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LE控制LED显示屏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89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LE控制LED显示屏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BLE(蓝牙模块)控制LED显示屏的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科技和高质量的生活。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近年来,LED显示屏以其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效小型化而易与集成电路匹配、驱动简单、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优点迅速在各大城市流行起来。目前LED显示屏主要包括用于显示信息的LED点阵屏,以及用于控制和信息输入的PC机,但这种模式很难适应人们在移动过程中及时传递并显示信息的需求。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完善,以智能电子设备作为通信和控制终端,依靠蓝牙传输技术控制的LED显示屏的出现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在移动过程中及时传递和显示信息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BLE控制LED显示屏电路,对现有的电路进行改进,提高显示屏控制的智能性、便利性,并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LE控制LED显示屏电路,包括PCB电路板,PCB电路板上设有处理芯片电路、电源电路、按键电路、放大电路、蓝牙模块和显示屏电路,电源电路、按键电路、放大电路、蓝牙模块和显示屏电路均与处理芯片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蓝牙芯片、电阻R20和电阻R21,蓝牙芯片采用型号为BD03C的芯片实现,蓝牙芯片的第1引脚连接地;蓝牙芯片的第2引脚连接电源电路;蓝牙芯片的第20引脚串联电阻R21后连接至处理芯片电路;蓝牙芯片的第21引脚串联电阻R20后连接至处理芯片电路;蓝牙芯片的第22引脚和第23引脚均连接至处理芯片电路。优选的,电阻R21=R20= 0R。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芯片电路包括芯片U3、电阻R22、电阻R26、电阻R13、电阻R24、电阻R11和电阻R12,芯片U3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实现,芯片U3的第7引脚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路;芯片U3的第31引脚连接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路;芯片U3的第20引脚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3的第44引脚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3的第10引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电路;芯片U3的第1引脚、芯片U3的第9引脚、芯片U3的第24引脚、芯片U3的第36引脚以及芯片U3的第48引脚均连接至电源电路;芯片U3的第8引脚、芯片U3的第35引脚和芯片U3的第47引脚连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SGM6603的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型号为SGM2019的芯片U2、电容C2、电阻R3、电容C3、电容C4、型号为SGM2019的芯片U4、电容C6、电阻R7、电容C7、电容C8、型号为SGM3005的芯片U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磁珠FB1、磁珠FB2、型号为HXK103的芯片U6、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1、电源BAT、电源VOUT、电源D2V8和电源L2V8,芯片U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BAT、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第6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1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6引脚;芯片U1的第2引脚连接地;芯片U1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VOUT、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芯片U1的第4引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1引脚连接电源VOUT、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2引脚连接地;芯片U2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26引脚、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D2V8、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1引脚连接电源VOUT、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2引脚连接地;芯片U4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38引脚、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L2V8、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5的第1引脚连接电源D2V8;芯片U5的第2引脚连接芯片U5的第10引脚、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磁珠FB1的一端,磁珠FB1的另一端连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芯片U5的第5引脚、芯片U5的第7引脚、磁珠FB2的一端,磁珠FB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5的第3引脚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第9引脚;芯片U5的第4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43引脚、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5的第6引脚连接地;芯片U5的第8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4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6的第1引脚连接地;芯片U6的第3引脚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6的第8引脚、电阻R17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6的第7引脚、芯片U3的第28引脚,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第13引脚,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第12引脚;芯片U6的第6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8引脚、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电路包括接口元件JP3、电阻R23、电容C9、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9,接口元件JP3的第1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8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0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1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2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6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7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1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2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3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4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5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9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30引脚连接地;接口元件JP3的第2引脚连接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接口元件JP3的第3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接口元件JP3的第5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6引脚连接电源电路;接口元件JP3的第9引脚连接电源电路;接口元件JP3的第1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40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4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7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5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5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8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9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9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20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6引脚连接电阻R23的一端, 电阻R23另一端连接地;接口元件JP3的第27引脚连接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另一端连接地;接口元件JP3的第28引脚连接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另一端连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容C5、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的第3引脚连接元件JP2的第1引脚、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另一端连接地;三极管Q1的第1引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第29引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路;三极管Q1的第2引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BLE蓝牙技术实现控制LED显示屏电路,并对其整个电路结构进行优化改进,不仅大大提高了显示屏控制的智能性、便利性,方便用户的远程控制,还通过采用型号为BD03C的蓝牙芯片作为蓝牙模块以及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U3作为控制芯片,进一步降低了整个电路的功耗,保证了其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电路原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电路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BLE控制LED显示屏电路,包括PCB电路板,PCB电路板上设有处理芯片电路、电源电路、按键电路、放大电路、蓝牙模块和显示屏电路,电源电路、按键电路、放大电路、蓝牙模块和显示屏电路均与处理芯片电路连接。

