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9929发布日期:2018-07-07 09:3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内通航产业的发展,通用航空公司引进航空器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通用航空器飞行培训和作业存在成本与欧美国家相比过高,安全隐患较高的情况。因此利用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进行一定的基础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而且能够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的安全性,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

通过使用飞行模拟器对飞行员进行飞行培训,航空爱好者以及其他人群进行的虚拟体验飞行,都对飞行模拟器操纵仿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民用虚拟飞行市场上的虚拟飞行方向控制机构为单操纵航向控制机构。仿真联动脚蹬机构还没有出现,所以该种飞行模拟器仿真脚蹬操纵机构的出现对于通用航空器培训机构、热衷于虚拟飞行的爱好者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填补了在民用虚拟飞行硬件设备市场上的模拟飞行联动航向操纵机构上的一片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解决现有飞行训练成本极高,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包括扭力管、线性加载机构和与所述扭力管转动连接的两个支座,其中,所述支座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支座和后支座,所述前支座与所述后支座上均设有半圆形过槽,所述前支座上的所述半圆形过槽与所述后支座上的所述半圆形过槽对接形成过孔,所述扭力管的两端穿过所述过孔且该扭力管伸出所述过孔的两端分别设有左侧总距杆和右侧总距杆,所述扭力管与所述过孔转动连接,所述扭力管与所述支座之间设有挡圈,所述左侧总距杆、所述右侧总距杆和所述扭力管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扭力管上设有连接座,所述线性加载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扭力管的一端连接有传感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侧总距杆与所述右侧总距杆上均设有手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侧总距杆、所述右侧总距杆均垂直于所述扭力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焊接在所述扭力管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支座与所述后支座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为海绵手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存在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运动互不干涉,机构运动流畅,机构的操纵行程以及操纵力可调整,都能够达到飞行模拟训练的要求;同时,该种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造装配等工艺,各个零件和部件之间的连接、拆卸都是基于可维护性的考虑进行设计的,节约了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扭力管1;前支座2;后支座3;左侧总距杆4;右侧总距杆5;海绵手柄6;过孔7;挡圈8;线性加载机构9;连接座10;传感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仿真联动总距操纵机构,包括扭力管1、线性加载机构9和与扭力管1转动连接的两个支座,其中,支座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支座2和后支座3,前支座2与后支座3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前支座2与后支座3上均设有半圆形过槽,前支座2上的半圆形过槽与后支座3上的半圆形过槽对接形成过孔7,扭力管1的两端穿过过孔7且该扭力管1伸出过孔7的两端分别设有左侧总距杆4和右侧总距杆5,左侧总距杆4与右侧总距杆5上均设有海绵手柄6,扭力管1与过孔7转动连接,扭力管1与支座之间设有挡圈8,左侧总距杆4、右侧总距杆5和扭力管1位于同一平面,且左侧总距杆4、右侧总距杆5均垂直于扭力管1,扭力管1上焊接有连接座10,线性加载机构9的一端与连接座10铰接,扭力管1的一端连接有传感器1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手握海绵手柄6,提压左侧总距杆4和右侧总距杆5,带动扭力管1进行旋转运动,线性加载机构9提供给操作者一定真实的反馈力;同时,油门总距扭力管1的旋转运动带动传感器11做旋转运动,同时将电信号输送到模拟飞行控制盒进行直升机升降运动以及对发动机功率的控制。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