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41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壁挂电视机或大型监视器中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略记为“面板”),代表性的交流面放电型面板在对置配置的前面板与背面板之间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前面板在前面玻璃基板上互相平行地形成多对显示电极对,该显示电极对由一对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组成。而且,以覆盖这些显示电极对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及保护层。背面板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形成多个平行的数据电极, 并以覆盖这些数据电极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进而在电介质层上与数据电极平行地形成多个隔壁。而且,在电介质层的表面与隔壁的侧面上形成有荧光体层。并且,按照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立体交叉的方式将前面板与背面板对置配置后进行密封。在密封后的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封入例如包含分压比为5%的氙气在内的放电气体,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对置的部分中形成放电单元。在这种结构的面板中,在各放电单元内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紫外线,利用该紫外线激励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各颜色的荧光体进行发光,由此进行彩色显示。作为驱动面板的方法,一般采用子场法。在子场法中,将1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在每个子场中通过使各放电单元发光或者不发光,从而进行灰度显示。各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在初始化期间内,向各扫描电极施加初始化波形,在各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由此,在各放电单元中,形成接下来的写入动作所需的壁电荷,并且生成用于使写入放电稳定地产生的触发粒子(用于使写入放电产生的激励粒子)。在写入期间内,向扫描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并且基于应显示的图像信号,向数据电极施加写入脉冲。这样,在应进行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形成壁电荷(以下, 将该动作也记为“写入”)。在维持期间内,将按每个子场确定的个数的维持脉冲交替地施加给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由此,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使该放电单元的荧光体层发光。由此,使各放电单元以与按每个子场确定的亮度权重相应的亮度发光。这样,可以使面板的各放电单元以与图像信号的灰度值相应的亮度发光,从而在图像显示区域内显示图像。在该子场法的一个方法中,例如具有如下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中,尽力减少与灰度显示无关的发光,从而能够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率。即,在多个子场中,在1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使所有的放电单元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其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仅使前一个维持期间内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于是,未产生维持放电的显示黑色的区域的亮度(以下,略记为“黑亮度”)只是成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中的微弱发光,能够进行对比度高的图像显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的面板的高清晰化、大画面化,正在进行可提高面板的发光效率且提高亮度的各种组装。例如,正在研究通过提高填充在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的氙气分压来提高发光效率。但是,若提高放电气体的氙气分压,则产生放电的定时的偏差变大,每个放电单元的发光强度都会产生偏差,有时显示亮度会变得不均勻。为了改善该亮度的不均勻,公开了以下驱动方法在维持期间内,以一次比例产生上升沿陡峭的维持脉冲并分多次使维持放电的定时一致,以使显示亮度均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再有,公开了以下技术在维持期间内,对于属于包含最初施加的维持脉冲在内的第一组的维持脉冲而言,通过使从电力回收电路向箝位电路的切换定时晚于属于其他组的维持脉冲,从而可以抑制每个放电单元的发光强度的偏差,并实现显示品质的提高(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3)。然而,若为了提高发光效率而提高放电气体的氙气分压,则在长时间显示静止图像时,该静止图像被识别为残像(afterimage),容易产生所谓的残像现象,有时会损坏图像显示品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0-2422 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5-338120号公报专利文献3 JP特开2006-1460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是以下驱动方法该面板具备多个放电单元,由多个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每个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以及数据电极,在该驱动方法中,在1场内设置多个子场来驱动所述面板,以进行灰度显示,其中各子场具有写入期间、和产生在按每个子场设定的亮度权重上相乘亮度倍率之后得到的个数的维持脉冲的维持期间,该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将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分为多个区域,基于根据图像信号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按每个像素计算当前场与当前场前一个场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作为场间亮度差,并按每个区域,对场间亮度差比规定的亮度比较值还小的像素的个数进行计数,设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一计数值,按每个区域对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在规定的边缘比较值以上的边缘的个数进行计数,设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二计数值,基于第一计数值及第二计数值来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由此,因为可以基于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来计算亮度的灰度值,所以能够基于残像度数来判断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是否为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图像。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在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一设定值相加,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一阈值且为数值比第一阈值还小的第二阈值以上、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二设定值相加,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三设定值相加,在第二计数值小于第三阈值的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四设定值相加,然后更新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由此,可以在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一设定值累计相加,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一阈值且为数值比第一阈值还小的第二阈值以上、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二设定值累计相加,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三设定值累计相加,在第二计数值小于第三阈值的区域中, 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四设定值累计相加。因此,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图像的特征,按每个场更新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第一设定值可以为正的数值,第二设定值为 0,第三设定值及第四设定值为负的数值。由此,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增加了的区域,将第一设定值设定为正的数后使残像度数增加,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 及第二计数值小于第三阈值的区域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减少了的区域,将第三设定值及第四设定值设定为负的数,使残像度数减少,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一阈值且为第二阈值以上、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作为维持了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的区域,将第二设定值设定为0,维持残像度数。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从更新后的残像度数中减去规定的常数。由此,能够控制基于残像度数进行的控制的开始定时,例如开始对于后述的亮度的灰度值的修正的定时、或开始后述的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定时。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将更新后的残像度数限制在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由此,在基于残像度数进行后述的控制之际,能够防止发生过修正。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在每个区域中,也可以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作为位于区域中央的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对于中央像素以外的像素而言,基于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与其周围的多个中央像素之间的距离、及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 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 能够基于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来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通过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从而能够减少面板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提高图像显示品质。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从规定的基准值中减去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在该相减结果除以该基准值之后的结果上相乘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从而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基于残像度数的亮度的灰度值的修正。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仅在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变为规定的高亮度阈值以上的像素中,基于残像度数进行亮度的灰度值的变更。由此,例如,能够按照仅在亮度的灰度值高且与相邻像素的亮度差大的像素中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的方式,驱动等离子显示装置。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检测图像信号的平均亮度等级,按照平均亮度等级大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平均亮度等级小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基于平均亮度等级来变更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由此,可以基于检测到的平均亮度等级,除了对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进行变更以外,还基于变更后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因此,被认为残像现象比较难以产生且平均亮度等级高的图像中,可以与平均亮度等级低的图像相比减小残像度数的大小,例如,既能防止平均亮度等级高的图像中的显示图像的亮度降低,又能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按照亮度倍率小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亮度倍率大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基于亮度倍率来变更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由此, 可以基于亮度倍率对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实施变更,还基于变更后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因此,在认为亮度倍率小且残像现象比较难以产生时,与亮度倍率大时相比,可以减小残像度数的大小。因此,例如,既能防止亮度倍率小时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降低,又能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按照在残像度数大时的亮度的灰度值比残像度数小时更平滑化的方式,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对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进行平滑化。由此,可以减少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变化,进一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来变更根据图像信号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色度,与残像度数小时相比,降低残像度数大时的色度。色度高的图像、即颜色浓的图像与色度低且颜色淡的图像相比,构成1个像素的RGB的各放电单元的灰度值之差更容易变大。因此,通过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降低色度,从而能够缩小 RGB的各放电单元的灰度值之差,进一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按照像素个数彼此相等的方式,在显示电极对延伸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边界,并且在数据电极延伸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边界,从而设定区域。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在维持期间内产生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的第二维持脉冲,基于残像度数,对第一维持脉冲和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进行变更。由此,因为可以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对作为基准的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而提高了残像现象的抑制效果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进行变更,所以能够削减功耗并使维持放电稳定地产生,能够减轻面板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使图像显示品质提高。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检测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 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在自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数值比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能够根据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来变更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将从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到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为止的时间设为第一时间,将规定的时间设为第二时间,根据第一时间在预先设定的上限时间以下的范围内变更第二时间。由此,自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在第二时间的期间内可以维持增加了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状态。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将第二时间设为第一时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再有,在本发明的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也可以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平均值, 在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在自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数值比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能够根据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平均值来变更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再有,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面板,其具备多个放电单元,由多个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并在1场内设置多个子场,以进行灰度显示,其中每个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每个子场具有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其基于图像信号在各像素中设定亮度的灰度值,并且基于图像信号生成表示放电单元中的每个子场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将面板的显示区域分为多个区域,基于根据图像信号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来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由此,因为可以基于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来计算亮度的灰度值,所以能够基于残像度数来判断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是否为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图像。