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58198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壁挂电视机和大型监视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面 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称为“面板”)代表的交流面放电型面板,在被对置 配置的前面板与背面板之间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前面板,在前面玻璃基板上互相平行地形 成多对由一对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按照覆盖这些显示电极对的方式形 成电介质层以及保护膜。背面板,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分别形成多个平行的数据电极、覆盖数 据电极那样的电介质层以及进而在其上与数据电极平行地多个隔壁。此外,在背面板的电 介质层的表面与隔壁的侧面形成荧光体层。之后,对置配置并密封前面板与背面板以使显 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进行立体交叉。在被密封的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封入例如包括分压比 为5%的氙的放电气体。此外,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进行对置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 这种结构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通过气体放电使产生紫外线。由此,面板通过该紫外线 使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各色的荧光体激励发光而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对面板进行驱动的方法,一般采用子场(sub field)法、即在将1场期间分割 为多个子场的基础上,通过使发光的子场的组合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
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以及维持期间。初始化期间中产生初始化放电, 接下来在写入期间的写入动作中在各电极上形成必要的壁电荷,并产生用于使写入动作的 写入放电稳定地产生的起爆(priming)粒子(用于放电的起动器即激励粒子)。在写入期 间中,对应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选择地施加写入脉冲电压来使写入放电产生,形成壁电荷 (以下将该动作也记作“写入”)。之后在维持期间中,对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 电极对交替地施加维持脉冲电压,在引起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通过使对 应的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发光来进行图像显示。
另一方面,随着面板的高精细化、大画面化,期望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质 量进一步提高。面板的高亮度化为使图像显示质量提高的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可进行使 面板的发光效率提高、亮度提高的各种组合。例如,正在进行降低显示电极对的电阻值,实 现电阻量所引起的损耗降低的研究。
此外,也期望低成本化,正在进行例如为了去掉透明电极来削减工序数,而将电极 分割为多个部分,采用设置开口部的电极结构的研究(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采用用于电极电阻中的损耗降低的材料,或者采用多根显示电极对的情 况下,电极的电阻值降低,扫描电极的峰值电流上升。其结果,产生需要使用额定电流大的 维持驱动电路部件的情况或者在不能选定这样的部件的情况下,存在产生需要提高显示电 极对的电阻值或者缓缓地进行脉冲的上升的问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2/017345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面板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面板具有多个放电单 元,该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具有功 率回收电路和钳位电路,在1场期间内设置的多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中产生与亮度权重相对 应次数的维持脉冲,对显示电极对的每一个进行施加。功率回收电路使显示电极对的电极 间电容与电感进行谐振来进行维持脉冲的上升或者下降。钳位电路将维持脉冲的电压钳位 到规定的电压。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从维持期间内的最初的期间中产生的第1维持脉冲 之后到消除脉冲前的期间,产生规定次数的上升的倾斜度比第1维持脉冲大的第2维持脉 冲。此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按照维持期间的面板的点亮率对每个子场或者每场来改变第 2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斜度。
由此,抑制在扫描电极中流动的峰值电流,能使各放电单元的显示亮度均勻化。
此外,本发明的面板驱动方法,驱动具备多个放电单元的面板,放电单元具有由扫 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在1场期间内设置多个子场,该子场具有选择使放 电的放电单元的写入期间和对放电单元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对应的次数的维持脉冲的维持 期间。之后,在维持期间内的最初的期间中产生的第1维持脉冲之后到消除脉冲前的期间 中,产生规定次数的上升的倾斜度比第1维持脉冲大的第2维持脉冲。之后,在维持脉冲产 生电路中,按照维持期间的面板的点亮率对每个子场或者每场改变第2维持脉冲的上升的 倾斜度。
由此,抑制在扫描电极中流动的峰值电流,能使各放电单元的显示亮度均勻化。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同面板的放电单元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为同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4为表示形成同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数据电极与隔壁 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5A为用于说明同面板的放电单元部分的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的结构例的平 面图。
图5B为用于说明同面板的放电单元部分的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的结构例的平 面图。
图6A为用于说明同面板的放电单元部分的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的结构例的平 面图。
图6B为用于说明同面板的放电单元部分的前面板与背面板的截面图。
图7为用于表示说明同面板的放电单元部分的其他例的前面板和背面板的截面 图。
图8为表示同面板的面板全体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9A为表示同面板的虚拟电极图案的配置例的平面图。
图9B为表示同面板的虚拟电极图案的配置例的平面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同面板的端部的非显示区域的平面图。
图11为用于说明同面板的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的终端部分的平面图。
图12为表示采用同面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的模块图。
图13为表示对面板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电路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第2以及第3维持脉冲的波形图。
