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294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文具,涉及一种将压头以及收、送带齿轮分布在圆型结构中供修正带或双面胶带等使用的卷绕式装置,更具体地,是一种采用转动操作可使压头伸出或退回的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中,修正带或双面胶带多系采用按压机构来控制压头从壳体开口伸出或退回,以保护压头及位于压头处的卷带,这种按压式机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修正带或双面胶带整体长度较长,不能满足某些限制情形下的收藏。

目前,人们多采用直接移动的方式来实现压头的伸出或退回,这种移动式机构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结构,但整体长度仍较长,难以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中,压头从壳体开口伸出或退回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压头与收、送带齿轮一起运动,这必然引起较大空间的要求;另一种是压头与收、送带齿轮分离而独立运动,但必须同时解决压头处卷带收折的问题。

以下给出相关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供参考。

中国发明专利201410007921.0公开了一种文具中的伸缩机构及带有这种机构的文具,该文具整体呈圆型,其长度可以做得较小,适合于某些限制情形下的存放,它采用由两个半圆组合的结构,使用时两半圆可相对移动而错开,且压头与收、送带齿轮随同移动,可让压头从开口伸出。

中国发明专利201110458449.9公开了一种修正带,它提出了压嘴与卷放机构分离的结构,让压嘴可独立地从伸缩口处缩回,并使调节机构的旋转件转动,让旋转件上设置的调节部可将多余的修正带体进行收折。

中国发明申请201510557485.9公开了一种供卷带的功能薄膜转贴并将基带回收的卷绕式装置,它的压头与收、送带齿轮采用分离的结构,可由移动件带动压头单独从开口处退回,并由移动件上的挡杆与相对移动件上下移动的随动件其上的支杆,将将多余的修正带进行收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它提供了采用转动可让压头伸出或退回的结构,从而提出了一种转动控制压头伸出或退回的操作方式,以方便人们使用和收藏,显示出它创新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压头从外面退回到壳体内部时,释出的且原先位于压头处的卷带可收折起来,压头从内部伸出到外面时,被收折起来的卷带随同压头伸出,供消费者继续使用,显现出它进一步创造的特点。

本发明创造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送带齿轮和收带齿轮被分布在盘状的结构中,从而可大大缩短机构的长度,又显示出它新颖的特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它通过转动操作控制压头的作用件伸出或退回,以方便人们使用和收藏,并起到保护压头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压头的作用件从外面退回到壳体内部,释出的且原先位于压头的作用件处的卷带被收折起来,压头的作用件从内部伸出到外面,被收折起来的卷带随同压头的作用件伸出,同时可起到保护压头作用件处卷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可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其特点是:齿轮盘安装在手动盘和从动盘之间;压头以及收、送带齿轮位于齿轮盘与手动盘之间,收、送带齿轮安装在齿轮盘上;压头两侧面均形成有突杆;齿轮盘形成有供突杆移动的、呈弧形的移动轨道;手动盘和从动盘形成有相对的、与移动轨道形成交叉的作用轨道;压头一突杆穿过齿轮盘的移动轨道而进入从动盘的作用轨道,压头另一突杆进入手动盘的作用轨道;由手动盘带动从动盘转动,且手动盘和从动盘的作用轨道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别作用压头的两突杆,使压头沿着齿轮盘的移动轨道移动且压头的作用件从手动盘和齿轮盘之间向外伸出或者向内退回。

这样,转动手动盘,可使压头沿着移动轨道移动且压头的作用件从手动盘和齿轮盘之间伸出或退回,实现了采取转动操作控制压头的作用件伸出或退回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目的可由下列方案实现:

