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70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该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收纳导光板(7);设计用框架(3),该设计用框架(3)具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3a)和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外突出以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部(3b),且安装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开口部,凸缘部(3a)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之间狭持导光板(7);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该液晶显示面板(2)在显示面上安装有保护板(2a),保护板(2a)的外周部固定于设计面板部(3b)且利用导光板(7)的光对背面侧进行照明;以及背面侧壳体(4),该背面侧壳体(4)是经由设计面板部(3b)安装于固定有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设计用框架(3)的背面侧外壳主体。【专利说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等具有显示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专利文献I中披露了具有液晶显示部的现有的一般结构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由形成有开口部的前侧壳体、以及安装于该前侧壳体的后侧壳体构成的外壳,在外壳内的与开口部相对的位置收纳液晶显不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86171号公报【
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以专利文献I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作为设计面板的前侧壳体和液晶显示部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因此需要用于对液晶显示部和前侧壳体进行固定的结构。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存在粘接剂、螺钉、防曝光缓冲件、防静电破坏件等部件数量增加的趋势。若部件数量增加,则会导致制造工序的复杂化、产品的成本上升。[0005]另外,由于液晶显示部和前侧壳体是不同的部件,因此液晶显示部和前侧壳体的厚度尺寸公差的范围变大,存在设备主体的厚度变厚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调整液晶显示部的表面相对于前侧壳体的表面的高度位置。因此,难以使以液晶显示部的表面的高度位置作为基准而安装于前侧壳体的显不用透光窗与前侧壳体处于同一面。以往,大多情况下采用使显示用透光窗从前侧壳体突出、或者朝相反侧凹陷的设计来应对。[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实现薄型化的电子设备。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0007]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该壳体的一面开口,且收纳包含导光体的照明光源部;设计用框架,该设计用框架具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和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外突出以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部,且安装于壳体的开口部,凸缘部与壳体之间狭持导光体;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面上安装有保护板,保护板的外周部固定于设计面板部且利用导光体所导出的来自光源的光对背面侧进行照明;以及背面侧外壳主体,该背面侧外壳主体经由设计面板部安装于固定有液晶显示面板的设计用框架。发明效果[0008]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实现薄型化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9]图1是表示包括液晶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包括液晶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I是包括液晶显示部的智能电话、PND(PortableNavigat1nDevice:便携式导航设备)等便携用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I的设计面板部3上,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安装于显示面侧,背面侧壳体部4安装于背面侧。[0011]图2是表示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简要地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现有的一般结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另外,图3是表示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剖视图,示出以图1的A-A线切割图2的电子设备的各部件而得到的箭头方向的剖面。现有的电子设备I’如图2所示,包括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设计面板部3’、背面侧壳体4’、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导光板7以及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0012]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如图3所示,由利用树脂粘接剂2b将保护板2a接合于显示面侧的液晶面板2c构成。保护板2a由透明材料形成,是保护液晶面板2c的显示面不受外部影响的板状构件。液晶面板2c具有利用显示面侧和背面侧的透明基板来狭持液晶层的结构,由向液晶层施加电场的电极结构、彩色滤光片、偏振板等构成,从背面侧照射背光以显示图像。[0013]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是形成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6a的框架。另夕卜,导光板7将从LED等背光源用光源(图2中未图示)射出的光作为扩散光向液晶显示面板2的背面进行照射。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是一面开口的壳体。若在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开口部安装背光源保持用壳体6,则凸缘部6a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之间狭持并保持导光板7。此外,包含导光板7、各种光学片、光源等的照明光源部(导光板7以外未图示)收纳于由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和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构成的保持外壳。[0014]设计面板部3’是构成电子设备I’的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外壳,配置有收纳了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和包含导光板7在内的照明光源部的保持外壳。另外,背面侧壳体4’是安装于设计面板部3’的外壳主体。即,设计面板部3’和背面侧壳体4’成为电子设备I’的外壳主体。[0015]带保护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外周部如图3所示,利用双面胶带5安装于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的凸缘部6a。另外,如图3所示,收纳有导光板7的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与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相嵌合。此时,形成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侧面的卡合爪部8a’嵌入形成于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的侧面的卡合孔部6b,对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和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进行固定。[0016]此外,将由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和收纳导光板7的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构成的结构体称为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该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相当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显示部。[0017]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通过利用螺钉11的螺钉止动安装于设计面板部3’。此时,如图3所示,在设计面板部3’的开口阶差部与保护板2a的外周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10。弹性缓冲件10与设计面板部3’的开口阶差部或保护板2a的外周部接合,并非使设计面板部3’的开口阶差部和保护板2a的外周部彼此连接。其中,由于带保护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外周部利用双面胶带5安装于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的凸缘部6a,因此在将保护板2a的外周部与设计面板部3’的开口阶差部接合而不设置弹性缓冲件10的情况下,带保护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与作为不同构件的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和设计面板部3’重复固定,会产生平面形变应力。若因该平面形变应力而导致带保护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发生形变,则成为显示不均的原因。因此,以往,在设计面板部3’的开口阶差部与保护板2a的外周部之间,为了避免灰尘、水分等的侵入以及来自液晶内部的曝光,设有弹性缓冲件10。[0018]在安装有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的设计面板部3’上安装有背面侧壳体4’。这样,在背面侧壳体4’内,依次配置有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以及设计面板部3’。因而,电子设备I’的厚度A必须考虑这些构成构件的厚度尺寸公差,存在厚度尺寸公差的范围变大而厚度A变厚的趋势。