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990发布日期:2018-11-07 20:53阅读:1590来源:国知局
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理教学中,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力的作用效果之一会使物体发生形变,但硬度越大的物体,其微小形变越不容易被觉察。为了证实硬度再大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也是有发生形变,把微小形变“放大”到直接能看出来。可每当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校往往没有专门的演示装置将这种现象直观形象的向学生演示,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很抽象的在理解,不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装置,针对现今中学物理教学中对于物体微小形变的这一现象往往没有专门的演示装置向学生演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上穿设有可实现转动的测试杆,所述测试杆的一端与固定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测试杆的侧壁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光件,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照射于反光件的光束源件,所述固定框架上位于反光件反射光线的位置设有刻度条,所述刻度条上的刻度沿测试杆的转动方向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束源件产生的光束照射到反光件上,通过反光件将光束反射到固定框架上且位于刻度条的位置,工作人员对测试杆靠近自由端的位置施加扭动作用力,测试杆在扭动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形变并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从而带动位于刻度条上的光束点发生移动,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了解。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试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反光件嵌设且与之适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对反光件实现限位并增大反光件与测试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光件能在测试杆上实现更好的固定,且方便了反光件在测试杆上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朝向测试杆径向方向的两侧壁均贯穿所述测试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件通过卡槽贯穿设置的侧壁就能将反光件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安装进卡槽内部,从而使反光件在卡槽上的安装操作更加便捷。

进一步设置为:包括设置在固定框架上且供测试杆实现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测试杆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供测试杆穿设且限制测试杆沿径向方向实现移动的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轴承的设置用于实现对测试杆的周向限位并减少测试杆在扭动过程中,测试杆与固定框架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使得工作人员对测试杆施加的作用力能更好的作用在测试杆上,使得演示结果更加明显。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试杆的自由端上设有用于驱动测试杆实现转动的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的手部能有更好的施力点,从而对测试杆更好的施加扭转作用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测试杆的侧壁且靠近于测试杆与固定框架之间固定连接的位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增大固定框架与测试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测试杆能在固定框架上实现更好的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呈十字分布设置,所述测试杆的侧壁与相邻挡板的两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种设置进一步增大挡板与测试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对测试杆实现更好的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当测试杆处于初始状态时、反光件反射的光线照射于刻度条的起始刻度,所述刻度条沿起始刻度呈对称设置,所述刻度条的对称方向与测试杆的轴向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对测试杆施加往复扭动的作用力时,使得位于刻度条上的光束点能在两个对称设置的刻度条之间发生往复移动,使得演示的数据更加具象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光束源件照射到位于测试杆上的反光件,并在反光件的反射下照射到刻度条上,对学生起到演示的作用;在测试杆上设置卡槽,使得测试杆与反光件之间能实现更好的固定,并通过挡板的设置对位于固定框架上的测试杆实现更好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框架;2、测试杆;3、反光件;4、光束源件;5、刻度条;6、卡槽;7、轴承;8、转盘;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一种物体微小形变的演示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固定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9,两个挡板9之间呈十字分布设置且在相交位置焊接固定;固定框架1的顶部且靠近于两个挡板9的相交位置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通孔内穿设有竖直设置的测试杆2,测试杆2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测试杆2的上端固定设有与测试杆2呈同轴设置的转盘8,固定框架1的顶部固定设有套设测试杆2的轴承7,轴承7的内圈与测试杆2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测试杆2的下端面与固定框架1焊接固定且设置在位于相邻两个挡板9之间的位置,测试杆2的侧壁与两个挡板9均焊接。

测试杆2外侧壁位于轴承7与挡板9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卡槽6,卡槽6朝向测试杆2径向方向的两侧壁均贯穿测试杆2;卡槽6内放置有与之适配的反光件3,反光件3与卡槽6之间粘接固定,反光件3优选为镜片。

固定框架1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光束源件4,光束源件4的照射方向朝向反光件3设置,光束源件4优选为激光笔或激光灯;激光灯与激光笔均为现有技术且在市面上均有销售,在此不做过多阐述。固定框架1上位于反光件3反射光线的位置固定设有刻度条5,刻度条5上的刻度沿测试杆2的径向排列设置;当测试杆2在不受作用力的状态时,光束源件4发射到反光件3上的光束在反光件3的反射下照射到刻度条5上的一刻度位置,刻度条5沿一刻度呈对称设置,刻度条5的对称方向竖直设置。

实验过程:光束源件4产生的光束照射到反光件3上,通过反光件3将光束反射到位于刻度条5的一刻度上;工作人员手部握持转盘8并对测试杆2施加转向扭力,测试杆2在扭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形变,从而改变了光束的入射角度,使得位于刻度条5上的光束点能在刻度条5上实现移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