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教学用浓硫酸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051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教学用浓硫酸投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设备,尤其是一种化学教学用浓硫酸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有时需要演示或者重现金属置于浓酸的实验。最为经典的是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试管、镊子、试管夹和酒精灯完成实验。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

1)采用管口较小的试管来装浓硫酸,即使熟手实验员也有一定几率将少量浓硫酸倒在管口之外,可能腐蚀试管夹等其他仪器设备;

2)由于管口狭小,放入铜片等金属时需要使用尖嘴镊子夹持铜片并放入试管内,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作用,镊子也可能被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会产生硫酸倒在管口外且不需要镊子投料的浓硫酸投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化学教学用浓硫酸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漏斗、圆底腔和试管塞,所述漏斗侧视成倒梯形,所述漏斗上端宽下端窄且下端连接有圆底腔,所述圆底腔为侧视成U型的圆底玻璃短管,所述圆底腔的底部一侧连通有一试管塞,所述试管塞为配合试管管口内径的磨砂玻璃圆环,所述漏斗的中轴线与圆底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圆底腔的中轴线与试管塞的中轴线成135°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将试管塞插入试管;

2)将试管安装在带有试管夹的铁架台上并调节试管与台面的角度成45°;

3)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倒入漏斗;

4)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与此同时往漏斗投入铜片;

5)用手轻拂漏斗上方的空气,与此同时用鼻子轻轻嗅漏斗上方的空气气味;

6)关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往漏斗倒入纯净水;

7)将试管以及本实用新型拆卸并清洗。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底腔上部一侧连通有一防溢管,所述防溢管为玻璃管且玻璃管的中轴线与圆底腔的中轴线成45°-80°的夹角,起作用是防止浓硫酸或者纯净水加入过多或者加热导致液体溢出,另外还防止漏斗加入液体时从防溢管漏出。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斗、圆底腔、试管塞和防溢管之间的所有连接处均采用玻璃热熔连接,其作用是保证气密性,防止漏液。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斗外侧中部设有防滑橡胶环,便于实验人员取放本装置,还便于通过环形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溢管外侧套设有塑胶管,其作用是当出现溢出现象时,液体可以顺着橡胶管流向废液池,所述塑胶管材质采用特氟龙或者耐酸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漏斗、圆底腔和试管塞的配合使得硫酸的注入以及其他原料的投料变得简单而安全,另外还设有防溢防漏的防溢管,即使是学生自行实验也能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2、圆底腔;3、试管塞;4、防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化学教学用浓硫酸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漏斗1、圆底腔2和试管塞3,所述漏斗1侧视成倒梯形,所述漏斗1上端宽下端窄且下端连接有圆底腔2,所述圆底腔2为侧视成U型的圆底玻璃短管,所述圆底腔2的底部一侧连通有一试管塞3,所述试管塞3为配合试管管口内径的磨砂玻璃圆环,所述漏斗1的中轴线与圆底腔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圆底腔2的中轴线与试管塞3的中轴线成135°夹角。

所述圆底腔2上部一侧连通有一防溢管4,所述防溢管4为玻璃管且玻璃管的中轴线与圆底腔2的中轴线成45°-80°的夹角,起作用是防止浓硫酸或者纯净水加入过多或者加热导致液体溢出,另外还防止漏斗加入液体时从防溢管漏出。

所述漏斗1、圆底腔2、试管塞3和防溢管4之间的所有连接处均采用玻璃热熔连接,其作用是保证气密性,防止漏液。

所述漏斗2外侧中部设有防滑橡胶环,便于实验人员取放本装置,还便于通过环形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所述防溢管4外侧套设有塑胶管,其作用是当出现溢出现象时,液体可以顺着橡胶管流向废液池,所述塑胶管材质采用特氟龙或者耐酸聚乙烯。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