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9220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1. 胸膜腔是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是一个封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随着呼吸运动,胸膜腔内的负压会发生改变,这是一生理现象。胸部在受到严重创伤后可以引起气胸或血胸(有些人也会出现自发性气胸),当胸膜腔内有大量气体或液体时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影响呼吸;另外如果一侧胸膜腔内压力过大,会引起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等)移位。如果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将影响生命。这对于血胸或气胸的患者在治疗上需要胸腔穿刺来抽出液体或气体,然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来引流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

2. 在教学中:胸膜腔内负压改变、肺被压缩、纵膈移位、穿刺抽液或抽气、放置引流管等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市场上没有直观模拟胸腔内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的教学模型,如果只是通过语言表达结合画图或视频来讲解以上问题,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其生理和病理变化机制,大多靠死记硬背记住相关知识点。这一模型教具将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供临床医学专业、影像专业、护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3. 在临床上:对大量气胸或大量液胸的患者首要措施是穿刺排气和排液。对于低年资的医生来说,当面对危急的患者会害怕和紧张,甚至对治疗无从下手。如果有模型可以供低年资医生反复练习穿刺置管等操作,将会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另外此模型也可以供护士练习更换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主体部分和配件,盒体内设置有大格和小格,主体部分放置在大格内,配件放置在小格内;所述主体部分包括透明模拟胸壁、模拟气管、模拟支气管、模拟肺组织、模拟脏层胸膜、模拟壁层胸膜、模拟胸膜腔、模拟横膈和模拟纵膈,所述配件包括连接管、带单向活瓣的气囊、注射器、压力表、三通管、穿刺针、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和颜料包。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气管上设置第一接口,模拟胸膜腔上设置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能与三通管相连。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模拟胸壁上设置第一穿刺点和第二穿刺点。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支撑杆连接一底座,支撑杆与主体部分和底座部分均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模拟胸壁为透明材料。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壁层胸膜和模拟脏层胸膜为粉红色、透明、有弹性、可扩张的材料。

所述的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气管、模拟支气管、模拟肺组织为红色、不透明、有弹性、可扩张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直观呈现胸腔内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

(2)模拟患者气胸和血胸的临床表现;

(3)借助此模型帮助教师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4)临床医护人员可以在此模拟上反复练习操作;

(5)结构简单、透明直观、小巧轻便、利于挪移、一具多用等优点;

(6)各接口在背后,更加美观,在使用过程中从正面观察到的是生理或病理的动态变化,从背面观察更能理解胸腔生理或病理变化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模拟胸膜腔正面示意图;

图2为模拟胸膜腔背面示意图;

图3为气囊示意图;

图4为注射器示意图;

图5为压力表示意图;

图6为三通管示意图;

图7为穿刺针示意图;

图8为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示意图;

图9为颜料包示意图;

图中:1-透明模拟胸壁,2-模拟气管,3-模拟支气管,4-模拟肺组织,5-模拟脏层胸膜,6-模拟壁层胸膜,7-模拟胸膜腔,8-模拟横膈,9-第一穿刺点,10-第二穿刺点,11-支撑杆,12-底座,13-气囊,14-注射器,15-压力表,16-三通管,17-穿刺针,18-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9-颜料包,20-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第三接口,23-第四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模仿胸膜腔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组合模型教具,包括盒体、主体部分和配件,盒体内设置有大格和小格,主体部分放置在大格内,配件放置在小格内,方便收纳,易于携带。主体部分包括透明模拟胸壁1、模拟气管2、模拟支气管3、模拟肺组织4、模拟脏层胸膜5、模拟壁层胸膜6、模拟胸膜腔7、模拟横膈8和模拟纵膈,各部分均模拟人体器官组织形状。配件包括连接管、带单向活瓣的气囊13、注射器14、压力表15、三通管16、穿刺针17、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8和颜料包19,通过配件通过连接管与主体部分的连接,实现不同教导目的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中的配件均为常规配件,均可从市场购得。

为了便于配件连接,在模拟气管上设置第一接口20,模拟胸膜腔上设置第二接口21、第三接口22和第四接口23,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能与三通管相连,使用时根据需要,通过连接管与配件连接,实现不同作用。可以根据需要对接口进行增设,三通管上不连接配件是,均调至关闭状态,连接配件时,调至打开状态。各连接管之间可拆卸,可替换。