上述方案中,压头下方安装有折杆。于是,压头沿着齿轮盘的移动轨道移动,折杆随同移动。

这样,由送带齿轮释出的卷带经过压头的作用件后,先绕于折杆上,随后才绕在收带齿轮上,于是,当压头的作用件从外面向内退回时,释出的且原先位于压头作用件处的卷带可被折杆收折起来,当压头的作用件向外面伸出时,被收折起来的卷带可以随同压头的作用件伸出,供消费者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也可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其特点是:齿轮盘和从动盘收纳藏于上盖和下盖围成壳体的空间中,手动盘安装于上盖上方,齿轮盘位于上盖与从动盘之间;压头以及收、送带齿轮安装在齿轮盘与上盖之间;压头两侧面均形成有突杆;上盖与齿轮盘形成有相对的供压头突杆移动的、呈弧形的移动轨道;手动盘和从动盘形成有相对的、与移动轨道形成交叉的作用轨道;压头两突杆分别穿过上盖移动轨道和齿轮盘移动轨道,且压头两突杆分别进入手动盘作用轨道和从动盘作用轨道;手动盘带动从动盘转动,且手动盘和从动盘通过作用轨道分别作用压头两突杆,使压头两突杆分别在上盖和齿轮盘的移动轨道中移动且压头的作用件从上盖侧面开口向外伸出或向内退回。

这样,转动手动盘,可使压头沿着移动轨道移动且压头的作用件可从上盖侧面开口伸出或退回,从而实现了采取转动操作控制压头的作用件伸出或退回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目的可由下列方案实现:

上述方案中,压头下方安装有折杆。于是,压头沿着上盖和齿轮盘的移动轨道移动,折杆随同移动。

这样,由送带齿轮释出的卷带经过压头的作用件后,先绕于折杆上,随后才绕在收带齿轮上,于是,当压头的作用件从外面退回到壳体内部时,释出的且原先位于压头处的卷带可被折杆收折起来,当压头的作用件从内部伸出到外面时,被收折起来的卷带可以随同压头的作用件伸出,供消费者继续使用。

上述方案中,从动盘形成有门片,从动盘随手动盘转动,门片将上盖侧面开口打开或关闭。

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灰尘的侵入。

上述方案中,手动盘作用轨道的上端和从动盘作用轨道的上端分别向右上方延伸,各形成过渡轨道,且闲置状态下压头两突杆分别处于两过渡轨道的尽头,门片刚好完全将上盖侧面开口关闭。

这样,当转动手动盘时,一开始两过渡轨道将分别转动并升起,但不作用两突杆,压头不移动,此时,门片将随同转动并打开上盖侧面开口,随后,两作用轨道才与两突杆接触并开始作用着两突杆,使压头沿着移动轨道运动并向外伸出,相反地,当反转手动盘时,两作用轨道便作用着两突杆,使压头沿着移动轨道运动而退回内部,压头的作用件退回壳体后,两突杆进入过渡轨道,随后压头将不移动,但手动盘的继续转动将带动门片把上盖侧面开口关闭。

上述方案中,手动盘作用轨道的下端和从动盘作用轨道的下端分别向右下方延伸,各形成止动轨道,且在压头的作用件完全向外伸出时,压头两突杆刚好分别处于两止动轨道的尽头。

这样,继续转动时,两止动轨道将阻止两突杆进一步的转动,同时,可以在使用时为压头受压提供抵除的作用力,使压头的作用件定位在上盖侧面开口的外面,提供了一种压头止动的结构。

本发明创造的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由于采取将压头以及送、收带齿轮分布在盘状结构中,并采用转动操作控制压头的作用件伸出或退回,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和操作方式,并可适合于制作成整体呈圆型的结构,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采用压头在移动过程中,直接参与卷带的收折,从而解决了压头在退回中卷带收折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上具有更加简单的优点,有利于产品进一步的小型化。

本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手动盘作用轨道和从动盘作用轨道还形成了过渡轨道,通过作用轨道和过渡轨道分别与压头的配合,使门片与压头的动作变得有序,其结构和操作也简单,均可由转动来予以实现,也有利于产品进一步的小型化。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转动机构各部件分离的示意图;

图3是图1转动机构压头伸出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退回壳体且门片完全关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退回壳体且门片完全关闭沿B-B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退回壳体且门片完全关闭去除下盖的后视图;

图7是图3转动机构门片完全打开压头未开始伸出沿A-A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3转动机构门片完全打开压头未开始伸出沿B-B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3转动机构门片完全打开压头未开始伸出去除下盖的后视图;

图10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伸出至最高处但未定位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伸出至最高处但未定位沿B-B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伸出至最高处但未定位去除下盖的后视图;

图13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伸出至最高处且已定位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伸出至最高处且已定位沿B-B向的剖视图;

