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5860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不同层级(比如内盒、外箱等)的包装所对应防伪标签,通常分开印刷,需要两种物料。在数据防伪方面,通常内盒层级的包装有做一定的防伪措施,但外箱贴标没有进行防伪,信息比较简易,通常为文本表述和物流条码组成,信息经采集后,只能得到一部份比较简易的、已印刷在标签上的产品信息(如箱号、产品名称、数量等),没有办法和箱内包装的产品信息相关联匹配,也就无法追溯到已被封箱的内部产品的更为详细信息及防伪验证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标签,采用套标形式,该套标包括1枚外箱标签和多枚内盒标签,内盒标签内的数据与外箱标签的数据相关联,通过采集外箱标签的数据信息可知道内箱标的数据信息,进而知道已被封装产品的详细信息和防伪验证信息,同时对外箱标签和内盒标签进行多重数据防伪,且该标签不易被复制,当揭起该标签时,可破坏标签,可防止被恶意撕起再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采用套标形式,包括1枚外箱标签和多枚内盒标签,所述外箱标签和内盒标签从下往上均依次为离型纸层、胶质层、面材层、印刷层和覆膜层,所述印刷层上印有防伪数据,防伪数据包括第一防伪码、第二防伪码、第三防伪码,防伪数据都是唯一码,所述外箱标签的防伪数据与内盒标签的防伪数据相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外箱标签和内盒标签的胶质层至覆膜层之间设为模切层,模切层设有至少一组安全模切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模切结构是通过设有四条弧线的刀模模切而成,四条弧线的弧心朝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伪码为随机文本码,该随机文本码为数字、字母或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伪码为彩色二维码,彩色的组成随机变化,彩色为单一色彩或随机的多种色彩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防伪码为随机彩色文本码,彩色为单一色彩或随机的多种色彩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防伪数据还包括防伪团花纹、防伪纹、微缩码、潜影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套标形式,使外箱标签的防伪数据与内盒标签的防伪数据进行相关联,在包装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把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可有效对产品进行层级的溯源管理;当产品进行到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时,通过扫描外箱标签的二维码,获授权人即可获得该产品的详细信息;

(2)采用多重数据防伪,所有的防伪数据都是唯一码,只有当每组的防伪数据全部和数据库相匹配,验证中心方能向获授权人证实产品为真;

(3)不易被复制、伪造、重复利用。在模切层上设有安全模切结构,其通过设有四条弧线的刀模模切而成,该刀模可称为破坏性刀模,模切后的成品,不影响视觉外观,当标签贴在被包装物上后,从任意一个边角撕起标签时,都可以起到破坏标签的作用,一旦撕起,标签就会破坏,可防止其他人将标签撕起贴到仿冒品上,或被恶意仿制伪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箱标签和内盒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切层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印刷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模切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标签被撕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箱标签;2.内盒标签;3.离型纸层;4.胶质层;5.面材层;6.印刷层;7.覆膜层;8.安全模切结构;61.第一防伪码;62.第二防伪码;63.第三防伪码;64.防伪团花纹;65.防伪纹;66.微缩码;67.潜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采用套标形式,包括1枚外箱标签1和多枚内盒标签2,所述外箱标签1和内盒标签2从下往上均依次为离型纸层3、胶质层4、面材层5、印刷层6和覆膜层7,所述印刷层6上印有防伪数据,防伪数据包括第一防伪码61、第二防伪码62、第三防伪码63,防伪数据都是唯一码,所述外箱标签1的防伪数据与内盒标签2的防伪数据相关联。在包装过程中对外箱标签1和内盒标签2进行数据采集,将信息通过系统上传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该套标由不同层级的包装配套标签组成,如外箱标签1和内盒标签2,内盒标签2的标签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在印刷允许的成像范围内不受限制,本文以1枚外箱标签1和4枚内盒标签2为例作说明。

为使不易被复制、伪造或重复利用等,外箱标签1和内盒标签2的胶质层至覆膜层之间设为模切层(如图3中的竖线所示),该模切层设有至少一组安全模切结构8(如图5所示),该安全模切结构8是通过设有四条弧线的刀模模切而成,模切时不轧透离型纸层3,模切后的成品,不影响视觉外观。该刀模可称为破坏性刀模,其由弧心朝外的四条弧线组成,分别从标签边角的四个方向朝内,组成一组破坏性的刀模形状,可根据标签的实际需要,设置1组或多组破坏性的刀模形状。当标签从任意一个边角撕起时,都可以起到破坏标签的作用。当标签贴在被包装物上后,一旦撕起,标签就会形成破坏(如图6所示),可防止其他人将标签撕起贴到仿冒品上,或被恶意仿制伪造用于仿冒品上。

如图4所示,第一防伪码61为随机文本码,该随机文本码可为数字、字母或数字和字母的组合等。第二防伪码62为彩色二维码,彩色的组成随机变化,该彩色可为单一色彩或随机的多种色彩组合而成,如可从多种色彩中以“田”字形方式进行随机组合得到。第三防伪码63为随机彩色文本码,彩色为单一色彩或随机的多种色彩组合而成,再加上随机变化的文本码,可得到随机变化的色彩文本码。采用第一防伪码61、第二防伪码62、第三防伪码63等多重防伪码,且每个防伪码都是唯一码,具有唯一性,更能起到防伪作用。只有当扫描到的每组防伪数据全部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相匹配时,验证中心方能向获授权人证实该产品为真。

此外,为增强标签的防伪功能,印刷层6上的防伪数据还包括防伪团花纹64、防伪纹65、微缩码66、潜影67中的一种或多种(如图4所示),其中防伪团花纹64、防伪纹65、潜影67的图案纹理细密,难以通过扫描复制。

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对外箱标签1和内盒标签2的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系统将其上传到服务器上,由于外箱标签1与内盒标签2的数据相关联,当产品进行到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流通环节时,通过扫描外箱标签1的二维码,获授权人即可在授权范围内获知箱内的产品指定信息。当扫描到的该产品所有的防伪数据与数据库中全部相匹配时,验证中心才能向获授权人证实该产品为真。

一般情况下,外箱标签1用于仓储、物流环节(但不限于,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而定),内盒标签2应用于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例如从生产、仓储、物流、销售、消费者验证等。防伪标签中防伪数据对应的产品信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向不同层级的获授权人开放显示其对应权限内可查验的产品信息。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