图16A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维持期间的最后使第2维持脉冲连续地产生 的样子的概略图。
图16B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维持期间的最后使第3维持脉冲连续地产生 的样子的概略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点亮率与扫描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用于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所必需的扫描脉冲 电压与点亮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符号的说明
1 前面板
la, 13c 凸起部
2背面板
3放电空间
4,10 基板
5 扫描电极
5b, 6b 上层
5a, 6a 下层
6 维持电极
7 显示电极对
8 电介质层
9保护膜
11 绝缘体层
12数据电极
13 隔壁
14R红色荧光体层
14G绿色荧光体层
14B蓝色荧光体层
15 放电单元
17 显示区域
18 非显示区域
19虚拟电极图案
20配线图案
21 等离子显示面板(面板)
100,200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110,210 功率回收电路5
120,220 钳位电路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图1 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面板的驱动 方法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首先,采用图1 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的面板的全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1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板中,在将前面板1与背面板2分离之后的状态 下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将前面板1与背面板2粘合而作为面板时的截面图。如图1、 图2所示,面板按照在玻璃制的前面板1与背面板2之间形成放电空间3的方式来对置配 置前面板1与背面板2。
前面板1中,在玻璃制的基板4上形成导电性的第1电极即扫描电极5以及第2 电极即维持电极6。之后,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之间设置放电间隙并互相平行地配置 而形成显示电极对7。此外,在前面板1中,在面板的行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该显示电极对 7。之后,按照覆盖前面板1的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的方式形成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电 介质层8,在该电介质层8上形成由MgO构成的保护膜9。
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分别只由由银(Ag)构成的膜厚为约5μπι程度的导电 性电极形成,而不采用ITO (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酸化^ > ^J ^ 7^ τ)等的透明 电极。而且,如图2所示,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作为至少两层结构(图示的电极为2 层)。而且基板4侧的下层fe、6a由含有黑色系的金属氧化物的材料形成,并且上层^、6b 通过增加Ag的含有量的白色系的材料来形成以使电阻系数比下层fe、6a小。通过如上那 样,形成为基板4侧的下层5a、6a的明度小于上层恥、613。即由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 构成的显示电极对7,通过按照从基板4侧的显示面看时降低由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 构成的显示电极对7的明度的方式形成,从而在显示电极对7间不存在遮光构件。
此外,在背面板2,在玻璃制的基板10上以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绝缘体层11覆盖, 并且在面板的列方向上形成以条纹状排列的由银(Ag)构成的多根数据电极12。而且,为 了在背面板2的绝缘体层11上按每个放电单元15划分前面板1与背面板2之间的放电空 间3,而形成由例如玻璃材料构成的井字状的隔壁13。此外,在绝缘体层11的表面以及隔 壁13的侧面分别形成红色(R)、绿色(G)、蓝色(B)的荧光体层14R、14G、14B。
之后,前面板1与背面板2被对置配置以使扫描电极5、维持电极6与数据电极12 进行交叉。此外,如图3所示,在扫描电极5、维持电极6与数据电极12进行交叉的交叉部 分形成放电单元15。此外,在放电空间3,作为放电气体封入例如氖与氙的混合气体。另外, 面板的结构并不只限于上述的内容,也可具有例如条纹状的隔壁。
在此,如图2所示,形成放电单元15的井字形状的隔壁13具有与数据电极12平 行地形成的纵隔壁13a ;和与该纵隔壁13a正交并且高度比纵隔壁13a低的方式形成的横 隔壁13b。此外,在该隔壁13内涂覆而被形成的红色、绿色、蓝色的荧光体层14R、14G、14B, 沿着纵隔壁13a条纹状地以蓝色荧光体层14B、红色荧光体层14R、绿色荧光体层14G的顺 序排列形成。
图3为该图1、图2所示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排列沿面板的行方向延伸的η根扫描电极Y1、Y2J3…办(图1的5)以及11根维持电极乂1、乂2、乂3丨)(11(图1的6),排列沿列 方向延伸的m根数据电极AL··· Am(图1的12)。之后,在1对扫描电极Y1、维持电极Xl和 一个数据电极Al相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15。放电单元15在放电空间3内形成mXn 个。此外,如图3所示,扫描电极Yl以及维持电极Xl以扫描电极Yl-维持电极Xl-维持电 极X2-扫描电极Y2…的排列而反复的图案,形成于前面板1。之后,这些电极的每一个分别 与在前面板1、背面板2的图像显示区域外的周边端部设置的连接端子相连接。
接下来,进一步对本实施方式的面板的显示电极对7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 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中,形成前面板1的显示电极对7的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 6分别只由银(Ag)等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电极来形成,而不采用ITO等的透明电极。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面板的形成显示电极对7的扫描电极5、维持电极6与数据电极 12和隔壁13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此外,图5A、图5B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面板 的放电单元15的部分的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如图4所示,形成显示电极对7的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分别具有梯子型形 状。之后,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具备经由放电间隙MG而对置的第1部分即扫描电 极51和维持电极61 ;从该扫描电极51和维持电极61的每一个隔开间隔来被平行地配置的 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和维持电极62 ;连接扫描电极51和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1和维 持电极62,并且在每个放电单元15设置的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和维持电极63。但是,在 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中,设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以及第2部分即 扫描电极52和维持电极62的宽度为LL,设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维持电极63的宽度 为Ls时,相对隔壁13的顶部的宽度Lr,构成为Lr < Ls彡LL。具体地第1部分即扫描电 极51与维持电极61以及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的宽度LL为约60 μ m 约70 μ m,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维持电极63的宽度Ls为约60 μ m,隔壁13的顶部的 宽度Lr为约50 μ m程度。此外,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间的放电间隙MG为90 μ m 100 μ m。此外,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每一个的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 61、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之间的间隙LG为约80 μ m。如上那样,放电间隙 MG与间隙LG形成为比相邻的放电单元15间的非放电间隙IPG(约200 μ m)小。
