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板圆角皮层包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340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卡板圆角皮层包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板圆角皮层包封机构。



背景技术:

有关厚页或精装本的书册如常见童书或高级书册,其封面为使用较厚的卡纸,外表包封另一层易于美化的包裹皮层,由于该厚度较厚,相对具有相当的机械强度,在其角端若为直角,则会形成有刺穿肌肤的危害,因此常在该封页的角端修成圆角,其构造如图1~图3所示,所设包装卡板10利用一较厚的基板11(灰纸板),至少在其一面包覆有包裹皮层12,包裹皮层12设有包边14,相对基板11圆角部位设有辐向拼片15。

请再参阅图2所示,该基板11侧边经由包裹皮层12的包边14所包封,席面13朝外表面则为秀面,在席面13的另一面设有内饰层16与抚平包边14的边线,形成完整包封。

请再参阅图3所示,基板11(灰纸板)的直线边线可由包边14直接包封,但在该圆角部位则必需以裁剪的方式分设多数辐射状的辐向拼片15,依据其等份的几何面积一一包覆,每一辐向拼片15因有夹角空间,折叠后彼此不会重叠,并完成对该基板11的角端作包封,最后由内饰层16再作内面整饰,相关上述的包装卡板10为可使用在厚页书册的封面,或是提供孩童使用的画板,以及商业常用作为书写的行动式书写板。

相关该包装卡板10的圆角包封操作,早期由人工施作,新进德国产业提供有利用机器代工的设计,如图4所示,该包装卡板10的基板11受包裹皮层12所包合,在如图3的角端,应用了一包角机构50设有一可翻转的切扣杆51,切扣杆51上端为转角设有压蹄52,经由连杆53的连动,利用切扣杆51相对基板11的内侧,及压蹄52的底面可推压辐向拼片15,及该压蹄52的工作角位为对正重叠图3的中分线B。

该实施方式在切扣杆51内侧,对正于基板11的圆角部位的内侧,设有一弧形的凹槽,以一次性瞬间扶推压,及压蹄52以一次性的将不同角位的多数辐向拼片15作一次性的扶压,使贴合在基板11圆角的垂直面或顶面。

由于利用自动化生产则讲求工作效率,但该包角机构50的操作速度因应也提高速率,但利用该压蹄52的动作压制,因推压及扶压的操作为瞬间,常见辐向拼片15无法有效贴着于基板11的相对表面,及在角弯的垂直部也无法密合,也因摆角的变位而无法密合,即使增加压着时间,也因压蹄52的工作线为弧线而无法事先对辐向拼片15产生推切压平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板圆角皮层包封机构,其为提供书册厚页封面,或划板、书写板等,以卡板为基板(灰纸板),表面经一包裹皮层包饰,在其圆角端实施皮层弧形包封之包封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卡板圆角皮层包封机构,在一包封机构上端面设有一水平直角形的角枕单元,二股边分别设有突埂状的枕靠,角枕单元底平面为一角跨面,直角中分线为一平行角跨面水平的包封运行线,沿包封运行线安排有一可水平往覆运动之压角推板,在压角推板上表平形滑置有一抚压销板,压角推板、抚压销板受一往覆装置所往覆带动,以及压角推板、抚压销板的推压端面为内凹弧口,朝向角跨面的方向。

所述的压角推板设有一扣动槽,其前后二端受抚压销板所受设一扣动杆于运行前后终端所卡动。

所述的压角推板、抚压销板的推压端面为内凹弧口,至少压角推板的弧口曲率为等圆曲率。

所述的压角推板及抚压销板为可换置不同弧口曲度尺寸。

所述的压角推板、抚压销板为沿包封运行线受往覆装置所操作,压角推板、抚压销板为滑置在一滑座的滑槽。

所述的角跨面关连枕靠的间距之间,设有迎合斜口。

所述的包封机构所设的角枕单元底部结合一举落座体,受一举落装置操作,沿一固定之滑动部上、下活动。

所述的包封机构设有四组,每组所设举落装置与滑动部为结合,其底端分别活动组合于跨接轨上方,以及跨接轨二端分别垂直活动组合在二侧所设滑轨,和每组包封机构所设垂直内角为互对形成一跨置区间。