[0019]另外,以往,在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中,还必须考虑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以及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厚度尺寸公差,因此不容易调整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相对于设计面板部3’的突出凹陷。因此,难以使设计面板部3’的显示面侧和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处于同一面,有时不得不采用使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从设计面板部3’的显示面侧突出或者使其凹陷的设计。[0020]因此,本发明中,使用具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以及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外突出以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部的设计用框架,以取代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即,利用使背光源保持用框架6和设计面板部3’一体化的框架来构成显示面侧的设计外壳。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实现薄型化。[002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简要地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另外,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分解剖视图,示出以图1的A-A线切割图4的电子设备的各部件而得到的箭头方向的剖面。电子设备I如图2所示,包括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设计用框架3、背面侧壳体4、导光板7以及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此外,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图2和图3所示的现有的结构相同。[0022]设计用框架3是具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3a、和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外突出以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部3b的框架。该设计用框架3安装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开口部,凸缘部3a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之间狭持导光板7。[0023]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保护板2a的外周部固定于设计用框架3的设计面板部3b。背面侧壳体4经由设计面板部3b安装于固定有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设计用框架3。即,设计用框架3和背面侧壳体4成为电子设备I的外壳主体。这样,通过采用使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和覆盖导光板7等内部部件的保持外壳一体化的设计用框架3,从而能够得到两者的构成构件的功能,且能减少部件数量。[0024]如图5所示,收纳有导光板7的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与设计用框架3相嵌合。此时,形成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侧面的卡合爪部8a嵌入形成于设计用框架3的侧面的卡合孔部3c,对设计用框架3和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进行固定。[0025]将由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设计用框架3以及收纳导光板7的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构成的结构体称为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2。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2中,只是保护板2a的外周部通过双面胶带5安装于设计用框架3的设计面板部3b,结构简单。例如,可省略如以往那样用于将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9安装于设计面板部3’的螺钉止动结构。[0026]另外,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2中,由于将保护板2a的外周部固定于设计面板部3b以将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安装于设计用框架3,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担心带保护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与不同的构成构件重复固定。[0027]背面侧壳体4经由设计面板部3安装于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2。这样,在背面侧壳体4内,依次配置有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设计用框架3和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因而,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可减少要考虑厚度尺寸公差的构件,因此电子设备I的厚度B可构成为比现有的电子设备I’的厚度A更薄。[0028]另外,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子设备I中,对于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2相对于设计用框架3的突出凹陷,只要考虑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和双面胶带5的厚度尺寸公差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3相对于设计用框架3的突出凹陷,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例如,能够容易地制造以往难以制造的、使设计用框架3的显示面侧和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2处于同一面的设计的电子设备。[0029]此外,通过利用包含表面镀覆等的导电性构件来构成设计用框架3,从而能够防止静电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使导电性构件和非导电性构件成形为一体来制造设计用框架3。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实现例如导电性构件中的接近于金属的外观部和非导电性构件中的树脂等外观部相混合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003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包括: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该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一面开口,且收纳包含导光板7的照明光源部;设计用框架3,该设计用框架3具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3a和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外突出以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部3b,且安装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的开口部,凸缘部3a与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之间狭持导光板7;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该液晶显示面板2在显示面上安装有保护板2a,保护板2a的外周部固定于设计面板部3b且利用导光板7所导出的来自光源的光对背面侧进行照明;以及背面侧壳体4,该背面侧壳体4是经由设计面板部3b安装于固定有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设计用框架3的背面侧外壳主体。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实现薄型化。[0031]此外,本发明在其发明的范围内,可对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进行变形,或者可省略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工业上的实用性[0032]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由于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实现薄型化,因此适合于由用户携带且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的便携式终端的显示装置。标号说明[0033]1、1’电子设备,2带保护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a保护板,2b树脂粘接剂,2c液晶面板,3设计用框架,3a、6a凸缘部,3b设计面板部,3c、6b卡合孔部,3’设计面板部,4、4’背面侧壳体,5双面胶带,6背光源保持用框架,7导光板,8、8’背光源保持用壳体,8a、8a’卡合爪部,9、13带保护板的液晶模块,10弹性缓冲件,11螺钉。【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该壳体的一面开口,且收纳包含导光体的照明光源部;设计用框架,该设计用框架具有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内突出的凸缘部和在框架开口的周缘向外突出以构成显示面侧的外形设计的设计面板部,且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狭持所述导光体;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面上安装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外周部固定于所述设计面板部且利用所述导光体所导出的来自光源的光对背面侧进行照明;以及背面侧外壳主体,该背面侧外壳主体经由所述设计面板部安装于固定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设计用框架。【文档编号】G09F9/00GK104246589SQ201280072475【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发明者】隆雄黑木,怜塚原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