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784阅读:2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PET标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特别涉及一种PET标签。



背景技术:

PET标签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标签,具有较好硬脆性,可以耐一定的高温,抵御恶劣的环境,防酸碱等化学品的腐蚀,是一种非常适用于户外和较高品质要求的标签。

公告号为“CN2049910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PET标签,通过采用在常规 PET 标签表面增加丙烯酸树脂涂层,使UV油墨分子能与之形成化学吸附,避免油墨易被擦除的问题,解决PET标签难打印、难印刷以及附着力弱等问题。由于PET标签常被使用在不平整的附着面比如曲面上,当这种PET标签的厚度比较厚时,由于标签本身有回弹的趋势,因此标签上的部分可能会与附着面脱落,此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附着在不平整附着面上的PET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PET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与附着面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能够弯折的框架,所述框架与附着面接触并且沿附着面的表面弯折,所述框架朝向附着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框架被设置在标签本体上,因此标签本体的形状始终都能够与框架匹配,同时,由于框架的能够沿附着面的表面弯折,因此能够通过弯曲进而贴合在附着面上,又因为标签本体与框架的形状匹配,因此能够使标签弯曲进而以相同的形状固定在附着面上;同时,由于第一凹槽设置在框架上,使框架的局部比较薄弱,便于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覆盖在第二金属片的表面,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高于第二金属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金属片的膨胀系数高于第二金属片,当温度变化升高一定程度时第一金属片和第二会发生膨胀并变形,因此若使用者想将粘在附着面上的标签撕下时,可以通过对框架进行升温,进而使金属片产生形变,由于第一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比较高,因此第一金属片的形变比较大,故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能够向第二金属片的一侧弯曲,进而带动框架产生弯曲,使标签离开附着面,使标签本体能够被轻易清除。

作为优选,所述标签本体与附着面接触的一面设置有柔软外的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附着面凹凸不平时,与标签本体接触时容易刺破标签本体,破坏标识效果,通过设置缓冲层,当附着面凹凸不平时,凸起的地方与缓冲层接触,由于缓冲层比较柔软,因此能够将产生凹陷,使凸起陷入缓冲层中,同时保证标签本体不受影响,保持良好的标识效果;同时,由于框架隔在标签本体与附着面之间,导致标签本体与附着面之间形成空隙,不利于标签本体与附着面粘合,缓冲层能够填充在标签本体与附着面之间的空隙中,通过标签本体与缓冲层之间黏贴,缓冲层与附着面之间黏贴,能够增加粘合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为海绵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海绵材料质地若软,因此能够保护标签本体使其不被附着面上凸起的地方刺破;同时,海绵材料的表面有较多的孔,因此当使用胶水将缓冲层与其他东西粘合时,胶水能够与空气中的空气接触,进而迅速固化,提高了粘合的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标签本体的与附着面接触的一面沿标签本体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标签面板与附着面之间的密封层能够防止水进入标签面板与附着面之间,进而防止水与胶水接触导致胶水失去粘合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层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贯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黏在附着面与标签本体之间的胶水粘合力失效时,可以将胶水从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中填充至标签本体与附着面之间,然后胶水能够从海绵制成的缓冲层中的孔中流至附着面与标签本体上,进而将缓冲层的两面分别粘在附着面与标签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标签本体上设置有耐磨层、防静电层和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PET标签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摩擦,耐磨层能够防止标签本体的表面受到摩擦导致标签上的图样被受损,影响标识效果;因为标签常被贴在电子设备上,防静电层能够防止外界的静电穿过标签本体,导致标签本体另一侧的电子设备受到静电的影响;同时,隔热层能够防止金属片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进而防止金属片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脱离附着面。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层由透明耐磨材料涂覆在标签本体上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透明涂料涂覆而成的耐磨层,不仅能够起到耐磨损的作用,同时不影响使用者观看标签本体上的图样。