在透明模拟胸壁上设置第一穿刺点9和第二穿刺点10,便于模拟气胸和液胸的治疗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支撑杆11连接一底座12,支撑杆与主体部分和底座部分均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不同场合使用,对高度的要求。

为了便于学习和宣教,透明模拟胸壁为透明材料,模拟壁层胸膜和模拟脏层胸膜为粉红色、透明、有弹性、可扩张的材料,模拟气管、模拟支气管、模拟肺组织为红色、不透明、有弹性、可扩张材料。

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管通过三通管与气囊相连,通过向模拟气管内注气和排气实现吸气和呼气过程。

本实用新型使用气囊向模拟胸膜腔内注气模拟气胸的病理变化过程。

本实用新型使用注射器向模拟胸膜腔内注射液体模拟液胸的病理变化过程。

本实用新型使用注射器从模拟胸膜腔内抽气,模拟胸膜腔内负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使用穿刺针从模拟胸膜腔内抽出气体,连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模拟气胸的治疗过程。

本实用新型使用穿刺针从模拟胸膜腔内抽出液体,连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模拟液胸的治疗过程。

本实用新型模拟胸膜腔通过连接管与压力表相连,测量胸膜腔内压力改变。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实现模拟吸气的过程

(1)将第一接口、第四接口上的三通管打开,把气囊与第一接口上的三通管相连,注射器与第四接口上的三通管相连,压力表与第三接口上的三通管相连;

(2)用注射器从第四接口处抽气,可以看到压力表上数值有变化,同时通过气囊向模拟气管、模拟支气管、模拟肺组织内打气,实现模拟吸气的过程,然后调节三通管旋钮,关闭三通管。让学生观察吸气末的状态。

2.模拟呼气的过程

(1)注射器与第四接口相连,压力表与第三接口相连(三通管都是开通状态);

(2)用注射器通过第四接口向模拟胸膜腔内注气,可以看到压力表上数值有变化,同时看到气体会从模拟肺组织、模拟支气管、模拟气管内溢出,实现模拟呼气的过程;然后调节三通管旋钮,关闭三通管。让学生观察呼气末的状态。

3.模拟气胸的过程

(1)气囊与第二接口相连,压力表与第三接口相连;

(2)用气囊通过第二接口向模拟胸膜腔内注气,一边注气一边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同时可以看到模拟肺组织被压缩,实现模拟创伤后气胸的过程。

4.模拟液胸的过程

(1)用水加红色颜料,调和红色液体;

(2)注射器与第二接口相连,压力表与第三接口相连;

(3)用注射器通过第二接口向模拟胸膜腔内注红色液体,一边注液一边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同时可以看到模拟肺组织被压缩,实现模拟创伤后液胸的过程。

5.模拟气胸的治疗过程

(1)在模拟气胸状态下,穿刺针与第一穿刺点相连,把穿刺针向内刺入达到模拟胸膜腔内,然后注射器与穿刺针相连;

(2)用注射器从模拟胸膜腔内抽气,可以看到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模拟肺组织膨胀,穿刺后可以在模拟胸膜腔内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实现模拟气胸的治疗过程。

5.模拟液胸的治疗过程

(1)在模拟液胸状态下,穿刺针与第二穿刺点相连,把穿刺针向内刺入达到模拟胸膜腔内,然后注射器与穿刺针相连;

(2)用注射器从模拟胸膜腔内抽液,可以看到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发生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模拟肺组织膨胀,穿刺后可以在模拟胸膜腔内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实现模拟液胸的治疗过程。

目前市场上的胸腔模型大多是硬塑料材质,不能实现胸腔内负压变化和肺组织膨胀等,本实用新型为透明弹性材料制成,可实现胸腔内负压变化和肺组织膨胀等。

目前市场上的胸腔模型大多是和人体比例为1:1设计,在实验室内存放,占空间,不易挪移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模型大小与人体比例为2:1设计,小巧轻便,利于挪移,无论在实验室使用还是在理论课的大教室使用都非常方便,且有盒体便于携带。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模拟气胸和液胸的模型,配套有电动机,各电动管路以及水桶等,是靠电动动力实现注气和注液的,且使用时需要接电源线,占空间等许多弊端。本实用新型为与各连接管相连,通过注气、注液即可实现气胸和液胸的病理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