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式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001阅读:1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佩戴式标识。



背景技术:

佩戴式标识是一种能够捆扎固定在相应商品上、以用于标识商品信息的物件。而现有的佩戴式标识存在结构不够简单合理、制作工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佩戴式标识,其能够十分方便地捆扎固定在商品上,具备追溯、防伪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佩戴式标识,用于佩戴在商品上,包括:

塑料扎带,该塑料扎带包括一体结构的卡条、与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孔部、带有标签容置凹腔且为透明结构的标签容置部;

标志标签,其被布置在所述标签容置部的标签容置凹腔内;以及

非透明结构的塑料封盖,其扣在所述标签容置凹腔中并与所述标签容置部焊接固定,以将所述标志标签密封在所述标签容置凹腔内;

所述标志标签朝向所述塑料封盖的那一面印制有被佩戴商品的防伪明码。

该佩戴式标识的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塑料封盖背离所述标志标签的那一面刻有被佩戴物品的商标或品牌的文字。

所述标签容置部包括平板状的本体、自该本体的外缘边向同一侧垂直延伸而形成的环形凸缘,所述本体与所述环形凸缘共同形成所述标签容置凹腔。

所述本体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所述标志标签背离所述塑料封盖的那一面印制有被佩戴商品标志的图文信息。

所述塑料扎带、标志标签或塑料封盖上设置防伪标记。

所述防伪明码为数码、一维码或二维码;所述卡条的端部设置有防滑凸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将标志标签上的防伪明码设置在朝向塑料封盖的那一面,只有商品被购买再将塑料封盖破坏打开后,才能获知该防伪明码,进而查询商品真伪,而在购买前标志标签被封闭在标签容置凹腔内,其背面的防伪明码被非透明的塑料封盖所遮挡,如此可防止商品在购买前其防伪明码被泄露盗用。

2、该佩戴式标识可佩戴在商品上,用于对商品的标识、标记、物流、追溯、防伪及监管等;被佩戴商品包括工业品、养殖物、种植物等种类。

3、佩戴标识的制作工艺,解决了一次性使用、唯一性识别、防伪功能、食品安全、物品标识等功能要求的实现。

4、该佩戴式标识采用成熟的工艺方法制作,经过大量实验,工艺方法比对,优选组合成本项目的工艺方法。特点在于易于本项目的功能实现、批量生产、质量管控、降低成本。

5、采用注塑工艺制作塑料扎带,实现一次性使用特征。注塑工艺可以很容易地将卡条、卡孔部、标签容置部等功能部件无痕迹的连接成一体,一次成型,便于消费者观察、识别是否存在重复加工、重复利用;塑料材质具备一定的韧性、柔软性,有利于捆扎物品,且不易损伤物品。

6、采用印制工艺及模切工艺制作标志标签,易于将相关防伪技术应用在标志标签上,应用印制工艺实现防伪功能的技术资源相当丰富,易形成多重防伪功能,提高防伪性能。

7、采用数码、一维码或二维码等编码技术,赋予每个佩戴式标识唯一性的防伪编码,是物品标识、识读最有效的方法,便捷、准确、高效。标准统一,普及面广。应用于本项目,实现物品的唯一性标识,便于自动识别、远程处理。

8、应用防伪技术,通过防伪制作工艺,使塑料扎带、标志标签、塑料封盖等部位具备防伪功能,加强了被佩戴商品的防伪强度。

9、应用人工、机械或智能等装配工艺方法,将标志标签放置在凹形腔体内,再将塑料封盖盖住凹形腔体,形成完整的佩戴式标识,装配简单方便。然后应用超生波焊接工艺,封装佩戴式标识。将凹形腔体和塑料封盖盖融为一体,标志标签密封在中间,具备水密性、气密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佩戴式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塑料扎带,101-卡条,101a-防滑凸棱,102-卡孔部,103-标签容置部,103a-本体,103b-环形凸缘,103c-标签容置凹腔,2-标志标签,3-塑料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佩戴式标识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主要由塑料扎带1、标志标签2和塑料封盖3构成,其中:

