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90748发布日期:2018-10-02 18:5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柔性屏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屏是未来行业的新的增长点,柔性屏的柔性特点不断被开发利用,如将柔性屏贴附在3d固定曲面盖板(盖板的两侧为4分之一圆弧)上可实现产品正面和侧边显示。

目前,实现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为,使用硅胶垫,将柔性屏压贴到玻璃盖板的内侧。

然而,现有技术的贴合装置,只能实现对3d固定曲面盖板进行贴合;当盖板的曲面设计趋于向内弯曲时,即盖板为异形曲面盖板时,则无法使用现有的贴合装置实现贴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异形曲面盖板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所述平直区两侧且与所述平直区平滑过渡的弧钩区;

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包括:

支撑体,用于支撑柔性屏;

以及贴合体,用于与所述支撑体共同支撑柔性屏、且压贴所述柔性屏;所述贴合体呈筒状、两端分别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弧钩区相对应,所述贴合体沿轴向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贴合体的径向一端;

其中,所述贴合体可沿轴向膨胀,以使所述贴合体的两侧与所述弧钩区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体包括两个沿轴向对称设置的贴合半筒,每个所述贴合半筒包括骨架层、以及包裹于所述骨架层外的弹性压贴层,所述骨架层与所述弹性压贴层之间形成可充气的气膜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还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沿轴向贯穿两个所述贴合半筒的内部,所述连杆的内部具有与所述气膜腔相连通的第一气道;

以及驱动杆,与所述连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气道相连通的第二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贴合体的气膜腔充气的气源,所述气源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源为伸缩气缸;

优选地,所述伸缩气缸固定于所述支撑体靠近所述贴合体的一端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半筒还包括位于所述骨架层内部的贴合半筒轴承,所述贴合半筒轴承套设于所述连杆的外侧,且与所述骨架层的内壁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撑体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体沿垂直于所述贴合体轴向的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贴层为硅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盖板定位治具。

此外,还提供一种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屏、异形曲面盖板、以及上述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其中,所述异形曲面盖板包括平直区、以及位于所述平直区两侧且与所述平直区平滑过渡的弧钩区;

将所述柔性屏贴附在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贴合体的外侧,得到初装体;

将所述初装体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端部平移进入所述异形曲面盖板内,之后使所述贴合体沿轴向膨胀,直至所述柔性屏的一端贴附于所述异形曲面盖板上;

以及之后沿所述贴合体的径向移动所述支撑体,以带动所述贴合体压贴所述柔性屏,直至完成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体包括两个沿轴向对称设置的贴合半筒,每个所述贴合半筒包括骨架层、以及包裹于所述骨架层外的弹性压贴层,所述骨架层与所述弹性压贴层之间形成可充气的气膜腔;

使所述贴合体沿轴向膨胀的操作为:向所述气膜腔内充入气体,以使所述贴合半筒沿轴向膨胀。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贴合体与支撑体共同支撑柔性屏,贴合体沿轴向膨胀之后可使贴合体的两侧与弧钩区相抵接,完成端部贴合。之后支撑体沿贴合体的径向移动时带动贴合体移动,以压贴柔性屏,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从异形曲面盖板的端部进入,避免柔性屏的两端与异形曲面盖板的两端产生干涉。另外,贴合体沿轴向膨胀之后可使贴合体的两侧与弧钩区相抵接,完成端部贴合;之后支撑体沿贴合体的径向移动时带动贴合体移动,以压贴柔性屏,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屏与异形曲面盖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初装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贴合体膨胀前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贴合体膨胀后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过程中贴合装置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过程中贴合装置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见图1,提供柔性屏100和异形曲面盖板200。其中,柔性屏100优选为oled柔性屏。当然,柔性屏100亦可以为其他具有柔性能够弯曲的屏体。

其中,异形曲面盖板200包括平直区210、以及位于平直区210两侧且与平直区210平滑过渡的弧钩区220。

其中,平直区210位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中间位置,指的是异形曲面盖板200上较平直的区域。弧钩区220位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两端,指的是平直区210两侧各有一个向回弯折形成的区域。其中,位于平直区210两侧的弧钩区220对称设置。优选的,弧钩区220呈与平直区210相切的半圆状。

请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包括支撑体310以及贴合体320。

其中,支撑体310用于支撑柔性屏100,所述支撑体310能够容纳在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或者所述支撑体310具有支撑面的一端能够容纳在所述异形曲面盖板的内侧;优选支撑体310的形状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形状相适配。也即,支撑体310的底部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平直区210相对应,支撑体310的两端侧面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弧钩区220相对应。

