆卸孔,所述拆卸孔设在每组两个 固定块中间或单独固定块的前部。拆卸机壳时用柱状工具穿过拆卸孔后将弹性扣板向内 顶,使固定块的固定面与弹性扣板的卡孔的相应面脱离,从而使弹性扣板与固定块脱离。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前壳边框部还包括按钮孔 组。所述按钮孔组设置在前壳边框部的前壳边框板体的下边框左侧。所述前壳面框部还包 括两个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两个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设置在前壳面框部的面框板体的下 边框上且位于按钮孔组的上方位置上。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后安装罩部还包括扩展接口 孔和DVD安装孔。所述扩展接口孔设置在后安装罩部的安装罩壳体的罩边框的左边框下 部。所述DVD安装孔设置在后安装罩部的扩展接口孔的上方。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取消了用于固定前、后壳的 左右两侧和上侧的螺丝连接结构,降低了成本。(2)本LED平板电视机的前、后壳连接由于 取消了左右两侧和上侧的用于前后壳连接的螺丝,减少了在前壳左右两侧和上侧的塑胶螺 钉柱,可以使得前壳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边框做的较窄,使电视机看起来更加美观。(3)本 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的后壳采用显示屏压块组代替金属压条,结构简单可靠,还大大降低 了成本。(4)本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采用左右两侧和上侧用卡扣结构固定连接,下侧用 螺丝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与全部采用卡扣连接方式的外壳相比,结构更加牢靠,跌落试 验中不会造成前壳和后壳分离;与全部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方式相比,结构简单,不仅组装方 便,而且节约成本。(5)本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设置了多处导向定位块,使得安装更加顺 畅快捷,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6)本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在前壳边框部四周拐角处还设 置了导向定位块,使得结构更加牢靠。(7)本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还设置了 DVD安装孔, 使得LED平板电视机与DVD可以做成一体机,方便实用。


图1是本发明的外壳的前壳和后壳安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图3是为从图2的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前壳的立体示意 图,图中的B' -B'和C' -C'所表示的剖视位置分别与图1中的B-B和C-C所表示剖视 位置相同;图5是图2中的后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 是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5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A-A处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10是从图9的D向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中 B-B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1中C-C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4 中D-D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5是为 从图14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的前壳的立体示意图;图17为图 16中IV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前壳1,面框部11,面框板体11-1,显示屏弹性卡钩组 11-2,弹性定位板11-2-1,卡钩11-2-2,加筋板11_2_3,显示屏螺钉柱组11_3,后壳螺钉柱 组11-4,电源指示灯孔11-5,信号接收窗口 11-6,模块螺钉柱11-7,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 11-8,前壳边框部12,前壳边框板体12-1,固定块12-2,安装面12_2_1,卸出面12_2_2,固 定面12-2-3,导向限位块12-3,导向面12-3-1,外侧缺口 12_3_2,显示屏定位面12_3_3,按 钮孔组12-4,拆卸孔12-5,后壳2,前安装板部21,安装板体21_1,显示屏压块组21_2,显示 屏固定孔座21-3,前壳固定孔座21-4,底座支架固定孔座21-5,后壳边框部22,后壳边框板 体22-1,弹性扣板22-2,卡孔22-2-1,限位板22_3,后安装罩部23,后安装罩壳体23_1,电 视固定孔座23-2,电源孔23-3,接头插孔23-4,散热孔23_5,扩展接口孔23_6,DVD安装孔 23-7。