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折叠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3409阅读:6181来源:国知局
手册折叠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卡片或手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册折叠卡。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手册其制作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印刷厂使用大型机器设备印刷制作,二是通过打印店使用手工和机械半自动制作,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经过印刷、裁切、压痕、折叠、胶粘、装订、成品裁等一系列繁琐工序。因此,手册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只有批量生产才比较划算,即便如此,其价格也不便宜。

对企业而言,处在信息爆炸时代,市场、产品讯息瞬息万变,从前以年、月衡量信息变化速度,现在已升级为以天、小时甚至以分钟为截点计量。由于前述手册制作阶段存在的耗时费钱等问题,手册制成后派发又历经几周、数月,此时,信息往往已经过时,面对迟来的手册,企业要么将就使用过时手册,要么大量积压在库房中,要么将其当废纸处理掉,这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还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普通大众而言,将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制作成册子或书本供人保留、阅读,一般需要到快印店,通过打印、压痕、折叠、胶粘、装订等一系列同样繁琐的程序才可制作出一本册子,而且价格昂贵,制作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手册折叠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手册折叠卡,由硬卡纸制成,硬卡纸由矩形内容页和矩形腰条组成,腰条与内容页通过预先压制的断续切口线连接,腰条上预先压制连续切口线;矩形内容页包括上下两组共八个矩形分页,上组四个矩形分页与下组四个矩形分页平行对称,上组四个矩形分页从左至右依次为H页、G页、F页、E页,下组四个矩形分页从左至右依次为A页、B页、C页、D页;除B页与G页之间、C页与F页之间为预先压制的连续切口线外,各矩形分页之间均为预先压制的折叠凹线。

腰条上部、下部相对侧边各预先压制一条连续切口线。

A页与B页之间、H页与G页之间为预先压制的有间距的双折叠凹线,其他各矩形分页之间均为预先压制的单折叠凹线。

C页、D页、E页、F页宽度相等为x毫米,A页、B页、G页、H页宽度相等为x+3毫米,双折叠凹线的间距为3毫米。

针对现有手册制作存在的问题,发明人设计制作了一种手册折叠卡,由硬卡纸制成,硬卡纸由矩形内容页和矩形腰条组成,腰条与内容页通过预先压制的断续切口线连接,腰条上预先压制连续切口线;矩形内容页包括上下两组共八个矩形分页,上组四个矩形分页与下组四个矩形分页平行对称,上组四个矩形分页从左至右依次为H页、G页、F页、E页,下组四个矩形分页从左至右依次为A页、B页、C页、D页;除B页与G页之间、C页与F页之间为预先压制的连续切口线外,各矩形分页之间均为预先压制的折叠凹线。本实用新型的手册折叠卡实际上是一种预先设计、压制出的具有折叠凹线、断续切口线、连续切口线的硬卡纸,通过普通打印机将文档内容直接打印在硬卡纸上之后,沿着预先压制好的痕迹,即可快速制作出折叠规整、拥有直角书脊、环形腰条的精美手册。使用者也可将其作为随身笔记,方便地将自己的灵感、观点、想法、故事等一切事情记录到手册折叠卡上,独立自成一本精致漂亮的手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册折叠卡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易于在普通大众和企业客户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册折叠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册折叠卡的使用参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册折叠卡的折叠过程中书脊形成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册折叠卡的折叠过程中书脊形成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册折叠卡的使用方式一(电脑排版)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册折叠卡的使用方式二(手工编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双折叠凹线,2连续切口线,3断续切口线,4单折叠凹线;A-H分别对应矩形分页A-H,K为双折叠凹线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册折叠卡由硬卡纸制成,硬卡纸由矩形内容页和矩形腰条组成,腰条与内容页通过预先压制的断续切口线3连接,腰条上部、下部相对侧边各预先压制一条连续切口线;矩形内容页包括上下两组共八个矩形分页,上组四个矩形分页与下组四个矩形分页平行对称,上组四个矩形分页从左至右依次为H页、G页、F页、E页,下组四个矩形分页从左至右依次为A页、B页、C页、D页;除B页与G页之间、C页与F页之间为预先压制的连续切口线2外,A页与B页之间、H页与G页之间为预先压制的有间距的双折叠凹线1,其他各矩形分页之间均为预先压制的单折叠凹线4。