优选地,支撑体310的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表面上形成有真空吸附孔(未图示),柔性屏100吸附在支撑体310的支撑表面上。即,可以通过真空吸附的形式将柔性屏100包裹吸附在支撑体310上。当然,支撑体310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将柔性屏100贴附在支撑体310上。例如,还可以拉住柔性屏100的两端以将其贴附在贴合体320上。

其中,贴合体320用于与支撑体310共同支撑柔性屏100、且压贴柔性屏100。贴合体320呈筒状、两端分别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弧钩区220相对应,贴合体320沿轴向的截面形状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支撑体310位于贴合体320的径向一端。

其中,贴合体320用于与支撑体310共同支撑柔性屏100指的是,支撑体310紧邻贴合体320的径向一端,贴合之前柔性屏100包裹在贴合体320的轴向两侧以及支撑体310的外侧。

其中,贴合体320可沿轴向膨胀,以使贴合体320的两侧与弧钩区220相抵接。支撑体310沿贴合体320的径向移动时带动贴合体320移动,以压贴柔性屏100。其中,贴合体320移动可以为平移或者滚动。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请一并参见图3,贴合体320包括两个沿轴向对称设置的贴合半筒321。每个贴合半筒321包括骨架层322、以及包裹于骨架层322外的弹性压贴层323。骨架层322与弹性压贴层323之间形成可充气的气膜腔324。

其中,两个贴合半筒321分别对柔性屏100的两侧进行贴合。骨架层322对外侧的弹性压贴层323起到支撑作用。骨架层322的材质不限,任意具有一定的强度且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材质均可。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弹性压贴层323为硅胶层。硅胶作为弹性压贴层323的密封性能和韧性较好,当向气膜腔324内充气后,硅胶层膨胀之后,能够充分压贴柔性屏100,避免柔性屏100与异形曲面盖板200之间存在气泡。当然,弹性压贴层323的材质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膨胀的材质,例如,特氟龙等。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还包括连杆330以及驱动杆340,如图3所示。

其中,连杆330沿轴向贯穿两个贴合半筒321的内部,连杆330的内部具有与气膜腔324相连通的第一气道331。

其中,驱动杆340与连杆330垂直固定连接,驱动杆340的内部具有与第一气道331相连通的第二气道332。其中,驱动杆340与连杆330垂直固定连接指的是,驱动杆340的轴向垂直于连杆330的轴向。

当向气膜腔324内充气时,气体可以依次经过第二气道332、第一气道331,之后进入气膜腔324。

优选地,驱动杆340位于两个贴合半筒321之间。当气体从第二气道332流向第一气道331的过程中,气体可以在驱动杆340与连杆330垂直连接的位置分为两路流入第一气道331,有利于提高充气的效率。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向贴合体320的气膜腔324充气的气源350,气源350与驱动杆340固定连接。当采用气源350向气膜腔324内充气时,气体可以依次经过第二气道332、第一气道331,之后进入气膜腔324。

优选地,气源350为伸缩气缸。优选地,伸缩气缸固定于支撑体310靠近贴合体320的一端顶部,如图2所示。当支撑体310移动时,可带动伸缩气缸移动,从而带动驱动杆340移动,从而带动贴合体320移动,以压贴柔性屏100。这种设计操作简单,压贴时只需移动支撑体310即可。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贴合半筒321还包括位于骨架层322内部的贴合半筒轴承325,如图3所示。贴合半筒轴承325套设于连杆的外侧,且与骨架层322的内壁相抵接。其中,每个贴合半筒321包括两个贴合半筒轴承325,且这两个贴合半筒轴承325分别位于贴合半筒321的内部两端,这样便于对骨架层322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还包括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装置与支撑体310相连,用于驱动支撑体310沿垂直于贴合体320轴向的方向运动。

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定位异形曲面盖板200的盖板定位治具360。其中,盖板定位治具360的内表面形成有弧面,且弧面的曲率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曲率相吻合。

较优地,盖板定位治具360包括可对合的第一子定位治具361和第二子定位治具362。使用盖板定位治具360时,可以先将异形曲面盖板200的一侧从第一子定位治具361的一侧放入,之后再将第二子定位治具362与第一子定位治具361对合,对合之后盖板定位治具360的内壁的尺寸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尺寸相同。由于盖板定位治具360可拆分为两个子定位治具,因此方便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安装。当异形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100完成贴合之后,只需将两个子定位治具拆分即可移出异形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100。