所述的角枕单元的角跨面,为由一顶压板上表所构成,顶压板受一结合在举落座体的推压装置所上、下顶推。

所述的在角跨面的上面,设有一垂直上、下运动之蹄压元件,下对角跨面方向产生一压着力。

本实用新型在包封机构上端设有角枕单元,提供基板的圆角所跨置,角枕单元的夹角中分线设有包封运行线,利用一压角推板及抚压销板平行沿着包封运行线可对基板的圆角垂直侧面及顶面作分程及平推或压制,使包裹皮层的辐向拼片能有效包合基板的圆角。

本实用新型该抚压销板受一往覆装置所带动,抚压销板分程可卡动压角推板作位移,使二者多工作时程可分前后而利于有力折置辐向拼片。

本实用新型该包封机构设有四组,所设的角枕单元内角平面互对,形成一矩形的跨置区间,以及每一组包封机构彼此之间的跨距为可调变,以改变不同幅面尺寸的包装卡板所适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角枕单元底面设有一角跨面,整体为连结一举落座体,该举落座体受到底部一举落装置的动作操作,形成上、下位移,以迎合入料及施压作用,在角跨面上方设有一对应压制的蹄压元件。

本实用新型该角跨面是由一顶压板上表所形成,顶压板受一结合于举落座体的推压装置所带动上、下位移,藉该位移变化,可形成一加压动作,让包裹皮层可紧密压贴基板,甚至可变换压着点,以对所并合的辐向拼片作整体表面的实质压平。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书册厚页封面,或划板、书写板等,以卡板为基板,表面经一包裹皮层包饰,在其圆角端实施皮层弧形包封之包封机构,利用分程可对基板的圆角垂直面,及辐向拼片末端包封的底面作分程的推切及压制,使包装卡板圆角包封札实,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包装卡板所设圆角由包裹皮层的辐向拼片所包合整备示意图。

图2为基板受包裹皮层包合之侧视图。

图3为基板圆角与包裹皮层和辐向拼片包合之立体图。

图4为习用包角机构对包装卡板包封操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封机构之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立体安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迎接包装卡板操作之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迎接包装卡板操作之俯视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包封机构工作前之关系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包封机构承接基板先前步骤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包封机构第一步骤包合辐向拼片之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包封机构压贴辐向拼片工作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包封机构完全包封基板之工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包装卡板---10 基板---11 包裹皮层---12

席面---13 包边---14 辐向拼片---15

内饰层---16 包封机构---20 角枕单元---21

举落座体---200 角跨面---210 枕靠---211

顶压板---22 往覆装置---23 链接元件---231

迎合斜口---220 推进轴---230 压角推板---24

抚压销板---25 扣动槽---240 扣动杆---250

下切弧口---251 滑座---26 蹄压元件---27

滑槽---260 推压装置---28 顶推轴---280

张力元件---29 举落装置---30 驱动单元---31

推举轴---32 滑动部---33 跨置区间---40

跨接轨---41 滑轨---42 包封运行线---L

中分线---B 包角机构---50 切扣杆---51

压蹄---52 连杆---53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本实用新型之包封机构工作方式,请参阅图示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由俯视关系包封机构20,设有一角跨面210,其包封运行线L往外设有一往覆装置23,往覆装置23经链接组件231链接到角枕单元21,往覆装置23所设推进轴230为连动压角推板24及抚压销板25,压角推板24、抚压销板25为滑置在方向平行于包封运行线L的滑座26。

角枕单元21以直角形成一直角形的安排,其夹角对向角跨面210,在角跨面210的二股边形成有突埂状的枕靠211,枕靠211高于角跨面210,以及该角跨面210为由一顶压板22的顶面所形成,压角推板24、抚压销板25的工作方向平行并朝向顶压板22。

