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974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笔。



背景技术:

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了,但是不管如何变化,钢笔总需要使用墨水,也就是说钢笔使用需要灌墨,墨水进入钢笔的笔头再由笔尖留出,这个过程无法避免会在笔头内部留下墨水痕迹。因此笔身具有一个笔身外壳和一个笔芯,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多采用螺纹连接,笔身外壳前端呈鱼嘴状,最前端为尖端。出厂的时候尖端与笔头的笔尖是对应的,位置正好重合。

笔身与笔杆之间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转动过程可能会造成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的转动,这时就会造成尖端与笔尖错位,影响书写。

而且有时笔身与笔杆拧紧力太大,造成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松动,重新拧紧后,尖端与笔尖无法对应出现错位,也容易影响书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钢笔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容易造成笔身外壳尖端与笔尖发生错位,影响书写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笔,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采用过盈插接的方式,使得笔头外壳尖端与笔尖位置重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笔,包括笔身与笔身螺纹连接的笔杆,笔身包括笔身外壳及笔芯,笔芯的端部连接有笔头,笔身外壳的前端为尖端,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采用过盈插接的方式连接,尖端与笔头的笔尖相重合。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采用过盈插接的方式,连接方便,插接后尖端与笔尖相重合,为了避免笔身外壳前端的尖端与笔尖发生错位,不会影响书写。可以将笔身外壳与笔芯的横截面设置成非圆柱形,或者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设置定位结构。

作为优选,笔身外壳的尾端呈锥形状,笔芯对应笔身外壳尾端的部位为锥形状,笔身外壳与笔芯插接后,锥形部位相互接触形成过盈配合。通过锥形插接形成过盈配合,对配合精度要求小。

作为优选,笔芯包括芯壳及设置于芯壳内的芯柱,笔头连接于芯柱的前端,芯壳的尾端为与笔杆相连接的螺纹连接端,螺纹连接端的外径大于笔芯锥形的大径端的外径。

作为优选,笔身外壳尾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内凹的防脱槽,笔芯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圈外凸的防脱环,防脱环与防脱槽配合形成笔身外壳防脱结构。

作为优选,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通过定位结构可以放置笔身外壳与笔芯发生转动,避免笔身外壳尖端与笔尖发生错位。

作为优选,定位结构采用插槽结构,笔身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笔芯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定位槽的入口呈喇叭口状。喇叭口状便于定位柱与定位槽相配合。

作为优选,定位柱和定位槽均为一个。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笔芯与笔身外壳配合,且避免笔头发生晃动,笔芯的芯壳的前端设置有轴向开槽,笔芯插入到笔身外壳内后,芯壳前端张紧笔身外壳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采用过盈插接的方式,连接方便,插接后尖端与笔尖相重合,为了避免笔身外壳前端的尖端与笔尖发生错位,不会影响书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笔身外壳,2、锥形状,3、防脱槽,4、笔尖,5、笔头,6、笔芯,7、防脱环,8、螺纹连接端,9、定位槽,10、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钢笔,包括笔身与笔身螺纹连接的笔杆。笔身(参见图1)包括笔身外壳1及笔芯6,笔芯的端部连接有笔头5,笔身外壳的前端面为斜面,并在笔身外壳的前端位置形成尖端,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采用过盈插接的方式连接,尖端与笔头的笔尖4相重合,笔芯的前端外径与笔身外壳对应位置的内径相适配。

笔身外壳的尾端内壁呈锥形状2,笔芯对应笔身外壳尾端的部位为锥形状,笔身外壳与笔芯插接后,锥形部位相互接触形成过盈配合。笔芯包括芯壳及设置于芯壳内的芯柱,笔头连接于芯柱的前端,芯壳的尾端为与笔杆相连接的螺纹连接端8,螺纹连接端的外径大于笔芯锥形的大径端的外径,螺纹连接端的前端面形成限位台阶,笔身外壳与笔芯插接后,笔身外壳的尾端端面与限位台阶相接触并限位。笔身外壳尾端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内凹的防脱槽3,笔芯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圈外凸的防脱环7,防脱环与防脱槽配合形成笔身外壳防脱结构。

笔身外壳与笔芯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采用插槽结构,笔身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笔芯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槽9,定位槽的入口呈喇叭口状,定位柱和定位槽均为一个,定位柱和定位槽均为轴向设置,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进行定位,定位后,笔身外壳与笔芯不会发生转动,确保笔身外壳的尖端与笔尖始终重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