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控制电路及背光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75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时序控制电路及背光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序控制电路及背光电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显示设备(比如电视机)的背光控制电路需要根据电源开关控制信号、背光脉冲调制信号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驱动背光工作。这些信号一般由机芯提供,符合要求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

在显示设备工作过程中,如果因为软件的原因造成上述时序控制错位,轻则造成电源缓启动不工作,导致开机电源部品冲击电流大,重则造成背光控制集成电路误保护,导致LCD整机的背光不亮。

因此,现有的显示设备,因缺乏准确的时序控制,而存在可靠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时序控制电路,旨在提高具有该时序控制电路的背光电源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一受控端连接,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二受控端与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一受控端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以及,在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维持高电平第一延时时间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以及,在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维持高电平第二延时时间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继续维持高电平第三延时时间。

优选地,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比较器及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互连,其连接节点用于输出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电源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接地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比较器及第二电源;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输入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一受控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二受控端,以及输出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电源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接地端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三比较器及第三电源;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节点用于输入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一受控端,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节点用于输出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互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及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电源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互连,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接地端及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时序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单元,具有受控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源单元的受控端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及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供电电源。

优选地,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变压器、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稳压芯片、第一晶体管及第二晶体管,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及第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用于输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电容的正极互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互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所述电源单元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及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节点为所述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十四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的接地端及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负极及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所述电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时序控制电路还包括PFC电压检测单元,所述PFC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源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PFC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二受控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PFC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四比较器及第四电源;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比较器的电源端及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四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所述PFC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四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其连接节点为所述PFC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接地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电源,包括如上所述的时序控制电路,在此,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一受控端连接,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二受控端与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的第一受控端连接;其中,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以及,在所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维持高电平第一延时时间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以及,在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维持高电平第二延时时间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继续维持高电平第三延时时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在接收到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以及,在电源开关控制信号维持高电平第一延时时间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以及,在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维持高电平第二延时时间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以使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继续持续高电平第三延时时间。如此,时序控制电路可以首先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经过第一延时时间后,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再经过第二延时时间后,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并且,在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后,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还可以维持第三延时时间。这样,不论机芯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的时序是否正确,经本时序控制电路校正后,输入到背光控制电路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的时序都是正确的。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背光电源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背光电源中,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的时序波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时序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时序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电源单元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PFC电压检测单元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背光电源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背光电源中,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及PFC电压检测信号PFC-OK的波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时序控制电路,该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将机芯输出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 BL-ON进行时序校正处理,以输出符合时序要求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 P-ON-I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至背光控制电路,提高对应背光电源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时序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 30,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的控制端与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第一受控端连接,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第二受控端与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控制端连接,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控制端与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第一受控端连接。

在此,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用于在接收到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 P-ON为高电平时,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以及,在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维持高电平第一延时时间T1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以及,在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 维持高电平第二延时时间T2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和第三控制信号,以使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 PDIM-IN继续维持高电平第三延时时间T3。

为保证第一延时时间T1有效,一般的,要求第一延时时间T1大于100ms。类似的,第二延时时间T2大于100ms,第三延时时间T3也大于100ms。

这样,不论机芯(图未标出)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的时序是否正确,经本时序控制电路校正后,输入到背光控制电路(图未标出)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 P-ON-I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 的时序都是正确的。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

可选的,请参阅图4,上述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包括第一电阻 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一比较器A1及第一电源VCC1。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用于输入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第一电阻R1 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互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 的第一端及第一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互连,其连接节点用于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第一比较器A1的电源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及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均与第一电源VCC1连接,第一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互连,第一比较器A1的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及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的控制端B,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 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一比较器A1的接地端及第三电容C3 的第二端均接地。

在此,第一比较器A1构成电压比较电路(图未标出),通过第三电阻R3 和第四电阻R4来设置参考电压。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用于对输入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进行RC滤波处理,以消除传输过程中的高频干扰信号。当输入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为低电平时,落在第二电容C2第一端的电压低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分压所设置的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此时无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都通过控制端B将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 PDIM-IN拉为低电平。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IN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经第二电阻R2给第二电容C2充电,当落在第二电容C2第一端的电压高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分压所设置的参考电压时,第一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通过调整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的值,可以设置上述第一延时时间T1 的长短,即,从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始,到第一比较器A1输出高电平止,其间的间隔时间。

