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用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691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用课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用课桌。



背景技术:

目前大学的英语教育呈现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词汇及听力情况下,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例如在课堂中为引导学生思考,需要进行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考方式。

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在硬件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多媒体声音难以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使教学中存在学生听不清楚或声音过大,导致整个教学环境变差;教师与学生互动在语言交流上可行,但在深层次互动上难以展开,阻碍着积极的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施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用课桌,包括桌体,所述桌体底部设有支撑,所述桌体内部一侧设有耳机盒,所述耳机盒一侧设有活动板,所述桌体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海绵减震垫和平板内胆包,所述海绵减震垫位于所述平板内胆包两侧,所述耳机盒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桌体两侧,所述耳机盒内装有听力耳机,所述平板内胆包内装有平板,所述听力耳机和平板信号连接讲师电脑。

优选地,所述耳机盒为敞口型,所述耳机盒靠近座位一侧底部设有子母合页,所述活动板与所述耳机盒通过所述子母合页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板顶部设有磁铁块,所述耳机盒对应所述磁铁块位置设有极性相反的磁铁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备构造合理;设置听力耳机,保证每位同学准确听到课堂内容;设置平板,方便师生间即兴互动及摘要记录;同时设置了耳机盒及海绵减震垫,保证耳机及平板的正常使用及维护;耳机盒设置活动板并通过子母合页及磁片吸合实现活动连接,平板内胆包两侧设有海绵减震垫,减少对平板的损伤,在日常维护时,耳机盒及平板内胆包拆卸取出方便,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桌体;2、支撑;3、耳机盒;4、活动板;5、凹槽;6、海绵减震垫;7、平板内胆包;8、听力耳机;9、讲师电脑;10、子母合页;11、磁铁块;12、磁铁片;13、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用课桌,包括桌体1,桌体1底部设有支撑2,桌体1内部一侧设有耳机盒3,用于放置听力耳机8,耳机盒3一侧设有活动板4,方便取出听力耳机8,桌体1一侧设有凹槽5,用于放置平板内胆包7,凹槽5内设有海绵减震垫6和平板内胆包7,海绵减震垫6位于平板内胆包7两侧,用于减少平板受到的振动,减少对平板的损伤,耳机盒3与凹槽5位于桌体1两侧,耳机盒3内装有听力耳机8,用于课堂英语听力的练习,平板内胆包7内装有平板13,用于师生间即兴互动及摘要记录,听力耳机8和平板13信号连接讲师电脑9,实现课堂内容的实时准确传递以及便于在讲授时实时互动及了解每位学生的理解程度。

耳机盒3为敞口型,耳机盒3靠近座位一侧底部设有子母合页10,用于实现活动板4绕耳机盒多角度转动,活动板4与耳机盒3通过子母合页10连接。

活动板4顶部设有磁铁块11,通过磁铁吸合实现固定,耳机盒3对应磁铁块11位置设有极性相反的磁铁片12,吸合较紧,当拆卸时很省力简便。

具体的,课堂使用或日常维护时,若需将听力耳机8从耳机盒3中拿出,只需扣开磁铁块11与磁铁片12,将活动板4翻下,将听力耳机8取出,当需使用平板13时,将平板内胆包7直接取出即可;在课堂结束时,按原样放回即可;整个使用过程方便,不费时,很大的方便了教学使用,同时在日常维护及清洁时,因结构简单,清理维护很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构造合理;设置听力耳机8,保证每位同学准确听到课堂内容;设置平板13,方便师生间即兴互动及摘要记录;同时设置了耳机盒3及海绵减震垫6,保证听力耳机8及平板13的正常使用及维护;耳机盒3设置活动板4并通过子母合页10及磁片吸合实现活动连接,平板内胆包7两侧设有海绵减震垫6,减少对平板13的损伤,在日常维护时,耳机盒3及平板内胆包7拆卸取出方便,便于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