再有,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基于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并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能够基于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并通过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从而能够减轻面板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 并提高图像显示品质。再有,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该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具有电力回收电路,其使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容和电感器产生谐振,进行维持脉冲的上升或者下降;及箝位电路,其将维持脉冲的电压箝位在规定的电压上;该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维持期间内,将与按每个子场设定的亮度权重相应的次数的维持脉冲交替地施加在显示电极对上,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产生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的第二维持脉冲,基于残像度数来变更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与的产生比率。由此,因为可以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对作为基准的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且提高了残像现象的抑制效果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进行变更,所以既可以削减功耗又能使维持放电稳定地产生,能够减少面板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使图像显示品质得到提高。再有,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具有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其对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进行检测;和比较电路,其对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与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数值比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进行比较;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在自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能够根据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来变更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再有,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具有残像度数平均值计算电路,其对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电路,其对残像度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数值比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进行比较,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在自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能够根据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更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区域的一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施加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各电极上的驱动电压波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内设置的多彳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残像度数计算电路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残像度数插值电路中进行的运算的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修正电路的-
-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修正电路的-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修正电路的-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修正电路的-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修正电路的-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修正电路的-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电路图。 8是用于说明图17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9是比较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2种维持脉冲的示意波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放电的偏差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放电的偏差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发光效率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无功功率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图M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沈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的时间变化的另一例表示示意图。图观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四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20%时的第一维持脉冲及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的一例的示意波形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40%时的第一维持脉冲及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的一例的示意波形图。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玻璃制的前面板21上形成多个由扫描电极22与维持电极23组成的显示电极对对。而且,以覆盖扫描电极22与维持电极23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25,在该电介质层25上形成保护层26。再有,保护层沈由以氧化镁(MgO)为主成分的材料形成。在背面板31上形成多个数据电极32,以覆盖数据电极32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 33,进而在电介质层33上形成井字形的隔壁34。而且,在隔壁34的侧面及电介质层33上设置发出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各颜色的荧光体层35。将这些前面板21与背面板31对置配置为夹持微小的放电空间,且显示电极对 24与数据电极32交叉。而且,前面板21与背面板31的外周部被玻璃料等密封材料密封。 而且,在内部的放电空间内封入氖气与氙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发光效率,利用了将氙气分压设为大约10%的放电气体。放电空间被隔壁 ;34划分为多个分区,在显示电极对M与数据电极32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而且,通过使这些放电单元放电、发光,从而在面板10上显示图像。另外,在面板10中,由在显示电极对M延伸的方向上排列的连续的3个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3个放电单元即为发出红色(R)光的放电单元、发出绿色(G)光的放电单元、 和发出蓝色(B)光的放电单元。另外,面板1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条状隔壁的结构。再有,放电气体的混合比率当然也并不限于上述的数值,也可以是其他的混合比率。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10的电极排列图。在面板10中,在行方向上排列长的η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图1的扫描电极22)及长的η根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 (图1的维持电极23)力5排列,在列方向上排列长的m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 (图1的数据电极32)。而且,在一对扫描电极SCi (i = 1 η)及维持电极SUi 与1个数据电极Dk(k= 1 m)交叉的部分形成放电单元,在放电空间内形成mXn个放电单元。而且,形成了 mXn个放电单元的区域成为面板10的图像显示区域。例如,在像素数为 1920X1080 个的面板中,m = 1920X3,η = 1080。接着,对用于驱动面板10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是利用子场法进行灰度显示的。在子场法中,在时间轴上将1 场分割为多个子场,针对各子场分别设定亮度权重。而且,按照每个子场来控制各放电单元的发光/不发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下的例子进行说明由8个子场(第一 SF,第二 SF,…,第八SF)来构成1场,各子场具有各自的(1,2,4,8,16,32,64,128)的亮度权重,以便在时间上越是靠后的子场、其亮度权重就变得越大。另外,在多个子场中的1个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使所有的放电单元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其他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使在前一个维持期间内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选择性地产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于是,能够尽力降低未产生维持放电的黑色区域的发光,能够提高面板 10上显示的图像的对比率。以下,将进行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的子场称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子场”,将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的子场称为“选择初始化子场”。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下的例子进行说明在第一 SF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第二 SF 第八SF的初始化期间内进行选择初始化动作。由此,与图像的显示无关的发光仅仅是伴随于第一 SF中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的放电的发光。因此,未产生维持放电的黑显示区域的亮度、即黑亮度是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中的微弱发光, 能够在面板10中显示对比度高的图像。再有,在各子场的维持期间内,对显示电极对M的每一个施加在每个子场的亮度权重上相乘规定的比例常数之后得到的个数的维持脉冲。该比例常数即为亮度倍率。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场个数或各子场的亮度权重并不限于上述的数值。再有,也可以是基于图像信号等来切换子场结构的构成。图3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图。图 3中示出写入期间内最初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电极SC1、写入期间内最后进行写入动作的扫描电极SCn (例如,扫描电极SC1080)、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及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的驱动电压波形。再有,图3中示出2个子场的驱动电压波形。该2个子场是作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子场的第一子场(第一 SF)、和作为选择初始化子场的第二子场(第二 SF)。另外,其他子场中的驱动电压波形中,除了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的产生个数不同以外,都与第二 SF的驱动电压波形基本相同。再有,以下的扫描电极SCi、维持电极Sui、数据电极Dk表示基于图像数据(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不发光的数据)而从各电极中选择出的电极。首先,对作为全部单元初始化子场的第一 SF进行说明。在第一SF的初始化期间前半部分中,分别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0 (V)。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i 1。相对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im,将电压Vil设定为小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进而,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Vil向电压Vi2缓慢地上升的倾斜电压。以下,将该倾斜电压称为“上行斜坡电压Li”。相对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im,将电压Vi2设定为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另外,作为该上行斜坡电压Ll的梯度的一例,可以举出约1. 3V/ μ sec这样的数值。
在该上行斜坡电压Ll上升的期间,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之间、及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之间,分别持续地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而且,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上部蓄积负的壁电压,并且在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上部及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上部蓄积正的壁电压。该电极上部的壁电压表示由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上、保护层上、荧光体层上等蓄积的壁电荷产生的电压。在初始化期间后半部分,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正的电压Vel,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施加0 (V)。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电压Vi3向负的电压Vi4缓慢地下降的倾斜电压。以下,将该倾斜电压称为“下行斜坡电压L2”。相对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im,将电压Vi3设定为小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将电压Vi4设定为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另外,作为该下行斜坡电压L2的梯度的一例,例如可以举出大约-2. 5V/ysec这样的数值。在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下行斜坡电压L2的期间,在扫描电极 SCl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之间、及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 与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之间,分别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而且,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上部的负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上部的正的壁电压被减弱, 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上部的正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于写入动作的值。如上所述,对于所有的放电单元而言,结束产生初始化放电的全部单元初始化动作。在接下来的写入期间内,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电压 Va。对于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而言,向与应发光的放电单元对应的数据电极Dk(k = 1 m)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这样,在各放电单元中选择性地产生写入放电。具体是,首先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2,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电压Vc (电压Vc =电压Va+电压Vsc)。而且,对第1行的扫描电极SCl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并且对应在数据电极 Dl 数据电极Dm的第1行中发光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k = 1 m)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此时,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的交叉部的电压差成为外部施加电压之差 (电压Vd-电压Va)相加了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SCl上的壁电压之差的电压。由此,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之间产生放电。