可选的,请参阅图5,上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二比较器A2及第二电源VCC2。

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用于输入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第六电阻 R6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七电阻R7 的第一端及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互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第一受控端B,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七电阻 R7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及第二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第二受控端C,以及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第二比较器A2的电源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及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均与第二电源VCC2连接,第二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及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互连,第二比较器A2的输出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及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控制端D,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二比较器A2的接地端及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均接地。

在此,第二比较器A2构成电压比较电路(图未标出),通过第八电阻R8 和第九电阻R9分压来设置参考电压。第六电阻R6和第四电容C4用于对输入的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进行RC滤波处理,以消除传输过程中高频干扰信号。当输入的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为低电平时,落在第五电容C5第一端的电压低于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分压设置的参考电压,第二比较器A2输出低电平,控制端D的电平为低。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 PDIM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经第七电阻R7为第五电容C5充电,当落在第五电容C5第一端的电压高于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分压设置的参考电压时,第二比较器A2输出高电平。通过合理调整第七电阻R7和第五电容 C5的值,可以设置上述第二延时时间T2的长短,即从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始,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输出高电平止,其间的间隔时间。

可选的,请参阅图6,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三比较器 A3及第三电源VCC3。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节点用于输入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 D4的阳极、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及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互连,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第一受控端D,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节点用于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及第八电容C8的正极互连,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八电容C8的负极、第三比较器A3的同相输入端及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互连,第三比较器A3的电源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及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互连,第三比较器A3的反相输入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及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互连,第三比较器A3的输出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及第六二极管 D6的阳极互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控制端C、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第三比较器A3的接地端及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均接地。

值得一提的是,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还包括第七二极管D7,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第二受控端A。

在此,第三比较器A3构成电压比较电路(图未标出),通过第三电阻R3 和第十四电阻R14来设置参考电压。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七电容C7用于对输入的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进行RC滤波处理,以消除传输过程中高频干扰信号。当输入的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为低电平时,落在第十五电阻 R15第一端的电压低于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分压设置的参考电压,第三比较器A3输出低电平。第十五电阻R15、第八电容C8及第五二极管D5构成RCD充放电网络,当输入的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通过电容两端电压不能跳变的原理,合理设置第十五电阻R15 和第八电容C8的值,控制第三比较器A3输出高电平,并通过控制端C提供给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使得在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背光开关控制信号PDIM-IN持续上述第三延时时间T3 为高电平的时序要求。其中的第三延时时间T3,即从背光开关控制信号 BL-ON-IN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始,到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止,其间的间隔时间。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7,时序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单元40,具有受控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电源单元40的受控端与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的输出端连接,电源单元4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供电电源。

可选的,请参阅图8,电源单元40包括变压器TR、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稳压芯片U、第一晶体管Q1及第二晶体管Q2,变压器TR包括初级绕组NP、第一次级绕组NS1及第二初级绕组NS2。

初级绕组NP用于输入电源电压,第一次级绕组NS1的第一端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一晶体管Q1的输入端、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及第十电容C10的正极互连,第一晶体管Q1的受控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及第二晶体管Q2的输入端互连,第二晶体管Q2的受控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及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电源单元40的受控端,第一晶体管Q1的输出端、稳压芯片U的输入端及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互连,稳压芯片U的输出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节点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第一次级绕组NS1的第二端、第二初级绕组NS2的第一端、第十电容 C10的负极、第十四电容C14的正极、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Q2的输出端、稳压芯片U的接地端及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初级绕组NS2的第二端与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十四电容C14的负极及第二十三电阻 R23的第二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电源单元40的第二输出端。

在此,输入电源电压的绝对值与背光电源中PFC电路输出的电压值大小对应。第一晶体管Q1可选为PNP型三极管,且该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一晶体管Q1的受控端,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为第一晶体管Q1的输入端,该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第一晶体管Q1的输出端。第二晶体管Q2可选为 NPN型三极管,且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为第二晶体管Q2的受控端,该 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为第二晶体管Q2的输入端,该NPN晶体管的发射极为第二晶体管Q2的输出端。