请再参阅图6所示,该图示为包封机构20互对,其底部所设举落装置30为活动组合于跨接轨41的上方,使二组的包封机构20可调变其跨距,其中每一包封机构20的结构为相等,在包封机构20的上端设有一角枕单元21,角枕单元21的底面为一角跨面210,在该包封运行线L(请配合图5示)平行所设滑座26内部,上、下分层设有一压角推板24及一抚压销板25,往后受到往覆装置23的推进轴230所连动,往覆装置23经张力元件29与角枕单元21作机械性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为该角枕单元21下方链接举落座体200,举落座体200受到一滑动部33的规范可上、下活动,其活动动力受到举落装置30所设驱动单元31推出之推举轴32所连动,使举落座体200可被带动为上、下位移,以及该顶压板22受到一与举落座体200同体结合的推压装置28所作动,顶压板22本体也可为上、下作动。

该角枕单元21为由角跨面210为基础,向上与二侧枕靠211的空间斜向安排有迎合斜口220。

该压角推板24及抚压销板25朝向角跨面210的推压端,为一内凹的弧形凹口,该弧形凹口的曲率为等圆曲率,如1/4圆的弧长及曲率,以及应对不同的圆角尺寸,该抚压销板25、压角推板24可换置不同半径的弧圆曲率,如6或8mm。

请再参阅图7所示,利用上述的包封机构20经方形安排为四组,每一包封机构20分别设有角跨面210,互对内角之间形成一可供跨置的跨置区间40,该跨置区间40的面积与该基板11相同,且相等尺寸,基板11事先衬底黏合有包裹皮层12,露出侧边的包边14及辐向拼片15,当基板11移到跨置区间40上方对正后,受到角跨面210的支持,可跨置在包封机构20的角枕单元21进行包角操作,有关包角操作请参阅第8~12图所示。

首先请参阅图8所示,该包封机构20在工作前对正角跨面210的压角推板24、抚压销板25为受到往覆装置23的推进轴230后推归位,其中抚压销板25腹部设有一扣动杆250,作动于压角推板24的扣动槽240前、后二端,当后退时扣动杆250会卡住扣动槽240的后端,将压角推板24同方向往后拉持,压角推板24的另一端受到一张力元件29的拱张作用,形成弹性外推的姿势,压角推板24、抚压销板25为滑置在滑座26的滑槽260,以及往覆装置23是受链接元件231链接于角枕单元21的方向,在角枕单元21的上端设有一可上、下活动的蹄压元件27,其底端面可对角跨面210的方向作压持,角枕单元21往下链接有一举落座体200,该举落座体200可上、下活动在滑动部33所规范的线性位置,其上下动作受到一底部的举落装置30所操作,举落装置30为结合滑动部33,设有一驱动单元31,驱动单元31利用所设的推举轴32而对举落座体200作推举,以及该顶压板22受到一结合在举落座体200的推压装置28所上、下带动。

上述的压角推板24及抚压销板25相对于角跨面210的工作端,压角推板24的抵压端设有水平内凹的弧口,以及该抚压销板25的推压端,除了水平的内凹弧口之外,更交叉设有一弧切线的下切弧口251,以利于推进时不会产生摩擦切角,及利用该下切弧口251可形成斜切式渐进式的扶压操作。

请再参阅图9所示,经由图8的结构,当一侧(下底面)包覆有包裹皮层12的基板11,被外力以任何置入角位移进角枕单元21并落入就位,过程中,该辐向拼片15会受到压角推板24及抚压销板25的元件立体结构干涉作用而被扶持向上翘起,此刻压角推板24、抚压销板25尚无前进动作。

蹄压元件27下端面往基板11相对角端上表面移降,之后所设顶压板22受到结合于举落座体200的推压装置28推举,与蹄压元件27之间形成一夹压力量,挟持基板11角端部位,并支持基板11上表面的水平高度略低于抚压销板25的底面。