再有,因为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2,所以维持电极SUl与扫描电极SCl的电压差成为外部施加电压之差(电压Ve2-电压Va)相加了维持电极SUl上的壁电压与扫描电极SCl上的壁电压之差的电压。此时,通过将电压Ve2设置为比放电开始电压稍低程度的电压值,从而可以使得维持电极SUl与扫描电极SCl之间成为虽然未达到放电但容易产生放电的状态。由此,将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之间产生的放电作为触发,可以在位于与数据电极Dk交叉的区域内的维持电极SUl与扫描电极SCl之间产生放电。这样,在应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在扫描电极SCl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l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负的壁电压。这样,进行如下的写入动作,即在第1行中,在应发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写入放电,从而在各电极上蓄积壁电压。另一方面,因为未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的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与扫描电极SCl的交叉部的电压没有超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以未产生写入放电。将以上的写入动作进行到第η行的放电单元为止,写入期间结束。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对显示电极对M交替地施加亮度权重相乘规定的亮度倍率之后得到的个数的维持脉冲,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使该放电单元发光。在该维持期间内,首先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 并且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作为基础电位的接地电位、即0 (V)。于是,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的电压差成为在维持脉冲电压Vs 上相加了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与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之差的电压。由此,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产生维持放电。而且,根据通过该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荧光体层35发光。而且,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进而,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正的壁电压。写入期间内未产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会产生维持放电,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接着,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作为基础电位的O(V),对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s。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维持电极SUi 与扫描电极SCi的电压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再次产生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之后,同样地,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交替地施加亮度权重相乘亮度倍率之后得到的个数的维持脉冲。于是,在写入期间内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继续产生维持放电。而且,在产生维持期间内的维持脉冲之后,保持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及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施加O(V)的状态不变,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 O(V)向电压Vers缓慢地上升的倾斜电压。以下,将该倾斜电压称为“消除斜坡电压L3”。消除斜坡电压L3被设定为比上行斜坡电压Ll还陡峭的梯度。作为消除斜坡电压 L3的梯度的一例,例如可以举出约lOV/μ sec这样的数值。通过将电压Vers设为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从而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的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产生微弱的放电。在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而上升的期间内,持续产生该微弱的放电。而且,当上升的电压达到预先确定的电压Vers时,使施加给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下降到基础电位、即O(V)为止。此时,在该微弱的放电中产生的带电粒子以缓和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差的方式,渐渐被蓄积在维持电极SUi上及扫描电极SCi上。因此,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上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上之间的壁电压被减弱到施加给扫描电极SCi的电压与放电开始电压之差、即(电压Vers-放电开始电压)的程度为止。由此,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保持残留了数据电极Dk 上的正的壁电荷的状态不变,扫描电极SCi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消除。即,由消除斜坡电压L3产生的放电起到如下的作用消除在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内蓄积的无用壁电荷的“消除放电”。以下,将由消除斜坡电压L3产生的维持期间的最后的放电称为“消除放电”。然后,使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施加电压返回到0 (V),维持期间内的维持
动作结束。在第二 SF的初始化期间内,对各电极施加省略了第一 SF中的初始化期间的前半部分的驱动电压波形。对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l,对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施加0 (V)。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从小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 Vi3’(例如,O(V))向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负的电压Vi4缓慢下降的下行斜坡电压L4。作为该下行斜坡电压L4的梯度的一例,例如可以举出约-2. 5V/ysec这样的数值。由此,在前一个子场(图3中为第一 SF)的维持期间内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微弱的初始化放电。而且,扫描电极SCi上部及维持电极SUi上部的壁电压被减弱,数据电极Dk(k= 1 m)上部的壁电压也被调整为适于写入动作的值。另一方面,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内未产生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没有产生初始化放电。这样,第二SF 中的初始化动作成为相对于在前一个子场的维持期间内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产生初始化放电的选择初始化动作。在第二 SF的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内,除了维持脉冲的产生个数以外,对各电极施加与第一 SF的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相同的驱动电压波形。再有,在第三SF以后的各子场中,除了维持脉冲的产生个数以外,对各电极施加与第二 SF相同的驱动电压波形。以上就是对面板10的各电极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电路框图。等离子显示装置1包括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定时产生电路45及向各电路块供给所需要的电源的电源电路(未图示)。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ig,向各放电单元分配灰度值。而且,将灰度值变换为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例如,在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ig包括亮度信号(Y信号)及色度信号(C信号、或者 R-Y信号及B-Y信号,或者u信号及ν信号等)时,基于该亮度信号及色度信号,在各像素中设定亮度的灰度值及色度的灰度值。而且,根据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及色度的灰度值,向各放电单元分配R、G、B的各灰度值(以1场来表现的灰度值)。在所输入的图像信号sig包含R信号、G信号和B信号时,基于该R信号、G信号和 B信号,向各放电单元分配R、G、B的各灰度值。而且,将分配给各放电单元的R、G、B的灰度值变换为表示每个子场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中,基于根据图像信号sig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按每个像素计算作为产生残像现象的基准的、称为“残像度数” 的数值。而且,基于计算出的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该详细内容如后所述。而且,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中,基于进行了该变更后的亮度的灰度值,计算分配给各放电单元的R、G、B的各灰度值。另外,在图像信号sig包含R信号、G信号和B信号时,基于该R信号、G信号和B信号,一旦计算出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后,基于该亮度的灰度值来计算残像度数。而且,基于所计算出的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并基于进行变更后的亮度的灰度值,计算分配给各放电单元的R、G、B的各灰度值。定时产生电路45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及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控制各电路块的动作的各种定时信号。而且,向每个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等)供给所产生的定时信号。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将构成图像数据的每个子场的数据变换为与各数据电极 Dl 数据电极Dm对应的信号。而且,基于从定时产生电路45供给的定时信号,驱动各数据电极Dl 数据电极Dm。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具有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未图示)、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50(在图17中示出)、扫描脉冲产生电路(未图示)。初始化波形产生电路产生在初始化期间内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初始化波形。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产生在维持期间内对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施加的维持脉冲。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具备多个扫描电极驱动IC(扫描IC),产生在写入期间内施加给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扫描脉冲。而且,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基于从定时产生电路45供给的定时信号,分别驱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具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 (如图17所示)及产生电压Vel 和电压Ve2的电路(未图示),基于从定时产生电路45供给的定时信号,驱动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接着,说明残像现象。为了提高面板的发光效率,在提高了填充在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气体的氙气分压的面板10中,在长时间显示了静止图像时,容易产生将该静止图像识别为残像的、所谓的残像现象。认为理由如下。在面板10中连续显示静止图像时,容易产生每单位时间(例如,1场)的点亮次数比较多的放电单元(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和每单位时间的点亮次数比较少的放电单元(不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在这些放电单元之间,放电气体的成分浓度产生偏差 (例如,包含水蒸气的杂质气体等的浓度的偏差),放电开始电压产生差异。再有,在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与不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中,放电单元内的温度产生差异,该温度差也成为使放电开始电压产生差异的一个原因。而且,由于放电开始电压产生差异,故产生放电的定时也会产生差异。由此,发光强度产生差异,在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与不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中产生亮度差。认为这就是产生残像现象的理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是否为静止区域多且在相邻的像素之间亮度变化大的区域多的图像,并基于该结果,变更亮度的灰度值。具体是,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中, 按每个像素计算作为产生残像现象的基准的“残像度数”,并基于所计算出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接着,说明其详细内容。首先,说明残像度数的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面板10的图像显示区域分为多个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并基于所计算出的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在图5中示出该区域的一例。图5是示意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面板10的图像显示区域内设置的多个区域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5中,将各区域记为“块(x,y)”(x、y是自然数),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区域称为“块”。再有,图5中,面板10的图像显示区域内示出的线是为了容易区别各区域而辅助性表示的线,实际上该线不会显示在面板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分割面板10的图像显示区域来设定各区域,以便 在显示电极对M延伸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边界,并且在数据电极32延伸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边界,使像素个数相等。图5示出如下的例子将面板10在显示电极对M延伸的方向上分割为N个,在数据电极32延伸的方向上分割为M个(N、M是自然数),由此设定各区域。该情况下,在面板 10中设定了从块(1,1)到块(M,N)为止的MXN个区域。例如,面板10的像素个数为1920 X 1080,在将1个区域的像素个数设定为60 X 60 个时,N为32,M为1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从块(1,1)到块(M,N)为止的MXN个的各区域,按每个区域计算残像度数。而且,基于所计算出的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图6中,仅示出了与残像度数的计算及基于残像度数来变更亮度的灰度值相关的电路块,省略了其他的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具有1场延迟电路70、减法运算电路71、比较电路72、1像素延迟电路73、减法运算电路74、比较电路75、块定时产生电路76、计数电路77 (1,1) 计数电路77 (M,N)、计数电路78(1,1) 计数电路78 (M,N)、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1,1) 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M,N)、残像度数插值电路80、延迟电路81、修正电路82。1场延迟电路70使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仅延迟相当于1场的时间。减法运算电路71进行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和从1场延迟电路70输出的 1场前的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的相减,并将该相减结果的绝对值作为“场间亮度差”来输出。即,减法运算电路71按每个像素将当前场与当前场前一个场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作为场间亮度差来计算。比较电路72对从减法运算电路71输出的场间亮度差和预先设定的亮度比较值进行比较,在场间亮度差比亮度比较值还小时输出“1”,在场间亮度差为亮度比较值以上时输出 “0”。计数电路77是在各区域中对从比较电路72输出的“1”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结果作为每个区域的“第一计数值”来输出。例如,计数电路77(1,1)在块(1,1)中对从比较电路72输出的“1”的个数进行计数,将该计数结果作为块(1,1)中的第一计数值来输出。计数电路77 (M,N)在块(M,N)中对从比较电路72输出的“1”的个数进行计数,将该计数结果作为块(M,N)中的第一计数值来输出。S卩,计数电路77按照每个区域对场间亮度差比亮度比较值还小的像素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结果作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一计数值来输出。1像素延迟电路73使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仅延迟相当于1个像素的时间。减法运算电路74进行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和从1像素延迟电路73输出的1个像素前的亮度的灰度值的相减,并将该相减结果的绝对值作为“相邻像素之间亮度差”来输出。比较电路75对从减法运算电路74输出的相邻像素之间亮度差和预先设定的边缘比较值进行比较,在相邻像素之间亮度差比边缘比较值还大时输出“1”,在相邻像素之间亮度差为边缘比较值以下时输出“0”。计数电路78在各区域中对从比较电路75输出的“1”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结果作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二计数值”来输出。例如,计数电路78(1,1)在块(1,1)中对从比较电路75输出的“1”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结果作为块(1,1)中的第二计数值来输出。