在此,图5A为表示在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中,构成为使第1部分即扫描电 极51与维持电极61、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的宽度和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 53与维持电极63的宽度相同,并且比隔壁13的顶部的宽度Lr大的Lr < Ls = LL时的例 子的图。图5B为表示在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中,构成为使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 与维持电极61、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的宽度比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 维持电极63的宽度大,并且比隔壁13的顶部的宽度Lr大的Lr < Ls < LL时的例子的图。
如上那样,在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中,设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 极61、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的宽度为LL,设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维 持电极63的宽度为Ls时,相对于隔壁13的顶部的宽度Lr,形成为Lr < Ls < LL0通过如 上那样,即使在相邻的放电单元15间不设置遮光构件也廉价地得到具有确保足够的对比 度的显示性能的面板是可能的。即一般在面板中,作为构成隔壁13的材料,使用明度较高 的玻璃材料,因此采用通过在相邻的放电单元15的非放电间隙IPG部分中配置遮光构件, 从而确保足够的对比度的结构。
但是,形成按照从显示面侧看时明度降低的方式形成的显示电极对7的扫描电极 5以及维持电极6,具备经由放电间隙MG对置的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 ; 从该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的每一个隔开间隔平行地配置的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 与维持电极62 ;连接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 持电极62,并且在每个放电单元15设置的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维持电极63。而且, 设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以及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的宽 度为LL,设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维持电极63的宽度为Ls时,按照相对于隔壁13的顶 部的宽度Lr成为Lr < Ls < LL的方式形成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通过如上那样,即 使在相邻的放电单元15的非放电间隙IPG部分不配置遮光构件,与配置了遮光构件的情况 同样,也能得到具备确保了足够的对比度的显示性能的面板。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中,对将前面板1与背面板2粘合时的显示电极对7 部分的状态进行说明。图6A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中放电单元15的扫描电极5 以及维持电极6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6B为沿图6A的6B-6B线切断而表示的截面图,为 用于说明放电单元15部分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6A、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中,前面板1与背面板2的隔壁13的顶 部形成为在放电间隙MG以外的部分中进行抵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扫描电极5以及维 持电极6构成的显示电极对7分别只由银(Ag)构成的导电性电极上层5B、下层如形成,而 不采用ITO等的透明电极。但是,显示电极对7即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具备经由放 电间隙MG而对置的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 ;从该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 61的每一个隔开间隔平行地配置的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 ;连接第1部分 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和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并且在每个放电单 元15设置的第3部分即扫描电极53与维持电极63。而且,按照覆盖该显示电极对7的方 式形成电介质层8,并且通过形成保护膜9,从而在前面板1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按照与经 由放电间隙MG而对置的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51和维持电极61、从该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 极61的每一个隔开间隔平行地配置的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相对应的方 式形成凸起部la。由此,背面板2侧的隔壁13、尤其纵隔壁13a在放电间隙MG以外的凸起 部Ia中进行抵接。因此,在将前面板1与背面板2相粘合时,在放电间隙MG部分中难以对 隔壁13施加机械的应力,因此能够减少放电间隙MG部分中的隔壁13的缺口而减少不良的 发生。
此外,如面板的其他截面图即图7所示,在背面板2侧的隔壁13中,在纵隔壁13a 与横隔壁Hb之间的交叉部分中设置凸起部13c,也可在该凸起部13c中与前面板1抵接。 通过如上那样,能够使显示电极对7的放电间隙MG部分中的隔壁13的缺口进一步减少,能 够减少隔壁13的缺口所引起的不良的产生。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面板中,对前面板1的非显示区域的结构以及用于将显 示电极对7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进行连接的电极引出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面板21中,面板21全体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8所示,面板21具有显示区域17与非显示区域18。在显示区域17中显示与被输入的 图像信号相对应的图像。非显示区域18存在于该显示区域17的周边部。非显示区域18为 存在于用于对前面板1与背面板2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未图示)与显示区域17之8间的部分。此外,在面板21中,在密封部的外侧部分设置用于与外部的驱动电路相连接的 端子部(未图示)。
