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箱式自行车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10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箱式自行车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户外建筑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灯箱式自行车 棚。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遍及每家每户,也是老百姓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 在城乡经常可见到自行车乱停放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市容秩序,在城市内自行车棚不仅 数量少,而且外形设计落后,难看,用料低质,寿命短,功能单一,只是作为停放自行车之用, 没有充分与城市发展规划协调统一,更没有充分发挥自行车棚位于道路两侧的地段优势开 发其户外媒体发布的功能,忽视了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虽然目前也有少量自行车棚上也 有用作广告功能的,但基本上都是贴上招贴画或挂一块静止的广告画板,缺乏动感,没有光 源,在夜间就失去了广告的目的。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625499Y,授权公告日 2004-7-14,记载了一种“带锁双面自行车棚式户外灯箱广告亭”,该技术由顶棚和竖立的多 根支柱组成,在棚体侧面的支柱上设有一个以上广告版或广告牌或灯箱。本实用新型在车 棚内纵向设有一栏杆,在栏杆上固装一排车锁,存车时可用与车位相对应的锁将自行车锁 在栏杆上;在自行车棚的正面、侧面、顶面设有不同规格的广告牌或灯箱,起到户外媒体的 广告宣传作用。但是该技术存在着以下缺点1、“带锁双面自行车棚式户外灯箱广告亭”设置了多 个“灯箱广告框”,要真正成为灯箱广告,还要等待广告商从机械、电子两方面来综合完成。 2、“带锁双面自行车棚式户外灯箱广告亭”的带锁双面自行车棚的宽度,至少在3米以上 (26吋、28吋自行车的长度分别约为165cm、185cm,它们的二倍分别是330cm、370cm),与北 京、上海等市的城市道路人行道上公共设施的设置规定相违背,难以在城市中推广使用。因 为北京市规定“非机动车存车处”不得“占用人行道宽度不足3米或虽达3米以上但严重 阻碍” ‘行人通行的’;上海市规定“非机动车停放亭(点)”“应当在宽度大于三米的人行道 上设置,且应当保证设置后的人行道通行宽度不小于一点八米”,还进一步以规范形式规定 “宽度大于3米的人行道上距侧石外边线1. 5米范围内专用于设置公共设施的特定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箱式自行车棚,不仅造型 美观,而且在车棚上装有动态画面的灯箱,具有独特的风格,更实用,更美观,与城市景观相 协调,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既可停放自行车又可作为户外广告媒体开发利用,产生广 告收入,增加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棚、灯箱和无触点光 敏自动控制器,其中若干个灯箱平行地设置于车棚的棚顶边沿,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与 灯箱一一对应连接,若干组灯箱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分别并联至电源。[0007]所述的车棚为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所述的灯箱为往复式广告灯箱,该灯箱包括电动机、联轴器、主动轮、皮带、从动 轮、主动滚柱、箱体和从动滚柱,其中若干个从动滚柱和主动滚柱分别对称设置于箱体的 上端和下端,联轴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动轮和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主动轮和从动轮分 别与两个主动滚柱相连,皮带套接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所述的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包括双向可控硅、两个电阻、光敏电阻以及照明 灯,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依次串联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门极之间,光敏电阻的 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结点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相连,照明灯的一端 与第二阳极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阳极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并联至电源。本实用新型采用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多种有艺术美感设计的自行车棚,在车棚 背面安装若干只往复式灯箱,灯箱采用转动滚柱广告画面旋转,达到变换画面的效果。灯箱 外形如同现有封闭式方形灯箱,灯箱包括箱体、透光层和光源,在内部转架的机械结构设计 中采用主、副两个转动滚柱,两个转动滚注上紧紧绕有带广告画面的广告布,由电动机驱动 两个转动滚柱同速转动,更换画面后再停止。如此周而复始,达到两画面交替更换的效果。 在车棚上装有一只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确保灯箱自动启闭光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箱2内部转架的机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3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 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车棚1、灯箱2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3,其中若干 个灯箱2平行地设置于车棚1的棚顶边沿,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3与灯箱2 —一对应连 接,若干组灯箱2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3分别并联至电源。所述的车棚1为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如图2所示,所述的灯箱2为往复式广告灯箱,该灯箱2包括电动机4、联轴器5、 主动轮6、皮带7、从动轮8、主动滚柱9、箱体10和从动滚柱11,其中若干个从动滚柱11和 主动滚柱9分别对称设置于箱体10的上端和下端,联轴器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动轮6和 电动机4的输出轴相连,主动轮6和从动轮8分别与两个主动滚柱9相连,皮带7套接于主 动轮6和从动轮8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的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3包括双向可控硅T2、两个电阻队、 R2、光敏电阻Rp以及照明灯R,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依次串联于双向可控硅T2 的第一阳极A1和门极G之间,光敏电阻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 结点B和双向可控硅T2的第二阳极A2相连,照明灯R的一端与第二阳极A2相连,另一端通 过第一阳极A1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并联至电源。[0019]因光敏电阻的一端接触发电路串连电阻间的结点B,另一端接阴极,在白天光敏电 阻受光照,阻值变小,将来自R1的电流大部分分流到阴极,可控硅因门极得不到足够的触发 电流而截止,灯箱熄灭,夜间光敏电阻失去光照,阻值增大,分流作用减小,来自R1的电流经 R2注入可控硅门极,可控硅导通,灯箱亮。 当接通电源后,电动机4转动,通过联轴器5带动主动轮6使主动滚柱9旋转,并 通过皮带7传递到从动轮8使从动滚柱11 一起转动,广告布10通过主动滚柱9和从动滚 柱11的摩擦带动移动,当广告布10移动一个画面时,电动机4停止转动,由电动机所连接 的继电器控制下,延时一段时间,重新启动电动机4反转,再停止,如此周而复始,达到两幅 广告画面交替变换。
权利要求一种灯箱式自行车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棚、灯箱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其中若干个灯箱平行地设置于车棚的棚顶边沿,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与灯箱一一对应连接,若干组灯箱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分别并联至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箱式自行车棚,其特征是,所述的灯箱为往复式广告灯箱, 该灯箱包括电动机、联轴器、主动轮、皮带、从动轮、主动滚柱、箱体和从动滚柱,其中若 干个从动滚柱和主动滚柱分别对称设置于箱体的上端和下端,联轴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 动轮和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与两个主动滚柱相连,皮带套接于主动 轮和从动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箱式自行车棚,其特征是,所述的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 包括双向可控硅、两个电阻、光敏电阻以及照明灯,其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依次串联 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门极之间,光敏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的 结点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相连,照明灯的一端与第二阳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阳极同 其他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并联至电源。
专利摘要一种户外建筑物技术领域的灯箱式自行车棚,包括车棚、灯箱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其中若干个灯箱平行地设置于车棚的棚顶边沿,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与灯箱一一对应连接,若干组灯箱和无触点光敏自动控制器分别并联至电源。本实用新型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在车棚上装有动态画面的灯箱,具有独特的风格,更实用,更美观,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既可停放自行车又可作为户外广告媒体开发利用,产生广告收入,增加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G09F13/04GK201627383SQ201020137719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3日
发明者邱忠保, 顾洪昌 申请人:顾洪昌;邱忠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