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用杆号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859阅读:1391来源:国知局
配电线路用杆号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用具,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线路用杆号牌。



背景技术:

配电线路的杆号牌上一般记录着某一杆塔的电压等级、杆塔名称、杆号、档距、电气及机械参数、故障联系电话、GPS坐标值等信息,一旦线路发生故障,运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就要查看杆号牌,根据杆号牌上的信息,运维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对线路进行安全维护;然而,在夜里光线昏暗的条件下,电线杆不易被发现,经常发生车辆将杆塔撞损的事件,增加了人力维护时间。

因此,就需要一种配电线路用杆号牌,具有夜间警示功能,能有效警示过往行人及车辆,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继而减少人力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用杆号牌,具有夜间警示功能,能有效警示过往行人及车辆,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继而减少人力维护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线路用杆号牌,包括杆号牌本体、显示线路信息的线路卡片和显示杆号信息的杆号卡片,所述杆号牌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线路卡片的放置区Ⅰ和用于放置杆号卡片的放置区Ⅱ,所述杆号牌本体上设有警示系统,所述警示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的亮度传感器、用于发光的灯源及用于供电的电源,所述亮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灯源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灯源由若干个LED灯珠组成,且LED灯珠均匀排列在一弧形灯槽中。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蓄电池。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采用MSP430系列单片机。

进一步,所述杆号牌本体上设有透明板Ⅰ和透明板Ⅱ,所述杆号牌本体与透明板Ⅰ之间形成放置区Ⅰ,所述杆号牌本体与透明板Ⅱ之间形成放置区Ⅱ。

进一步,所述放置区Ⅰ设有放入线路卡片的开口Ⅰ,所述开口Ⅰ设有插槽Ⅰ并通过插条Ⅰ密封。

进一步,所述放置区Ⅱ设有放入杆号卡片的开口Ⅱ,所述开口Ⅱ设有插槽Ⅱ并通过插条Ⅱ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线路用杆号牌,亮度传感器实时探测杆号牌周围的环境光线亮度并将亮度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中预设有亮度阈值,当检测到的亮度值低于该阈值时向灯源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以发光的形式警示过往行人及车辆;本实用新型具有夜间警示功能,能有效警示过往行人及车辆,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继而减少人力维护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配电线路用杆号牌,包括杆号牌本体1、显示线路信息的线路卡片2和显示杆号信息的杆号卡片3,所述杆号牌本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线路卡片2的放置区Ⅰ和用于放置杆号卡片3的放置区Ⅱ,所述杆号牌本体1上设有警示系统,所述警示系统包括控制器41、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的亮度传感器42、用于发光的灯源43及用于供电的电源44,所述亮度传感器42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4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41的信号输出端灯源4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杆号牌本体1、线路卡片2与杆号卡片3独立设置,并以组合方式使用,可以方便地更换杆号牌上的线路信息和杆号信息;亮度传感器42实时探测杆号牌周围的环境光线亮度并将亮度信号传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中预设有亮度阈值,当检测到的亮度值低于该阈值时向灯源43发出启动信号,从而以发光的形式警示过往行人及车辆,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继而减少人力维护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源43由若干个LED灯珠43a组成,且LED灯珠43a均匀排列在一弧形灯槽45中;灯槽45及亮度传感器42均设在杆号牌本体1的正面;灯槽45的弧度可为100°-130°;LED灯珠43a节能且发光亮度较高;弧形灯槽45能够提高警示效果;所述电源44可为蓄电池;蓄电池安装在杆号牌本体1的背面;所述控制器41优选采用MSP430系列单片机,如MSP430系列的448型号;亮度传感器42可采用EMX的型号为BRITEX-1000的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杆号牌本体1上设有透明板Ⅰ5和透明板Ⅱ6,所述杆号牌本体1与透明板Ⅰ5之间形成放置区Ⅰ,所述杆号牌本体1与透明板Ⅱ6之间形成放置区Ⅱ;透明板Ⅰ5、透明板Ⅱ6可为透明玻璃或者透明塑料,有利于对线路卡片2和杆号卡片3形成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放置区Ⅰ、放置区Ⅱ可通过多种方式形成,例如,杆号牌本体1的表面可形成凹槽,透明板Ⅰ5、透明板Ⅱ6与相应的凹槽配合并将线路卡片2和杆号卡片3压在凹槽内;所述放置区Ⅰ设有放入线路卡片2的开口Ⅰ,所述开口Ⅰ设有插槽Ⅰ并通过插条Ⅰ7密封,方便更换操作;所述放置区Ⅱ设有放入杆号卡片3的开口Ⅱ,所述开口Ⅱ设有插槽Ⅱ并通过插条Ⅱ8密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