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实施例1)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外壳包括前壳1和后壳2;所述前壳1与后 壳2均为注塑一体件。见图1至图4、图6、图7及图12,前壳1包括面框部11和前壳边框部12;前壳边 框部12连接在面框部11的四周边沿上。所述面框部11包括面框板体11-1、显示屏弹性卡钩组11-2、显示屏螺钉柱组 11-3、后壳螺钉柱组11-4、电源指示灯孔11-5、信号接收窗口 11-6和两个模块螺钉柱11-7。 面框板体11-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壳1 的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11-1左右两侧边框宽度相同,且均为1.5厘米至2. 5厘米(本实 施例为2厘米),上侧边框宽度为1. 5厘米至2. 5厘米(本实施例为2厘米),下侧边框宽 度为3. 5厘米至5厘米(本实施例为4. 5厘米)。见图4和图12,所述显示屏弹性卡钩组11-2有2个显示屏弹性卡钩,该2个显示 屏弹性卡钩分为左侧显示屏弹性卡钩和右侧显示屏弹性卡钩且分别设置在面框板体11-1 的上边框的左右两侧;所述显示屏弹性卡钩包括弹性定位板11-2-1、卡钩11-2-2和连接板 11-2-3 ;所述弹性定位板11-2-1从后方连接在前壳1的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11_1的上边 框上;所述卡钩11-2-2从后部下方连接在弹性定位板11-2-1上;所述连接板11-2-3有2 块,1块连接板11-2-3连接在弹性定位板11-2-1的前端左侧与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 板体12-1的上边框之间,另1块连接板11-2-3连接在弹性定位板11-2-1的前端右侧与前 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板体12-1的上边框之间。见图4,所述显示屏螺钉柱组11-3有7个显示屏螺钉柱,且设置在面框板体11_1 的下边框上;见图4,所述后壳螺钉柱组11-4有4个后壳螺钉柱,且设置在面框板体11-1的 下边框上;见图1和图2,所述电源指示灯孔11-5设置在面框板体11-1的下边框右侧;见图1和图2,所述信号接收窗口 11-6与电源指示灯孔11-5相邻且设置在面框板体11-1的 下边框右侧;两个模块螺钉柱11-7分别设置在面框板体11-1内壁上,且位于电源指示灯孔
11-5和信号接收窗口11-6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见图4,所述前壳边框部12包括前壳边框板 体12-1、固定块12-2和导向限位块12-3 ;前壳边框板体12_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 四个边框的板体形成1个基本呈四棱柱壳的壳体。见图2至图4及图6,所述固定块12-2有7至16组(本实施例为11组),其中5 组固定块12-2设置在上侧边框内壁上且每组有2个固定块,3组固定块12-2设置在前壳边 框板体12-1的右侧边框内壁上且每组有2个固定块,另外3组固定块12-2设置在前壳边 框板体12-1的左侧边框内壁上且每组有2个固定块;位于上侧边框和右侧边框上的固定块
12-3两个为一组且每组之间的距离为8厘米至12厘米(本实施例为10厘米);位于左侧 边框内壁上的3组固定块12-2中,位于下部的1组固定块12-2只有1个固定块,其余2组 固定块12-2每组有2个固定块。见图13,所述固定块12-2包括方便安装的安装面12_2_1、便于拆卸的卸出面 12-2-2和固定面12-2-3 ;所述安装面12_2_1和卸出面12_2_2均为倾斜面;所述安装面 12-2-1与前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为30度 45度 (本实施例为30度);所述卸出面12-2-2与前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β, 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45度 60度(本实施例为60度)。