作为优选,所述防静电层由防静电涂料涂覆在标签本体面向附着面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静电材料涂覆而成的防静电层能够防止静电进入附着面内,同时,涂覆而成的防静电层厚度薄,使整个标签本体更加轻巧,使用更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由透明的隔热贴纸粘贴在标签本体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要将标签从附着面上撕下时,将隔热层撕下,进而能够使外界的与金属片发生较多的热交换,进而使金属片受到的温度发生变化,然后产生形变,与附着面脱离;同时,由于隔热贴纸是透明的,因此不会妨碍使用者观察标签本体上的图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框架被设置在标签本体上,因此标签本体的形状始终都能够与框架匹配,同时,由于框架的能够沿附着面的表面弯折,因此能够通过弯曲进而贴合在附着面上,又因为标签本体与框架的形状匹配,因此能够使标签弯曲进而以相同的形状固定在附着面上;同时,由于第一凹槽设置在框架上,使框架的局部比较薄弱,便于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标签本体平铺时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中框架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的位置;

图3使实施例中标签本体的横截面的示意图,用于体现标签本体中的层结构;

图4是实施例中标签本体使用时的示意图,用于体现标签本体粘在附着面上时的状态。

图中,1、标签本体;11、耐磨层;12、防静电层;13、隔热层;2、附着面;3、框架;31、第一凹槽;32、第一金属片;33、第二金属片;4、缓冲层;5、密封层;5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标签本体1由PET材料制成,用于印制图样。标签本体1平铺时的形状为矩形,其面向附着面2的一面沿标签本体1的边缘固定有框架3,框架3为钢丝制成,框架3的上方开设有是框架3便于弯折的第一凹槽31,第一凹槽31的开口朝向附着面2。框架3内部以海绵铺设有缓冲层4,缓冲层4铺设在标签本体1的表面上。框架3的中间固定有第一金属片32和第二金属片33,第一金属片32和第二金属片33的两端分别与框架3的两根竖直的边连接,第一金属片32和第二金属片33铆在一起制成,且第一金属片32的热膨胀系数更大,因此第一金属片32受热膨胀后形变比较大,第二金属片33受热后形变比较小。框架3的外部同样沿标签本体1的边缘固定有密封层5,密封层5由橡胶材料制成,密封层5上开设有使其便于弯曲的第二凹槽51,且第二凹槽51与第一凹槽31在竖直方向是贯通的。

如图3所示,标签本体1远离附着面2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11,耐磨层11由公告号为“CN104341989A”的中国专利所描述的一种耐磨涂料涂覆而成。耐磨层11上设置有隔热层13,隔热层13为隔热材料涂敷在塑料贴纸上并将贴纸粘贴在耐磨层11的上方形成,其中隔热材料为公告号“CN104017412A”的中国专利中所描述的一种耐磨涂料。标签本体1朝向附着面2的一侧设置有防静电层12,防静电层12由公告号为“CN104530905A”的中国专利中所描述的一种防静电涂料。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确定欲将标签粘贴的位置,然后弯曲框架3,将标签本体1弯曲成与附着面2相匹配的形状。在缓冲层4上涂覆胶水,然后将标签整体贴在附着面2上,如图4所示。

当使用者要将标签本体1取下时,可以将隔热层13所在的塑料贴纸撕下,进而使第一金属片32和第二金属片33与外界产生热交换,使金属片升温,此时靠近附着面2的第一金属片32形变较大,因此两个金属片整体会向膨胀比较第二金属片33所在的一侧弯曲,进而带动框架3和标签本体1上的一部分脱离附着面2。若外界气温不够,使用者可通过对第一金属片32和第二金属片33加热的方式实现以上效果。

当标签与附着面的粘合力不足,发生松动时,将胶水从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中输入至缓冲层中,胶水能够从海绵的孔中流到附着面处,将缓冲层与附着面粘在一起,进而加固了粘合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