虚拟电极图案19形成于非显示区域18。虚拟电极图案19,在前面板1的行方向 的上部以及下部的非显示区域18中,通过与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相同的材料形成, 并且以宽度比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的行方向的宽度宽的图案形状形成。而且,虚拟 电极图案19形成为电游离(floating)状态。
图9A、图9B为显示面板的虚拟电极图案19的配置例的平面图。如图9A所示,虚 拟电极图案19形成为宽度方向的显示区域17的端部存在于显示区域17与非显示区域 18之间的边界的行方向的隔壁13、即与横隔壁1 一致的位置。另外,如图9B所示,虚拟 电极图案19也可形成为宽度方向的显示区域17侧的端部与、显示区域17和非显示区域 18之间的边界的行方向的隔壁13即横隔壁1 之间,隔开与间隔g相同的间隔,形成于间 隔g为扫描电极5、维持电极6与横隔壁13b之间的间隔。
如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21中,在前面板1的行方向的上部以 及下部的非显示区域18中,通过与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以宽 度比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的行方向的宽度宽的图案形状形成虚拟电极图案19。而且, 虚拟电极图案19,形成为电游离状态,因此通过放电发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17与非 显示区域18之间的对比度变大,能够提高作为面板21全体的显示性能。
此外,实际上制作面板21,显示图像时,虚拟电极图案19按照宽度方向的显示区 域17侧的端部存在于与显示区域17和非显示区域18之间的边界的行方向的隔壁13、即横 隔壁1 相一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方,能够增大显示区域17与非显示区域18之间的对比 度。因此,可知通过如上那样在能够使作为面板21全体的显示性能提高的基础上,更有效。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21中,对用于将显示电极对7与外部的 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极引出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为用于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 等离子显示面板21中,用于将显示电极对7与外部的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极引出部分侧、 即列方向的面板21端部的非显示区域18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平面图。另外,在图10中,只 表示显示电极对7、数据电极12、隔壁13以及虚拟电极图案19。如图10所示,在列方向的 面板21端部的非显示区域18中,数据电极12以及隔壁13与显示区域17同样,重复地以 图案配置多根,而且多个隔壁13中显示区域17侧的数个(图示为三个)隔壁13间,以与 显示区域17相同的排列,设置荧光体层形成区域。
此外,如图10所示,形成显示电极对7的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的每一个的第 1部分即扫描电极51与维持电极61以及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62,在经由放 电间隙相对置的状态下在列方向的非显示区域18延长设置。此外,对第1部分即扫描电极 51与维持电极61和第2部分52即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62进行连接的第3部分即扫描电 极53与维持电极63也与显示区域17同样设置多个。此外,在第1部分51即扫描电极与 维持电极61和第2部分52即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62的在非显示区域18被延长的端部, 设置用于将第1部分51即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61和第2部分即扫描电极52与维持电极 62进行连接的扫描电极M与维持电极64。之后,在扫描电极54,为了与外部的驱动电路相 连接,在比前面板1的密封部更外侧的端部抽出的配线图案20被连接。进而,上述的虚拟 电极图案19,按照图案的端部被延长到比扫描电极M以及维持电极64更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图10中,只表示了扫描电极5侧,但维持电极6侧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图11为用于对在图10中,延长到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的非显示区域18的 终端部分进行说明的平面图。如该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扫描电极51、52以及维 持电极61,62的宽度为LL,设配线图案20的宽度为Lp时,构成为宽度Lp比宽度LL大。具 体地来说,设扫描电极51、维持电极61以及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2的宽度LL为约60μπι 时,配线图案20的宽度Lp为80 μ m程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6中,设置用于将扫描电 极51、维持电极61与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2的延长到非显示区域18的端部进行连接的 扫描电极M、维持电极64,将该扫描电极M、维持电极64与具有宽度比扫描电极51、维持 电极61以及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2的宽度LL大的配线图案20相连接。因此,能够具有 高可靠性地连接扫描电极5、维持电极6和配线图案20。其结果,能够抑制面板21的不良 的产生。
另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为配线图案20的宽度Lp比扫描电极51、维持电 极61与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2的宽度LL大,根据本发明者们试作的结果,可知即使配 线图案20的宽度Lp与扫描电极51、维持电极61和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2的宽度LL相 同,也能确保连接部分的可靠性。因此,如果配线图案20的宽度Lp与扫描电极51、维持电 极61以及扫描电极52、维持电极62的宽度LL成为LL ^ Lp那样也可以。
接下来,对采用上述的面板2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以及驱动方法进行 说明。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的框图。等离子显示 装置具备图1 图3所示的面板2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扫描电极 驱动电路M、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定时(timing)产生电路沈以及电源电路(未图示)。 此外,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与面板21的数据电极12的一端相连接,并且具有用于将电压 供给到数据电极12的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多个数据驱动器。数据电极12将每数根数据电 极12作为1模块,并分割为多个模块。之后,以该模块单位将多个数据驱动器连接配置到 面板21的下端部的电极引出部。
图12中,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将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ig变换为每个子场的图像 数据并输出。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将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变换到与各数据电极Al Am 相对应的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Al Am。定时产生电路沈以水平同期信号H以及垂直同 期信号V为基础来产生各种定时信号,供给到各驱动电路模块。扫描电极驱动电路M,具有 用于根据定时信号将驱动电压波形供给到扫描电极Yl 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此 外,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具有用于基于定时信号将驱动电压波形供给到维持电极Xl fti 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关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以及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的结构 和动作,在后面详细叙述。另外,维持电极Xl &!,在面板21内、或者面板21外被公共地 连接后,将该公共连接配线与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相连接。