所述固定面12-2-3垂直于前壳 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见图3,图4和图7,所述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板体 12-1的边框内壁上;所述导向限位块12-3有29个,其中6个导向限位块12_3设置在上侧 边框内壁上且分别位于上侧边框内壁上中间3组固定块12-1的每组固定块12-1的两侧, 1个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左侧显示屏弹性卡钩11-2的左边且靠近最左侧的一组固定块 12-2,另1个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右侧显示屏弹性卡钩11-2的右边且靠近最右侧的一 组固定块12-2 ;另外6个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右侧边框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右侧边框内 壁上的3组固定块12-1的每组固定块12-1的两侧 ’另1个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右侧边 框内壁上且位于另外6个导向限位块12-3中的相应1个导向限位块12-3的上部;还有1 个导向限位块12-3则设置在右侧边框内壁上且位于另外6个导向限位块12-3中的相应1 个导向限位块12-3的下部;4个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左侧边框内壁上且分别位于左侧 边框内壁上的上部2组固定块12-1的每组固定块12-1的上下两侧;1个导向限位块12-3 设置在左侧边框内壁上且位于左侧边框内壁上的下部1个固定块12-1的下部;另外4个 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下侧边框内壁上;再有4个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前壳边框板体 12-1的各个拐角处的内壁上。见图13,所述导向限位块12-3包括导向面12-3-1和外侧缺口 12_3_2 ;各导向限 位块12-3的外侧缺口 12-3-2与前壳边框板体12-1形成限位槽。所述导向面12_3_1与前 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δ ;所述夹角δ的角度为30度 60度(本实施例 为45度);所述位于上侧边框和左右两侧边框上的导向限位块12-3还包括显示屏定位面 12-3-3,所述显示屏定位面12-3-3垂直于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11_1的边框。见图2至图4,所述前壳边框部12还包括按钮孔组12-4,所述按钮孔组12_4设置 在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板体12-1的下边框的左侧;所述前壳面框部11还包括两个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11-8,两个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11-8设置在前壳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 11-1的下边框上且位于按钮孔组12-4的上方位置上。见图2、图3和图5,所述后壳2包括前安装板部21、后壳边框部22和后安装罩部 23。见图3、图5和图8,所述前安装板部21包括安装板体21_1、显示屏压块组21_2、 显示屏固定孔座21-3、前壳固定孔座21-4和底座支架固定孔座21-5。安装板体21_1由上 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显示屏压块组21-2包括2至7 个显示屏压块(本实施例为5个),各显示屏压块从左至右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 体21-1的上边框上。显示屏固定孔座21-3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四周 边框上;前壳固定孔座21-4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下边框上且与前壳1 上的后壳螺钉柱11-4的位置相对应;安装时,将螺钉穿过后壳2的前安装板部21的前壳固 定孔座21-4后,旋入前壳1的面框部11的后壳螺钉柱11-4中,从而将前壳1和后壳2的 下部固定连接。底座支架固定孔座21-5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下边框 中部。见图3、图5和图8,所述后壳边框部22连接在前安装板部21四周外侧边沿前部 上;所述后壳边框部22包括后壳边框板体22-1、弹性扣板22-2和限位板22_3。后壳边框板 体22-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形成与前壳边框板体11-1形状相配 合的壳体;所述弹性扣板22-2设置在后壳边框部22的后壳边框板体22-1的边沿上,且与 前壳1的前壳边框部12上的固定块1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弹性扣板22-2上开有与固定 块12-2相应的卡孔22-2-1 (图8)。