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检测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7529发布日期:2018-08-10 20:38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教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可检测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从医学角度上来说,一个心脏猝死病人只有在4分钟内得到及时地复苏,才有望生还,“心肺复苏”(国际代称cpr),就是当病人心脏骤停和没有呼吸时,采用自动呼吸和胸外按压的一种抢救技术。它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心跳、呼吸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场合地点,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挽救病人的生命,就要求院前急救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由此看来,除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外,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亲人、家属或行人也能参与到早期救治当中,并能有效运用cpr技术对病人进行急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说,普及cpr急救技术是衡量一个社会综合实力的标准,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自动苏生器是一种自动进行正负压自动呼吸的急救装置,对于抢救呼吸麻痹或呼吸抑制的患者有积极的作用。自动苏生器主要由自动肺、引射器、自主呼吸阀等功能组件组成,根据伤员的不同需要,可实现相应的救护功能:如当伤员不能自主呼吸时,使用自动肺向伤员的肺部充气或抽气,即通过自动肺有规律的向伤者输氧和排出肺内气体,而使伤者自动复苏,能自主呼吸;当伤员的呼吸道内有分泌物时,可通过鼻腔插管,使用引射器的负压功能将伤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如果伤员能自主呼吸时可用自主呼吸阀吸氧。自动苏生器功能之强大,结构之复杂,因此要求救援人员在使用该装置时应技术精通,操作娴熟。由此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在使用自动苏生器训练过程中,用真人替代伤员是有一定困难和风险的,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用模拟人代替真人,可以解决救护人员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掌握自动苏生器的使用方法,使之在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然而现有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内部的除颤电极片往往会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而除颤电极片的位置偏移会最终影响整体的训练效果,但现有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一般都缺乏对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进行检测的功能。鉴于此,我们提出可检测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检测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可检测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包括胸腔模型,所述胸腔模型的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按压板,所述胸腔模型上方安装有头部模型,所述头部模型表面设有穿管口,所述头部模型内部安装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和穿管口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和胸腔模型内部连通,所述穿管口上还安装有与通气管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穿管口的一端安装有打气筒,所述胸腔模型内部安装有多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侧均安装有多个除颤电极片,每个所述除颤电极片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片,每个所述第一触片远离除颤电极片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触片,每个所述第二触片上均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每个所述第二触片远离第一触片的一侧均安装有指示灯防护罩,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指示灯防护罩内部安装有多个第一指示灯,位于另一侧的所述指示灯防护罩内部安装有多个第二指示灯,且胸腔模型内部位于每个除颤电极片的一侧均安装有多个第一电池组和多个第二电池组。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胸腔模型的截面呈u型,且胸腔模型为木质材料。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至少设有五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除颤电极片共设有两排,对称分布在压缩弹簧的两侧,每排除颤电极片均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第一触片为铜质导电材料,且第一触片和胸腔模型的表面不接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第二触片为铜质导电材料,且第二触片紧密焊接在胸腔模型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为铜质导电材料,所述缓冲弹簧在每个第二触片上均至少设有两个,呈矩阵式排列,且缓冲弹簧在除颤电极片未发生偏移的状况下和第一触片不接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第一指示灯和除颤电极片的个数相等,二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指示灯和除颤电极片的个数相等,二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触片通过导线和第二电池组连接,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触片通过导线和第一电池组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触片通过导线和第一指示灯连接,所述第一指示灯通过导线和第二电池组连接,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第二触片通过导线和第二指示灯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通过导线和第一电池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胸腔模型内部的除颤电极片两侧均安装指示灯,通过指示灯和除颤电极片之间设置的连接电路,可实现在除颤电极片位置偏移的情况下,指示灯亮起,起到检测提示除颤电极片位置偏移的效果,保证了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到除颤电极片的位置偏移,从而做到及时纠正,防止影响模拟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胸腔模型1、合页2、按压板3、头部模型4、穿管口5、通气管6、进气管7、打气筒8、压缩弹簧9、除颤电极片10、第一触片11、第二触片12、缓冲弹簧13、指示灯防护罩14、第一指示灯15、第二指示灯16、导线17、第一电池组18、第二电池组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可检测除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正常的心肺复苏训练模型,包括胸腔模型1,胸腔模型1的截面呈u型,且胸腔模型1为木质材料,木质材料的胸腔模型1不仅重量轻,便于携带,且不具有导电性,使用更加安全,胸腔模型1的两侧均通过合页2活动安装有按压板3,胸腔模型1上方安装有头部模型4,头部模型4表面设有穿管口5,头部模型4内部安装有通气管6,通气管6的一端和穿管口5连接,通气管6的另一端和胸腔模型1内部连通,穿管口5上还安装有与通气管6相连通的进气管7,进气管7远离穿管口5的一端安装有打气筒8,打气筒8可以向进气管7内进行充气抽气,模拟人体肺部的呼气吸气,起到训练肺部复苏的效果。

胸腔模型1内部安装有多个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9至少设有五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压缩弹簧9的两侧均安装有多个除颤电极片10,除颤电极片10共设有两排,对称分布在压缩弹簧9的两侧,每排除颤电极片10均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除颤电极片10可起到终止心脏颤动的效果,每个除颤电极片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片11,第一触片11为铜质导电材料,且第一触片11和胸腔模型1的表面不接触,如果除颤电极片10位置发生偏移,则第一触片11会随之偏移。

每个第一触片11远离除颤电极片10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触片12,第二触片12为铜质导电材料,且第二触片12紧密焊接在胸腔模型1的表面,每个第二触片12上均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13,缓冲弹簧13为铜质导电材料,缓冲弹簧13在每个第二触片12上均至少设有两个,呈矩阵式排列,且缓冲弹簧13在除颤电极片10未发生偏移的状况下和第一触片11不接触,每个第二触片12远离第一触片11的一侧均安装有指示灯防护罩14,位于其中一侧的指示灯防护罩14内部安装有多个第一指示灯15,第一指示灯15为红色指示灯,位于另一侧的指示灯防护罩14内部安装有多个第二指示灯16,第二指示灯16为红色指示灯,第一指示灯15和除颤电极片10的个数相等,二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指示灯16和除颤电极片10的个数相等,二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应,每个除颤电极片10的两侧分别对应第一指示灯15和第二指示灯16,可起到对除颤电极片10的位置偏移的指示作用。

胸腔模型1内部位于每个除颤电极片10的一侧均安装有多个第一电池组18和多个第二电池组19,位于其中一侧的第一触片11通过导线17和第二电池组19连接,位于另一侧的第一触片11通过导线17和第一电池组18连接,位于其中一侧的第二触片12通过导线17和第一指示灯15连接,第一指示灯15通过导线和第二电池组19连接,位于另一侧的第二触片12通过导线17和第二指示灯16连接,第二指示灯16通过导线和第一电池组18连接,当因为除颤电极片10向其中一侧发生偏移带动其上的第一触片11偏移,第一触片11的偏移会与第二触片12上的缓冲弹簧13接触,则由第一触片11、第二触片12、缓冲弹簧13、第一指示灯15和第二电池组19组成的回路接通,第一指示灯15亮起,起到提示除颤电极片10的位置已偏移,如果除颤电极片10向另外一侧偏移过程相同,通过这种方式可达到第一时间检测到除颤电极片10位置偏移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