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120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开关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化学实验课上,教师需要对所讲内容进行课堂演示,不但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并牢记各种化学反应原理,授课效果好,但是目前教师在使用试管对多种不同试剂进行混合配比时,由于操作的原因易出现手抖导致试液不是从试样瓶内壁缓缓流入试样瓶,而是直接从引流棒的末端滴入试样瓶,对于很多放热反应,极易引发危险,同时不便于教师准确掌握试剂倾倒量,给教师的演示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包括试样瓶、第一瓶塞、第二瓶塞和引流棒,所述第一瓶塞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试样瓶的瓶口,所述第一瓶塞为具有中空的通孔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瓶塞的内壁为锥形,所述第二瓶塞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瓶塞的内壁螺纹配合。

所述第二瓶塞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第二瓶塞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瓶塞的远离设置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进料口,所述引流棒的一端铰接于围成所述进料口的内壁,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设置有推拉件,所述推拉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瓶塞的内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瓶塞配合,所述推拉件用于推动所述引流棒旋转。

优选的,所述引流棒的外壁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位于所述进料口内。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的深度从靠近铰轴的一端至远离铰轴的一端逐渐变浅。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远离所述进料口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引流棒配合的液槽,所述液槽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推拉件包括弹簧以及依次连接的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和所述杆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杆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的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外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

优选的,所述推拉件的靠近所述引流棒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引流棒配合的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弧形面沿靠近铰轴的一端至远离铰轴的一端逐渐靠近所述进料口的轴线。

优选的,还包括磁子,所述磁子设置于所述试样瓶内并用于搅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通过在试样瓶的瓶塞上设置一体式的引流棒,在做液体引流实验时,只需将第二瓶塞旋入第一瓶塞内,在旋入的过程中,引流棒受到推拉件的推动旋转并逐渐倾斜,最终与试样瓶的内壁抵靠,其后操作人员只选往引流棒上倾倒试液即可,操作更加简便,避免出现手抖导致液体不经试样瓶壁直接滴入试样瓶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试样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第二瓶塞的装配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第二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推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引流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的弧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试样瓶1;第一瓶塞2;中空通孔3;引流棒20;引流槽21;推拉件30;杆部31;头部32;弧形面33;第二瓶塞40;进料口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引流搅拌一体式实验装置,包括试样瓶、第一瓶塞2、第二瓶塞40和引流棒20,第一瓶塞2可拆卸的设置于试样瓶1的瓶口,具体的,第一瓶塞2可以通过螺纹配合、过盈配合等方式设置于试样瓶1的瓶口,试样瓶1内可以设置磁子,用于与磁力搅拌器配合实现搅拌。

第一瓶塞2为具有中空的通孔的环形结构,第一瓶塞2的内壁为锥形,在与试样瓶1配合后,第一瓶塞2的中空通孔3较大的一端靠近试样瓶1外,较小的一端位于试样瓶1内,也即是第一瓶塞2与试样瓶1配合后,中空通孔3呈现上大下小的结构。

第二瓶塞40的外壁与第一瓶塞2的内壁螺纹配合;即第二瓶塞4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瓶塞2的内壁设置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并且第一瓶塞2的外壁由于与第一瓶塞2的内壁在结构上是配合的,因此第二瓶塞40的外壁大致呈与中空通孔3配合的锥形。

第二瓶塞40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41,进料口41位于第二瓶塞40的端部。第二瓶塞4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42,第一通孔42连通进料口41,第二瓶塞40的远离设置进料口4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43,第二通孔43连通进料口41。

引流棒20的一端铰接于围成进料口41的内壁,铰轴位于第一通孔42的上方,也即是更靠近进料口41。另一端从第二通孔43伸出,引流棒20可以沿铰轴转动,并且是在第二通孔43允许的范围内转动。在引流棒20转动过程中,引流棒20的远离铰轴的一端可以与试样瓶1的内壁抵靠。

第一通孔42内滑动设置有推拉件30,推拉件30的靠近第一瓶塞2的内壁的表面与第一瓶塞2配合,推拉件30用于推动引流棒20旋转。当第二瓶塞40旋入第一瓶塞2时,由于第一瓶塞2的中空通孔3的内径逐渐变小,推拉件30受到第一瓶塞2的挤压滑入第一通孔42内,并且此时推拉件30的远离第一瓶塞2的一端伸入进料口41内并最终与引流棒20接触,继续旋入第二瓶塞40时,推拉件30继续滑动,此时引流棒20被推动旋转,并最终与试样瓶1的内壁抵靠。此时只需将试液引导至引流棒20,再经过引流棒20导引至试样瓶1的内壁,即可稳定的向试样瓶1内滴加液体,流速易控制,也不会发生手抖引流棒20离开试样瓶1内壁的情况。

为了方便试液加完后,旋出第二瓶塞40时,推拉件30向第一通孔42外退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推拉件30包括弹簧以及依次连接的头部32和杆部31,头部32和杆部3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杆部31滑动设置于第一通孔42内,第一通孔42的靠近进料口4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台阶,弹簧套设于杆部31外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这样,当推拉件30朝向引流棒20方向移动时,弹簧被压缩,当旋出第二瓶塞40时,推拉件30与第一瓶塞2的内壁逐渐脱离,推拉件30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朝向第一瓶塞2方向滑动,此时引流棒20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旋转并脱离试样瓶1内壁。

为了更好的使推拉件30与引流棒20配合,本实施例中,推拉件30的靠近引流棒20的一端端面设置成与引流棒20配合的弧形面33,且该弧形面33沿靠近铰轴的一端至远离铰轴的一端逐渐靠近进料口41的轴线。这样推拉件30在与引流棒20配合过程中,引流棒20始终被弧形面33抱持住,进一步防止引流棒20脱出弧形面33,使得引流棒20在引流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引流棒20在使用时,既可以直接向引流棒20上倾倒试液,也可以再次借助玻璃棒往引流棒20上引流,为此,本实施例中,引流棒20上设置有引流槽21,该引流槽21位于引流棒20的远离第一通孔42的一侧,且位于进料口41内。优选的,引流槽21的深度从靠近铰轴的一端至远离铰轴的一端逐渐变浅。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进行引流时,引流棒20是倾斜并抵靠在试样瓶1的内壁上的,此时引流槽21也相对于试样瓶1的轴线倾斜,外界的玻璃棒插入引流槽21,当向玻璃棒倾倒试液时,试液沿玻璃棒先进入引流槽21,然后再沿引流槽21流出沿引流棒20流入试样瓶1的内壁,这样的引流槽21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试液可以顺利的从玻璃棒引导至引流棒20。

为了防止引流棒20在倾斜时与第二通孔43的壁接触,导致试液流通不畅,还可以在第二通孔43的远离进料口41的端部开设有与引流棒20配合的液槽,液槽倾斜设置。即液槽设置的位置与引流棒20倾斜时容易与第二通孔43的壁接触的位置,这样保证引流棒20不与围成第二通孔43的壁接触,使试液流动更加顺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