组装机壳时,后壳2的后壳边框部22的弹性扣板22_2 从后方沿图13所示的固定块12-2的安装面12-2-1向前方内侧运动,当安装面12_2_1前端 遇到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2-1时,弹性扣板22-2便沿固定块12_2的卸出面12_2_2向 前方外侧运动,从而使固定块12-2伸入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2-1中,而使固定块12_2 的固定面12-2-3与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2-1的相应面紧密配合,将弹性扣板22_2卡 住,形成扣合固定机构;位于前壳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固定块12-2与位于后壳2的左右 两侧和上侧的相应的弹性扣板22-2相扣合,而将前壳1和后壳2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固定连 接。见图5及图8,所述限位板22-3有11块,每块限位板22_3间隔设置在后壳边框 部22的后壳边框板体22-1的四周边沿上的相邻的弹性扣板22-2之间,并且能沿前壳1的 前壳边框部12上的导向限位块12-3的导向面12-3-1插入各导向限位块12_3的外侧缺 口 12-3-2与前壳边框板体12-1形成的限位槽中,从而与前壳1形成互相嵌合结构;限位板 22-3嵌合在导向限位块12-3的外侧缺口 12-3-2与前壳边框板体12_1形成的限位槽中,将 后壳边框板体22-1的形状固定(图11),使其不易变形,从而间接将弹性扣板22-2的位置 固定住,使得弹性扣板22-2不易从固定块12-2的固定面12-2-3脱离,再加上前壳1和后 壳2下部的螺钉固定连接,使得整个结构不仅简单,而且牢靠。与全部采用卡扣连接方式的 外壳相比,结构更加牢靠,跌落试验中不会造成前壳和后壳分离;与全部采用螺钉固定连接 方式相比,结构更加简单,而且节约成本。见图3和图10,所述后安装罩部23从后方连接在前安装板部21内侧边沿上;所 述后安装罩部23包括安装罩壳体23-1、电视固定孔座23-2、电源孔23_3、接头插孔23_4和散热孔组23-5 ;安装罩壳体23-1包括罩底板23-1-1和罩边框23_1_2 ;罩底板23_1_1从后 方连接在罩边框23-1-2的内侧边沿上;所述电视固定孔座23-2包括左上侧电视固定孔座、 右上侧电视固定孔座和右下侧电视固定孔座,左上侧电视固定孔座与右上侧电视固定孔座 相对设置在安装罩壳体23-1的罩底板23-1-1上侧中部且在同一水平线上;右下侧电视固 定孔座设置在右上侧电视固定孔座的下部且在同一铅垂线上;电源孔23-3设置在后安装 罩部23的安装罩壳体23-1的罩边框23-1-2下边框右侧;接头插孔23_4设置在后安装罩 部23的安装罩壳体23-1的罩边框23-1-2下边框左侧;散热孔组23_5包括三组散热孔且 分别设置在后安装罩部23的安装罩壳体23-1的罩边框23-1-2上边框上部左右两侧和电 源孔23-3与接头插孔23-4的中间。见图2,所述后安装罩部23还包括扩展接口孔23-6和DVD安装孔23_7 ;所述扩展 接口孔23-6设置在后安装罩部23的安装罩壳体23-1的罩边框23_1_2的左边框下部;所 述DVD安装孔23-7设置在后安装罩部23的扩展接口孔23_6的上方。拆卸机壳时,先将机壳下部的螺钉旋出卸下,然后在后壳2的左右两侧施加向内 的推力,再往后用力拉,就可轻松将机壳的前壳1与后壳2分离,拆卸简单。(实施例2)见图14至图17,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 于所述前壳边框部12还包括7至16个拆卸孔12-5 (本实施例为11个),其中10个拆卸孔 12-5设在每组两个固定块12-2中间,另外1个设置在1组只有1个固定块12-2的固定块 12-2的前部。拆卸机壳时用柱状工具穿过前壳边框部12的拆卸孔12-5后将弹性扣板22-2向 机壳内顶,使固定块12-2的固定面12-2-3与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_2_1的相应面脱离, 从而更轻松的将机壳的前壳1与后壳2分离,拆卸更加方便。
权利要求
一种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包括前壳(1)和后壳(2);所述前壳(1)与后壳(2)均为注塑一体件;前壳(1)包括面框部(11)和前壳边框部(12);前壳边框部(12)连接在面框部(11)的四周边沿上;所述后壳(2)包括前安装板部(21)、后壳边框部(22)和后安装罩部(23);后壳边框部(22)连接在前安装板部(21)四周外侧边沿前部上;所述后安装罩部(23)从后方连接在前安装板部(21)内侧边沿上;其特征在于前壳(1)的面框部(11)包括面框板体(11-1)、显示屏弹性卡钩组(11-2)、显示屏螺钉柱组(11-3)和后壳螺钉柱组(11-4);面框板体(11-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显示屏弹性卡钩组(11-2)包括2个显示屏弹性卡钩,该2个显示屏弹性卡钩分为左侧显示屏弹性卡钩和右侧显示屏弹性卡钩且分别设置在面框板体(11-1)上边框的左右两侧;前壳(1)的前壳边框部(12)包括前壳边框板体(12-1)、固定块(12-2)和导向限位块(12-3);前壳边框板体(12-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