具体地,输入的电源经第八二极管D8整流、第十电容C10滤波,输出 12V或者24V电压给机芯供电。在变压器TR上增设第二初级绕组NS2,输入的电源经第九二极管D9整流、第十四电容C14滤波后变成与PFC电路输出电压成比例的负电平VCC-。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及外围电路构成电子开关(图未标出),当输入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为低电平时,显示设备进入待机状态,关断稳压芯片U的供电通路,降低待机功耗。当输入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为高电平时,第一晶体管Q1及第二晶体管 Q2导通,稳压芯片U输出供电电压VCC+。

进一步的,时序控制电路还包括PFC电压检测单元50,PFC电压检测单元50的检测端与电源单元4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PFC电压检测单元50的输出端与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的第二受控端连接。

在此,PFC电压检测单元50,用于在检测到PFC电路输出的电压在正常工作电压区间时,输出PFC电压检测信号。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只有在接收到PFC电压检测信号时,才可能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如此,可以确保背光控制电路在PFC电路输出电压进入正常状态的条件下才开始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应背光电源的可靠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9,PFC电压检测单元50包括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四比较器A4及第四电源VCC4。

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四比较器 A4的电源端及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均与第四电源VCC4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及第四比较器A4的输出端互连,其连接节点为PFC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A,第四比较器A4的同相输入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及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互连,第四比较器A4的反相输入端、第二十五电阻 R25的第二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一端及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互连,第二十九电阻R29的第二端与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其连接节点为 PFC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及第四比较器A4 的接地端均接地。

在此,第四比较器A4构成电压比较电路(图未标出),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和第二十八电阻R28来设置同相输入参考电压。通过第二十五电阻 R25、第二十九电阻R29和第三十电阻R30分压来反相输入参考电压。当PFC 电路输出的电压未进入正常工作电压区间时,绝对值与PFC电压值成比例的 VCC-电平不够低,合理设置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九电阻R29和第三十电阻R30的阻值,使落在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端的电压低于落在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端的电压,第四比较器A4输出低电平。当PFC电路输出的电压进入正常工作区间时,VCC-的电平足够低,落在第三十电阻R30第一端的电压高于落在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端的电压,第四比较器A4输出高电平。第二十七电阻R27取值可设置迟滞电压,使电路更加稳定可靠。通过控制端A 可实现对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的控制。

以下,结合图3至9及图11,说明本时序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首先,电源单元40输出12V或者24V电源至机芯,机芯启动。

然后,直到机芯输出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电源单元40输出各比较器的供电电源,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及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启动。

与此同时,电源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10输出电源开关控制信号 P-ON-IN,并经第一延时时间T1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接着,一方面,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第一受控端B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以及,经第二延时时间T2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PFC电压检测单元50对PFC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检测,在确认PFC电压检测单元50输出的电压已经进入正常电压区间状态时,输出PFC 电压检测信号PFC-OK。

紧接着,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因第一受控端D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第二受控端A接收到PFC检测信号PFC-OK,而输出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

与此同时,背光开关控制信号延时单元30输出第三控制信号至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延时单元20的第二受控端C,以使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 PDIM-IN继续维持高电平第三延时时间。

最后,时序控制电路输出符合时序要求的电源开关控制信号P-ON-IN、背光脉冲调制控制信号PDIM-IN、背光开关控制信号BL-ON-IN及PFC电压检测信号PFC-OK至背光控制电路。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电源,包括PFC电路(图未标出)、功率变换器(图未标出)、背光控制电路(图未标出)及如上的时序控制电路(图未标出),该时序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背光电源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PFC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交流电源,PFC电路的输出端、功率变换器的输入端及背光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互连,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端子与时序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子连接,时序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如图10所示的 P-ON、PDIM及BL-ON)端子与机芯的信号输出端子连接,时序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子(如图10所示的P-ON-IN、PDIM-IN及BL-ON-IN)与背光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子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