设计思路

如图1和图2所示,腰条设计为与内容页通过预先压制的断续切口线连接,可很容易通过手撕的方式将腰条与内容页。内容页折叠成手册后,因使用的硬卡纸具有一定的硬挺度,经过展开翻阅后,自然平放时容易张开,此时可将腰条围绕手册中部缠绕,并通腰条上预先压制的连续切口线穿插固定起来。如此实现手册完美闭合,既节约空间又美观精致。

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解决硬卡纸因厚度较大,折叠成册后的手册会产生3毫米左右的厚度,在压制页面折叠线条的时候增加了3毫米的书脊尺寸(即有间距的双折叠凹线)。折叠过程中,由G页面向H页面折叠的时候,因为ABGH页面之间均有折叠凹线,可轻易的形成整齐标准的书脊边缘直线,从而成为可以包裹内页厚度的整齐书脊。

如图1至图4所示,折叠封面封底形成书脊时,由于两层硬卡纸之间的右端夹有4张硬卡纸的厚度(CDEF),如果按常规等分页面的折纸方式,封面封底将无法正常闭合。若通过施力压紧的的方式使其闭合的话,直角书脊会产生爆裂痕迹。为此,设计、压制折叠凹线时,在A、B、G、H页面的宽度上均增加3毫米的折叠加放宽度,即C页、D页、E页、F页宽度相等为x毫米,A页、B页、G页、H页宽度相等为x+3毫米,双折叠凹线的间距为3毫米。

使用方法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通过沿着预先压制好的痕迹(折叠凹线,连续切口线,断续切口线),可快速制作出折叠规整、拥有直角书脊、环形腰条的手册。首先得将腰条与内容页分离开。整个折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将内容页预先切割的开口(连续切口线位置)向外推开,从而沿着预先压制的痕迹将右侧页面推入左侧页面而形成可翻页的手册。

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印刷手册的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为企业提供一种低成本、快速批量制作且外形美观的产品手册。企业购买该手册折叠卡作为办公耗材,平时存放在库房中。需要使用时,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页设计在电脑中进行内容排版后,直接打印在手册折叠卡相应的所有页面上。由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就是手册制作的速度,按普通打印机30张/分钟、高速打印机70张/分钟计算,一小时内可制作出1800-4200份手册,从而完全快速批量制作出精美手册的工作。为节约空间及便于运输,打印出来的手册折叠卡,先不折叠,等到使用场地后,工作人员通过参照折叠示意图即可现场快速折叠成手册。企业可以让各地区的分部预先采购本实用新型产品,总部编排设计好手册内容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各分部,各分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修改手册上的某些细节部位以符合分部的情况,比如电话号码和联系地址,然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即可制作出统一、规范的手册,而且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即时打印制作,提高了企业产品宣传的即时性,避免了预先过量打印造成的浪费。

由于采用硬卡纸作为载体,手册折叠卡可随时平展成一张平面的纸张,适合所有形式的内容记录,可通过书写、绘画、粘贴等各种方式制作内容。手册折叠卡具有可使用打印机进行打印的特点,普通大众仅需直接使用复印机将自己的手稿大量的打印到未折叠的本实用新型产品中,不需要做任何后期加工制作,即可迅速折叠成大量的与手稿手册一样的复制品。如图6所示,由于在书写、绘画过程中已按照内容页的页面顺序进行,当展开铺平手稿时,形成的页面排版和未折叠的空白纸卡是一样的版面的,直接通过复印机复印出来的内容将直接对应到复制品的相同页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大众消费的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可复制性强的随身手册,消费者可将自己的灵感、观点、想法、故事等一切事情记录到空白手册上,或者在上面创作内容,既方便了思维、文化、想法的分享,又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