顶压板22操作前置次序,也可利用举落座体200受到举落装置30的推斥作用,经滑动部33规范将角枕单元21往上推到迎接基板11的水平高度迎接基板11并纳入。

请再参阅图10所示,首先陈明图9~图12示中,压角推板24及抚压销板25的工作进退位移线,为角跨面210的夹角中分线,退开时,则让开角跨面210的面积,移进时,压角推板24及抚压销板25的工作端,为进入角跨面210上表面积的夹角内,并对正其中分线。

基板11的底面原先即受到包裹皮层12所贴覆,在被移进落置于角跨面210的落下,过程中,辐向拼片15被抚压销板25、压角推板24或迎合斜口220的元件结构立面干涉,形成垂直转上,并凸伸出基板11的上表面,及经上述顶压板22及蹄压元件27挟持固定后,往覆装置23(请参阅图11所示)启动推进轴230推动抚压销板25往角枕单元21方向运动,首先利用抚压销板25再前进的位移,将垂立凸伸过基板11上表水平高度的辐向拼片15作往基板11的中央方向包封,上述抚压销板25对辐向拼片15的压切操作,为利用下切弧口251的弧切线形成渐进式的推切扶压,以将辐向拼片15凸伸过基板11上表水平高度的凸伸端,依切入角变化循序推动切压,使循序结合在基板11的圆角上表面,达成对辐向拼片15折服平贴于基板11角端上表。

过程中在扣动槽240的部位,抚压销板25所设的扣动杆250为自由状,在扣动槽240的槽中移进,压角推板24此际为利用张力元件29的拱张力量,往前推压辐向拼片15的垂立侧面。

抚压销板25移进的过程(请配合图11所示),最后极限为可利用扣动杆250卡到压角推板24的扣动槽240外端,该动作为利用抚压销板25推力,带动压角推板24对直立状辐向拼片15的外侧产生机构连动进行强力压着,抚压销板25所设的扣动杆250,此际对扣动槽240的左端作机械性的加压,该压力来自往覆装置23比张力组件29还大,可让压角推板24的推压面获得更加的机械力,压制基板11圆角的垂直面,使垂直包覆的辐向拼片15更贴紧在基板11的垂面。

若抚压销板25放开压角推板24,亦可使压角推板24仅单纯利用张力组件29的拱压力量,以对基板11的圆角侧面作施压。

请再参阅图12所示,当完成上述包封,蹄压元件27与顶压板22,压角推板24可同步或分程退开释放基板11,其中顶压板22是利用该连结于举落座体200的推压装置28所操作之顶推轴280所连动。

覆位的程序,可先进行推压装置28拉下顶压板22归位,而往覆装置23拉回压角推板24与抚压销板25,之后退回蹄压组件27,使归位为预备姿态,恢复到第8图的准备姿势。

上述各机件如顶压板22、压角推板24、抚压销板25、蹄压元件27等的工作程序,主要分程为对基板11挟持,固定及压角推板24,必要先前于抚压销板25之外,其他实施之程序为可因应搭载系统前后工序之配合要求而更改程序。

请再参阅图13所示,包封机构20所设的举落装置30为结合在跨接轨41的二端上方,跨接轨41本体为可活动组合在滑轨42,藉由该双轴的调变,可改变跨置区间40的面积,改变后,即可应对不同面积的包装卡板10作包封。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一角枕单元,在其水平的对角中分线线性位置,安排有可返覆运动的压角推板及抚压销板,压角推板可对基板的圆角垂直面作抵压,抚压销板则可对辐向拼片的上末端作压折,并利用顶压板及蹄压元件的加压作用,可有效提供包裹时的反作用力,使辐向拼片贴合密实,系统为一辐向拼片的包覆装置,可加载于现有书册封面制作机台,间入新功能的实施,而不必更换整套封面制造系统,为一完全革新的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