计数电路78(M,N)在块(M,N)中对从比较电路75输出的“1”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结果作为块(M,N)中的第二计数值来输出。S卩,计数电路78按照每个区域对相邻像素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在边缘比较值以上的“边缘”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结果作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二计数值来输出。块定时产生电路76基于从定时产生电路45供给的水平同步信号H及垂直同步信号V,产生用于识别各区域的块定时信号,并提供给各计数电路77、计数电路78。例如,向计数电路77(1,1)及计数电路78(1,1)供给仅在块(1,1)的期间内变为“Hi”的块(1,1)定时信号,向计数电路77 (M,N)及计数电路78(N,N)供给仅在块(M,N)的期间变为“Hi”的块(M,N)定时信号。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基于第一计数值及第二计数值,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 例如,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1,1)基于块(1,1)中的第一计数值及第二计数值,计算块(1, 1)的残像度数,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M,N)基于块(M,N)中的第一计数值及第二计数值, 计算块(M,N)的残像度数。该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作为位于各区域的区域中央处的像素(以下,称为“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对于除了“中央像素”以外的像素,基于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来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残像度数插值电路80针对除了“中央像素”以外的像素,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具体是,基于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与其周围的多个中央像素之间的距离、及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来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该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延迟电路81使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仅延迟适当的时间(例如,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所需的时间)。而且,修正电路82基于在残像度数插值电路80中计算出的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 变更延迟电路81中适当地被延迟后的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另外,作为上述的亮度比较值、边缘比较值的具体数值,例如可以举出相当于1个区域的像素个数的50%的数值。例如,在将1个区域设为60X60像素时,1个区域的像素个数是3600,因此相当于其50%的数值就是1800。但是,本发明并未限于该数值,希望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适当地设定各数值。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图7中,虽然例示了计算块(1,1)的残像度数的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1,1),但是其他的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1, 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M,N)也具有与图7同样的构成。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具有比较电路63、比较电路64、比较电路65、选择器66、选择器67、选择器68、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减法运算电路90、限制电路91。比较电路63对从计数电路77输出的第一计数值(图7所示的例子中,从计数电路77(1,1)输出的块(1,1)的第一计数值)和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在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时输出“1”,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一阈值时输出“0”。比较电路64对第一计数值(图7所示的例子中,块(1,1)的第一计数值)和数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在第一计数值为第二阈值以上时输出“1”,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二阈值时输出“0”。比较电路65对从计数电路78输出的第二计数值(图7所示的例子中,从计数电路78(1,1)输出的块(1,1)的第二计数值)和预先设定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在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时输出“1”,在第二计数值小于第三阈值时输出“0”。选择器66在比较电路63的输出为“1”时例如将“+1”作为第一设定值而输出给后级的选择器67,在比较电路63的输出为“0”时例如将“0”作为第二设定值而输出给后级的选择器67。选择器67在比较电路64的输出为“ 1”时向后级的选择器68输出选择器66的输出,在比较电路64的输出为“0”时例如将“_4”作为第三设定值而输出给后级的选择器 68。选择器68在比较电路65的输出为“1”时向后级的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输出选择器67的输出,在比较电路65的输出为“0”时例如将“_4”作为第四设定值而输出给后级的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对从选择器68输出的数值进行累计相加之后输出。例如,在某一场中,若块(1,1)中的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的累计相加结果为“10”, 则在接下来的场中,对该“10”累计相加从选择器68输出的数值。S卩,选择器66、选择器67、选择器68、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在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内,对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累计相加第一设定值。再有,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一阈值且在数值比第一阈值还小的第二阈值以上、并且第二计数值在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内,对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累计相加第二设定值。再有,在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二计数值在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内,对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累计相加第三设定值。而且,在第二计数值小于第三阈值的区域内,对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累计相加第四设定值。这样,按照每个场更新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将第一设定值设定为正的数(例如,“+1”),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增加了的区域,从而使残像度数增加。再有,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以及第二计数值小于第三阈值的区域将第三设定值及第四设定值设定为负的数 (例如,“_4”),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减少了的区域,从而使残像度数减少。再有,第一计数值小于第一阈值且为第二阈值以上、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将第二设定值设定为“0”,作为维持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的区域,从而维持残像度数。减法运算电路90从累计加法运算电路89所输出的累计相加结果、即累计相加选择器68所输出的数值并进行更新后的残像度数中减去规定的常数(例如,“50”)。S卩,考虑到即使显示了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图像,也不会马上产生残像,通过以某种程度继续显示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图像而使残像变得容易产生。限制电路91将从减法运算电路90输出的累计相加结果、即累计相加从选择器68 输出的数值并进行更新后减去了规定的常数之后的残像度数限制在规定的上限值(例如, “100”)以下。因此,从图7所示的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输出的最大数值变为该上限值。这是为了防止利用残像度数进行的修正变成过修正。由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防止修正电路82中的亮度的灰度值的过修正。另外,上述具体的各数值仅仅示出了单纯的一个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未限于这些数值。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等适当地设定各数值。这样,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输出各区域的残像度数。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1,1)输出块(1,1)的残像度数。图8是示意性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残像度数插值电路80中进行的运算的图。图8中,放大表示了面板10的一部分,虚线表示各区域的边界,中间白的圆圈表示位于各区域的中央处的中央像素。再有,图8中,用单点划线表示连接中央像素彼此的线。再有,图8中示出,用黑色的圆圈表示像素A12和像素A34,作为成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另外,图8所示的虚线等是为了容易区别各区域等而辅助性地示出的线,该线实际上并不会显示在面板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是位于各区域的中央处的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例如,在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1,1)中计算出的块(1,1)的残像度数是块(1,1)的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而且,对于除了“中央像素”以外的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而言,基于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即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来进行计算。具体是,按照如下的顺序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首先,计算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与其周围的多个中央像素之间的距离。例如,若将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设为像素A34,则计算像素A34的周围的4 个中央像素与像素A34之间的距离。图8中,将像素A34的周围的中央像素设为像素Al、像素A2、像素A3、像素A4,将像素A34与像素Al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i,将像素A34与像素A2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2,将像素A34与像素A3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3,将像素A34与像素A4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4。而且,利用与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和其周围的多个中央像素之间的距离相应的比例,相加各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例如,设像素A34的残像度数为a34、像素Al的残像度数为al,像素A2的残像度数为a2、像素A3的残像度数为a3、像素A4的残像度数为a4时,可以用以下的式子来表示像素A34的残像度数a34。a34 = (alX (L2+L3+L4)+a2X (L1+L3+L4)+a3X (L1+L2+L4)+a4X (L1+L2+L3)/ (3X (L1+L2+L3+L4))另外,对于位于连接中央像素彼此的线上的像素而言,基于夹持该像素的2个中央像素来计算残像度数。例如,若将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设为像素A12,即是连接像素Al与像素A2的线上的某个像素,则基于像素Al及像素A2的残像度数来计算像素 A12的残像度数。例如,若将像素A12与像素Al之间的距离设为L5,将像素A12与像素A2之间的距离设为L6,将像素A12的残像度数设为al2,则像素A12的残像度数al2可以用以下的式子来表不。al2 = (al X L6+a2 X L5) / (L5+L6)这些运算是在残像度数插值电路80中进行的,可以计算出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修正电路82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修正电路82具有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和乘法运算电路93,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变更亮度的灰度值。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根据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计算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具体是,从规定的基准值减去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例如,“255”),且该相减结果除以该基准值(例如,“255”)之后的结果作为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而且,乘法运算电路93在亮度的灰度值上相乘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中计算出的相乘计数。若以图8示出的像素A34为例来说明修正电路82的动作,则例如在将像素A34的残像度数设为a34、将像素A34的亮度的灰度值设为TO4、将规定的基准值设为“255”时,可以用以下的式子来表示像素A34的修正后的亮度的灰度值TO4’。Y34,= ((255-a34)/255) XY34由此,在被认为是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像素中,可以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因此,在残像度数大的像素中,能够缩小与相邻像素之间的亮度差,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另外,上述规定的基准值是基于亮度的最大灰度值“255”而设定的数值,但本发明并未将规定的基准值限定为该数值。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等适当地设定规定的基准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亮度的灰度值,按照每个像素计算作为产生残像现象的基准的“残像度数”,并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在被认为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图像、即边缘的个数多且静止区域被继续显示的图像中, 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能够缩小与相邻像素之间的亮度差,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减法运算电路74中对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和从1像素延迟电路73输出的1个像素前的亮度的灰度值进行减法运算,且在显示电极对对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水平相邻像素)间计算并使用相邻像素间亮度差的构成,但是本发明并未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与1水平期间前的亮度的灰度值的减法运算,在数据电极32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 2个像素(垂直相邻像素)间计算并利用相邻像素间亮度差。或者还可以是以下构成进行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与(1水平期间+1像素)前的亮度的灰度值的减法运算、 以及与(1水平期间-1像素)前的亮度的灰度值的减法运算,在面板10中的倾斜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之间计算并利用相邻像素间亮度差。或者还可以是以下构成利用在水平相邻像素之间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亮度差、在垂直相邻像素之间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亮度差及在倾斜方向的相邻像素之间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亮度差中的最大值。(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说明了根据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来变更亮度的灰度值的构成,但例如在产生了残像现象时,也可以采用仅在更容易关注的亮度灰度值高的像素(规定的高亮度阈值以上的像素)中进行与残像度数相应的亮度的灰度值的变更的构成。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修正电路83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夕卜, 因为本实施方式中一直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同样,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构成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修正电路83进行说明。修正电路83具有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4、比较电路95和乘法运算电路93,仅针对亮度的灰度值高的像素,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变更亮度的灰度值。比较电路95对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和预先设定的高亮度阈值(例如,相对于最大灰度值大约为60%的数值,最大灰度值为“255”时例如为“150”)进行比较,并将该结果输出给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4。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4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及比较电路95中的比较结果,计算用于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的相乘计数。