图15是图3转动机构压头伸出至最高处且已定位去除下盖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出具体详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文具中压头伸出或退回的转动机构中,齿轮盘6和从动盘7收纳藏于上盖2和下盖8围成壳体的空间中,手动盘1安装于上盖2的上方,齿轮盘6位于上盖2与从动盘7之间;压头3以及送带齿轮4、收带齿轮5安装在齿轮盘6与上盖2之间;压头3两侧面均形成有突杆31;手动盘1和从动盘7形成有相对的供驱动压头3突杆31的作用轨道a;上盖2与齿轮盘6形成有相对的供压头3突杆31移动的移动轨道b;压头3两突杆31分别穿过上盖2移动轨道b和齿轮盘6移动轨道b,且压头3两突杆31分别进入手动盘1作用轨道和从动盘7作用轨道a中;手动盘1带动从动盘7转动,且手动盘1和从动盘7通过作用轨道a作用压头3两突杆31,使压头3两突杆31分别在上盖2和齿轮盘6的移动轨道b中移动且压头3的作用件从上盖2侧面开口21向外伸出或向内退回。

另外,参照图2、图4和图5,压头3下方安装有折杆32,用于对胶带进行收折,压头3两侧还各形成有翼片33,翼片33可整个嵌入移动轨道b,由翼片33在移动轨道中移动,可使压头3在运动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从动盘7形成有门片71,用于关闭上盖侧面开口21。

再者,参照图4和图5,手动盘1作用轨道a的上端和从动盘7作用轨道a的上端分别向右上方延伸,各形成过渡轨道c;手动盘作用轨道a的下端和从动盘作用轨道a的下端分别向右下方延伸,各形成止动轨道d;且在闲置状态下压头3两突杆31分别处于两过渡轨道c的尽头,门片71刚好完全将上盖2侧面开口21关闭,而在使用情形下,当压头3的作用件完全向外伸出时,参照图13、图14和图15,压头3两突杆31刚好分别处于两止动轨道d的尽头。

还有,为了实现手动盘1带动从动盘7转动,参照图2,可在上盖2和齿轮盘6形成有弧形条孔e,这些弧形条孔e可供手动盘1的连接杆11与从动盘7的连接杆72转动,不致于对手动盘1和从动盘7的转动构成妨碍。

下面介绍本实施方式打开的操作过程:

参照图4、图5和图6,这是转动机构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时,压头3退回到壳体中,门片71完全关闭上盖侧面开口21,折杆32处于最低位置将释出的位于压头3作用件处的卷带收折在壳体中,同时,压头3两突杆31分别处于两过渡轨道c的尽头。

参照图7、图8和图9,使用时,当一开始转动,两过渡轨道c将分别转动并升起,但不作用两突杆31,压头3不移动,此时,门片71将随同转动并打开上盖侧面开口21。

参照图10、图11和图12,随着继续转动,作用轨道a才与两突杆31接触并开始作用着两突杆31,使两突杆31沿着移动轨道b向上运动并使压头3的作用件向外伸出,同时,折杆32跟随向上运动并逐渐释放被收折起来的卷带,使收折的卷带随同压头3伸出,至作用轨道a将突杆送至作用轨道的最高点,这时,两突杆31也刚好运动到达移动轨道b的最高处。

参照图13、图14和图15,继续转动将使两突杆31分别滑入两止动轨道 d,两止动轨道d可以阻止进一步的转动,同时,可以在使用时为压头3受压提供抵除的作用力,使压头3定位在该处。

以下是本实施方式关闭的操作过程:

参照图13、图14、图15和图10、图11、图12,反转将使两突杆31由两止动轨道 d分别滑入两作用轨道a。

参照图7、图8和图9,随着继续反转,两作用轨道a分别作用着两突杆31,使两突杆31沿着移动轨道b向下运动并使压头3的作用件向内退回,同时,折杆32跟随向下运动并逐渐将位于压头3处的卷带收折起来,使该处的卷带随同压头3退回壳体,至作用轨道a将突杆31送至作用轨道a与过渡轨道c的交接处,这时,两突杆31也刚好运动到达移动轨道b的最低处,压头3和多余卷带均已收藏在壳体内。

参照图4、图5和图6,继续反转时,两突杆31将不再移动,但过渡轨道c将继续跟随反转,至两突杆31分别处于两过渡轨道c的尽头,同时,门片71跟随反转并将上盖侧面开口21关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