图1和图2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和图2,型号为BD03C的蓝牙芯片、电阻R20和电阻R21构成蓝牙模块;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U3、电阻R22、电阻R26、电阻R13、电阻R24、电阻R11和电阻R12构成处理芯片电路;型号为SGM6603的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型号为SGM2019的芯片U2、电容C2、电阻R3、电容C3、电容C4、型号为SGM2019的芯片U4、电容C6、电阻R7、电容C7、电容C8、型号为SGM3005的芯片U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磁珠FB1、磁珠FB2、型号为HXK103的芯片U6、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1、电源BAT、电源VOUT、电源D2V8和电源L2V8构成电源电路。接口元件JP3、电阻R23、电容C9、电容C15、电容C16和电容C19构成显示屏电路。三极管Q1、电容C5、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构成放大电路。

其中,蓝牙芯片的第21引脚串联电阻R20后连接芯片U3的第30引脚;蓝牙芯片的第20引脚串联电阻R21后连接芯片U3的第31引脚;蓝牙芯片的第1引脚连接地;蓝牙芯片的第2引脚连接电源L2V8;蓝牙芯片的第22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37引脚;蓝牙芯片的第2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25引脚。为了实现良好的传输效果,电阻R21=R20= 0R。

处理芯片电路中,芯片U3的第7引脚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BAT;芯片U3的第31引脚连接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BAT;芯片U3的第20引脚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3的第44引脚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3的第10引脚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2V8;芯片U3的第1引脚、芯片U3的第9引脚、芯片U3的第24引脚、芯片U3的第36引脚、芯片U3的第48引脚连接电源BAT;芯片U3的第8引脚、芯片U3的第35引脚、芯片U3的第47引脚连接地。

电源电路中,芯片U1的第1引脚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BAT、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第6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1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6引脚;芯片U1的第2引脚连接地;芯片U1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VOUT、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一端、芯片U1的第4引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1引脚连接电源VOUT、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2引脚连接地;芯片U2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26引脚、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2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D2V8、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1引脚连接电源VOUT、电容C6的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2引脚连接地;芯片U4的第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38引脚、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4的第5引脚连接电源L2V8、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地;芯片U5的第1引脚连接电源D2V8;芯片U5的第2引脚连接芯片U5的第10引脚、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磁珠FB1的一端,磁珠FB1的另一端连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芯片U5的第5引脚、芯片U5的第7引脚、磁珠FB2的一端,磁珠FB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5的第3引脚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5的第9引脚;芯片U5的第4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43引脚、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5的第6引脚连接地;芯片U5的第8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42引脚、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6的第1引脚连接地;芯片U6的第3引脚连接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二极管D1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D2V8、芯片U6的第8引脚、电阻R17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6的第7引脚、芯片U3的第28引脚,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第13引脚,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第12引脚;芯片U6的第6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8引脚、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地。

显示屏电路中,接口元件JP3的第1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8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0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1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2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6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7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1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2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3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4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5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9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30引脚连接地;接口元件JP3的第2引脚连接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接口元件JP3的第3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4引脚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接口元件JP3的第5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6引脚连接电源VOUT;接口元件JP3的第9引脚连接电源D2V8;接口元件JP3的第13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40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4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7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5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5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8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19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19引脚连接芯片U3的第20引脚;接口元件JP3的第26引脚连接电阻R23的一端, 电阻R23另一端连接地;接口元件JP3的第27引脚连接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另一端连接地;接口元件JP3的第28引脚连接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另一端连接地。

放大电路中,三极管Q1的第3引脚连接元件JP2的第1引脚、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另一端连接地;三极管Q1的第1引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第29引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BAT;三极管Q1的第2引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BAT。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