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93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器材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梁 静载试验的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
背景技术
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力学试验,通常作为建筑结构实验及钢筋混凝土基 本原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演示实验。为了达到试验目的,试验需要依靠足尺或大比例试件 试验数据的回归来验证和揭示,而尺寸较大试件的屈服和破坏荷载一般都比较大,故在对 其进行加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足以承受起荷载的加载架。反力架则为一种早期就被普遍采用的加载架,其具体的类型有很多,但是随着建 筑结构形式的丰富和发展,现有的反力架普遍存在如下缺陷一、现有反力架一般都是通过螺杆固定在实验室的基座上,即该反力架还需配备 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故其对实验的地点有所限制;二、现有反力架的各个加力架需分别进行固定,从而无法实现整个加载装置的自平衡。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反力架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 力架对实验地点有限制以及无法实现自平衡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中,包括底部主梁,具有并排设置的两根;加载框架,具有分别固定在底部主梁相应位置上的加载立柱以及两端分别与一加 载立柱固定相连的加载横梁;支座框架,具有分别固定在底部主梁相应位置上的支座立柱以及两端分别与一支 座立柱固定相连的支座横梁。进一步,该加载横梁与加载立柱和/或该支座横梁与支座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 接。进一步,该加载立柱与底部主梁和/或该支座立柱与底部主梁之间通过螺栓连 接。进一步,该底部主梁、加载框架以及支座框架均采用H型钢。进一步,该底部主梁的上翼缘间隔设置有多个供与加载立柱或支座立柱固定相连 的螺栓孔。进一步,该两相邻底部主梁之间还设置有横向螺杆。进一步,该底部主梁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横向螺杆固定的螺栓孔。[0019] 进一步,该加载立柱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加载横梁固定的螺栓孔。进一步,该反力架还包括设置在底部主梁、加载框架或支座框架的加劲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力架,其可以对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梁进 行静载试验,其底部主梁直接置放在地上即可对反力架进行应用,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不 限定使用地点的功效;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其底部主梁、加载立柱、加载横梁、支座立柱和 支座横梁之间固定相连而能组成一个自平衡的反力体系,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自平 衡加载;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路线明确、可装卸性强、稳定性好、 可适应尺寸灵活度高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反力架100底部主梁1螺栓孔11横向螺杆12螺栓孔13加载框架2加载立柱21螺栓孔211加载横梁22支座框架3支座立柱31支座横梁32螺栓4加劲肋5横向限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100,其 包括底部主梁1、加载框架2和支座框架3,其中该底部主梁1,具有并排设置的两根;该加载框架2,具有加载立柱21和加载横梁22,该加载立柱21与底部主梁1固定 相连,并分别设置在每一底部主梁1的相应位置上;该加载横梁22则架设在两根相对加载 立柱21之间,并两端分别与一加载立柱21固定相连;该支座框架3,具有支座立柱31和支座横梁32,该支座立柱31与底部主梁1固定 相连,并分别设置在每一底部主梁1的相应位置上;该支座横梁32则架设在两根相对支座 立柱31之间,并两端分别与一支座立柱31固定相连;该支座立柱31和支座横梁32可以根 据具体需要而设置为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为两组,并位于该加载框架2的附近;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力架100能够便于拆卸,如图1所示,该加载横梁22 与加载立柱21之间、该支座横梁32与支座立柱31之间、该加载立柱21与底部主梁1之间以及该支座立柱31与底部主梁1之间均通过螺栓4连接。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力架 100可装卸性强,从而具有便于搬运的特点。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涉及的反力架100能够普遍适用于具体的钢桁架和钢筋混凝 土梁,该底部主梁1的上翼缘间隔设置有多个供与加载立柱21或支座立柱31固定相连的 螺栓孔11。这样,该底部主梁1上就可以根据具体试件的特点来设置不同位置的加载框架 2和支座框架3,或者调整加载框架2与支座框架3之间的间距。为了进一步匹配试件,该 加载立柱21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加载横梁22设置的螺栓孔211,这样,就可以实现 不同的加载高度。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力架100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如图1所示,该两相邻底 部主梁1之间还固定设置有横向螺杆12。为了便于横向螺杆12具体位置的调整,该底部主 梁1的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横向螺杆12固定设置的螺栓孔13。作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力架100所用材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底部主梁1、加载框 架2以及支座框架3均采用H型钢,该H型钢具体又可以选用焊接H型钢。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力架100能具有足够的强度,该反力架100还包括设 置在底部主梁1、加载框架2或支座框架3上的加劲肋5,该加劲肋5可以在底部主梁1、加 载框架2和支座框架3上均设置。另外,在进行钢桁架静载试验时,该底部主梁1中部设置有支座框架3,其上设置 有横向限位装置7。而进行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时,亦可以根据试验需求而调整支座框架的位 置,且可以在两个加载框架同时实施钢筋混凝土梁试验。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力架100,其可以对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静载试 验,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其底部主梁1直接置放在地上即可对反力架100进行应用,从而本实用新型具 有不限定使用地点的功效;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其底部主梁1、加载立柱21、加载横梁22、支座立柱31和支座 横梁32之间固定相连而能组成一个自平衡的反力体系,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自平 衡加载;三、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路线明确、可装卸性强、稳定性好、可 适应尺寸灵活度高的特点。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主梁,具有并排设置的两根;加载框架,具有分别固定在底部主梁相应位置上的加载立柱以及两端分别与一加载立 柱固定相连的加载横梁;支座框架,具有分别固定在底部主梁相应位置上的支座立柱以及两端分别与一支座立 柱固定相连的支座横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加载横梁与加 载立柱和/或该支座横梁与支座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加载立柱与底 部主梁和/或该支座立柱与底部主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底部主梁、加载 框架以及支座框架均采用H型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底部主梁的上 翼缘间隔设置有多个供与加载立柱或支座立柱固定相连的螺栓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两相邻底部主 梁之间还设置有横向螺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底部主梁的腹 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横向螺杆固定的螺栓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加载立柱的腹 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加载横梁固定的螺栓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其特征在于,该反力架还包括 设置在底部主梁、加载框架或支座框架的加劲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包括底部主梁,具有并排设置的两根;加载框架,具有分别固定在底部主梁相应位置上的加载立柱以及两端分别与一加载立柱固定相连的加载横梁;支座框架,具有分别固定在底部主梁相应位置上的支座立柱以及两端分别与一支座立柱固定相连的支座横梁。本实用新型具有不限定使用地点以及能实现自平衡加载的功效。
文档编号G09B23/10GK201837557SQ20102026212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曾志兴, 杨勇, 陈荣淋 申请人:华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