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长江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121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理教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塑料长江模型。



背景技术: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的丹冬各拉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全流域有50多个民族,人口约4亿。大多数人都是从地理教科书上学到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但地理教科书是平面印刷的图文内容,枯燥乏味,不形象直观,而立体的沙盘长江模型虽然形象直观,但笨重,不易运输和携带,且成本高,不能作为教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轻便,成本低且形象直观的地理教学工具塑料长江模型。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塑料长江模型,它是一个热塑模压硬塑料薄膜壳,其特征是:该模型是在硬塑料薄膜上彩色印刷有长江流域的地形图,在该地形图上热塑模压出与长江流域地形图对应的凸凹地形模型,该凸凹地形模型上有长江流域的高原模型、山脉模型、四川盆地模型、五大淡水湖泊模型、长江干流和支流模型、平原模型、还有黄河的地上悬河模型及黄海和东海的海平面模型,该塑料长江模型的上表面是西高东低的长方形模型,该长方形模型的南侧面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平面,在南侧面的三角形平面上印有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沿江地名海拔高度图表,该长方形模型的北侧面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平面,在北侧面的三角形平面上印有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沿江地名距离长度图表,该长方形模型的西侧面是一个呈长方形的平面,在该长方形平面上印有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各支流的长度、流量及流域面积的图表,该塑料长江模型的上表面、南侧面、西侧面和北侧面是一个模压成形的硬塑料薄膜壳。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制造出的塑料长江模型,因它是一个长方块形,上表面是彩色印刷并热塑模压成形的西高东低的、带有长江流域地形凸凹特点的硬塑料薄膜壳,所以它比平面印刷品的地理教科书上的图文更能直观形象地表达出长江的地理知识,寓教于乐,能引起同学们学习长江地理的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易学好记;它比沙盘长江模型质量轻,便于叠放运输和携带,制造容易成本低,适合作为教具推广,它不仅适合作为地理教学工具使用,它还适合作为玩具使用,它更适合作为游览长江的纪念品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塑料长江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长方块形硬塑料薄膜壳;1.1、上表面;1.2、南侧面;1.3、西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发明提供的塑料长江模型,它是一个热塑模压硬塑料薄膜壳,其特征是:该模型是在硬塑料薄膜上彩色印刷有长江流域的地形图,在该地形图上热塑模压出与长江流域地形图对应的凸凹地形模型,该凸凹地形模型上有长江流域的高原模型、山脉模型、四川盆地模型、五大淡水湖泊模型、长江干流和支流模型、平原模型、还有黄河的地上悬河模型及黄海和东海的海平面模型,该塑料长江模型的上表面(1.1)是西高东低的长方形模型,该长方形模型的南侧面(1.2)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平面,在南侧面(1.2)的三角形平面上印有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沿江地名海拔高度图表,该长方形模型的北侧面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平面,在北侧面的三角形平面上印有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沿江地名距离长度图表,该长方形模型的西侧面(1.3)是一个呈长方形的平面,在该长方形平面上印有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各支流的长度、流量及流域面积的图表,该塑料长江模型的上表面(1.1)、南侧面(1.2)、西侧面(1.3)和北侧面是一个模压成形的硬塑料薄膜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理教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塑料长江模型,它是一个热塑模压硬塑料薄膜壳,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制造出的塑料长江模型,因它是一个长方块形,上表面是彩色印刷并热塑模压成形的西高东低的、带有长江流域地形凸凹特点的硬塑料薄膜壳,所以它比平面印刷品的地理教科书上的图文更能直观形象地表达出长江的地理知识,寓教于乐,能引起同学们学习长江地理的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易学好记;它比沙盘长江模型质量轻,便于叠放运输和携带,制造容易成本低,适合作为教具推广,它不仅适合作为地理教学工具使用,它还适合作为玩具使用,它更适合作为游览长江的纪念品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洪星
技术研发日:2017.05.04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