上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贴合体与支撑体共同支撑柔性屏,贴合体沿轴向膨胀之后可使贴合体的两侧与弧钩区相抵接,完成端部贴合。之后支撑体沿贴合体的径向移动时带动贴合体移动,以压贴柔性屏,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请参见图4,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请参见图1~图2,提供柔性屏100、异形曲面盖板200、以及上述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其中,异形曲面盖板200包括平直区210、以及位于平直区210两侧且与平直区210平滑过渡的弧钩区220。

请参见图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包括支撑体310以及贴合体320。其中,支撑体310用于支撑柔性屏100,支撑体310的形状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形状相适配。

其中,贴合体320用于与支撑体310共同支撑柔性屏100、且压贴柔性屏100。贴合体320呈筒状,贴合体320沿轴向的截面形状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支撑体310位于贴合体320的径向一端。

其中,贴合体320可沿轴向膨胀,以使贴合体320的两侧与弧钩区220相抵接。支撑体310沿贴合体320的径向移动时带动贴合体320移动,以压贴柔性屏100。

s20、将柔性屏100贴附在支撑体310与贴合体320的外侧,得到初装体400,如图5所示。

具体的,贴附柔性屏100时,支撑体310与贴合体320紧邻,之后将柔性屏100包裹在贴合体320的轴向两侧以及支撑体310的外侧,得到初装体400。

较优的,支撑体310的表面优选设计为真空吸附。即,可以通过真空吸附的形式将大部分柔性屏100包裹吸附在支撑体310的外侧。此外,剩余的小部分柔性屏100包裹在贴合体320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真空吸附时的真空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s30、将初装体400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端部平移进入异形曲面盖板200内,如图6所示,之后使贴合体320沿轴向膨胀,直至柔性屏100的一端贴附于异形曲面盖板200上,如图7所示。

请参见图6,将初装体400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端部平移进入异形曲面盖板200内时,初装体400的尺寸小于异形曲面盖板200内部的空腔尺寸。因此,在平移过程中,初装体400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内壁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能够避免柔性屏100的两端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两端产生干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初装体400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小,这样能够对柔性屏100起到有效的压贴效果。

较优地,请一并参见图3,贴合体320包括两个沿轴向对称设置的贴合半筒321。每个贴合半筒321包括骨架层322、以及包裹于骨架层322外的弹性压贴层323。骨架层322与弹性压贴层323之间形成可充气的气膜腔324。

使贴合体320沿轴向膨胀的操作为:向气膜腔324内充入气体,以使贴合半筒321沿轴向膨胀。

更优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还包括连杆330以及驱动杆340,如图3所示。

其中,连杆330沿轴向贯穿两个贴合半筒321的内部,连杆330的内部具有与气膜腔324相连通的第一气道331。

其中,驱动杆340与连杆330垂直固定连接,驱动杆340位于两个贴合半筒321之间,驱动杆340的内部具有与第一气道331相连通的第二气道332。

更优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向贴合体320的气膜腔324充气的气源350,气源350与驱动杆340固定连接。

更优地,气源350为伸缩气缸,伸缩气缸固定于支撑体310靠近贴合体320的一端顶部,如图2所示。

将初装体400从异形曲面盖板200的端部平移进入异形曲面盖板200内之后,伸缩气缸伸出,贴合体320向下移动同时采用伸缩气缸向贴合体320中充入气体,直至柔性屏100的一端贴附于异形曲面盖板200上。其中,当向气膜腔324内充气时,气体可以依次经过第二气道332、第一气道331,之后进入气膜腔324。

具体的,请参见图7,贴合体320沿轴向膨胀之后,柔性屏100被体积增大的贴合体320贴附至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内壁上。具体的,将柔性屏100的对应区域贴合到异形曲面盖板200的平直区210以及弧钩区220。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小支撑体310对柔性屏100的吸附力,以使支撑体310逐渐与柔性屏100分离,从而避免因吸附力过大而破坏柔性屏100。

s40、之后沿贴合体320的径向移动支撑体310,以带动贴合体320压贴柔性屏100,直至完成异形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100的贴合。

请参见图8和图9,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从第一位置沿图8中箭头所指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300继续向右移动,直至完成异形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100的贴合。

上述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从异形曲面盖板的端部进入,避免柔性屏的两端与异形曲面盖板的两端产生干涉。另外,贴合体沿轴向膨胀之后可使贴合体的两侧与弧钩区相抵接,完成端部贴合;之后支撑体沿贴合体的径向移动时带动贴合体移动,以压贴柔性屏,进一步提高贴合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