具体是,在亮度的灰度值为高亮度阈值以下时,按照对亮度的灰度值不实施修正的方式输出“1”。再有,在亮度的灰度值比高亮度阈值还大时,针对亮度的灰度值超过高亮度阈值的部分,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计算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而且,乘法运算电路93与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乘法运算电路93同样,在亮度的灰度值上相乘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4中计算出的相乘计数。以图8示出的像素A34为例说明修正电路83的动作。例如,若将像素A34的残像度数设为a34、将像素A34的亮度的灰度值设为TO4、将规定的基准值设为“255”、将高亮度阈值设为“150”,则可以用下式来表示像素A34的修正后的亮度的灰度值TO4”。其中,设灰度值Y34是比高亮度阈值还大的数值(灰度值Y34在高亮度阈值以下时,修正后的亮度的灰度值Y34”等于灰度值TO4)。Y34” = ((255-a34)/255) X (Y34-150)+150由此,例如,在亮度的灰度值高且与相邻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大的像素中,可以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另外,虽然上述的高亮度阈值是基于亮度的最大灰度值“255”而设定的数值,但是本发明并未将规定的基准值限定为该数值。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 的规格等适当地设定高亮度阈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亮度的灰度值,按照每个像素计算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并基于计算出残像度数及亮度的灰度值的大小,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在被认为是残像现象容易产生的图像、即边缘的个数多且静止区域被继续显示的图像中,能够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及亮度的灰度值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从而缩小与相邻像素的亮度差,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实施方式3)认为显示图像的平均亮度等级(Average Picture Level,以下略记为“APL”)高的图像就整体而言,亮度高,则相应地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变化就少,边缘的个数也变少。即,与APL低的图像相比,认为难以产生残像现象。因此,也可以构成为检测图像信号的APL,按照APL大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APL小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根据APL来变更残像度数。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修正电路84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夕卜,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一直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构成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修正电路84进行说明。修正电路84具有APL检测电路97、残像度数修正电路96、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 和乘法运算电路93。而且,按照APL大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APL小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根据APL的大小变更残像度数,根据变更后的残像度数的大小变更亮度的灰度值。APL检测电路97通过采取将全部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相加等公知的方法来检测 APL。残像度数修正电路96根据APL检测电路97中检测出的APL,按照APL大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APL小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变更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残像度数修正电路96在将APL检测电路97中检测出的APL的值设为apl时,例如在通过100% "(apl-40% )(其中,apl-40%为0以下时设为apl-40%= 0)而得到的数值上相乘残像度数,从而变更残像度数。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同样的动作,基于残像度数修正电路96中进行了变更后的残像度数,计算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而且,乘法运算电路93与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乘法运算电路93同样,在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中计算出的相乘计数上相乘亮度的灰度值。由此,可以根据APL变更残像度数,并根据变更后的残像度数的大小修正亮度的灰度值。另外,从上述的APL中减去的“40%”这样的数值只是例示了单纯的一个实施例而已。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等适当地设定该数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检测出的APL,对成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进行变更,并且基于变更后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在认为残像现象比较难以产生的APL高的图像中,与APL低的图像相比,可以减小残像度数的大小。例如,既能够防止APL高的图像中的显示图像的亮度降低,又能够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实施方式4)维持脉冲的产生个数随着亮度倍率而变化,亮度倍率越低,维持脉冲的产生个数就越少、显示图像的亮度也越低,对比率也就变得越低。即,认为与亮度倍率大时相比,亮度倍率小时更不容易产生残像现象。因此,也可以构成为按照亮度倍率小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亮度倍率大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根据亮度倍率来变更残像度数。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修正电路87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一直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同样,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构成与实施方式ι不同的修正电路87进行说明。修正电路87具有残像度数修正电路101、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与乘法运算电路 93。残像度数修正电路101按照亮度倍率小时的残像度数变得比亮度倍率大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根据亮度倍率的大小来变更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残像度数修正电路101例如在残像度数上相乘随着亮度倍率变大而增加的数值, 即在亮度倍率为1倍时相乘0. 5、在亮度倍率为2倍时相乘0. 7、在亮度倍率为3倍时相乘 0. 9、在亮度倍率为4倍时相乘1. 0,从而变更残像度数。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进行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同样的动作,基于在残像度数修正电路101中进行变更后的残像度数,计算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而且,乘法运算电路93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乘法运算电路93同样,在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中计算出的相乘计数上相乘亮度的灰度值。由此,可以根据亮度倍率变更残像度数,并根据变更后的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另外,上述的随着亮度倍率而变化的数值仅仅例示了单纯的一实施例而已。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等适当地设定该数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亮度倍率而对作为残像现象的产生的基准的残像度数实施变更,并基于变更后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由此,在认为亮度倍率小且比较难以产生残像现象时,与亮度倍率大时相比,可以减小残像度数的大小。因此,例如,既能够防止亮度倍率小时显示的图像的亮度降低,又能够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实施方式5)例如,可以通过对亮度信号进行平滑化,来削减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变化,进一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根据残像度数对修正后的亮度信号进行平滑化的构成。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修正电路85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一直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同样,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构成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修正电路85进行说明。修正电路85具有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乘法运算电路93和平滑化电路98,根据残像度数对修正后的亮度信号实施平滑化处理。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进行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同样的动作,基于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计算与亮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而且,乘法运算电路93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乘法运算电路93同样,在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中计算出的相乘计数上相乘亮度的灰度值。平滑化电路98针对从乘法运算电路93输出的亮度的灰度值实施与残像度数相应的平滑化处理。作为平滑化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公知的中值滤波器。而且,在残像度数小时减轻平滑化,随着残像度数变大而加重平滑化。例如,在残像度数小时将中值滤波器的区域设为1像素χ 1像素,随着残像度数变大,将中值滤波器的区域扩展为2像素X 2像素、 3像素X3像素、4像素X4像素、5像素X5像素。由此,通过对亮度信号实施与残像度数相应的权重的平滑化,从而能够通过平滑化降低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变化,进一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另外,平滑化电路98中的平滑化的方法并未限于中值滤波器,只要是公知的其他的图像用二维滤波器,例如移动平均滤波器、高斯滤波器、平均值滤波器等可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变更平滑化的权重的滤波器,可以采用任意一种。其中,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平滑化后的显示图像的品质等,将平滑化电路98中的平滑化的方法设定为最佳。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并且对修正后的亮度信号实施与残像度数相应的平滑化。由此,可以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亮度的灰度值,并且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对修正后的亮度信号进行平滑化。因此, 能够进一步降低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变化,进一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实施方式6)在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5中,对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变更色度的灰度值,从而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基于计算出的残像度数来变更色度的灰度值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修正电路86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一直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同样,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构成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修正电路86进行说明。修正电路86除了具有实施方式4所示的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乘法运算电路93、 平滑化电路98以外,还具有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9及乘法运算电路100,而且除了对亮度的灰度值实施修正以外,还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修正色度的灰度值(基于C信号、或者R-Y 信号及B-Y信号、或者u信号及ν信号等的灰度值)。因为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乘法运算电路93、平滑化电路98进行与实施方式4同样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9根据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计算与色度的灰度值相乘用的相乘计数。另外,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9虽然可以进行与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同样的动作, 但是也可以是在通过与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2同样的动作而计算出数值上进一步相乘规定的色度用常数的构成。乘法运算电路100在相乘计数计算电路99中计算出的相乘计数上相乘色度的灰度值。若以图8所示的像素A34为例来说明修正电路86的动作,则例如在将像素A34的残像度数设为a34,将像素A34的色度的灰度值设为C34,将规定的基准值设为“255”,将色度用常数设为Ca时,可以用下式来表示像素A34的修正后的色度的灰度值C34’。C34,= ((255-a34) /255) X Ca X C34由此,可以根据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的大小来修正色度的灰度值。与色度低且颜色淡的图像相比,色度高的图像、即颜色浓的图像容易使构成1个像素的RGB的各放电单元的灰度值之差变大。因此,通过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降低色度,从而能够缩小RGB的各放电单元的灰度值之差,进一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另外,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修正后的显示图像的品质等,将上述的色度用常数Ca设定为最佳的值。再有,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修正电路86中,虽然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分别同时进行亮度的灰度值的修正、亮度的灰度值的平滑化、色度的灰度值的修正,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来选择性地进行以下任一种模式在残像度数小时只进行亮度的灰度值的平滑化;在残像度数为中等大小时只进行色度的灰度值的修正;在残像度数大时只进行亮度的灰度值的修正。或者,还可以构成为根据残像度数的大小,组合上述的任意两种方式。(实施方式7)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对根据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变更亮度的灰度值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根据残像度数变更维持脉冲的波形形状来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根据残像度数变更维持脉冲的波形形状的构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产生为了使维持脉冲上升而使后述的电力回收电路动作的期间 (以下,称为“上升期间”)的长度不同的2种维持脉冲。具体是,在维持期间内,产生作为基准的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期间”比第一维持脉冲还短且上升沿陡峭并提高了残像现象的抑制效果的第二维持脉冲这2种维持脉冲。而且,计算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基于该最大值来变更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既能够削减面板10中的功耗又能稳定地产生维持放电,减少面板10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以下,说明驱动电路的构成,接着详细说明维持期间内的动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直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 同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动作的电路块赋予与实施方式 1示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再有,因为驱动电压波形除了维持脉冲的波形形状以外也与图3所示出的驱动电压波形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在实施方式1中省略了说明的动作及构成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2的电路框图。等离子显示装置2具备面板10、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定时产生电路145及向各电路块供给所需电源的电源电路(未图示)。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41进行与实施方式1所示出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1基本相同的动作,但是在计算出“残像度数”之后,检测计算出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并发送到定时产生电路145。将在后面叙述该详细内容。