接下来,对用于驱动面板21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 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子场法、即将1场期间分割为多个子场,通过在每个子场控制 各放电单元15的发光或者非发光来进行灰度显示。各个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以 及维持期间。
在各子场中,在初始化期间中产生初始化放电,接下来在写入期间的写入放电中将必要的壁电荷形成于各电极上,并且产生用于减小放电延迟并稳定地产生写入放电的起 爆粒子(用于放电的起动器即激励粒子)。在此时的初始化动作中,具有在所有的放电单元 15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和仅由在先前的子场进行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5 选择地产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
在写入期间中,由应在之后继续的维持期间中发光的放电单元15选择地产生写 入放电,形成壁电荷。之后在维持期间中,将与亮度权重成比例的数目的维持脉冲交替地施 加于显示电极对7,由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产生维持放电并发光。将此时的比例常 数称作“亮度倍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10个子场(第1SF、第2SF、…、第10SF)构成1场,各子场分 别具有例如(1、2、3、6、11、18、30、44、60、80)的亮度权重。之后,在第ISF的初始化期间中 进行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第2SF 第IOSF的初始化期间中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由此, 与图像的显示无关的发光只成为伴随第ISF中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的放电的发光,不产生 维持放电的黑显示区域的亮度即黑亮度只成为全单元初始化动作中的微弱发光,对比度高 的图像显示成为可能。此外,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中,将对各个子场的亮度权重乘以规定的 亮度倍率后的数目的维持脉冲施加到每一个显示电极对7。
但是,本实施方式,子场数和各子场的亮度权重不限于上述值,此外,也可为基于 图像信号等切换子场结构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持期间的最后产生倾斜波形电压,由此能够使接下来 的子场的写入期间中的写入动作稳定。以下,首先对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进行说明,接下来 对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3为施加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21的各电极的驱动电压波形图。图13 中,表示两个子场的驱动电压波形、即进行全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子场(以下称作“全单元初 始化子场”)和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的子场(以下称作“选择初始化子场”)。另外,其他子 场中的驱动电压波形也几乎同样。此外,以下中的扫描电极Yi、维持电极Xi、数据电极Ak 表示基于图像数据从各电极中选择的电极。
首先,对全单元初始化子场即第1子场(第1SF)进行说明。在第ISF的初始化期 间前半部分中,对数据电极Al Am、维持电极Xl &分别施加0 (V),对扫描电极Yl 施加第1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作“上行斜坡波形电压”),该第1倾斜波形电压相对维持 电极Xl &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l朝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而缓缓地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约1. 3V/ysec的斜度产生该上行斜坡波形电压。在该 上行斜坡波形电压上升的期间,在扫描电极Yl 与维持电极Xl &!、数据电极Al Am之间分别持续地引起微弱的初始化放电。之后,在扫描电极Yl 上部蓄积负的壁电 压,并且在数据电极Al Am上部以及维持电极Xl )(r!上部蓄积正的壁电压。该电极上 部的壁电压,表示通过在覆盖扫描电极5与维持电极6的电介质层8上、保护膜9上、荧光 体层14上等蓄积的壁电荷而产生的电压。
在初始化期间后半部中,对维持电极Xl &施加正的电压Vel。此外,对数据电 极Al Am施加O(V)。此外,对扫描电极Yl 施加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作“下行斜 坡波形电压”),该倾斜波形电压相对于维持电极Xl &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3开始朝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4而缓缓地下降。在该期间,在扫描电极Yl 办与 维持电极Xl &!、数据电极Al Am之间分别持续地引起微弱的初始化放电。之后,扫描 电极Yl 上部的负的壁电压以及维持电极Xl &上部的正的壁电压变弱,数据电极 Al Am上部的正的壁电压被调整为与写入动作相适应的值。通过以上,对所有的放电单元 15进行初始化放电的全单元初始化动作结束。
另外,如图13的第2SF的初始化期间所示,也可将省略了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的 驱动电压波形施加于各电极。即将电压Vel分别施加于维持电极Xl fti,将O(V)分别施 加于数据电极Al Am,将从电压Vi3’朝向电压Vi4缓缓地下降的下行斜坡波形电压施加 于扫描电极Yl 办。由此在前面子场的维持期间中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产生微 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Yi上部以及维持电极Xi上部的壁电压变弱。此外,通过先前的 维持放电在数据电极Ak(k = 1 m)上部蓄积足够的正的壁电压的放电单元15中,放电该 壁电压的过剩的部分,调整到适于写入动作的壁电压。
另一方面,对于在前面子场中没有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不进行放电,而直 接保持前面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荷。由此省略前半部的初始化动作,成为对于 在先前的子场的维持期间中进行维持动作的放电单元15进行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
接下来在写入期间中,首先对维持电极Xl )(n施加电压Ve2,对扫描电极Yl Yn施加电压Vc。
之后,对第一行的扫描电极Yl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并且对使数据电极Al Am中的第一行应发光的放电单元15的数据电极Ak (k= 1 m)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 此时数据电极Ak上与扫描电极Yl上的交叉部的电压差成为对外部施加电压的差(Vd-Va) 加上数据电极Ak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Yl上的壁电压之差后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 此,在数据电极Ak与扫描电极Yl之间产生放电。此外,由于对维持电极Xl )(r!施加电压 Ve2,因此维持电极Xl上与扫描电极Yl上之间的电压差成对外部施加电压的差即(Ve2_Va) 相加维持电极Xl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Yl上的壁电压之差后的值。