形成1个基本呈四棱柱壳的壳体;所述固定块(12-2)有多组,其中3至6组固定块(12-2)设置在上侧边框内壁上,2至4组固定块(12-2)设置在前壳边框板体(12-1)的右侧边框内壁上,另外2至4组固定块(12-2)设置在前壳边框板体(12-1)的左侧边框内壁上;每组固定块(12-2)为1至2个;前壳(1)的导向限位块(12-3)设置在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上;所述导向限位块(12-3)有多个,每组固定块(12-1)的两侧均设有1个导向限位块(12-3);所述导向限位块(12-3)包括导向面(12-3-1)和外侧缺(12-3-2);各导向限位块(12-3)的外侧缺口(12-3-2)与前壳边框板体(12-1)形成限位槽;所述导向面(12-3-1)与前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δ;所述夹角δ的角度为30度~60度;后壳(2)的前安装板部(21)包括安装板体(21-1)、显示屏压块组(21-2)、显示屏固定孔座(21-3)、前壳固定孔座(21-4)和底座支架固定孔座(21-5);安装板体(21-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位于同一平面上;显示屏压块组(21-2)包括2至7个显示屏压块,各显示屏压块从左至右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上边框上;显示屏固定孔座(21-3)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四周边框上;前壳固定孔座(21-4)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下边框上且与前壳(1)上的后壳螺钉柱(11-4)的位置相对应;安装时,将螺钉穿过后壳(2)的前安装板部(21)的前壳固定孔座(21-4)后,旋入前壳(1)的面框部(11)的后壳螺钉柱(11-4)中,从而将前壳(1)和后壳(2)的下部固定连接;底座支架固定孔座(21-5)设置在前安装板部(21)的安装板体(21-1)的下边框中部;后壳(2)的后壳边框部(22)包括后壳边框板体(22-1)、弹性扣板(22-2)和限位板(22-3);后壳边框板体(22-1)由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组成,且四个边框的板体形成与前壳边框板体(11-1)形状相配合的壳体;所述弹性扣板(22-2)设置在后壳边框部(22)的后壳边框板体(22-1)的边沿上,且与前壳(1)的前壳边框部(12)上的固定块(12-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弹性扣板(22-2)开有与固定块(12-2)相对应的卡孔(22-2-1);组装机壳时,后壳(2)的后壳边框部(22)的弹性扣板(22-2)从后方沿固定块(12-2)的安装面(12-2-1)向前方内侧运动,当固定块(12-2)的安装面(12-2-1)前端遇到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2-1)时,弹性扣板(22-2)便沿固定块(12-2)的卸出面(12-2-2)向前方外侧运动,从而使固定块(12-2)伸入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2-1)中,而使固定块(12-2)的固定面(12-2-3)与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2-1)的相应面紧密配合,将弹性扣板(22-2)卡住,形成扣合固定机构;位于前壳(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固定块(12-2)与位于后壳(2)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相应的弹性扣板(22-2)相扣合,而将前壳(1)和后壳(2)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22-3)间隔设置在后壳边框部(22)的后壳边框板体(22-1)的四周边沿上的相邻的弹性扣板(22-2)之间,并且能沿前壳(1)的前壳边框部(12)上的导向限位块(12-3)的导向面(12-3-1)插入各导向限位块(12-3)的外侧缺口(12-3-2)与前壳边框板体(12-1)形成的限位槽中,从而与前壳(1)形成互相嵌合结构;所述后安装罩部(23)包括安装罩壳体(23-1);安装罩壳体(23-1)包括罩底板(23-1-1)和罩边框(23-1-2);罩底板(23-1-1)从后方连接在罩边框(23-1-2)的内侧边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的面框部 (11)的面框板体(11-1)的两侧边框宽度相同,且均为1.5厘米至2. 5厘米,上侧边框宽度 为1. 5厘米至2. 5厘米,下侧边框宽度为3. 5厘米至5厘米;所述显示屏螺钉柱组(11-3) 有7个且设置在面框板体(11-1)的下边框上;所述后壳螺钉柱组(11-4)有4个且设置在 面框板体(11-1)的下边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的面框 部(11)的面框板体(11-1)的两侧边框宽度均为2厘米,上侧边框宽度为2厘米,下侧边框 宽度为4. 