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式削笔机摇柄结构及削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135发布日期:2018-06-15 22:06阅读:4691来源:国知局
手摇式削笔机摇柄结构及削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削笔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摇式削笔机摇柄结构及削笔机和装配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削笔机包括电动削笔机和手摇式削笔机,手摇式削笔机包括壳体、内置的削笔机构及摇柄,壳体外的摇柄驱动内置的削笔机构对铅笔进行切削。摇柄包括L形的摇柄主体和捏手部,如中国专利号为201510200770.5所公开的削笔机上铅笔芯尖可调机构及削笔机,如图1所示,削笔机用于削铅笔时,使用者手指捏在捏手部并摇动L形的摇柄主体。为了摇动摇柄时更加舒适及符合人体工程学,将捏手部设计成可相对于摇柄主体转动的转动环,该转动环在主体上的相对位置固定,但是可以在摇柄主体的横档上转动;目前是通过闷头将转动环用胶水粘在摇柄主体上,其生产效率比较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且加工简便的手摇式削笔机摇柄结构及加工方法及设备,该加工设备及方法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进一步地提供应用有削笔机摇柄结构的手摇式削笔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手摇式削笔机摇柄结构,包括塑质的呈L形的摇柄主体和筒状的捏手部,所述的捏手部套设在摇柄主体的横档上且能够在横档上转动,所述的横档的外端部一体设置有外径大于横档外径的限位部,所述的捏手部上设置有限位面,所述的限位部位于限位面的外侧,所述的限位部限制所述的捏手部向外移出所述的横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笔机摇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面为捏手部外端面内侧的一个环形台面,捏手部的外侧形成一个容纳所述的限位部的凹陷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限位部的中间凹陷,限位部的外周为环形凸缘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凸缘的凸缘面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手摇式削笔机,包括削笔机主体和削笔机摇柄结构,所述的削笔机摇柄结构包括塑质的呈L形的摇柄主体和筒状的捏手部,所述的捏手部套设在摇柄主体的横档上且能够在横档上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档的外端部一体设置有外径大于横档外径的限位部,所述的捏手部上设置有限位面,所述的限位部位于限位面的外侧,所述的限位部限制所述的捏手部向外移出所述的横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削笔机摇柄结构的装配设备,包括下压机构和受电机驱动的金属旋压杆,所述的下压机构可驱使所述的金属旋压杆下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旋压杆的横截面呈圆形,金属旋压杆的下端面中心具有一个朝下的凸起部,金属旋压杆的下端面的四周呈环形结构的弧形凹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凸起部的水平位置低于弧形凹面的外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削笔机摇柄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将筒状的设置有限位面的捏手部套设在摇柄主体的横档上,横档的外端中心具有凹孔,该凹孔的设置使得在横档的外端形成一个环形壁;横档以竖直方向放置在加工设备的金属旋压杆的下方;

2)加工设备的下压机构驱使金属旋压杆下压,使金属旋压杆的凸起部插入至横档的凹孔内以用于对横档定位,同时金属旋压杆的弧形凹面挤压在所述的横档的环形壁上;

3)电机驱动金属旋压杆快速旋转,横档的环形壁因弧形凹面的快速旋转而发热软化,并在弧形凹面的挤压下使得环形壁上的塑质材料向凹孔的外围方向扩散,以形成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位于捏手部的限位面的外侧,所述的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的捏手部向外移出所述的横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金属旋压杆的转动速度为300-450r/s,金属旋压杆的转动能对横档的环形壁产生120~180度的温度使其软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下压机构为气缸或台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该削笔机的削笔摇柄结构包括筒状捏手部和塑质L型的摇柄结构,首先将捏手部在摇柄结构的横档上,然后用加工设备上的金属旋压杆旋压横档外侧端部的环形壁,使塑质的环形壁受热软化,并向外周扩散形成限位部,该限位部位于捏手部上的限位面外侧,从而防止捏手部移出横档;相比较现有技术中使用将闷头用胶水粘在横档上以防止捏手部移出横档,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单,较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所形成的产品结构也更为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削笔机摇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装配前削笔机摇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捏手部套在横档上时削笔机摇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加工设备旋压环形壁时削笔机摇柄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装配后削笔机摇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手摇式削笔机,包括削笔机主体和削笔机摇柄结构1,该削笔机摇柄结构包括塑质的呈L形的摇柄主体2和筒状的捏手部3,捏手部3套设在摇柄主体2的横档21上且能够在横档21上转动,如图4所示,横档21的外端部一体设置有外径大于横档外径的限位部4,捏手部3上设置有限位面5,限位部4位于限位面5的外侧,限位部4限制捏手部3向外移出横档21。通过横档21上一体设置的限位部4来限制捏手部3移出横档21,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不再需要额外使用闷头6通过胶水粘在手柄上来限制捏手部3移出横档21,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不涉及削笔机主体的改变,削笔机主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仅涉及摇柄结构上的改变。