定时产生电路145基于水平同步信号H、垂直同步信号V及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141输出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产生控制各电路块的动作的各种定时信号,并供给到每个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41、数据电极驱动电路42、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产生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 的长度不同的2种维持脉冲,即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的第二维持脉冲。因此,定时产生电路145向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3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4输出与残像度数的最大值相应的定时信号。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41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图16中仅示出与残像度数的计算相关的电路块,省略了其他的电路块。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41具有1场延迟电路70、减法运算电路71、比较电路72、1像素延迟电路73、减法运算电路74、比较电路75、块定时产生电路76、计数电路77 (1,1) 计数电路77 (M,N)、计数电路78(1,1) 计数电路78 (M,N)、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1,1) 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M,N)、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比较电路183。1场延迟电路70、减法运算电路71、比较电路72、1像素延迟电路73、减法运算电路74、比较电路75、块定时产生电路76、计数电路77、计数电路78、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的各电路块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相同电路块同样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检测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1,1) 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M,N)输出的MXN个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另外,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也可以是具有存储检测出的最大值的功能的结构。该情况下,在接通等离子显示装置2的主电源时,可以读取在等离子显示装置2的主电源被切断的时刻所存储的最大值并使用。而且,比较电路183将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中检测出的MXN个残像度数中的最大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数值比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输出给定时产生电路45。另外,作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的具体的数值的一例,例如,可以举例相当于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输出的最大数值的80%的数值。再有,作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的一例,例如,可以举例相当于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输出的最大数值的20%的数值。其中,本发明并未将各阈值限定为这些数值。优选根据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2的规格等适当地设定各阈值。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维持脉冲进行说明。首先,说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的电路图。另外,在图17中将面板 10的电极间电容表示为Cp,省略产生扫描脉冲及初始化波形的电路。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具备电力回收电路51和箝位电路52,电力回收电路51及箝位电路52经由扫描脉冲产生电路(因为在维持期间内变为短路状态,所以未图示)而与面板10的作为电极间电容Cp的一端的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连接。电力回收电路51具有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C10、开关元件Q11、开关元件Q12、防止回流用的二极管D11、防止回流用的二极管D12、谐振用的电感器L10。而且,使电极间电容 Cp与电感器LlO进行LC谐振,以进行维持脉冲的上升及下降。这样,无需从电源供给电力, 电力回收电路51通过LC谐振就能进行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驱动,因此理想的是功耗变为0。另外,与电极间电容Cp相比,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ClO具有足够大的电容, 被充电为电压值Vs的一半、即大约Vs/2,以便起到电力回收电路51的电源的作用。箝位电路52具有用于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箝位为电压Vs的开关元件Q13;用于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箝位为基础电位、即O(V)的开关元件Q14。而且,箝位电路52经由开关元件Q13而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连接到电源VS,以箝位为电压Vs,并经由开关元件Q14而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接地,以箝位为0 (V)。 因此,可以缩小箝位电路52引起的电压施加時的阻抗,可以稳定地使强维持放电引起的大的放电电流流过。而且,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根据从定时产生电路45输出的定时信号来切换开关元件Q11、开关元件Q12、开关元件Q13、开关元件Q14的导通与截止,从而使电力回收电路 51和箝位电路52工作,产生维持脉冲。
例如,在使维持脉冲上升之际,接通开关元件Q11,同时断开开关元件Q12,使电极间电容Cp和电感器LlO谐振,从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ClO经由开关元件Ql 1、二极管Dl 1、 电感器LlO而向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供给电力。而且,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接近了电压Vs的时刻,接通开关元件Q13,将驱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 SCn的电路从电力回收电路51切换为箝位电路52,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箝位为电压Vs。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该电力回收电路51的驱动时间,从而控制维持脉冲的上升沿。相反,在使维持脉冲下降之际,接通开关元件Q12且断开开关元件Q11,使电极间电容Cp和电感器LlO谐振,从电极间电容Cp经由电感器L10、二极管D12、开关元件Q12而将电力回收到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ClO中。而且,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接近了 0 (V)的时刻,接通开关元件Q14,将驱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路从电力回收电路51切换为箝位电路52,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箝位为基础电位、即0 (V)。这样,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产生维持脉冲。另外,这些开关元件可以利用 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或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公知的元件来构成。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具有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基本相同的结构,具备电力回收电路61和箝位电路62,被连接到面板10的作为电极间电容Cp的一端的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电力回收电路61具有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C20、开关元件Q21、开关元件 Q22、防止回流用的二极管D21、防止回流用的二极管D22、谐振用的电感器L20,回收驱动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时的电力并进行再利用,进行维持脉冲的上升及下降。箝位电路 62具有用于将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箝位为电压Vs的开关元件Q23 ;以及用于将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箝位为接地电位(O(V))的开关元件Q24,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箝位为电压Vs或者0 (V)。另外,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的动作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再有,图17中,示出了产生电压Vel的电源VE1、用于将电压Vel施加到维持电极 SUl 维持电极SUn的开关元件Q26、开关元件Q27、产生电压AVe的电源AVE、防止回流用的二极管D30、用于在电压Vel上叠加电压AVe的充电泵用电容器C30、用于在电压Vel 上叠加电压AVe并作为电压Ve2的开关元件Q28、开关元件Q29。例如,在施加图3所示的电压Vel的时刻,使开关元件Q26、开关元件Q27导通,经由二极管D30、开关元件Q26、开关元件Q27而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正的电压Vel。另外,此时使开关元件Q28导通,按照使电容器C30的电压变为电压Vel的方式进行充电。再有,在施加图3所示的电压Ve2的时刻,保持使开关元件Q26、开关元件Q27的状态导通不变,断开开关元件(^8且使开关元件(^9导通,在电容器C30的电压上叠加电压 AVe,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施加电压Vel+ΔVe、即电压Ve2。此时,通过防止回流用的二极管D30的作用,切断从电容器C30到电源VEl的电流。另外,对于施加电压Ve 1、电压Ve2的电路而言,并未限定于图17中示出的电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产生电压Vel的电源、产生电压Ve2的电源、以及用于将每个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上的多个开关元件,在所需要的时刻将每个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
接着,详细说明维持期间内的驱动电压波形。图18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和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在图18中,将维持脉冲的重复周期的1个周期分割为以Tl T6表示的6个期间来表示,并对每个期间进行说明。该重复周期(以下,记为“维持周期”)指的是在维持期间内向显示电极对重复施加的维持脉冲的间隔,例如表示根据期间Tl 期间T6而重复的周期。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导通开关元件的动作标记为接通,将切断的动作标记为断开,在附图中将接通开关元件的信号记为“0N”,将断开的信号记为“OFF”。再有,图18中, 虽然利用正极波形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限于此。例如,虽然省略了负极波形中的实施方式,但通过以下所说明的正极的波形中表现为“上升”的部分换成负极的波形中的“下降”、将正极的波形中表现为“下降”的部分换成负极的波形中的“上升”,从而在负极的波形中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期间Tl)在时刻tl,接通开关元件Q12。于是,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侧的电荷经过电感器L10、二极管D12、开关元件Q12而开始在电容器ClO中流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开始下降。因为电感器LlO与电极间电容Cp形成谐振电路,所以在经过了谐振周期(例如,2000nSec)的1/2的时间后的时刻t2,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降低到O(V)附近。但是,因谐振电路的电阻成分等引起的电力損失,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不能下降到O(V)。另外,在此期间,开关元件QM保持接通,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箝位为 0(V)。(期间T2)之后,在时刻t2接通开关元件Q14。于是,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通过开关元件Q14而被直接接地,因此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的电压被箝位为接地电位、即 0(V)。并且,在时刻t2接通开关元件Q21。于是,电流从电力回收用的电容器C20经由开关元件Q21、二极管D21、电感器L20而流向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电压开始上升。电感器L20与电极间电容Cp形成谐振电路,因此在经过了谐振周期(例如,2000nSec)的1/2的时间后的时刻t3,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电压上升到电压Vs附近。但是,由于驱动电路的输出阻抗或驱动负载的影响,并未上升到电压Vs。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该期间T2及期间T5的长度,从而控制维持脉冲的上升,产生第一维持脉冲及第二维持脉冲。(期间T3)之后,在时刻t3接通开关元件Q23。于是,因为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通过开关元件Q23而被直接连接到电源VS,所以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电压被箝位为电压Vs,强制性地上升到电压Vs。在该期间T3内,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电压保持电压Vs。(期间T4 期间T6)施加在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上的维持脉冲、和施加在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上的维持脉冲具有相同的波形形状,期间T4到期间T6的动作等于将期间Tl 期间T3的动作调换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与维持电极SUl 维持电极SUn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期间Tl、期间T4设为“下降期间”,将期间T2、期间T5设为“上升期间”。另外,开关元件Q12只要在时刻t2以后到时刻t5为止都被切断即可,开关元件 Q21只要在时刻t3以后到时刻t4为止都被切断即可。再有,开关元件Q22只要在时刻t5 以后到下一个时刻t2为止都被切断即可,开关元件Qll只要在时刻t6以后到下一个时刻 tl为止都被切断即可。再有,为了降低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的输出阻抗,优选在时刻t2之前切断开关元件Q24,在时刻tl之前切断开关元件Q13,优选在时刻 t5之前切断开关元件Q14,在时刻t4之前切断开关元件Q23。在维持期间内,根据所需要的脉冲个数,重复以上的期间Tl 期间T6的动作。这样,将从作为基础电位的O(V)变位为电压Vs的维持脉冲电压交替地施加在显示电极对M 的每一个上,以使放电单元维持放电。另外,若将电感器L10、电感器L20的电感分别设为L,则可以根据计算式“ 2nf (LCp) ”来求出电力回收电路51的电感器LlO与面板10的电极间电容Cp之间的 LC谐振的周期、以及电力回收电路61的电感器L20与该电极间电容Cp之间的LC谐振的周期(以下,记为“谐振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回收电路51、电力回收电路61中的谐振周期例如以成为2000nSec的方式来设定电感器L10、电感器L20。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2种维持脉冲进行说明。首先,说明2种维持脉冲的波形形状,接着说明利用2种维持脉冲进行驱动的理由。图19是比较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2种维持脉冲的示意波形图。在图 19的上段示出第一维持脉冲,在图19的下段示出第二维持脉冲。如上所述,在各维持脉冲中,通过控制维持脉冲产生电路5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60的各开关元件的切换时刻来控制各电力回收电路及各电压箝位电路的驱动时间,从而改变“上升期间”。另外,在图19中,示出了将作为基准的第一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设定为 850nSec,将第二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设定为650nSec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未限于该数值。希望基于面板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并考虑显示图像的品质等,将第一维持脉冲及第二维持脉冲的各“上升期间”设定为最佳的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产生“上升期间”不同的2种维持脉冲的理由如下。在面板10中,若因大画面化、高清晰化等使得驱动负载升高,则维持脉冲的上升沿波形中容易产生偏差,各放电单元间的放电的产生定时(放电开始时间)也容易产生偏差。另一方面,在为了改善发光效率而提高了放电气体的氙气分压的面板10中,显示电极对间的放电开始电压也升高,因此存在放电的产生定时的偏差进一步增大的倾向。这样,若在相邻的放电单元间,放电的产生定时中存在偏差,则在先产生了放电的放电单元和在后产生了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发光强度会不同,有可能产生面板10的显示面中的发光亮度的偏差。其原因在于,例如,受到先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影响,后放电的放电单元的壁电荷减少且放电变弱,或者受到相邻的放电单元的放电的影响,由此一旦开始的放电暂时停止,因施加电压的上升而再次产生放电,所以放电变弱。再有,如上所述,在提高了放电气体的氙气分压的面板10中,在长时间显示了静止图像时,在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与不点亮状态连续的放电单元中,放电开始电压中
容易产生差异。因为放电单元的发光亮度依存于每一次的维持放电的发光强度而变化,所以若放电开始电压中产生差异且发光强度中也产生差异,则放电单元之间会产生亮度的偏差,发生残像现象。为了降低基于放电开始电压之差而发生的发光强度之差,在电压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使维持放电产生的方法是有效的。在此,利用

