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标识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9284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户外标识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标识牌。



背景技术:

在景区一般会设置大量的户外标识牌,用于给游客指引景点方向。户外标识牌一般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标识箱、设置于标识箱中的指示地图以及若干用于固定地图的固定组件,其中标识箱的背部一般设置有开口,指示地图和固定组件均通过该开口安装于标识箱中。但是,景区的天气变化较为频繁,特别是在下雨的状况下,现有的户外标识牌无法为游客提供紧急避雨场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标识牌,所述户外标识牌能够为游客提供紧急避雨场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户外标识牌,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的标识箱,所述标识箱的背部上端边沿铰接有盖合标识箱背部开口的挡雨板,所述标识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挡雨板开闭的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固定端铰接于标识箱内侧,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与挡雨板铰接,所述户外标识牌还设置有将挡雨板固定在标识箱上的锁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景区下雨时,游客可以通过打开锁定机构,同时,将挡雨板向外拉出,此时在气弹簧的作用下,挡雨板被打开,为游客提供紧急避雨场地,上述设置,操作方便,能够解决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紧急的避雨场所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折叠,在平时不使用时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识箱沿背部开口的边沿设置有供挡雨板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挡雨板时,挡雨板安装于标识箱中的安装槽中,加强了挡雨板和标识箱之间的连接强度。密封圈的设置能够保证在不使用挡雨板时,标识箱内部的密封性能,同时当标识箱安装回安装槽时,密封圈能够缓冲挡雨板对标识箱的冲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识箱在挡雨板和标识箱铰接处的上方设置有限制挡雨板向上转动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能够对挡雨板相对于标识箱向上转动时,能够对挡雨板进行限位,避免挡雨板的转动幅度过大对气弹簧造成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缓冲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凸棱的设置能够对向上转动的挡雨板进行缓冲,减少挡雨板对限位板的缓冲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雨板的下端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标识箱的底部设置有供把手卡入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能够方便旅客对挡雨板的转动,同时标识箱中设置的缺口能够方便把手进行卡位,增加标识箱和挡雨板的整体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挡雨板下端的第一凸耳、设置于标识箱上且与第一凸耳相对的第二凸耳以及同时贯穿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的锁定插销,所述第一凸耳垂直于挡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使游客在短时间内将挡雨板转出形成紧急避雨场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锁定插销且与锁定插销过盈配合的橡胶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环的设置加强了锁定机构中锁定插销的锁定效果,使锁定插销不容易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中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插销的上端还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的设置能够方便锁定插销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中拉出,方便锁定机构的开启,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将挡雨板支撑形成紧急避雨场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户外标识牌的主视图;

图2为户外标识牌中挡雨板撑开状态下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户外标识牌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中:1、支架;11、支撑杆;12、第一连接钢板;13、第二连接钢板;14、第三连接钢板;15、装饰板;2、标识箱;21、倒角;22、支撑窗花;23、展示窗口;24、开口;25、安装槽;251、密封圈;26、铰接座;27、第二凸耳;28、缺口;3、挡雨板;31、铰接凸块;32、第一凸耳;33、把手;4、气弹簧;41、固定端;42、活塞杆;5、锁定插销;51、拉环;6、橡胶环;7、限位板;71、缓冲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户外标识牌,主要包括支架1和设置于支架1上的标识箱2。其中,支架1包括两根垂直于地面的支撑杆11、连接两根支撑杆11底端的第一连接钢板12、连接两根支撑杆11中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3以及连接两根支撑杆11上端的第三连接钢板14以及设置于两根支撑杆11顶部的装饰板15。

标识箱2安装于第二连接板13和第三连接板14之间且与两侧的支撑杆11连接固定。标识箱2为长方体的箱体,标识箱2的正面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倒角21以及固定于倒角21处的支撑窗花22,位于上端的支撑窗花22同时与支撑杆11和第三连接钢板14连接固定,位于下端的支撑窗花22同时与支撑杆11和第二连接钢板13连接固定。

标识箱2的正面设置还设置有展示窗口23,在本实施例中,展示窗口23成长方形状。

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标识箱2的背面设置有开口24,其中,标识箱2沿开口24的边沿处设置有安装槽25,安装槽25中设置有密封圈251,密封圈251通过胶水固定于安装槽25中。标识箱2在开口的上端设置有两个铰接座26。

标识箱2还设置有将开口24盖合的挡雨板3,其中,挡雨板3能够卡入安装槽25中且与密封圈251相抵。挡雨板3的上端设置有卡入铰接座26中的铰接凸块31,即挡雨板3铰接于标识箱2的上端。

标识箱2的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气弹簧4,其中气弹簧4的固定端41铰接于标识箱2的内侧壁上,气弹簧4的活塞杆42与挡雨板3铰接。即挡雨板3从标识箱2中打开后,在气弹簧4的作用下,挡雨板3向上转动,并在气弹簧4的支撑下保持打开状态。

如图5和图7所示,户外标识牌还设置有将挡雨板3固定在标识箱2上的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挡雨板3下端的第一凸耳32、设置于标识箱2上且与第一凸耳32相对的第二凸耳27、同时贯穿第一凸耳32和第二凸耳27的锁定插销5以及固定锁定插销5且与锁定插销5过盈配合的橡胶环6。第一凸耳32垂直于挡雨板3,锁定插销5的上端还设置有拉环51。在本实施例中,挡雨板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耳32,标识箱2上设置有两个与第一凸耳32配合的第二凸耳27。

挡雨板3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一个把手33,标识箱2的底部设置有供把手卡入的缺口28。

如图2和图4所示,标识箱2在挡雨板3和标识箱2铰接处的上方设置有限制挡雨板3向上转动的限位板7。限位板7的下端面沿限位板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缓冲凸棱71。

当景区下雨时,游客可以通过拉动锁定插销5中的拉环51,将锁定插销5从第一凸耳32和第二凸耳27中取;之后,通过把手将挡雨板3拉出,在气弹簧4的作用下,挡雨板3被打开,为游客提供紧急避雨场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