此时,通过将电压Ve2设定为稍微减小放电开始电压的程度的电压值,从而能够 使维持电极Xi与扫描电极Yi之间处于达不到放电,但容易产生放电的状态。由此,将在数 据电极Ak与扫描电极Yl之间产生的放电作为触发,能够在位于与数据电极Ak相交叉的区 域的维持电极Xl与扫描电极Yl之间产生放电。由此,在应发光的放电单元15中引起写入 放电,在扫描电极Yl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Xl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数据电极Ak 上也蓄积负的壁电压。
由此,在第一行应发光的放电单元15中引起写入放电,进行在各电极上蓄积壁电 压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没有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的数据电极Al Am与扫描电极Yl 之间的交叉部的电压没有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不产生写入放电。到第η行的放电单元 15为止进行以上的写入动作,写入期间结束。
接下来在维持期间,首先对扫描电极Yl 办施加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并且对维 持电极Xl )(!!施加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电位、即O(V)。于是,在先前的写入期间中引起写 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扫描电极Yi上与维持电极Xi上之间的电压差成为对维持脉冲电 压Vs加上扫描电极Yi上的壁电压与维持电极Xi上的壁电压之差后的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
之后,在扫描电极Yi与维持电极X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通过此时产生的紫外线而 红色、绿色、蓝色的荧光体层14R、14G、14B进行发光。之后,在扫描电极Yi上蓄积负的壁电 压,在维持电极X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进而,在数据电极Ak上也蓄积正的壁电压。在写入 期间中没有引起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不产生维持放电,保持在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 壁电压。
接下来,对扫描电极Yl 分别施加成为基准电位的0 (V),对维持电极Xl & 分别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s。于是,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由于维持电极Xi上 与扫描电极Yi上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在维持电极Xi与扫描电极Yi之间再次 引起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X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扫描电极Y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以下 同样,对扫描电极Yl 与维持电极Xl )(n交替地施加将亮度倍率与亮度权重相乘后 的数目的维持脉冲,通过对显示电极对7的电极间提供电位差,从而在写入期间中引起了 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继续进行维持放电。
之后,在维持期间的最后,对扫描电极Yl 办施加从成为基准电位的O(V)朝向 电压Vers缓缓地上升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以下称作“消除斜坡波形电压”)。由此,持续 地产生微弱的放电,在残留数据电极Ak上的正的壁电压的状态下,消除扫描电极Yi以及维 持电极Xi上的壁电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具体地,将维持电极Xl &返回到O(V)后,以比第1倾斜波形电压即上行斜坡 波形电压更大的斜度、例如约lOV/μ sec的斜度产生从成为基准电位的O(V)开始朝向超过 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ers进行上升的第2倾斜波形电压即消除斜坡波形电压,对扫描电极 Yl 进行施加。于是,在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15的维持电极Xi与扫描电极Yi之 间产生微弱的放电。之后,该微弱的放电,在对维持电极Xl 紐的施加电压上升的期间持 续地产生。之后,如果进行上升的电压达到预定的规定电位即电压Vers,则使施加到扫描电 极Yl 的电压下降直到成为基准电位的O(V)。
此时,由该微弱的放电产生的荷电粒子,按照缓和维持电极Xi与扫描电极Yi之间 的电压差的方式,始终在维持电极Xi上以及扫描电极Yi上成为壁电荷被蓄积。由此,在残 留了数据电极Ak上的正的壁电荷的状态下,扫描电极Yl 办上与维持电极Xl &上之 间的壁电压减弱直到施加于扫描电极Yi的电压与放电开始电压的差、即(电压Vers-放电 开始电压)的程度为止。以下,将通过该消除斜坡波形电压产生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放电 称作“消除放电”。
接下来子场的动作,由于除了维持期间的维持脉冲的数目之外与上述的动作几乎 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上为对本实施方式的面板21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面板21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的 电路图。首先,对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的详细内容及其动作进行 说明。另外,面板21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以及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看作电气的电 容。因此,在图14所示的电路图中,作为电极间电容Cp电气地表示面板21,省略产生扫描 脉冲以及初始化电压波形的电路。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具备功率回收电路110与钳位电路120。此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具备功率回收电路210与钳位电路220。
接下来,对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的功率回收电路110与钳位电路120的结构和 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功率回收电路110具有功率回收用的电容器C10、开关元件Q11、Q12、 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11、二极管D12、谐振用的电感L10。此外,钳位电路120具有用于 将扫描电极Yl 钳位到电压值为Vs的电源VS的开关元件Q13 ;以及用于将扫描电极 Yl 钳位到接地电位的开关元件Q14。之后,功率回收电路110以及钳位电路120经由 扫描脉冲产生电路(由于维持期间中处于短路状态,因此未图示)与电极间电容Cp的一端 即扫描电极Yl 相连接。
功率回收电路110使电极间电容Cp与电感LlO进行LC谐振来进行维持脉冲的上 升以及下降。在维持脉冲的上升时,将储蓄于功率回收用的电容器Cio中的电荷经由开关 元件Q11、二极管Dll以及电感LlO移动到电极间电容Cp。在维持脉冲的下降时,将储蓄于 电极间电容Cp的电荷经由电感L10、二极管D12以及开关元件Q12返回到功率回收用的电 容器C10。由此对扫描电极Yl 施加维持脉冲。由此,功率回收电路110不从电源供给 功率,而通过LC谐振驱动扫描电极Yl ,因此理想的状态下消耗功率为0。另外,功率 回收用的电容器ClO与电极间电容Cp相比具有足够大的容量,按照作为功率回收电路110 的电源进行动作的方式被充电到电源VS的电压值Vs的一半的约Vs/2。
钳位电路120经由开关元件Q13将扫描电极Yl 与电源VS相连接,将扫描电 极Yl 钳位到电压Vs。此外,扫描电极Yl 经由开关元件Q14接地,钳位到O(V)。 由此钳位电路120驱动扫描电极Yl 办。因此,钳位电路120的电压施加时的阻抗减小, 能够稳定地流动由强的维持放电所引起的大的放电电流。