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放电的偏差。图20、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放电的偏差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另外,在此,将电力回收电路的谐振周期设为1200nSec,将维持脉冲的1个周期的长度设为2. 7 μ sec,将“下降期间”设为900nsec,以400nsec、500nsec这 2种形式改变“上升期间”来进行实验。而且,图20是表示将“上升期间”设为400nSec时的测量结果的图,图21是表示将“上升期间”设为500nSec时的测量结果的图。再有,在图 20、图21中,将多个放电单元中的测量结果重叠显示在1条曲线上。另外,在图20、图21中,纵轴表示发光强度,横轴表示从电力回收电路的动作开始起的经过时间。再有,纵轴的单位(a. u)表示任意单位(arbitrary unit)。例如,如图20所示,若将“上升期间”设定为比较短的400nSeC,使维持脉冲的上升陡峭,则可以确认大部分放电单元在基本相同的时刻发光,可以抑制放电的偏差。相反,如图21所示,若将“上升期间”设定为比400nSeC还长lOOnsec的500nseC, 使维持脉冲的上升缓慢,则可以确认放电单元的发光时刻产生偏差。这样,若在使维持脉冲的上升陡峭且电压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产生放电,则放电开始电压的偏差被吸収,可以缩小各放电单元间的放电的产生定时的偏差,由此可以抑制亮度偏差的产生。再有,若在电压的变化陡峭的状态下产生放电,则可以产生较强的维持放电,在放电单元内形成足够的壁电荷,因此可以使以后的维持放电稳定地产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将第二维持脉冲设为将“上升期间,,设定为以下长度的维持脉冲,该长度在各放电单元间可以抑制产生放电的定时的偏差,使大多数放电单元在基本相同的时刻发光,且产生较强的放电,从而可在放电单元内形成足够的壁电荷。这样,将第二维持脉冲设为提高了抑制残像现象的效果的维持脉冲。然而,若将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缩短来使上升沿变得陡峭,则发生以下问题使电力回收电路工作的期间减少相应的量,电力的回收效率下降,功耗增加。在此,说明功耗和“上升期间”。另外,因为作为对功耗带来影响的主要項目而考虑发光效率、无功功率,所以在此对这些項目和“上升期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发光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图22中,纵轴表示发光效率的相对比率,横轴表示“上升期间”的长度。另外,纵轴中的单位(% )是将规定的值设为100%而将发光效率(lm/W:每单位电力的发光亮度)的检测结果相对比率化的单位,数值越大,则表示发光效率越好。CN 102549644 A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与无功功率的关系的特性图。图23中,纵轴表示无功功率的相对比率,横轴表示“上升期间”的长度。另外, 纵轴中的单位(% )是将规定的值设为100%而将无功功率(W)的检测结果相对比率化的单位,数值越大,则表示无功功率越大。再有,在图22、图23中,将电力回收电路的谐振周期设定为2000nSeC,将维持脉冲的1个周期的长度设定为2. 7 μ sec,将“下降期间”设定为900nSec,将“上升期间”以50nSec 的间隔从600nsec延长至900nsec为止,进行了实验。根据图22、图23也可以知道越增加“上升期间”的长度、即电力回收电路的动作期间,则发光效率就越得到提高,可以降低无功功率。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延长“上升期间”, 从而使得电力回收电路所回收的电力用于产生放电中的比率增加。因此,为了提高电力回收电路中的电力的回收效率来削减功耗,只要尽可能地延长使电力回收电路工作的期间即可。即,只要尽可能地延长维持脉冲的“上升期间”并使上升缓慢即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维持脉冲是将“上升期间,,设定为以下长度的维持脉冲,该长度既考虑了在各放电单元间产生放电的定时的偏差,又可以提高电力回收电路中的电力的回收效率,从而能够削减功耗。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被认为是残像度数高且残像现象的产生可能性高的图像时,提高各放电单元间产生放电的定时的偏差被抑制而使得残像现象的抑制效果较高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从而产生维持脉冲。再有,在显示被认为是残像度数低且残像现象的产生可能性低的图像时,提高增加电力回收电路中的电力的回收效率来削减功耗的效果较高的第一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从而产生维持脉冲。图M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示意图。再有,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一例的示意图,图沈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在图M中,纵轴表示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将图7所示的限制电路91中采用的上限值表示为100%。再有,横轴表示时间。再有,在图25、图沈中,横轴表示时间,图25所示的时刻ta与图M所示的时刻ta表示相同的时刻,图沈所示的时刻tc与图M所示的时刻tc表示相同的时刻。再有,纵轴表示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例如纵轴的50%表示在产生10次维持脉冲时,产生5次第一维持脉冲,并产生5次第二维持脉冲。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设定为适当的数值(例如,相当于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输出的最大数值的80 %的数值),从而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在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时,可以判断为变得容易产生残像现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残像度数设定为适当的数值,并且在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中检测出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成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图M所示的时刻ta以后),增加提高了抑制残像现象的效果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在显示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在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且可以判断为容易产生残像现象的图像之际,能够抑制残像现象的产生。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在时刻ta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急剧地增加,而是在时刻ta以后,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向着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上限 (例如,50%)逐渐增加。例如,如在将到时刻ta为止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设为0% 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在从时刻ta到时刻tl为止的时间Tt的期间(例如,相当于5场的期间)内,将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设为10%,在从时刻tl到时刻t2为止的时间Tt 的期间内,将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设为20%,就这样以时间Tt的间隔,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逐渐增加到其上限为止。由此,能够使得使用者难以觉察到通过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变化而产生的亮度变化。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设定为适当的数值(例如,相当于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输出的最大数值的20 %的数值),从而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时,能够判断为降低了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残像度数设定为适当的数值,并且在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中检测出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成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之后,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并增加削减功耗的效果较高的第一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由此,在显示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且可以判断为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降低了的图像之际,能够进行提高了功耗的削减效果的面板驱动。此时,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的时刻tb,并不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而是从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时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的时刻tc开始,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这是因为考虑了以下情况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之后,不一定能够马上削减残像现象的产生容易度,直到被认为是残像现象的产生原因之一的上述放电气体的成分浓度的偏差被消除为止,还需要花费某种程度的时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自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成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开始直到成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为止的时间设为“第一时间”,将自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成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开始直到开始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止的规定的时间设为“第二时间”。而且,根据“第一时间”,在预先设定的上限时间(例如,10分钟)以下的范围内变更“第二时间”。例如,也可以将“第二时间”设为“第一时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25同样,并不是在时刻tc急剧地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而是在时刻tc以后,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朝着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下限(例如,0%)逐渐减少。例如,如在将直到时刻tc为止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设为50%的情况下,如图沈所示,在从时刻tc到时刻t5为止的时间Tt的期间(例如, 相当于5场的期间)内将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设为40%,在从时刻t5到时刻t6为止的时间Tt的期间内将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设为30%,就这样以时间Tt的间隔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逐渐减少到该下限。由此,能够使使用者难以觉察到通过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变化而产生的亮度变化。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的时间变化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观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变更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另外,图27的纵轴及横轴与图M同样,图观的纵轴及横轴与图25同样。再有, 图27所示的时刻td、时刻te、时刻tf与图观所示的时刻td、时刻te、时刻tf表示相同的时刻。
例如,根据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与第二残像度数阈值的各设定值、及显示图像的图案,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达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且在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达到其上限之前,也能使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例如,如图27所示,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在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是50%)以上的时刻td之后开始减少,在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达到其上限之前的时刻te,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二残像度数阈值(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是40% )以下。这种情况下,如图28所示,在时刻td以后直到达到时刻te为止,与图25所示的情形同样地,逐渐增加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在时刻te以后,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维持时刻te的状态。例如,在图观所示的例子中,将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维持为 30%。而且,自时刻te起经过了“第二时间”的时刻tf以后,与图沈所示的情形同样地, 逐渐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另外,虽然未曾图示,在自时刻te起经过“第二时间”之前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上升而达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时,自该时刻开始,使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再次增加。图四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20%时的第一维持脉冲及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的一例的示意波形图。而且,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中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40%时的第一维持脉冲及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的一例的示意波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四所示,在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20%时,将产生维持脉冲10次中的8次设为第一维持脉冲,将2次设为第二维持脉冲。再有,如图30所示, 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为40%时,将产生维持脉冲10次中的6次设为第一维持脉冲,将 4次设为第二维持脉冲。其中,在本发明中,第一维持脉冲与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顺序并未限于图29、图 30所示出的顺序。希望基于面板10的特性或者等离子显示装置1的规格等,还考虑图像的品质等,将以何种顺序产生第一维持脉冲和第二维持脉冲的情况设定为最佳。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残像度数高且被认为是残像现象产生的可能性高的图像之际,提高在各放电单元间可抑制放电产生的定时的偏差而使得残像现象的抑制效果较高的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从而产生维持脉冲。再有,在显示残像度数低且被认为是残像现象产生的可能性低的图像之际,提高增加电力回收电路中的电力的回收效率来削减功耗的效果较高的第一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从而产生维持脉冲。由此,既能削减等离子显示装置2中的功耗,又能使得维持放电稳定地产生,能够降低残像现象的产生,并能提高图像显示品质。另外,上述的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第二残像度数阈值的具体数值、“第一时间”与 “第二时间”的关系、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等只不过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例而已, 本发明并未限于这些例子。优选基于面板10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2的规格等并考虑显示图像的品质等,将这些数值设定为最佳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7中,对以下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在减法运算电路74中进行各像素所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与从1像素延迟电路73输出的1个像素前的亮度的灰度值之间的减法运算,在显示电极对M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水平相邻像素)间计算相邻像素间亮度差并加以利用。但是,本发明并未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各像素所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与1个水平期间前的亮度的灰度值之间的减法运算,在数据电极32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垂直相邻像素)间计算相邻像素间亮度差并加以利用。或者,还可以构成为进行各像素所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与(1个水平期间+1个像素) 前的亮度的灰度值之间的减法运算、以及与(1个水平期间-ι个像素)前的亮度的灰度值之间的减法运算,在面板10中的倾斜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像素之间计算相邻像素间亮度差并加以利用。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在水平相邻像素之间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亮度差、 在垂直相邻像素之间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亮度差及在倾斜方向的相邻像素间计算出的相邻像素间亮度差中的最大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根据“第一时间”来变更“第二时间”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将该“第二时间”设为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5分钟)的结构。或者, 也可以采用将“第二时间”设为0并在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成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之后马上逐渐减少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结构。