塑料扎带1包括一体结构的卡条101、与该卡条相适配的卡孔部102、带有标签容置凹腔103c的标签容置部103。其中标签容置部103为透明结构,以便标志标签2上正面(即朝向标签容置部的那一面)的图文信息可视。因为本实施例中,卡条101、卡孔部102和标签容置部103为一体式结构,为了方成型,故三者的材质相同,即卡条101和卡孔部102也为透明材质,一是为了方便成型,二是为了实现一次性使用功能,不能重复使用。卡条101和标签容置部103分别位于卡孔部102的径向两侧。使用时,将卡条101穿入卡孔部102中从而将该塑料扎带捆扎固定(佩戴)在相应商品上。

卡条101的端部设置有防滑凸棱101a,以方便使用者拉扯该卡条而使其与卡孔部102卡紧。

标志标签2被布置在所述标签容置部103的标签容置凹腔103c内。

塑料封盖3为非透明塑料材质,其扣在所述标签容置凹腔103c中,并且与所述标签容置部103焊接固定,从而将所述标志标签2密封在所述标签容置凹腔103c内(即标志标签2被封闭在标签容置部103和塑料封盖3之间),具备水密性、气密性。

所述标志标签2朝向塑料封盖3的那一面印制有被佩戴商品的唯一性的防伪编码,而且该防伪编码为明码,塑料封盖3被破坏打开后该防伪编码可用肉眼观察得知。本实施例将该防伪明码设置在标志标签2朝向塑料封盖3的那一面,只有商品被购买再将塑料封盖3破坏打开后,才能获知该防伪明码,进而查询商品真伪,可防止商品在购买前其防伪明码被泄露盗用(购买前标志标签2被封闭在标签容置凹腔内,其背面的防伪明码被非透明的塑料封盖2遮挡)。

上述防伪明码可以采用数码、一维码或二维码。

此外,本实施例在塑料封盖3背离标志标签2的那一面刻有被佩戴物品的商标或品牌的文字。标志标签2具备标识、追溯、防伪等应用功能。

所述标签容置部103包括平板状的本体103a、自该本体103a的外缘边向同一侧垂直延伸而形成的环形凸缘103b,该本体103a与环形凸缘103b共同形成上述的标签容置凹腔103c。所述本体103a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形状。

而且,本实施例在标志标签2背离塑料封盖3的那一面印制有被佩戴商品标志的图文信息,该图文信息包括商品的标志、名称、查询方式等。

为了进一步增强该佩戴式标识对商品的防伪识别,本实施例在塑料扎带1、标志标签2或塑料封盖3的对应部位设置有防伪标记,显然也包括在塑料扎带1、标志标签2和塑料封盖3上均设置防伪标记的情况。

再结合图1所示,现将本实施例这种佩戴式标识的制作方法如下,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艺:

采用注塑工艺制作所述塑料扎带1;

采用印制工艺和模切工艺制作所述标志标签2,并使标志标签2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塑料扎带1中的标签容置凹腔103c相适配;

在标志标签2的正面(即装配完成后,背离塑料封盖3的那一面)印制被佩戴商品标志的图文信息;

应用数码、一维码、二维码等编码技术,赋予每个佩戴式标识唯一性的防伪编码,并将该唯一性的防伪编码印制在所述标志标签2的背面(即装配完成后,朝向塑料封盖3的那一面),从而在标志标签2的背面形成所述防伪明码;

采用注塑工艺制作所述塑料封盖3;

采用防伪技术制作工艺,在所述塑料扎带1、标志标签2或塑料封盖3的对应部位设置防伪标记;

应用人工、机械或智能等装配工艺方法,将标志标签2放置在所述塑料扎带1的标签容置凹腔103c内(使标志标签2的背面朝向签容置凹腔103c的外侧)。再将塑料封盖3扣在标签容置凹腔103c中。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通过超生波焊接机将塑料封盖3与签容置部103焊接为一体,从而将标志标签2密封在标签容置凹腔103c内。之后,采用激光雕刻工艺,在所述塑料封盖3背离所述标志标签2的那一面通过激光打标机雕刻出被佩戴物品的商标或品牌的文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工艺的描述顺序并不代表各工艺的进行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顺序进行变换。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