从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通过对开关元件Q11、开关元件Q12、开关元件Q13、开 关元件Q14进行控制,采用功率回收电路110和钳位电路120对扫描电极Yl 施加维 持脉冲。另外,这些开关元件能采用MOSFET或IGBT等的一般公知的元件构成。
维持脉冲产生电路200具备功率回收电路210与钳位电路220。功率回收电路210 具有功率回收用的电容器C20、开关元件Q21、开关元件Q22、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21、二极 管D22、谐振用的电感L20。钳位电路220具有用于将维持电极Xl 紐钳位到电压Vs的 开关元件Q23以及用于将维持电极Xl fti钳位到接地电位的开关元件Q24。而且,维持脉 冲产生电路200与电极间电容Cp的一端即维持电极Xl fti相连接。另外,维持脉冲产生 电路200的动作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在图14中,也将产生用于缓和显示电极对7的电极间的电位差的电压Vel 的电源VE1、产生电压Ve2的电源VE2、用于将电压Vel施加于维持电极Xl fti的开关元 件Q26、开关元件Q27、用于将电压Ve2施加于维持电极Xl fti的开关元件Q28、开关元件 Q29 一并表示。
另外,如果设电感(inductor) L10、电感L20的电感量(inductance)分别为LJU 功率回收电路110的电感LlO与电极间电容Cp的LC谐振的周期、以及功率回收电路210 的电感L20与电极间电容Cp的LC谐振的周期(以下记作“谐振周期”)能够通过计算式 “2 Tt f (LCp)” 求得。
如上那样,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200具有功率回收电路110、210与钳位电路 120、220,通过对功率回收电路110、210的驱动时间进行控制而对维持脉冲的上升进行控制。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第2以及第3维持脉冲的概略的波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成为基准的第1维持脉冲的上升时间为约1200nSec,设第2维持脉冲的 上升时间为约lOOOnsec。设第3维持脉冲的上升时间为约950nSec。由此,设第2维持脉 冲为比第1维持脉冲更陡的上升,第3维持脉冲为比第2维持脉冲更陡的上升。
图16A、图16B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维持期间的最后连续地产生第2、第3 维持脉冲的样子的概略图。另外,图16A表示点亮率低的子场的第2维持脉冲的产生的样 子。此外,图16B表示点亮率高的情况下的第3维持脉冲的产生的样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持期间中,切换产生第1维持脉冲、上升比第1维持脉冲陡 的第2维持脉冲和上升比第2维持脉冲更陡的第3维持脉冲,对显示电极对7进行施加。此 时,如图16A、图16B所示,在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中,即维持期间内的最 初的期间的数次的第1维持脉冲之后到消除脉冲前的期间,使产生规定次数的与维持期间 的点亮率相对应的规定的上升的倾斜度的、比第1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斜度大的第2维持 脉冲或者第3维持脉冲。
具体地,点亮率小于30%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在除去消除脉冲的该维持期间 的最后的期间中连续地产生规定次数的第2维持脉冲。
在点亮率为30%以上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在除去消除脉冲的该维持期间的 最后的期间中连续地产生规定次数的第3维持脉冲。
另外,在图16A、图16B中,切换地产生第2维持脉冲和上升比第2维持脉冲更陡的 第3维持脉冲,对显示电极对7进行施加,但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或者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200,也可在维持期间内的最初的期间中的数次的维持脉冲之后到消除脉冲前的期间中,产 生上升的倾斜度不同的至少两种类的维持脉冲,并且对至少单侧的电极产生规定次数的越 到后半、上升的倾斜度越大的维持脉冲。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这种驱动方法,从而抑制面板21中的维持电流,实现 使各放电单元15的显示亮度均勻化。这是由于以下的理由实现。
在写入放电处于不稳定的主要的原因中,在放电单元15内被形成的壁电荷不充 分或者在放电单元15内形成的壁电荷的每个放电单元15的偏差等内容被确认。
在维持期间中被形成的壁电荷依赖于维持放电的强度,因此弱的维持放电产生 时,在放电单元15内形成的壁电荷也处于不足够的状态。或者,在维持放电中每个放电单 元15具有偏差时,壁电荷中也产生每个放电单元15的偏差。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选择 初始化子场中的写入放电,依赖于先前的子场的维持期间中所形成的壁电荷。即通过产生 放电强度不足够的维持放电,或者在维持放电中产生每个放电单元15的偏差,从而产生不 稳定的写入放电。
产生该放电强度为不足够的维持放电或者维持放电的每个放电单元15的偏差的 原因之一具有以下的理由。
放电单元15的点亮或者非点亮按照显示图像进行变化,因此每个显示电极对7的 驱动负荷按照显示图像而不同。因此,存在维持脉冲的上升波形产生偏差,使各放电单元15 间的放电产生的定时(放电开始时间)产生偏差之虞。
此外,为了改善发光效率,在提高氙分压的面板21中,显示电极对7间的放电开始电压也变高,因此产生放电的定时的偏差也具有进一步变大的倾向。
此时,相邻的放电单元15间产生放电的定时具有差异,因此先产生放电的放电单 元15与后产生放电的放电单元15中具有放电的强度不同的情况。这是由于以下原因例 如受到先进行放电的放电单元15的影响而后进行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放电减 弱,或者通过受到相邻的放电单元15的放电的影响而已经开始的放电暂时停止,通过施加 电压的上升而再次产生放电,因此放电减弱。
这样,产生维持放电的每个放电单元15的偏差,如果放电减弱的放电单元15产 生,则在该放电单元15内形成的壁电荷保持不足够的状态。而且,在被高精细化、大画面化 的面板21中写入脉冲电压的脉冲宽度被缩短,因此失去对应放电延迟和放电偏差的余裕, 处于写入放电进一步变得不稳定的倾向。
为了使写入放电稳定地产生,优选按照不产生每个放电单元15的偏差的方式使 维持放电的放电强度一致,使在维持放电中形成的壁电荷尽可能地均勻。而且,这是因为在 电压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使维持放电产生是有效的。在电压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产生放 电时,吸收放电开始电压的偏差,能够减小各放电单元15间的放电产生的定时的偏差的缘 故。进而,由于在电压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产生的维持放电具有强的放电,因此不仅减小放 电产生的定时的偏差,而且也具有使在放电单元15内形成足够的壁电荷的作用。
因此,通过产生使上升陡峭的维持脉冲,从而能够在对显示电极对7施加的电压 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产生维持放电,吸收放电开始电压的偏差并能够使放电单元15间的 产生放电的定时一致。
另一方面,由于写入放电依赖于在先前的子场的维持期间的最后所形成的壁电 荷,因此在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中,只要能减小每个放电单元15的壁电 荷的偏差,并且在放电单元15内形成足够的壁电荷即可。
即在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通过使上升比成为基准的第1维持 脉冲陡峭的第2、第3维持脉冲所引起的维持放电产生,从而在放电单元15内,能够减小每 个放电单元15的壁电荷的偏差而形成稳定的写入放电所必需的壁电荷。
另外,每个显示电极对7的驱动负荷根据显示图像而不同,因此进行对在扫描电 极驱动IC中流动的电流、驱动负荷与第2、第3脉冲的关系进行确认的实验。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扫描电极驱动IC中流动的电流、驱动负荷与 陡波形的关系的图。实线表示采用第3维持脉冲的情况下的在扫描电极驱动IC中流动的 电流与驱动负荷的关系。此外,虚线表示采用第2维持脉冲的情况下的在扫描电极驱动IC 中流动的电流与驱动负荷的关系。