限位面5为捏手部3外端面内侧的一个环形台面51,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捏手部3的外侧形成一个容纳限位部4的凹陷位7。当捏手部3套设在横档21上时,限位部4容纳在凹陷位7内,在捏手部3内侧设置的环形台面51与该限位部4配合,使得限位部4能够限制捏手部3移出横档21。

限位部4的中间凹陷,形成凹陷部41,限位部4的外周为环形凸缘8的形状。该环形凸缘8抵在环形台面51的外侧,防止捏手部3移出横档21。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环形凸缘8的凸缘面为弧形。环形凸缘8的表面设置成弧形面,能够使环形凸缘8与捏手部3内侧的环形台面51及其它内壁相互接触作用的时候减少摩擦,防止环形凸缘8磨损影响使用。

削笔机摇柄结构的装配设备,如图4和图7所示,包括下压机构和受电机驱动的金属旋压杆9,电机驱动金属旋压杆9旋转,下压机构可驱使金属旋压杆9下压,金属旋压杆9的横截面呈圆形,金属旋压杆的下端面中心具有一个朝下的凸起部91,金属旋压杆9的下端面的四周呈环形结构的弧形凹面92。如图3和图6所示,该朝下的凸起部 91能够插入横档21外端中心的凹孔10,从而固定住横档21;当金属旋压杆9旋压横档 21外端面时,环形结构的弧形凹面92能够使被接触的横档21外端的塑质部分软化后形成环形凸缘8。

凸起部91的水平位置低于弧形凹面92的外缘。凸起部91的水平位置较低能够较稳固地固定住横档21的位置,稍高的弧形凹面92外缘使被软化的横档21的塑质部分能够适当向外扩散,形成所需大小的环形凸缘8。

削笔机摇柄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如图3和图6所示,将筒状的设置有限位面5的捏手部3套设在摇柄主体2的横档21上,横档21的外端中心具有凹孔10,该凹孔10的设置使得在横档21的外端形成一个环形壁11;横档21以竖直方向放置在加工设备的金属旋压杆9的下方;

2)如图4和图7所示,加工设备的下压机构驱使金属旋压杆9下压,使金属旋压杆 9的凸起部91插入至横档21的凹孔10内以用于对横档21定位,同时金属旋压杆9的弧形凹面92挤压在横档21的环形壁11上;

3)如图4和图7所示,电机驱动金属旋压杆9快速旋转,横档21的环形壁11因弧形凹面92的快速旋转而发热软化,并在弧形凹面92的挤压下使得环形壁11上的塑质材料向凹孔10的外围方向扩散,以形成限位部4;限位部4位于捏手部3的限位面5 的外侧,限位部4以限制捏手部3向外移出横档21。首先将捏手部3套设在横档21上,然后再使用加工设备上的金属旋压杆9挤压横档21的环形壁11,使其因热量而软化从而形成限位部4,该限位部4在捏手部3上的环形台面51的外侧,能够限制捏手部3 移出横档21;利用这种加工方法使整体的工艺更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不需要额外的闷头6通过闷头粘在手柄上,从而节约了成本;且最终加工后形成的摇柄结构更为简单。

金属旋压杆9的转动速度为300-450r/s,金属旋压杆9的转动能对横档21的环形壁11产生90~120度的温度使其软化。横档的材料选择上,在150度左右的温度下能受热软化的塑料(如ABS),在金属旋转杆的挤压后会发生形变,但是当金属旋转杆向上抬起离开后,软化的塑料又会迅速凝固,形成最后的限位部。在上述的转速与温度下,横档21上环形壁11的塑质材料能够软化扩散至较为符合产品设计目的的程度,形成能够与捏手部上的环形台面51配合,防止捏手部3移出横档的环形凸缘8。

下压机构为气缸。使用气缸作为下压机构,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气缸的作用是抬起或下压金属旋压杆,并在金属旋压杆转动时,提供一个向下的挤压力,使金属旋压杆能在旋转时,对环形壁提供一个挤压力。也可以是台钻,对金属旋压杆起到旋转和下压的作用,可以是全自动台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摇式削笔机摇柄结构及削笔机削笔机摇柄结构及手摇式削笔机和加工设备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