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显示电场磁极轴形成星球大小的原理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387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显示电场磁极轴形成星球大小的原理教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自然科学教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显示电场磁极轴形成星球大小的原理教具的设计和制造。

技术背景

为什么所有星球都是圆型的?为什么都有电磁极轴?星球为什么大小不一的问题,是我们要了解的。而目前,在涉及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的教具上没有直观科学的教具,在讲授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只能用文字语言说明。

因此,如果有一种宇宙星球形成大小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的教具,一定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宇宙星球形成大小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的教具了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和制造一种能显示电场磁极轴形成星球大小的原理教具,以克服目前在涉及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的教具上没有直观科学的教具,在讲授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只能用文字语言说明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显示电场磁极轴形成星球大小的原理教具,其特征为: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线筒3,所述的线筒3缠绕有棉线或塑料线5,线筒3的中部固定有线筒轴4,线筒轴4的下部插在固定在底座1上的线筒轴套2的轴洞内,线筒3缠绕的棉线或塑料线5表面的一端与中轴6相连接;还具有固定有底座1下方的电动机9,所述的电动机9轴与穿过底座1的中轴6相连;中轴6与线筒3缠绕的棉线或塑料线5相连。

底座1用金属或木材或塑料做成。

线筒3用金属或木材或塑料做成。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在说明涉及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的教具上没有直观科学的教具,在讲授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只能用文字语言说明的不足。

以下再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线筒轴套;3、线筒;4、线筒轴;5、棉线或塑料线;6、中轴;7、中轴轴套;8、电动机固定套;9、电动机;10、投影屏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参考附图1即可清楚本实施例1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具体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类似一张桌子,可用金属或木材或塑料做成。

设置在底座1上的两个线筒3。每个线筒3都是相同结构。线筒3缠绕有棉线或塑料线5,线筒3的中部固定有线筒轴4,线筒轴4的下部插在固定在底座1上的线筒轴套2的轴洞内,线筒3缠绕的棉线或塑料线5表面的一端与中轴6相连接。

底座1下方固定有电动机9,电动机9轴与穿过底座1的中轴6和中轴轴套7相连。电动机9用电动机固定套8固定在底座1下方。

中轴6与线筒3缠绕的棉线或塑料线5相连。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底座1类似一张桌子,可用金属或木材或塑料做成。

讲课时,中轴6与棉线或塑料线5相连,然后开动电动机9,中轴6缠绕棉线或塑料线5形成一个球状,类似星球形状。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图。与实施例1大体结构相同,只增加了设置于上方的投影屏幕10,以便老师讲学时实时显示讲授相关内容。

基于本发明,老师可以讲授以下内容:

一:气态涡旋电场,是由带电粒子组合构成。

二:涡旋电场中心,形成漏斗形的同性电场相斥的电磁场极轴,中线代表电场磁场同性相互排斥的场距中间线,相对电场的循环运动,形成南北电磁极。

三:星球形成大与小,是以该电场的大小与元素来决定,旋臂左右上下移位,星球随着增大,电磁场极轴随着向南北两极伸延。

四:星球中部赤道与南北两极的元素凝聚厚度是4∶1。它们的元素基本上是h基o基c基化合物凝聚形成,从地球元素与人的元素相同,表达出星球形成大与小,从它的南北磁极轴半径或直径计算得出来,如地球的磁极轴的半径1600公里×4=6400公里地球的半径。

五:星球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凝聚形成,但它不能离开原来的电磁场。而形成今天的固态物质及星球,受控于气态物质正负电场原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能显示电场磁极轴形成星球大小的原理教具,其特征为:包括底座、线筒,线筒缠绕有棉线或塑料线,线筒轴下部插在轴洞内,棉线或塑料线表面的一端与中轴相连接;具有固定有底座下方的电动机,电动机轴与穿过底座的中轴相连;中轴与线筒缠绕的棉线或塑料线相连。发明克服了目前在说明涉及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的教具上没有直观科学的教具,在讲授宇宙星球形成的原理,及星球形成磁场极轴的来源,只能用文字语言说明的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裴岐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裴岐玮
技术研发日:2016.05.23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