此外,在驱动负荷进行了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对为了使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必 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如何进行变化进行确认的实验。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必需的扫描脉冲 电压与第2、第3维持脉冲之间的关系的图。实线表示在采用第3维持脉冲的情况下的驱动 负荷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必需的扫描脉冲电压的关系。此外,虚线表示在采用第2 维持脉冲的情况下的驱动负荷与为了产生稳定的写入放电而必需的扫描脉冲电压的关系。
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在低点亮率下降低必需的扫描脉冲电压,在扫描电极5中流 动的电流变大。可知在低点亮率,即使第2维持脉冲的回收时间为比第3维持脉冲的回收时间950nSec长的lOOOnsec,所必需的扫描脉冲电压也能够比高点亮率低。其结果,能够抑 制在低点亮率时的扫描电极5中流动的电流。
根据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维持期间中对扫描电极Yl 办施加的最初的 维持脉冲(维持期间中的最初的维持脉冲)以及对维持电极Xl fti施加的最初的维持脉 冲(维持期间中的第二个维持脉冲),与子场的顺序和维持期间的点亮率等无关,成为第1 维持脉冲。之后,在维持期间的最初的期间中的数次以及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的最后, 按照该子场的点亮率,使上升陡峭的第2维持脉冲或者第3维持脉冲在维持期间的最后的 期间连续地产生。即例如在点亮率小于30%时,在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的最后额期间 中连续地产生10次第2维持脉冲,在点亮率为30%以上时,按照在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 间的最后期间连续地产生10次第3维持脉冲的方式,按照点亮率在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 施加10次维持脉冲。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这种驱动方法,使维持期间的最初的期间的维持放电 稳定地产生,使维持放电继续并稳定地产生,抑制维持放电的发光强度的偏差。此外,减小 通过维持放电而形成的用于写入的壁电荷的偏差,接下来使写入放电稳定产生。由此,减小 在面板21中的扫描电极5中流动的峰值电流,能够实现各放电单元15的显示亮度的均勻 化,能够提高图像显示质量。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维持期间中的最初的期间中的第1维持脉 冲以及除去最后的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期间中,通过按照维持期间的点亮率连续 地产生规定次数的上升比成为基准的第1维持脉冲更陡峭的第2维持脉冲或者第3维持脉 冲,能够抑制在扫描电极5中流动的电流,使各放电单元15的显示亮度均勻化,能提高图像显不质量。
另外,该实验通过使用显示电极对数768的50英寸的面板21来进行,上述的数值 只不过基于该面板21而设定。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任何这些数值,优选维持脉冲的上 升期间或重复期间等的具体的各数值按照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和面板21的特性等最佳 地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点亮率相对应的第2维持脉冲或者第3维持脉冲的回收 时间并不限定于任何上述的结构。例如在点亮率小于30%的情况下,将维持期间中的最初 的2次维持脉冲以及除去消除脉冲的剩余的维持脉冲全部作为第2维持脉冲,在点亮率为 30%以上的情况下,也可在除去消除脉冲的该维持期间的最后中产生第3维持脉冲。此外,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点亮率30%作为阈值,但也可为以点亮率30%和点亮率50%这两 者进行切换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任何该数值,点亮率的阈值与切换数值按照面板21的特性 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最佳地设定即可。此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100、或者维持脉冲 产生电路200也可产生子场的点亮率越高、上升的倾斜度越大的维持脉冲。
此外,本实施方式,关于维持期间中的最初的2次维持脉冲、最后的消除脉冲、以 及连续地施加的第2、第3维持脉冲以外的维持脉冲的产生没有任何限定,也可只产生例如 成为基准的第1维持脉冲。此外,也可使第1维持脉冲和第2维持脉冲交织地产生。或者, 也可按照子场的顺序或亮度权重等适应地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其他的具体的各数值,只不过是举出的一个例子,优 选与面板21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相配合设定为适当的最佳值。此外,这些各数值,允许在得到上述的效果的范围中的偏差。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减小在面板中的扫描电极中流动的峰值电流,能够使各放电单元的显示 亮度均勻化,因此作为等离子显示装置以及面板的驱动方法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 的显示电极对;功率回收电路,其使上述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容与电感谐振来进行维持脉冲的上升 或者下降;和钳位电路,其将上述维持脉冲的电压钳位到规定的电压,具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其在1场期间内设置的多个子场的维持期间中产生与亮度权 重相对应的次数的维持脉冲,对上述显示电极对的每一个进行施加,上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上述维持期间内的最初的期间产生的第1维持脉冲之后消除脉冲之前的期间,产生 比上述第1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斜度大的第2维持脉冲,并且按照上述维持期间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点亮率来改变上述第2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 斜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产生上述子场的点亮率越高、上升的倾斜度越大的上述第2维持脉冲。
3.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多 个放电单元,该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该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在1场期间内设置多个子场,该子场具有选择使放电 的放电单元的写入期间;和对上述放电单元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对应的次数的上述维持脉冲 的维持期间,在上述维持期间内的最初的期间所发生的第1维持脉冲之后消除脉冲之前的期间,产 生比上述第1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斜度大的第2维持脉冲,并且按照上述维持期间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点亮率来改变上述第2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 斜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使维持脉冲在维持期间中产生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使维持期间内产生上升的倾斜度不同的至少两种类的维持脉冲,并且在维持期间内的最初的2次维持脉冲之后并且除去消除脉冲的维持期间中,在至少单侧的电极产生规定次数的越到后半、上升越陡峭的维持脉冲,按照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维持期间的点亮率改变维持脉冲的上升的倾斜度并作为维持脉冲连续地产生。
文档编号G09G3/20GK102037505SQ201080001600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8日
发明者佐佐木健次, 古泽诚司, 武田实, 辻田芳树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