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 弹性卡钩包括弹性定位板(11-2-1)、卡钩(11-2-2)和连接板(11-2-3);所述弹性定位板 (11-2-1)从后方连接在前壳(1)的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11-1)的上边框上;所述卡钩 (11-2-2)从后部下方连接在弹性定位板(11-2-1)上;所述连接板(11-2-3)有2块,1块连 接板(11-2-3)连接在弹性定位板(11-2-1)的前端左侧与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板 体(12-1)的上边框之间,另1块连接板(11-2-3)连接在弹性定位板(11-2-1)的前端右侧 与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边框板体(12-1)的上边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 侧边框和左右两侧边框上的导向限位块(12-3)还包括显示屏定位面(12-3-3),所述显示 屏定位面(12-3-3)垂直于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11-1)的边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 (12-2)包括方便安装的安装面(12-2-1)、便于拆卸的卸出面(12-2-2)和固定面(12_2_3); 所述安装面(12-2-1)和卸出面(12-2-2)均为倾斜面;所述安装面(12-2-1)与前壳边框 板体(12-1)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为30度 45度;所述卸出面 (12-2-2)与前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45度 60度;所述固定面(12-2-3)垂直于前壳边框板体(12-1)的边框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为 30度;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边框部(12) 还包括7至16个拆卸孔(12-5),所述拆卸孔(12-5)设在每组两个固定块(12_2)中间或单 独固定块(12-2)的前部;拆卸机壳时用柱状工具穿过拆卸孔(12-5)后将弹性扣板(22-2)向内顶,使固定块(12-2)的固定面(12-2-3)与弹性扣板(22-2)的卡孔(22_2_1)的相应 面脱离,从而使弹性扣板(22-2)与固定块(12-2)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边 框部(12)还包括按钮孔组(12-4),所述按钮孔组(12-4)设置在前壳边框部(12)的前壳 边框板体(12-1)的下边框左侧;所述前壳面框部(11)还包括两个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 (11-8),两个按钮组件固定螺钉柱(11-8)设置在前壳面框部(11)的面框板体(11-1)的下 边框上且位于按钮孔组(12-4)的上方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 罩部(23)还包括扩展接口孔(23-6)和DVD安装孔(23_7);所述扩展接口孔(23_6)设置 在后安装罩部(23)的安装罩壳体(23-1)的罩边框(23-1-2)的左边框下部;所述DVD安装 孔(23-7)设置在后安装罩部(23)的扩展接口孔(23-6)的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均为注塑一体件;前壳包括面框部和前壳边框部;后壳包括前安装板部、后壳边框部和后安装罩部;要点是前壳的面框部包括面框板体、显示屏弹性卡钩组、显示屏螺钉柱组和后壳螺钉柱组。前壳的前壳边框部包括前壳边框板体、固定块和导向限位块。后壳的前安装板部包括安装板体和显示屏压块组。后壳的后壳边框部包括后壳边框板体、弹性扣板和限位板。位于前壳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固定块与位于后壳的相应的弹性扣板相扣合,将前壳和后壳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固定连接;用螺钉将前壳和后壳的下部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前壳和后壳不仅组装方便,而且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G09F9/33GK101888510SQ201010212308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平, 秦志尚 申请人:江苏新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