(实施方式8)在实施方式7中,说明了基于残像度数的最大值来变更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基于残像度数的平均值来变更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的结构。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中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81的一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另外,在图31中,仅示出了与残像度数的计算相关的电路块,省略了其他的电路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直到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为止的顺序与实施方式7相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81是与在实施方式7中图16所示出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41 基本同样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取代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180而具备残像度数平均值计算电路182。残像度数平均值计算电路182计算从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1,1) 残像度数计算电路79 (M,N)输出的MXN个残像度数的平均值。比较电路183对在残像度数平均值计算电路182中计算出的MXN个残像度数的平均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数值比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输出给定时产生电路45。而且,定时产生电路45根据比较电路183中的比较结果,变更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例如,即使是这种构成,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7中示出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各电路块既可以构成为进行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各动作的电路,或者还可以采用被编程为进行同样动作的微型计算机等来构成。另外,还可以构成为组合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8所示出的各结构来加以利用。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并未特别言及变更亮度比较值及边缘比较值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根据面板10的部位来变更亮度比较值及边缘比较值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作为静止一定时间而被显示的图案的代表性例子,具有基于字幕的文字或当前时刻等,但是这些一般大多被显示在面板10的周边部分。因此,也可以构成为使面板10的周边部分的亮度比较值、边缘比较值的设定值比中央部分小,使周边部分的残像度数比中央部分的相应值还容易变大。另外,图3示出的驱动电压波形只不过示出了实施方式中的一例而已,本发明并未限于这些驱动电压波形。再有,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基于所谓的2相驱动的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该2相驱动指的是以下的驱动方法将扫描电极SCl 扫描电极SCn分割为第一扫描电极组与第二扫描电极组,使写入期间由对属于第一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的每一个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写入期间和对属于第二扫描电极组的扫描电极的每一个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二写入期间构成。另外,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即使在以下电极结构的面板中也是有效的扫描电极与扫描电极相邻、维持电极与维持电极相邻的电极结构,即设于前面板21上的电极的排列为“…,扫描电极、扫描电极、维持电极、维持电极、扫描电极、扫描电极,…”的电极结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具体数值是基于画面尺寸为50英寸、显示电极对24的个数为1080的面板10的特性而设定的,这只不过是示出了实施方式中的一例而已。本发明并未对这些数值进行任何限定,优选根据面板的特性或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规格等,将各数值设定为最佳值。再有,子场个数或各子场的亮度权重等也未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值,还可以构成为基于图像信号等来切换子场结构。再有,各数值允许可获得上述效果的范围内的偏差。(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因为本发明可以减少面板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并实现高的图像显示品质,所以作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是很有用的。符号说明
1、2等离子显示装置
10面板
21玻璃制的)前面板
22扫描电极
23维持电极
24显示电极对
25,33电介质层
26保护层
31背面板
32数据电极
34隔壁
35荧光体层
41、141、18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4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
4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
4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45、145定时产生电路
50、60维持脉冲产生电路
51、61电力回收电路
52、62箝位电路 63、64、65、72、75、95、183 比较电路 66、67、68 选择器
701场延迟电路 71,74,90 减法运算电路 731像素延迟电路
76块定时产生电路
77、78计数电路
79残像度数计算电路
80残像度数插值电路
81延迟电路 82、83、84、85、86、87修正电路 89 累计加法运算电路
91限制电路
92、94、99相乘计数计算电路
93、100乘法运算电路
96、101残像度数修正电路
97APL检测电路
98平滑化电路
180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
182残像度数平均值计算电路
Qll、Q12、Q13、Q14、Q21、Q22、Q23、Q24、Q26、Q27、Q28、Q29
C10、C20、C30 电容器
L10、L20电感器
D11、D12、D21、D22、D30 二极管
开关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等离子显示面板具备多个放电单元,由多个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每个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以及数据电极,在该驱动方法中,在1场内设置多个子场来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以进行灰度显示,其中各子场具有写入期间、和产生在按每个子场设定的亮度权重上相乘亮度倍率之后得到的个数的维持脉冲的维持期间,该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分为多个区域,基于根据图像信号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计算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 按每个像素计算当前场与所述当前场前一个场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作为场间亮度差,并按每个所述区域,对所述场间亮度差比规定的亮度比较值还小的像素的个数进行计数,设为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第一计数值,按每个所述区域,对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在规定的边缘比较值以上的边缘的个数进行计数,设为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第二计数值,基于所述第一计数值及所述第二计数值来计算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计数值为第一阈值以上且所述第二计数值为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和第一设定值相加,在所述第一计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为数值比所述第一阈值还小的第二阈值以上、 所述第二计数值为所述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二设定值相加,在所述第一计数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二计数值为所述第三阈值以上的区域中,将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三设定值相加,在所述第二计数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区域中,将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与第四设定值相加,从而更新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是正的数值,所述第二设定值是0,所述第三设定值及所述第四设定值是负的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更新后的所述残像度数中减去规定的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更新后的所述残像度数限制在规定的上限值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区域中,将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设为位于所述区域的中央处的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针对所述中央像素以外的像素,基于作为残像度数的计算对象的像素与其周围的多个所述中央像素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中央像素的残像度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 基于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来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规定的基准值中减去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并在该相减结果除以所述基准值之后的结果上相乘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从而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仅在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为规定的高亮度阈值以上的像素中,基于残像度数进行亮度的灰度值的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图像信号的平均亮度等级,在所述平均亮度等级大时,按照使残像度数变得比所述平均亮度等级小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基于所述平均亮度等级变更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亮度倍率小时,按照使残像度数变得比所述亮度倍率大时的残像度数还小的方式,基于所述亮度倍率变更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残像度数大时,按照使亮度的灰度值比残像度数小时的亮度的灰度值更平滑的方式,基于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对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进行平滑化。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变更基于图像信号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色度,与残像度数小时相比,在残像度数大时降低色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像素数彼此相等的方式,在所述显示电极对延伸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边界,并且在所述数据电极延伸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边界,由此设定所述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维持期间内,产生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所述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的第二维持脉冲,基于所述残像度数,变更所述第一维持脉冲与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在所述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在自所述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数值比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自所述残像度数的最大值成为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起到成为所述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为止的时间设为第一时间,将所述规定的时间设为第二时间,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在预先设定的上限时间以下的范围内变更所述第二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时间设为所述第一时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在所述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在自所述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数值比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19.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具备多个放电单元,由多个放电单元构成1个像素,每个放电单元具有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在1场内设置多个具有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子场,从而进行灰度显示;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其基于图像信号而在各像素中设定亮度的灰度值,并且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来生成表示所述放电单元中的每个所述子场的发光/不发光的图像数据, 所述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将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基于根据图像信号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计算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基于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计算每个像素的残像度数,并且基于每个所述像素的残像度数,变更各像素的亮度的灰度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离子显示装置还具备维持脉冲产生电路,该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具有电力回收电路,其使所述显示电极对的电极间电容与电感器产生谐振,从而进行维持脉冲的上升或者下降;以及箝位电路,其将所述维持脉冲的电压箝位在规定的电压上,该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所述维持期间内,将与按每个子场设定的亮度权重相应的次数的维持脉冲交替地施加在所述显示电极对上,所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产生第一维持脉冲、和上升沿比所述第一维持脉冲还陡峭的第二维持脉冲,并基于所述残像度数来变更所述第一维持脉冲与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具有对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的最大值进行检测的残像度数最大值检测电路;和比较电路,其对所述残像度数的最大值与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数值比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所述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并在自所述残像度数的最大值变为所述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具有残像度数平均值算出电路,其对每个所述区域的残像度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电路,其对所述残像度数的平均值与第一残像度数阈值及数值比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还小的第二残像度数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维持脉冲产生电路在所述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所述第一残像度数阈值以上之后逐渐增加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并在自所述残像度数的平均值变为所述第二残像度数阈值以下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逐渐减少所述第二维持脉冲的产生比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等离子显示装置。将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分为多个区域,并基于根据图像信号而在各像素中设定的亮度的灰度值来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按每个像素计算当前场与其前一个场之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作为场间亮度值。而且,按每个区域对场间亮度差比规定的亮度比较值还小的像素的个数进行计数,作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一计数值,并按每个区域对相邻像素间的亮度的灰度值之差为规定的边缘值以上的边缘的个数进行计数,作为每个区域中的第二计数值,基于第一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计算每个区域的残像度数。由此,能够减轻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图像的残像现象,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2549644SQ2010800401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山田和弘, 折口贵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