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9658阅读:2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理教学用具。



背景技术:

在物理中,很多物理公式枯燥乏味,而且不便于记忆,学生在学习起来更是不感兴趣。教具作为一种模型,一种工具,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物理学中,位于斜坡上的物体受到自身重力和斜面对物理的法向支撑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分析目前大都是在黑板上采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不能从视觉上进行演示,仅从图形文字无法直观的达到预想的理解效果,因此也降低了教学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直观演示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的物理教学用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物理教学用具,包括水平底座,所述水平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角度测量仪,所述水平底座的上方设有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左端通过转轴连接在角度测量仪的原点处,所述转轴固定在角度测量仪的原点处,所述第一旋转杆与转轴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旋转杆设置在第一旋转杆上方且第一旋转杆与第二旋转杆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左端与第二旋转杆的左端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右端与第二旋转杆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杆上固定有第一测力计,所述第一测力计的受力端固定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末端固定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拉绳上设置有第一卷线盘,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有第二测力计,所述第二测力计的受力端固定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末端固定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拉绳上设置有第二卷线盘,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上表面放置有实验物体,所述实验物体上设置有第一挂绳、第二挂绳,第一挂绳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挂钩,第二挂绳的末端设置有第四挂钩,当第三挂钩与第一挂钩相连接且第一拉绳、第一挂绳均绷直时,第一挂绳与第一拉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一挂绳与第一旋转杆互相垂直,当第四挂钩与第二挂钩相连接且第二拉绳、第二挂绳均绷直时,第二挂绳与第二拉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二挂绳与第一旋转杆互相平行。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平底座上设置有水平仪。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平底座上设置有调平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平装置包括设置在水平底座上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固定有旋钮,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有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物理教学用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直观的演示位于斜坡上的物体受到自身重力和斜面对物理的法向支撑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的受力情况,在演示时,只需将事先对需要演示的实验物体进行称重,得到其重力大小,然后将实验物体放置在第一旋转杆的上表面,接着将第三挂钩与第一挂钩相连接,第四挂钩与第二挂钩相连接,然后转动第一旋转杆,使其第一旋转杆与水平底座之间存在一个角度,该角度的数值可以直接通过角度测量仪得出,最后通过第一卷线盘使得第一拉绳、第一挂绳均绷直,通过第二卷线盘使得第二拉绳、第二挂绳均绷直,此时实验物体与第一旋转杆的上表面分离,读取第一测力计与第二测力计的读数,第一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斜面对实验物体的法向支撑力,第二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斜面对实验物体的摩擦力,通过上述数据便可以对实验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进行验证分析,同时可以使学生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学生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理教学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平底座1、角度测量仪2、第一旋转杆3、第二旋转杆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转轴7、第一测力计8、第一拉绳9、第一挂钩10、第一卷线盘11、第二测力计12、第二拉绳13、第二挂钩13、第二卷线盘14、实验物体15、第一挂绳16、第二挂绳17、第三挂钩18、第四挂钩19、水平仪20、调平装置21、螺纹孔2101、螺杆2102、旋钮2103、底板2104、第二挂钩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物理教学用具,包括水平底座1,所述水平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角度测量仪2,所述水平底座1的上方设有第一旋转杆3、第二旋转杆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旋转杆3的左端通过转轴7连接在角度测量仪2的原点处,所述转轴7固定在角度测量仪2的原点处,所述第一旋转杆3与转轴7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旋转杆4设置在第一旋转杆3上方且第一旋转杆3与第二旋转杆4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旋转杆3的左端与第二旋转杆4的左端通过第一连接杆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3的右端与第二旋转杆4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杆6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旋转杆4上固定有第一测力计8,所述第一测力计8的受力端固定有第一拉绳9,所述第一拉绳9末端固定有第一挂钩10,所述第一拉绳9上设置有第一卷线盘11,所述第二连接杆6上固定有第二测力计12,所述第二测力计12的受力端固定有第二拉绳13,所述第二拉绳13末端固定有第二挂钩22,所述第二拉绳13上设置有第二卷线盘14,所述第一旋转杆3的上表面放置有实验物体15,所述实验物体15上设置有第一挂绳16、第二挂绳17,第一挂绳16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挂钩18,第二挂绳17的末端设置有第四挂钩19,当第三挂钩18与第一挂钩10相连接且第一拉绳9、第一挂绳16均绷直时,第一挂绳16与第一拉绳9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一挂绳16与第一旋转杆3互相垂直,当第四挂钩19与第二挂钩22相连接且第二拉绳13、第二挂绳17均绷直时,第二挂绳17与第二拉绳1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二挂绳17与第一旋转杆3互相平行。该物理教学用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直观的演示位于斜坡上的物体受到自身重力和斜面对物理的法向支撑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的受力情况,在演示时,只需将事先对需要演示的实验物体15进行称重,得到其重力大小,然后将实验物体15放置在第一旋转杆3的上表面,接着将第三挂钩18与第一挂钩10相连接,第四挂钩19与第二挂钩22相连接,然后转动第一旋转杆3,使其第一旋转杆3与水平底座1之间存在一个角度,该角度的数值可以直接通过角度测量仪2得出,最后通过第一卷线盘11使得第一拉绳9、第一挂绳16均绷直,通过第二卷线盘14使得第二拉绳13、第二挂绳17均绷直,此时实验物体15与第一旋转杆3的上表面分离,读取第一测力计8与第二测力计12的读数,第一测力计8的读数即为斜面对实验物体15的法向支撑力,第二测力计12的读数即为斜面对实验物体15的摩擦力,通过上述数据便可以对实验物体15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进行验证分析,同时可以使学生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学生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准确度,水平底座1的水平度需得到保证,为了方便检测水平底座1的水平度,所述水平底座1上设置有水平仪20。另外,所述水平底座1上设置有调平装置21。为了方便调整水平底座1的水平度,所述调平装置21包括设置在水平底座1上的螺纹孔2101,所述螺纹孔2101内设置有螺杆2102,所述螺杆2102的上端固定有旋钮2103,所述螺杆2102的下端固定有底板2104。在调平时,只需拧动旋钮2103即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